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唐第481章 何去何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撼唐 >>撼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1章 何去何從

第481章 何去何從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一包黃果樹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包黃果樹 | 撼唐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作者:一包黃果樹分類:更新時間:20150728

皇宮,御書房。

李淵顯得有些憂心忡忡。并州取得大勝,自然是好事,可是,秦王的不滿李淵也瞧在了心中。哼哼,大唐萬歲,秦王千歲,那么作為大唐的主宰又將置于何地?

如果說,那些百姓不懂這些道理,那么軍隊呢?“大唐威武,秦王威武!”吃著他李淵供給的俸祿,喊著的卻是秦王的口號,這和叛徒有什么分別?

李淵雖然是李世民的爹,但心中,必然是不滿的,而且他還考慮到了一點,那就是太子的地位。太子李建成辦事牢靠,已經成為大唐不可少的中流砥柱,正是他勵精圖治,大唐在關中,才能有萬頃金黃的麥浪,如今秋收在即,太子功不可沒啊。

有時候,李淵覺得很幸運,太子辦事沉穩,擅長政事,而且心胸寬廣,正是諸君的最好選擇人,而次子李世民打仗勇猛,常常與士兵一起,甚有吳起風范。兩個最大的兒子,一文一武,正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能齊心,大唐必定問鼎天下。可是,李淵至今有些不明白,自從入主了長安之后,這兩兄弟似乎有些不合了啊。

李淵是矛盾的,他既希望秦王李世民能多立軍功,可是又害怕由于軍功太大,會威脅太子乃至于自己的地位,該如何是好呢?李淵想著,本來與太子已經商量好了事情,但他覺得,需要改一改了。

“宣太子議事!”李淵想了又想,終于說道。

“喏!”宦官王欣俊說道。

太子正在東宮翻閱折子,聽到宦官王欣俊的口諭,急忙帶著幾名小宦官趕去皇宮,進了書房,李建成恭敬施禮:“兒臣見過父皇!”

李淵微微一笑,對于兒子很是滿意,他咳嗽一聲,道:“建成,平身。”頓了一頓,道:“建成,爹叫你來,是想討論出兵的事情。”

李建成一愣,前幾日不是已經談妥了嗎?由秦王掛帥,奪回失地,怎么還要商量?

李淵似乎看穿了兒子的心事,不由笑道:“建成,秦王出兵并州有大半年,一路艱辛,爹打算讓他在長安休息一些日子,如果要另選人手,你認為何人才是最佳?”

李建成眼角忍不住跳了一下,對于父親,他了解的太多,如果說父親早就有體恤秦王的意思,當初就不會同意繼續讓秦王領兵,如今的變化,只能證明一點,那就是父皇是臨死改變了心意。

父皇為什么會改變心思?李建成略略一猜,就想到了其中的關鍵。一定是秦王回來的時候,那些口號讓父皇心生懼意,在權利面前,很多親情都是浮云。

其實在內心里,李建成也有些恐懼,任何人兵權過大,對于他這個大唐諸君來說,不是好事一件,功高震主的事情屢見不鮮,而擁兵自重的事情更是常見,作為大唐的高層,李建成自然有這種覺悟。

只不過,李建成也明白,這種事情他不可能提起,不然父親就會懷疑他有所用心,但如今,既然父皇自己提出,那就最好不過了。李建成想了一想,道:“父皇,如今四處征伐,秦王雖然有經驗,但畢竟只有一人,那里忙得過來。依兒臣之見,不如讓齊王和楚王領兵。雖然他們經驗不足,但殷開山、劉弘基、段志玄等人都是久經沙場之人,若有他們輔佐,必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李淵也是如此想的,他不由點點頭,道:“齊王年長一些,楚王還是太小了,而且,我有些擔心,嗯,不如就讓齊王領兵,劉弘基、殷開山等人協助!隋軍如今抽不開身,應該能有所作為。”

“父皇,這樣的安排應當萬無一失!”李建成笑道。說著的時候,李建成一低頭,他知道父親對楚王為何擔心,楚王似乎很害怕楊侑啊,也不知道他被關押的時候,遇見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只是可惜,智云至今不肯說。

李淵道:“派去洛陽的使者,應該已經抵達洛陽了吧?”

李建成一笑,道:“爹,安興貴是一個機警之人,上一次能完成出使涼州的任務,除了安氏在涼州有不小的權勢之外,他的機智果斷,仍然只得稱贊。父皇,兒臣想,王世充一定會同意的。”

洛陽街頭,安興貴正在踱步,街上人來人往,一派熱鬧氣象,洛陽,不愧是東都,即使在經歷了連翻的大戰之后,依舊是如此的繁華啊!

安興貴想著的時候,一匹快馬狂奔而來,馬蹄聲聲,踏破了洛陽城的清晨,沿途,街道上的百姓紛紛躲避,一名動作稍慢的百姓正要躲開,卻已經被戰馬撞倒。百姓倒在地上,撞壞了攤子,攤子上的瓦罐紛紛落下,頓時都粉碎了。

攤主氣的臉皮都白了,望著那匹快馬正要說話,這時,戰馬上的騎士突然一揮手中的馬鞭,喝道:“滾開,耽誤了大事,將你滿門抄斬!”

