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300章 暗潮涌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0章 暗潮涌動

第300章 暗潮涌動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300.

竇皇后駕崩,唐高祖李淵廢朝三日,命令百官全部穿著喪服,舉國哀悼竇皇后。并且,唐高祖李淵追謚為太穆皇后。華夏自古注重禮儀教化,在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凡是父系親屬范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范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

兩千年來的封建王朝,漢族的孝服在每個王朝基本上是傳承下來,即使有些變異了,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為五等,分別為:斬榱、齊榱、大功、小功、緦麻。

第一等的是“斬榱”,是五服之中最重要的一種。‘榱’是指喪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則叫做裳。斬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邊下縫,使斷處外露,以表示未經修飾,所以叫做斬榱;至于‘榱’也就是指不縫緝的意思。

凡是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母、媳對公婆、承重孫對祖父母、妻對夫,都要穿斬榱。因此,太穆皇后駕崩,唐高祖李淵、李建成、李逍遙、李世民等子女全部都要穿斬榱,以及長孫秀敏等兒媳都必須穿斬榱以示尊重。

次重孝服叫做“齊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是剪斷處均可以收邊;下擺貼邊都在砸邊際。孫子、孫女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齊榱”的禮制。

太穆皇后竇氏駕崩,李昇等孫子孝帽子上釘紅棉球,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余者類推。若是孫子輩成婚,則孫媳婦帶三花包頭,也就是插一小紅福字;未出嫁、且未梳頭的孫女用長孝帶子在頭上圍一寬榱,結于頭后,余頭下垂脊背,頭上也要插一小紅福字。

只要是孫子、孫女輩,他們的孝袍子肩上釘有紅布一塊,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圖案。按亡人性別,男左女右,將它稱之“釘紅兒”;重孫子輩的孝帽子上釘粉紅棉球,也是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余者類推;孝袍子肩上釘有紅布兩塊,還是男左女右,稱之為“釘雙補丁兒”,元孫肩上釘三個“釘丁兒”。

“大功”是輕于“齊榱”的喪服,它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質料比“齊榱”用料稍細,基本上都是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為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小功”是輕于“大功“的喪服,它是用較細的熟麻布制作的。這種喪服是為從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未嫁從堂姐妹,和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喪而穿的;最輕的孝服是“緦麻“,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現在大多都是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為“漂孝”,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禮儀是根據喪服的質料和穿喪服的時間長短,來體現血緣關系的尊與卑、親與疏的差異的。在五服之外,封建王朝還有一種更輕的服喪方式,叫做“袒免”。在史籍中記載曰:“朋友之間,如果親自前去奔喪,在靈堂或殯葬時也要披麻;如果在他鄉,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帶縛髻。”

玄真子、袁天罡等人皆不受制于唐高祖李淵的管轄,只不過他們全部都與李逍遙千絲萬縷的關系。玄真子是李逍遙的師傅,袁天罡等人是李逍遙的同門師兄弟,伍云召、伍天賜及其逍遙王府的家丁與李逍遙是主仆關系,使得他們這些人也紛紛披麻戴孝;玄真子及袁天罡等人原本是不需要披麻戴孝,只不過他們等人在最后時刻見識到竇皇后的威嚴,乃是女中豪杰,欽佩不已,使得他們也親自上前吊唁。

太穆皇后駕崩的消息很快就通過尚書省發布詔書,通知大唐境內大大小小的官員,尤其是身在京城中的官員,全部都要披麻戴孝;在京城以外的官員,他們全部都免除披麻戴孝,依然需要身穿喪服。并且,唐高祖李淵下詔書命令京城等地停止一切娛樂活動,至于外邦國家在得知太穆皇后駕崩,也紛紛派遣使臣前來奔喪。

唐高祖李淵橫掃天下,號令天下之時,就已經開始召集民工修筑陵墓,經過多年的精心修建終于落成,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獻陵。獻陵是依據東漢光武帝原陵的規格修筑而成,該陵座北朝南,封土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長方形,陵園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門,門外各置石虎一對。

封建王朝的帝王陵墓皆有石刻,而唐獻陵的石刻渾厚質樸,健壯豪放,造形剛毅沉穩,氣宇軒昂。獻陵的四道門上皆有雕刻而成,高近兩米的石虎,顯得碩大威武,眼神機敏,四肢強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兩端有一對體形高大的石犀;并且,南門外矗立著八米高的華表,上蹲犼獸,下雕盤龍,八棱形的柱體刻滿了花紋,顯得莊嚴肅穆。

