撼唐第954章 箭在弦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撼唐 >>撼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4章 箭在弦上

第954章 箭在弦上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一包黃果樹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包黃果樹 | 撼唐 

作者:一包黃果樹

擊敗王世充,奪下上清宮之后,隋軍快速挺近,幾日之間,已經占領了邙山以西的堡壘,杜伏威在函谷關前停下,扎下大營,開始攻打函谷關,鄭軍守將李君羨調兵遣將,死守函谷關,雙方發生大戰,由于函谷關異常堅固,李君羨也的確有大將之才,經過數日的戰斗,函谷關依舊被李君羨牢牢掌控。(舞若)

與此同時,沈光率兵五千,順利拿下孟津渡,兵逼河陽。李元吉得到消息,立刻派薛萬鈞率兵五千,進駐古河陽城,防御沈光渡河,截斷機關陘這條要道。

而另一邊,李靖提兵西進,威逼李元吉所在的河內縣,李元吉得到消息,接受了魏征的建議,將沁水的船只收集起來,盡數銷毀。又派兵將沁水東岸的船塢、渡口全部破壞,唐軍進駐沁水西岸的堡壘和哨樓之中,準備死守,消耗隋軍的士氣。

李靖抵達沁水東岸,瞧見對岸密密麻麻的堡壘和哨樓,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李元吉如此,擺明了以拖為主。李靖見唐軍防備森嚴,一時之間,也找不到更好辦法,只得現在沁水東岸扎下大營,靜待時機。同時修書一封,稟告楊侑。

此時,楊侑已經移兵上清宮,在上清宮外的平原處扎下大營。杜伏威、沈光、李靖等人的信使紛紛趕來,將最新的消息傳給了楊侑。

大帳內,楊侑站在沙盤前,慢慢將一根根的樹枝插在大河兩岸,李元吉不僅僅在沁水西岸修建了無數的堡壘和哨樓,就連大河北岸,也同樣如此。從李元吉的行動來看,必然是得到了李淵的授意,要死守河內郡。

楊侑能猜到李淵的心思,那就是不想與大隋提前開戰,避免消耗實力。課時河內郡雖然屬于并州,但實際上,由于太行山割斷了河內郡和長平郡的聯系,兩地只能通過太行陘或是機關陘的孔道運輸糧草,要想穿越茫茫的太行山,糧食運輸不便。

唐軍死守,有利有弊,隋軍若是全力攻打洛陽,不免會有所顧忌。而李元吉的死守,又注定了這一戰,是艱苦的攻堅戰,沒有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很難攻下李元吉在河內郡的堡壘。

而洛陽更是如此,雖然王世充被困在洛陽,但隋軍的斥候已經將洛陽四周的布局傳遞回來,王世充在洛陽方圓二十里內,修建了至少上百座堡壘,死守的心思和李淵如出一轍,同樣是打算了死守。

“兩只烏龜!”楊侑冷冷一笑,立刻修書一封,讓人快馬送往山東。

不久,關中消息傳來,說唐軍兵馬調動頻繁,似乎準備出兵。楊侑對此只是淡淡一笑,再過了一日,確切的消息傳來,李淵以李世民為主帥,整兵三萬,準備從潼關出兵。楊侑接到消息,立刻猜到李淵的打算。他這是要搶占函谷關。以目前的局勢來說,函谷關雖然在王世充手上,但卻是雞肋,對守住洛陽并沒有什么好處。相反,若是落入唐軍之手,便可以借助李唐的力量,來對抗隋軍。

對此,杜如晦顯得有些狐疑,李淵是老奸巨猾之輩,如今隋鄭大戰,僅僅是開了個頭,此時加入中原戰事,似乎太早了一些。

楊侑也有些奇怪,按理來說,此時正是李淵休養生息的最佳時機,而且偽唐連戰連敗,從士氣上來說,遇見隋軍必然是吃虧的。這個時候,李淵再度出兵,難道說有什么依仗不成?

此時已經是六月中旬,隋軍開始攻擊洛陽城北的各處堡壘,一時之間,兵戈再起,隋軍利用臨車、投石器等利器,半月之間,攻下洛陽城北的堡壘三十多座,鄭軍風聲鶴唳,余者聞風而逃,余下空無人煙的堡壘二十多座。

楊侑旋即派兵進駐堡壘,王世充根本沒有想到,用來防御隋軍的堡壘,反而成為隋軍遏制洛陽的利器。隋軍占領了洛陽北部的堡壘之后,楊侑再度將大營南移,離洛陽不足二十里,隨時可以出兵威脅洛陽。

王世充得到消息,大為恐懼,隋軍攻城是一把好手,投石器威力巨大,而且楊侑詭計多端,一會冰城,一會燒城,很難對付。王世充再度修書一封,向李淵求救,同時,他表示愿意獻出函谷關,以便唐軍可以順利支援洛陽。

兩日后,李淵得到消息,對此,他只是淡淡一笑,王世充焦急的心情他十分理解,但身為大唐的君主,自然要以大唐的利益為重,出兵救王世充是為了大唐的利益,而不是所謂的盟友。所以,唐軍絕不可能提前與隋軍決戰。出兵函谷關,是要掌握進兵洛陽的通道,同時也是接著關隘阻擋隋軍,是符合大唐利益的。

