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唐第825章 反間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撼唐 >>撼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5章 反間計

第825章 反間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一包黃果樹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包黃果樹 | 撼唐 


類別:其他小說

作者:

書名:__

魯郡,任城。全文字閱讀

在徐世績跟前,擺著的是一封書信,封面上,是楊侑蒼勁的幾個大字。書信徐世績已經看過,楊侑在言語中,流露出了招攬之意。如今大隋不再是哪個日落西山、垂垂老矣的大隋,在奪取了河北之后,顯示出勃勃生機,有恢復天下之勢。

盡管反隋同盟已經建立,但以徐世績的目光,自然能看出這個所謂的聯盟后面隱藏著的不足。各大勢力不是一條心,這是最大的缺點,各自為戰,軍令不一,即使在總兵力上占據了優勢,也會因為各自的利益牽扯,行動不能一致,從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恐怕會被楊侑各個擊破。

郭孝恪坐在徐世績的對面,兩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書信上。郭孝恪是潁川人,他見天下大亂,帶著百余人投奔了當時聲威最為盛大的李密。李密見他聰穎,見識不凡,對他很是看重,后來,隨著徐世績守衛黎陽倉,如今,又隨著徐世績鎮守任城,抵擋隋軍的進攻。

徐世績輕輕敲打著案幾,道:“孝恪,你意下如何?”

郭孝恪咳嗽一聲,道:“東海公,孝恪竊以為,這封書信不足為信。”此時,徐世績被李密封為東海郡公,是以郭孝恪才有此稱呼。

“如何說?”徐世績再問。

“這封書信送來,只是派了一般的使者送來,而且送來之后,人也消失不見,根本毫無誠意。”郭孝恪說道。

徐世績沉吟著,道:“或許是害怕被我抓起來吧。”

郭孝恪頓了一頓,似乎在思索著什么,又道:“如今大隋的確勢大,但聯軍也不是沒有反撲的機會。如今鹿死誰手,猶未可知。而且,卑職有一點擔心。”

“擔心什么?”徐世績不解。

“如今逆隋朝廷已經穩固,李靖、屈突通、韓世諤等人,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吏,至于程知節、侯君集、裴行儼、羅士信等人,也都是楊侑跟前的心腹,而早就聞名天下的杜伏威、李子通,甚至是夏王竇建德,都是一方霸主,他們也都歸附了楊侑。東海公,若去投奔楊侑,恐怕……”郭孝恪的話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已經很明顯。你徐世績作為一名降將,論資歷,論重要性,能比得上剛才的那些人嗎?

徐世績自然有自知之明,聽到郭孝恪之言,不由點點頭,非常贊同郭孝恪的說法。“你的意思是,繼續選擇為魏公效力?”徐世績問道。

郭孝恪道:“如今看來,靜觀其變,才是上策。”

徐世績聽出了郭孝恪言下之意,他疑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話音剛落,一名親兵匆匆走了進來,拱拱手,道:“大帥,魏公來了。”

“魏公來了?!”徐世績和郭孝恪相視一眼,立刻站了起來。

“走,去迎接魏公!”徐世績說道,郭孝恪應著,兩人正要走出房門,徐世績突然返身,將案幾上的書信納入懷中,這才大步走了出去。

李密帶著他的內軍,進入任城。一路上,李密仔細地打量著城內的情況,他發現,任城并沒有發生任何的戰斗。這讓他加深了心中的懷疑。李靖北上,在彭城郡逗留了半年,而在魯郡,也有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不可能一仗不打。李靖之所以遲遲不進兵,如今看來是有貓膩,徐世績有很大的可能已經變心。

想到此,李密的一顆心緊張起來,如果徐世績真的變心,恐怕他出不了任城。但如今看來,他只有一搏,才能將可能出現的叛變扼殺。進入了城中之后,王伯當和李密分開,李密直接去府衙找徐世績,而王伯當則去軍營奪取虎符。

李密剛剛進入府衙,徐世績匆匆而來,看見他,立刻拜倒在地:“卑職見過魏公。”

徐世績的態度讓李密大悅,但他仍然不敢掉以輕心,他走上兩步,虛扶徐世績,道:“東海公請起。”

“魏公,里面請!”徐世績說道。

李密略略躊躇,他有些擔心這是徐世績的欲擒故縱之計,正遲疑間,郭孝恪輕輕搖頭。徐世績突然再度跪倒在地上,道:“卑職有罪,還請魏公責罰。”

徐世績如此動作,讓李密更加驚訝,電光火石之間,李密已經轉過了數個年頭,猜到了一些。他故作大方,上前一步,扶起徐世績,道:“東海公,你這是何意?”

