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唐第544章 李世民的變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撼唐 >>撼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4章 李世民的變數

第544章 李世民的變數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一包黃果樹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包黃果樹 | 撼唐 
潼關,趕來傳旨的宦官已經被李世民送走,安置在偏房里,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李世民在書房里,手中拿著圣旨,冷笑不已,在圣旨里,父皇要求他迅速南下,支援正在攻打襄陽的齊王李元吉。

對于這樣的安排,李世民嗤之以鼻,他本來就和李元吉關系不佳,雖然是同父同母的同袍,但兩人之間沒有什么感情,有的只有仇恨,當然這種仇恨只是兩人部下之間的仇恨,比如說當年謝叔方和段志玄為了某個女子爭風吃醋過,又或者是李元吉對尉遲敬德的不滿。

去救李元吉,或者說去幫李元吉立功?這在李世民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說,他還有事情要辦,怎會去免費幫助李元吉?這一點都不劃算呀。李世民在放下了圣旨,在書房里踱步半響,覺得這個時候應該是良機了。

父皇已經下令要他南下,他可以借著這個名義開展他的計劃,而不至于讓人過度懷疑。想到此,他迅速召集了心腹,將已經商定的計劃逐步說了出來。眾人連連點頭,紛紛站起身來離去,按照計劃行事。

潼關以東的函谷關,曾經是天下第一關,此關已經歷經歲月的洗禮,已經不復昔日之雄壯。縱然是如此,作為大鄭帝國的前沿,函谷關依然是對抗關中勢力東出最為有利的地方。

王弘烈站在城墻之上,目視著西方。叔父已經帶領大軍南下,而他駐守在此地,就是為了防止李世民。王世充在臨走之前,再度寫了一封書信給他,要他務必守好函谷關,力保洛陽的西大門不失,這樣,大鄭在奪取了襄陽之后,才有余力對抗李唐。

連日來,王弘烈每天都會來城頭上巡視,就是為了防止唐軍突然殺來。西風狂嘯,城墻上軍旗獵獵作響,王弘烈緊了緊衣袍,希望盡快下雪,這樣道路難行,唐軍對函谷關就沒有了覬覦之心。

就在王弘烈在城頭上巡視的時候,函谷關外,一個黑點迅速變大,王弘烈凝目一看,只見是一匹戰馬狂奔而來,頃刻之間,戰馬翻越了枯草遍地的平原,抵達到了函谷關外。

這名騎兵的打扮與鄭兵顯然不同,在城頭上的幾名鄭兵頓時陡然緊張起來,王弘烈瞇起了眼睛看著來人,他自然是不必緊張,這一名騎兵,難道能攻下函谷關嗎?

那名騎士在離函谷關只有十幾步的地方停了下來,他拱拱手,道:“我是大唐的使者,特送來書信一封,還請楚王一閱!”

王弘烈揮揮手,示意士兵打開城門,那名唐兵拍馬而入,到了城墻門邊,跳下戰馬,匆匆跑了上去,看見王弘烈,道:“楚王,這是秦王親筆所書,派小人送來,還請楚王一閱。”

王弘烈身邊的親兵走上兩步,接過書信,然回身遞給了王弘烈。王弘烈拆開,從里面取出了信紙,展開一看,不由微微皺眉:“秦王要借道朱陽關,趕赴淅陽郡?”

那名唐兵拱拱手,道:“正是,秦王所言,盡在書信中。”

王弘烈又將目光盯在了書信上,在信里,李世民說,由于齊王正在攻打襄陽,雖然唐軍兵力占優,但襄陽堅城,不是一時半會能攻下的,而大唐陛下已經下令,要他支援齊王。為了盡快地抵達襄陽,只能借道走朱陽關。

大唐和大鄭都是盟友,這一次聯手攻打逆隋,李世民希望大鄭能一盡盟友的責任,將朱陽關要道貢獻出來,供唐軍使用。李世民說,只要用一日,他就能帶領大軍全部走出朱陽關。

王弘烈略略沉吟,讓人帶了唐兵下去休息,自己就在城墻上踱步思考起來。朱陽關位于弘農郡和淅陽郡的交界之處,由于西靠秦嶺,東接伏牛山,此地的位置異常重要,不過對于大鄭來說,反而是個負擔,因為此關在函谷關以西,既不能保護縱深,也沒有實際的意義。

王弘烈決定同意李世民從朱陽關通過,如果李世民南下淅陽郡,不僅會對隋軍造成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消除了唐軍對函谷關可能的進犯,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對大鄭都是極為有利的,想到此他匆匆走下了城樓。

半日后,李世民就接到了王弘烈的書信,他瞇起了眼睛,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他立刻宣布了命令,唐軍早就準備妥當,次日一早,朝著朱陽關前進。一路上,不時發現鄭軍的斥候,不斷將消息報告給王弘烈。

從潼關到朱陽關不遠,唐軍一路疾奔,只用了一天,就在夜間抵達了朱陽關,朱陽關守將接到消息,將唐軍安置在關北,唐軍早早休息。深夜時分,王弘烈接到命令,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唐軍已經在朱陽關外駐扎,看來李世民是一心一意想要南下了。

