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唐第140章 虎視眈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撼唐 >>撼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章 虎視眈眈

第140章 虎視眈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一包黃果樹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一包黃果樹 | 撼唐 
《》全文閱讀

作者:


經過一夜的休息,楊侑又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一大早,他就召集了杜如晦、侯君集、蕭瑀、竇璡等人,商議事情。

除了杜如晦、侯君集等少數人,其他諸如蕭瑀、竇璡等人,都以為楊侑戰死大興城,此時見到楊侑出現,心中都是莫名震驚,等到楊侑解釋,心中都是嘆息著,想不到陰世師竟然如此剛烈,愿意為帝國獻出生命。

屈突通心情復雜,堯君素、王行本則是聽著楊侑對陰世師的許諾,心中都是覺得,有這樣的帝君,就算戰死,又有何妨?大丈夫,青史留名,轟轟烈烈,方不枉到人世間走一遭!

楊侑嘆息著,道:“陰將軍戰死,為大軍爭取了機會,也麻痹了反賊李淵,使得我軍有休整之機。這份大恩,孤不敢忘,大隋第一座功德碑,就是為陰將軍而立。蕭國舅,這件事交給你去辦。”

“嗯,另外還有其他陣亡的將士,也要一一記錄,他們的家人,撫恤加倍,若是家中沒有勞動力,就由政fu撫養!此事事關重要,一定要落實!崔愛卿,不管財政有多拮據,撫恤千萬不能少。”楊侑說道。

崔毗伽皺皺眉,道:“殿下,此事重要性臣明白,可是如今財政日漸萎縮,臣與民部官員幾度商量,總覺的難以增加財政收入,若是增加賦稅的話,恐怕民心不穩。”

楊侑搖搖頭,道:“農業稅不能提高,而且孤還打算降低,鼓勵百姓種糧!”

楊侑這話一說出來,不止是崔毗伽愣了,蕭瑀、竇璡等人也愣了。本來賦稅就低,殿下還要降低,這還能收支平衡嗎?蕭瑀沉默著,忽然他問道:“殿下,如果要將農業稅降低,那么只能在其他方面想辦法了。”

楊侑點點頭,道:“不錯。”

楊侑嘆口氣,心想穿越者也不好當啊,畢竟這些人受到時代的限制,還需要他提點提點。他看著崔毗伽,道:“崔愛卿,有幾件事,你先記下來,再和戶部的官員商量一下,結合實際,給孤一個章程。”

“第一,是要將鹽、鐵堅決官營,尤其錢幣的鑄造,民間不得私辦,若有私自鑄造者,斬。”巴蜀有井鹽,是一個重要的賦稅淶源,鐵更是戰略物資,要加強管控。

“第二,鼓勵經商,崔愛卿可以制定一個標準,比如說,某個商人一年或是半年,這個時間由你確定,在這個時間范圍內,應繳納五十萬吊錢,官府可以返還一成,一百萬吊錢,返還一成半。以此類推。同時,若是他們繳納賦稅超過一定數額,可以獲得官府的敕封!”眾人聽了,心中更是驚訝。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何其低,殿下這是要提高商人的地位啊。

“第三,是關于酒水。孤決定禁止用糧食釀酒,以節約糧食。至于酒,可以釀果酒,也可以從外購買,但必須要有一個手續,手續要向戶部申請,其中包含了購買數量,何家酒店販賣,戶部要派人定時查閱,賬目是否符合。”

“第四,糧食收購由國家向民間統一收購,這個價格,可以略略高于市場價,尺度由戶部把握,要讓百姓覺得種糧食有利可圖!才會多多種糧,收購上來的糧食,由官府統一經營販賣。”

楊侑說道這里,忍不住喘了口氣,這些日子他思考甚多,在關中,數家米行聯合起來關門,加劇了糧價上漲,這非常不好!要想辦法抑制,而這個辦法,就是官營!楊侑要將他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崔毗伽小心翼翼的道:“殿下,臣有幾點疑問,不知該不該說。”

楊侑呵呵一笑,道:“孤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崔愛卿只管說來。”

崔毗伽道:“殿下,士農工商,歷朝歷代都是定律,如果提高商人的地位,會不會造成混亂?”

楊侑搖搖頭,道:“不光是商人,其他職業,孤也有提高的打算。就像商人一樣,比如說農夫,他種植的土地超過了多少畝,可以減免賦稅多少,還可以頒發一個優秀種植手之類的稱號嘛!工、商也一樣,這個愛卿可以仔細研究,再遞上來。”

這種構思,讓眾人吃驚,如果說歷朝歷代有鼓勵農業,比如說商鞅變法,就曾發布墾草令,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同時剝奪了貴族的一些特權;東漢初年,也是鼓勵農業,對商業多有打壓。這種思想,是因為中國的特殊結構造成,在他們的心中,大多數人根深蒂固的認為,農業才會促進社會發展,而商人只是做些投機倒把的事情,不事生產,是社會的敗類,必須要抑制。

蕭瑀有些疑惑,道:“殿下,此事關系重大,恐怕會受到巴蜀官員、世家的抵制。”

楊侑哈哈一笑,道:“此事諸位不必擔心,孤心中早有計較,崔愛卿,孤給你一個月的時間,理出章程!”前些日子因為大遷移,很多事情都壓了下來,此時忙的差不多了,一個月應該足夠了。

竇璡問道:“殿下,不知道何時入蜀?”