當初,唐高祖的寢陵修建時,曾經下詔工匠及大臣商議過,最后決定按照東漢光武帝的原陵高六丈的規模營建。獻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筑約有三百八十間,墓道呈覆斗形,陵高三十一米,長寬均為百米,陵臺為覆斗形,位于陵園中部偏東,底邊東西長約一百四十米,南北長一百一十米,頂部東西長三十米,南北長十米,高十九米。

太穆皇后死后安放在修建的宮殿中三十余日,唐高祖李淵才下詔遺誥下葬于獻陵,群臣嚎啕大哭;其中,太穆皇后子女及孫子輩在唐高祖李淵的帶領下,隨儀仗前往獻陵,就連李玄霸都眼眶紅紅,淚流滿面的目送著竇皇后的離去;李逍遙、長孫秀敏兩人更是傷心不已,長孫秀敏更是哭暈了數次,李淵特命長孫秀敏不必隨行,卻被長孫秀敏拒絕,毅然決然的一路跟隨著。

太穆皇后安葬在獻陵中,這是唐高祖李淵的意思,他想要永遠的與自己的妻子在一起,只不過太穆皇后先他一步,安葬在獻陵內,使得獻陵的門不能全部封死,留下其中的兩道門。并且,唐高祖李淵親自下令派人守護陵墓,直到他駕崩之日才不必看護,而且唐高祖李淵在太穆皇后駕崩,心中思念竇氏,與日俱增,無心政務,全部將大權交予李逍遙處理,在悲痛萬分的情況下,李逍遙強壓著心中的悲痛,將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批閱奏章上,以緩解心中的那份沉重的傷痛。并且,唐高祖李淵下詔冊封李逍遙為攝政王,奉命監國,總攬大唐一切朝政大權,使得朝中文武大臣一片嘩然,眾人皆知道李淵是在為李逍遙清除一切阻礙,以備為日后李逍遙冊封太子做準備。

朝中文武大臣無一反對,全部心悅誠服,他們深深的知道李逍遙的能力。并且,李逍遙在太穆皇后駕崩之前就總攬大權,管理的井井有條,使得朝中文武大臣無一人不服。李逍遙的處理朝政的能力,甚至超越了唐高祖李淵,至于前太子李建成更是無法比擬的;李淵再次名正言順的冊封李逍遙監國,總攬一切朝政大權,更是深得文武百官的愛戴,最重要的是李淵如此做向大臣預示著,日后大唐江山將由李逍遙接任,朝會上蜀王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兩人聞之色變,強忍著心中的驚怒,隱忍不發。

“父皇居然將朝政大權全部交托于逍遙,逍遙他算什么,只不過就是深得父皇、母后的疼愛,按照舊制縱然大哥太子之位被廢除,應該也是本王,父皇如此做,將我的顏面置于何地,難道本王就不是他的兒子嗎?”

秦王李世民朝會結束后,急忙回到自己的王府中,怒氣沖沖地數落李逍遙、李淵的不是,使得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全部都噤若寒蟬,紛紛勸阻李世民不要如此大逆不道。若是李世民只數落李逍遙的不是,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還能理解,也能接受,沒想到李世民越說心里越氣,口無遮攔的謾罵起唐高祖李淵的不是。

長孫無忌膽顫心驚地勸阻道:“秦王,還請慎言吶!”

李世民見長孫無忌等人臉色大變,倉皇的模樣惹得李世民更是氣打不一處來,心中更是泛起滔天的怒火,他置之一笑,不屑一顧地譏笑道:“怎么?你們都害怕了!”長孫無忌等人急忙搖頭,說不是;李世民不管不顧的盡情地發泄心中的憤怒,道:“父皇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這樣做,完全不顧及朝中大臣的質疑聲,也不按照禮制去做,一意孤行的賜封逍遙為監國,總攬一切大唐朝政大事,實際上父皇就是借此將皇位傳于逍遙。”

“當初母后安好時,父皇就任命逍遙,命他監國。本王就已經猜到父皇的意思,沒想到父皇在母后殯天后,居然理直氣壯的退居幕后。父皇如此做,根本就沒有考慮其他人的想法,本王也是父皇的兒子,為何只有逍遙獨獨深受父皇的寵愛,本王的一切他根本就沒有給我任何幫助,全部都是本王自己拼出來的。”