那攤主聽見,本來張大的嘴巴閉住了,他已經看清楚了,那名騎士是皇宮的騎士。

騎士繼續揮動馬鞭,一溜煙消失了。安興貴瞇起了眼睛,洛陽看似繁華,王世充看起來也野心勃勃,但如今看來,此人卻是志大才疏,他要想取的天下,難啊!

大隋為何會危機四伏?就是因為不惜民力,百姓疲憊,無路可走,這才鋌而走險,開始造反。從此之后,大隋各地蜂煙四起,引得無數世家紛紛窺視,楊玄感的造反吹響了世家造反的號角,從此大隋成為了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

王世充經過了隋末的風云,應該知道這一切啊,可是在都城,一個騎士都如此囂張,別處恐怕更加不堪入目吧?官員欺壓百姓的士兵恐怕更多更尋常吧?

不得民心,王世充早晚必敗!安興貴想著,突然又想起了,這名騎士如此匆忙,是有什么事情嗎?

占據了東郡、汲郡的李密攻來了嗎?不可能,李密如今正在整合內部,別人不打他就不錯了,怎么可能有余力來打王世充?

安興貴覺得,以李密的智慧,應該是要統一山東,以山東士卒的強悍來對抗中原,才是良策。此時進攻王世充,沒有勝算啊。李密不是糊涂之人,應該不會那么傻。

再說,這個騎士是從南方來,應該不是李密那邊有消息。

南方,難道是隋軍,一想到這里,安興貴的心就抓緊了。南方出了什么大事?

他知道隋軍正和宇文化及在打仗,這一戰十分關鍵,誰贏都能造成天下格局劇烈變動,對于大唐來說,自然不希望隋軍取勝,因為這意味著,隋軍更強大更不容易對付!

安興貴瞇起了步朝著一家酒肆走去。

快馬進入了皇城,騎士直奔大鄭皇帝王世充的寢宮,此時,王世充正在書房里翻閱著折子。

自從王世充登基為帝之后,他就十分忙碌。雖然擊敗了李密,卻不代表一勞永逸,更不代表天下唾手可得,洛陽地處中原,四鄰豪強虎視眈眈,不勵精圖治,帝位又怎么能坐的穩呢?

王世充趁著楊隋和宇文化及大戰,李唐和定楊軍在并州鏖戰,河北群雄發生內亂,李密也暫時無力和他對抗的時候,鞏固了勝利果實,并四處征伐,中原各郡紛紛投靠,為了消除洛陽北部的隱患,他更是親帥大軍,擊敗了李密的殘余勢力,奪取了河內郡,勢力可謂空前強大。

可是,王世充也很清楚,李密隨時可能會反撲,別看他現在丟棄了河內郡,但他的主力仍在,兵力仍然有十來萬之多。王世充知道李密在顧慮什么,因為李密的顧慮同樣是他的顧慮。

如果說,大隋已經滅亡,那么他帳下的諸多將士,比如說裴仁基、秦叔寶、羅士信等人應該會對他十分效忠,可是,大隋還在啊!這就是王世充的顧慮!

而且,大隋雖然與他有著“同盟”之誼,但隋軍在年初奪取荊襄、南陽,年中,又拿下淅陽郡,對中原就非常不利,讓他怎能不憂心忡忡?王世充深知兵法,更知道天下地理。

如今他已經拿下河內郡,暫時解除了北方對洛陽的威脅,可是南方呢?

在南方,要守住洛陽,必須要守住潁川、汝南,而要守住潁川、汝南,就要守住南陽。可是南陽一帶,一馬平川,并不好守,因此,要要守住南陽,必須要守住襄陽!這個地理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所以,三國時期,關羽攻打襄陽,盡管襄陽、樊城未下,但由于斬殺了數萬魏軍,并且生擒于禁,斬殺了徐晃,就使得曹操動了遷都的念頭,整個南陽盆地的地理特殊性,由此可見一斑。

可是,他王世充有這個實力南下嗎?王世充搖搖頭,對于他來說,如今與大隋的關系還算融洽,而且隋帝還默認了他的帝位,這種關系,是非常好的。尤其對于四鄰皆是強敵的大鄭帝國來說,少一個敵人,多一個盟友,就多了生存的機會,就多了爭霸天下的機會。所以,即使有這個實力,王世充也不會選擇南下。

更何況,自己的二兒子還在宇文化及的手上,王世充還希望隋帝實現他的諾言,將王玄恕給救出來呢。

對于王世充來說,他對大隋是又恨又愛,因為南陽在隋軍手中,就像一把懸著的匕首,隨時會要了他的性命,可是,大隋卻掌握著他的弱點,讓他不敢輕舉妄動,良好的關系,也讓王世充希望大隋能成為自己的后援。

這種心思是矛盾的,王世充只能咬著牙去接受,即使下一步是深淵,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上一章  |  撼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