楊侑這時神色一凝,道:“此事務要聲張,孤還活著的消息,不能告訴旁人。”

“蕭國舅,暫領漢川郡太守之職,安撫百姓。孤估摸著,李淵就要派兵南下,奪取漢中巴蜀了。李靖駐守在興勢山,緊扼漢中要道。孤許你募兵之權,征召兩萬精銳,以待來年反攻關中!”楊侑緩緩說道。

“臣遵命!”蕭瑀說著。

楊侑又將目光放在丘氏兄弟身上,道:“兩位愛卿,你二人隨著大軍,趕往巴蜀。注意,一日之間,行軍不過二十里。”

丘氏兄弟雖然不明白殿下何意,但還是點點頭。

天水。西秦帝皇宮,春風吹拂,綠芽叢生,好一片勃勃生機。

薛舉在院子中踱步,郝瑗在一旁,勸道:“陛下,楊侑戰死,李淵擁立新王登基,占了關中,依微臣之見,他下一步便是要奪取巴蜀。”

“何以見得?”薛舉問道。

郝瑗笑了一笑,道:“陛下,自從李冰在蜀地建有都江堰之后,蜀地成為天府之國,又因天氣溫暖,糧食多產,百姓富足。此地雖然封閉,卻只是對外封閉,其內部四通八達,成都更是平原,歷代歷代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若是拿下巴蜀,以蜀地之富,足以養兵!”郝瑗緩緩說道。

薛舉眼中一亮,道:“以愛卿之見,不取關中,反而去拿巴蜀?”旋即又搖搖頭,道:“山路難走,西秦國多是騎兵,不習慣山地作戰,難,難!”

郝瑗笑道:“陛下,楊侑身死,隋軍與李淵有大仇,若不是嘩變,就是同仇敵愾,與李淵不死不休。陛下若是打著為代王楊侑報仇的旗幟入蜀,或許能兵不血刃,拿下巴蜀之地!屆時,以巴蜀之富,隴西精兵之強,何愁李淵不滅?”

薛舉沉默著,他在思考著這一步計劃的可行性。

這時,郝瑗又說道:“陛下,如今關中人口銳減,李淵遷各縣百姓補充長安,如今又是春耕,不妨派兵四處騷擾,以防李淵恢復實力。”

薛舉目視著郝瑗,他忠義點點頭,道:“郝愛卿于朕,實乃漢之張良,此計甚妙!”

大興城,此時已經被李淵改名為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這也是李淵試圖穩定軍心、民心的想法體現。

長安朝廷新建,事情太多,既要穩定內部,又要防備敵人,種種事情都讓李淵父子忙的不可開交。

楊侑撤走,帶著了大批忠于大隋的官員,余下的官員如顧覽、韓紹等人,都被陰世師坑殺,整個長安朝廷,官員竟然不足百人,這讓李淵不得不將太原的一批官員遷來,同時對獨孤懷恩為首的獨孤家、韋霽為首的杜陵韋家,以及其他一些世家子弟大加重用,這才勉強湊齊了朝廷的框架。

李淵覺得身心疲憊,原先奪得長安的興奮正在逐漸退卻,取而代之的是憂慮。這一次他派劉文靜、安興貴出使突厥、西涼李軌,雖然成功說服了他們,可是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付出了大量的錢帛,下一次若是薛舉攻來,還有多少財富可以供他使用?

李淵在書房里,漸漸睡著,他太累了,一名宦官看他睡著,輕輕為李淵披上了毯子,這時,李孝恭出現在門外,他拱拱手,道:“王欣俊,唐王在嗎?”

王欣俊是大興城宮中的宦官,已有四十多歲,有一個兒子叫做王多多,據說已經七八歲了。王欣俊是在五年前入的宮,誰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會入宮做宦官,在他身上有著不少謎團。楊侑南撤,并沒有帶走他,李淵攻下大興之后,李淵見他還算老實,就將他收在身邊,做了貼身宦官。

聽到李孝恭的詢問,王欣俊點點頭,道:“唐王在里面,不過卻睡著了。”

李孝恭表示理解,他知道唐王這些日子很忙碌,自己雖然有事,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好,他正要退出去。這時,書房內響起了李淵的聲音:“是孝恭嗎?”

李孝恭忙走進去,道:“唐王,是我。”

李淵有些疲憊揮揮手,道:“此處沒有外人,何必叫我唐王,這等生疏?”他坐起來,又道:“是有什么事嗎?”




上一章  |  撼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