但為了堅定王世充的抗隋信心,李淵還是下令李世民速速出兵,奪取函谷關。李世民得到消息,立刻帶兵五千,日夜兼程,僅僅用了兩日,就從長安抵達了函谷關。函谷關守將李君羨得知李世民殺來,立刻開城投降。事實上,他已經暗中決定投靠李唐,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如今秦王領兵前來,正和李君羨的心意。李世民拿下函谷關之后,立刻帶著諸將登上城墻,觀望著城外連綿數里的隋軍大營。由于信息的落后,李世民還不清楚洛陽的戰事究竟到了何種程度。

李君羨比較了解,于是在一旁解釋。李世民這才明白,隋軍氣如長虹,已經攻占了洛陽北方的堡壘,若是函谷關被隋軍攻下,合圍之勢就逐漸成了。那時,隋軍據函谷關之險,將唐軍擋在函谷關以西,李世民想要支援王世充,恐怕就難了。

看著城外仍然殘留的血跡,橫七豎八的刀槍劍戟,李世民隱隱看見無數士兵正在函谷關廝殺,一滴汗水不由落下,幸虧他及時趕到,否則函谷關易手,行事便極為不妙了。

李世民立刻做出部署,函谷關城頭依舊懸掛著大鄭的軍旗,以迷惑隋軍。果然,杜伏威再度攻關之后,發現函谷關守將突然變得格外難纏,戰斗力陡然飆升,付出了足足三千人的代價,仍然不能登上城頭,驍將王雄涎、闞陵甚至還受了傷,從前幾日的戰事來看,這是不可想象的。

攻打函谷關不利,杜伏威沒有強攻,他立刻修書一封,將軍情稟告。

楊侑看著軍報,不覺皺了皺眉頭,鄭軍戰斗力突然飆升,表明函谷關一定發生了什么事情,聯想到前幾日的軍報,楊侑心中猜到原因。看來,是李世民趕到了函谷關。雖然函谷關屬于偽鄭,但有了前車之鑒,王世充不惜丟土納地,讓出了肥沃的土地,引李密相助,引李淵相助,區區一個雞肋函谷關,反而沒有那么重要了。

接到這個消息,隋軍諸將痛罵不已。裴行儼表示,既然李唐還敢來,李世民還沒有被打痛,那么這一次就讓他長長記性,大隋與旁人的事情,是他不能插手的。

羅士信也對李世民深惡痛絕,在他看來,正是李世民忽悠了秦叔寶,并在關鍵時刻,放棄了秦叔寶,這才讓自家兄弟戰死沙場。這個仇,他要尋李世民去報。

至于侯君集、丘行恭等人更是力主請戰,先奪下函谷關,痛打李世民一頓,再揮師攻打洛陽。楊侑沉吟片刻,卻下了另一個命令,他讓杜伏威立刻放棄函谷關,回轉洛陽。諸將都十分不解,但楊侑只是淡淡一笑,并不回答。

兩日后,杜伏威得到消息,雖然心中不解,也只得拔營而起,朝著洛陽轉進。隋軍的異動并沒有瞞過李世民,在杜伏威撤退之后,他立刻帶斥候五十多人,親自出關探查。杜伏威撤退之時,將糧食全部運走,大營也一把火燒了,只余下廢墟灰燼。

李世民看見這一幕,仍然有些想不明白,隋軍怎么就撤退了?他率兵小心翼翼,沿途查看,尋找著可能發現的端倪,終于確定杜伏威的確是撤走了,這才放下了心。李世民回轉函谷關,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送往洛陽,在信中,他告訴王世充,這一次他奉命前來,是為了營救洛陽,希望大鄭皇帝能拋開恩怨,對付共同的敵人。

王世充得到消息,心中大悅。當然這份喜悅不是因為李世民改過自新,而是因為唐軍趕來支援,隨著大唐以函谷關為前線,李世民已經和楊侑短兵相接,隨時可能爆發大戰。將李唐拖入戰事,王世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王世充也立刻修書一封,言語之間,顯得比較卑微,他表示,大鄭與大唐是友誼之邦,關系良好。如今大鄭面臨危機,大唐能趕來支援,這份恩情,已經足以讓王世充感激萬分。而這份感激,絕對不是言語上的,王世充決定拿出糧食十萬石,錢帛十萬吊,來犒賞唐軍。

李世民對此嗤之以鼻,王世充說得好聽,但卻沒有派人送來糧食、錢帛,讓他去洛陽取,這不是擺明了要他帶兵去洛陽嗎?如今函谷關只有數千兵馬,根本不足于隋軍一戰,李世民還需要等待。

杜伏威回到大營,親自請罪,楊侑并不在意,函谷關歷來是雄關,雖然由于潼關的修建,變得相對不重要,但依舊是險要,想要在短短的半個月內攻下,并不現實。楊侑好言安撫,表示這一戰,并不是杜伏威的問題,這才讓杜伏威心中稍安。


上一章  |  撼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