“魏公,這是逆隋楊侑給卑職寫的書信,還請魏公一閱。”徐世績從懷中將楊侑的書信取了出來,遞給李密。

魏征上前一步,接過書信,轉交給李密。徐世績看在眼中,微微搖頭,心中充滿了失望。他雖然找了郭孝恪前來商量,但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不會投靠楊侑。李密,雖然殺了翟讓,但他徐世績不是朝三暮四之人。李密如此,擺明了是不信任他。

李密拿著書信,只見書信上有少許地方,筆跡模糊,似乎有涂改的痕跡,他不由皺起了眉頭。

徐世績知道李密所想,急忙道:“魏公,書信原本就是如此。”

李密不經意瞟了郭孝恪一眼,見他微微搖頭,心中便有了底。李密看著徐世績,笑道:“東海公不必緊張,事實上,我來到這里,是為了李靖而來。”

徐世績和郭孝恪都是一愣,齊聲道:“魏公,楊侑退兵了?”

李密苦笑一聲,道:“楊侑是退兵了,不過他是主動退兵。”

郭孝恪道:“主動退兵?這是為何?”

李密猶豫著,總不能將事實真相說出來吧。魏征卻是呵呵一笑,道:“楊侑說是主動退兵,實則有不得已的苦衷,李世民已經圍攻正定縣,蘇定方連連告急,因此楊侑一夜之間,撤出了武陽郡。”

徐世績嘆息一聲,顯得十分惋惜:“楊侑撤退之時,若是以輕騎追殺,當有不小收獲。”

魏征接過話頭,道:“楊侑小兒無比奸詐,還是穩重的好。河北雖然空虛,但楊侑臨走之前,留下沈光率兵一萬,鎮守聊城,旦夕之間,卻是不能下。”

“如今李靖正在威逼任城,先退李靖,方是上策。然后在徐徐恢復山東,積攢實力,攻取江東。”魏征繼續說道。

徐世績一愣,心中猜到一些,這時,王伯當匆匆走了進來,看見李密,微微點頭,表示已經取得虎符。李密頓時有了底氣,他哈哈一笑,道:“楊侑小兒已經遠去,區區一個李靖,能耐我何?諸位,還是進去,商量接下來的計劃吧。”

黃昏時分,徐世績靠在一棵大樹上,望著天邊云彩。晚霞如火,再有半個時辰,夕陽就會落山,如火的云彩將會消失,就像瓦崗一樣。

徐世績自問對李密十分忠心,但在會議之后,徐世績對李密顯得十分失望,李密打著擊退李靖的幌子,趕來任城,實際上奪走了徐世績的兵權。徐世績的心中非常不爽,因為李密口口聲聲說信任他,實際上,一直有著防范之心。

“是時候了。”徐世績想著,心中做出了決定,那就是離開瓦崗,離開李密。盡管很不舍,但也只能如此,他不想眼睜睜地看著瓦崗覆滅,更不想看到李密身死,所以下意識的選擇了逃避。至于去哪里,肯定不會是大隋,徐世績將目光放在了大唐,即使大唐數次失敗,但關中并州都是山河四塞之地,足以與大隋爭衡天下。

主意一旦打定,徐世績說干就干,當夜借口要回東平去見老父,請魏公允許。李密也知道徐世績心中必然郁悶,立刻選擇了答應,他卻不知道,徐世績回到東平郡之后,立刻帶著家人化妝為平民,從王世充的地盤去了長安。

事后,李密后悔不已,但為時已晚,一名帥才再度拋棄瓦崗而去,但這已經是后話。

李密在奪取了徐世績兵權之后,讓心腹王王伯當掌權,然后迅速趕往了齊郡,是時,王薄也接到了楊侑的書信。與徐世績不同,王薄作為名震一時的反王,有著極為響亮的名頭。實際上,王薄并不是第一個造反之人,但他所創作的那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可謂膾炙人口,掀開了山東、河北造反的**,只是,這么多年,王薄卻沒有混出什么名頭,還是盤踞在齊郡一帶。

在李密勢力大的時候,王薄選擇投奔他,還一度投靠了竇建德。李密殺死了孟海公、孟讓,又將王薄趕進了長白山之中。王薄思考了很久,再度選擇投靠了李密,并以兒子作為人質,送到了東平郡。

李密看重王薄是齊郡人,又在齊郡經營多年,于是答應讓王薄的要求。

王薄接到楊侑的書信,也十分猶豫,隋軍勢大,他是明白的,可是兒子還在李密手上呢,俗話說虎毒不食子,王薄若是投奔大隋,兒子一定會被李密殺死,這是王薄不愿意看到的。可是,他也知道李密已經是日薄西山,已經沒有幾天可以蹦跶了,王薄又不愿意跟著李密去死。

不過,投靠楊侑,他又有些擔心。他名聲赫赫,楊侑會不會秋后算賬,找他的麻煩?別看現在楊侑帳下有許多反王,但王薄覺得,很有可能這些人最后都被殺死。王薄是一個狡猾多疑之人,善于見風使舵,自然會想好了,再做決定。


上一章  |  撼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