“父皇在母后殯天后,已經完全喪失理智,失去了昔日的雄心壯志,終日郁郁寡歡,甚少露面。曾經父皇想要我們幾人爭取皇位,能者得之,卻不想母后臨終前的一席話,改變了父皇的心意,加上父皇對母后數十年來的感情,不僅僅改變父皇的決定,也改變了我們兄弟間的平衡;父皇厭倦了朝中的爾虞我詐,他想要禪讓,卻沒有適當的借口,只要逍遙徹底將皇位坐穩了,那本王所做的努力都功虧一簣了。本王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皇位是本王的,任何人都搶不走;就算是父皇反對,我也要將它搶回來,哪怕是反目,也在所不惜。”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目瞪口呆地望著瘋狂的李世民,膛目結舌,他們沒有想到李世民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寧愿與唐高祖李淵對著干,與李逍遙反目,都在所不惜的想要取得皇位。房玄齡急忙勸說道:“秦王,懇請您三思而后行,還請慎言!”

“慎言?”秦王李世民憤怒地大吼一聲,道:“你們就知道慎言,慎言;父皇早已下定決心將皇位傳于逍遙了,還慎言有何用。若是真的被逍遙登基為帝,本王絕對是一個結局。現在,本王給你們一次機會,愿意繼續追隨我的人,全部留下,不愿意追隨的,你們就從王府中離去,本王不怨你們今日的選擇,本王給你們一點的考慮時間,到時候給我一個答案。”

眾人皆是大驚失色,他們見秦王李世民堅決地臉色,就猜到李世民想要發動兵變取得大權,他們紛紛低下頭,全部都沉默不語;長孫無忌愣住了,他沒有想到李世民居然真的敢這么做,他又笑了笑,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停頓,毫不猶豫的高聲回道:“我愿意繼續追隨秦王!”

房玄齡等人詫異的轉過頭看著怡然不懼,風平浪靜的長孫無忌,他們愣住了;秦王李世民也是微微一愣,他詫異地看著長孫無忌,原以為還要等會才知道,不曾想到長孫無忌想都不想直接了當的回答了自己,他熱淚盈眶地贊賞道:“長孫大人不愧是大臣的楷模,本王很是欣慰!”

接著,柴紹、侯君集、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等人紛紛表示,愿意繼續追隨李世民。秦王李世民興奮不已,他激動地看著長孫無忌等人,心中非常的感激。在李世民最為難得時刻,這些人都沒有離開自己,反而一如既往的繼續支持自己,使得李世民暗暗決定,日后天下盡歸他的手中時,他必定要好好的犒勞諸人。

“好!諸位今日之功,本王必定銘感于心,永生難忘!”秦王李世民開懷大笑,鄭重其事地承諾道:“日后本王取得大權,必定加官進爵!只不過,諸位以為眼前的局勢對我方非常的不利,該如何是好?本王不想眼睜睜的看著他被封為太子,再登基為帝;多年的經營毀于一旦,實在是心中難以承受才會說出之前的那番話,還望諸位諒解。”

眾人見秦王李世民冷靜下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又聽見秦王李世民繼續說道:“不知諸位有什么好的建議,想一個萬全之策化解我們的危機?”

長孫無忌等人面面相覷,李世民已經講話說道這個份上了,如今只有一條路才可以,那就是與前太子李建成形成聯盟,共同李逍遙,不能再讓李逍遙繼續掌控大唐。那個時候,李逍遙羽翼已經豐滿,無論是前太子李建成,還是秦王李世民都沒有任何的翻身機會,基本上李逍遙加封太子之位,入住東宮,日后登基為帝就是板釘上的事實,無法更改了。

因此,眾人建議秦王李世民主動與李建成聯系,共商大事,李建成也覺得這個時候不是計較個人得失的時候,而是需要聯合起來才能抗衡李逍遙,不然無法與之對抗。并且,李建成乃是前太子,以長孫無忌等人看來,他必定也不會希望李逍遙登基為帝。于是,李世民派人前往齊王府,邀請前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一起商量。

本站僅為網友提供上傳存儲空間和閱讀平臺,所有作品均由網友自行更新和上傳,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聯系,本站將立刻刪除相關作品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