當夜,鄭軍心情都放松了下來,卻并不知道,在夜深之后,朱陽關外,唐軍大營李世民親帥五千士兵,偷偷摸出了大營,一路朝著函谷關狂奔。在一夜之間,李世民奔出了將近百里,在清晨時分,帶著士兵進入廣闊的伏牛山中休息,保存體力。

就在五千士兵休整的時候,房玄齡、段志玄等人帶著唐軍主力慢慢進入了朱陽關,大搖大擺地從朱陽關走出,當日午時,唐軍全部撤出了朱陽關,“李世民”還親熱地與朱陽關守將進行了一番交談,見朱陽關糧食不足,還慷慨地留下了一些糧食。

朱陽關守將千恩萬謝,送走了“李世民”之后,快馬讓人將唐軍走出朱陽關的消息傳遞出去,當日黃昏時分,王弘烈就接到了消息,他提起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

隨后,他宣布打開函谷關,恢復日常戒備,函谷關雖然是個關隘,但關中也有不少百姓,關隘重新打開,不少百姓紛紛涌出城外砍柴,此外被關在關中的商人也各自奔走,或向東或向西。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埋伏在伏牛山的李世民再度出發,借著月光,頂著西風,朝著函谷關前進。這一次李世民加快了速度,他從斥候的口中知道王弘烈已經開放了關門,預先做出的安排已經成功奏效,接下來,就是奪取函谷關的時候了。

當夜子時,李世民帶兵抵達函谷關,唐軍利用信號與早已混入關中的唐軍探子取得聯系,隨后,李世民身先士卒,趁著夜色攻擊函谷關。由于鄭兵連日來生恐唐軍會進攻函谷關,精神十分緊張,白日里聽到王弘烈的命令,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巡邏也并不賣力。

隨著關中內應的發難,城墻上的鄭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殺了個干干凈凈。李世民迅速登上城墻,在內應的帶領下,帶兵直撲王弘烈的住所。

此時的王弘烈正在睡夢中睡得正香,對唐軍的殺來毫無防備,李世民殺入府中,毫不客氣地一刀將王弘烈給剁死。此時函谷關的鄭軍將領龐玉、霍世舉接到唐軍殺來的消息,迅速組織了抵抗,雙方在關中一陣廝殺。

但在夜幕中,鄭軍雖然占據了人數上的優勢,卻因為準備不足,被唐軍殺的節節敗退。隨后,秦叔寶拎著王弘烈的人頭扔在地上并大聲勸降龐玉、霍世舉兩人。

龐玉、霍世舉與秦叔寶相識多年,曾經為大隋的洛陽朝廷出過力,之后又同時為王世充效力,已經是老熟人。秦叔寶大聲的吆喝,告訴兩人,王弘烈已經被殺,大鄭易經理日薄西山,就要滅亡了,還有什么盼頭?不如投降大唐吧!如今秦王英明神武,戰功赫赫,為人又禮賢下士,極為愛才,兩位都是英杰,一定能受到秦王的重用。

龐玉和霍世舉面面相窺,等看清楚扔在地上的人頭的確是王弘烈的時候,兩人知道,就算能逃出函谷關,以王世充的脾氣,他們必定也不討好,兩人果斷選擇了投降。

隨后龐玉和霍世舉的投降,鄭軍軍心逐漸潰散,而唐軍卻越戰越勇,在天色將明之際,李世民控制了函谷關。李世民奪取了函谷關之后,并沒有將大鄭的旗幟給取下,而是繼續保留,他要給鄭人一個假象,那就是函谷關依然被大鄭牢牢地掌握著。

就在李世民發動對函谷關的攻勢之時,已經出了朱陽關的房玄齡和段志玄等人突然回頭,發動了對朱陽關的進攻,由于白日里他們故意留下了士兵作為內應,與奪取函谷關的情形幾乎相同,在天明之際,房玄齡也將朱陽關牢牢控制在手中。

房玄齡控制了朱陽關之后,留下了兩千士兵鎮守,然后迅速出關,朝著函谷關奔去。

就在房玄齡帶兵趕往函谷關的時候,李世民并沒有閑著,他將鄭軍的鎧甲全部取了出來,讓唐軍統統換上,同時,他讓秦王府司馬褚亮模仿王弘烈的筆跡,修書一封,說讓龐玉返京押送糧草,試圖讓龐玉成為自己的內應,一舉拿下洛陽。

兩日后,房玄齡帶著大軍趕來,李世民的兵力一時有三萬之眾。三萬兵力明攻洛陽是不可能的,不過,有了龐玉,李世民相信自己至少能攻占外城,一旦拿下了外城,僅僅是皇宮,王玄應怎能抵擋大唐的王師呢?

李世民在書房里與房玄齡、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等人簡單地進行了商議,眾人一致認為,在鄭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際,迅速派兵奪取洛陽,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而且,奪取了大隋的東都洛陽,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

這不僅僅是對秦王有意義,對大唐也有著非凡的意義,大唐就可以名正言順自稱正統,因為他掌握了兩京!而其他人,都是反賊,包括占據了巴蜀的逆隋!

會議在半個時辰后結束,李世民讓眾人速速準備,最遲后日,就要進兵洛陽,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等人帶著笑意退出了書房,李世民看著房玄齡,忍不住就笑了。

他已經將段志玄、劉弘基、殷開山等人拉到了一條船上,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了他們的幫助,何愁大業不成?!

發表書評:

上一章:

下一章:相關


上一章  |  撼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