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

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3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王朝在唐高祖李淵的治理下,日益昌盛,國力發展迅速,版圖超越了歷朝歷代;在李逍遙的帶領下,大唐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任何勢力聽聞唐軍都轉道而行,根本就不敢與大唐軍隊正面交鋒,以致于唐軍的兵力強大無比,接二連三地剿滅突厥、吐谷渾等國,又擊敗吐蕃,使得大唐邊境和平繁榮,身為大唐子民的人,全部都自豪不已。

唐高祖李淵在李逍遙率領大軍班師回朝后,舉國歡騰三日,朝中大小官員一律慶賀,一時之間,長安城熱鬧無比。雖然大唐王朝消滅了突厥等北方勢力的威脅,仍然還有來自高句麗的威脅。只不過,李逍遙如同前次一樣,大勝歸來后,直接交出了兵權,安心的享受自己的日子。

無論是朝中大事,或是軍務上,李逍遙一律不管不顧,逍遙王府只有與李逍遙私交甚篤的大臣或是將領前來祝賀。于是,李逍遙在逍遙王府擺宴,宴請麾下大將,與秦瓊、李靖等人一醉方休。由于大唐邊關的威脅解除,唐高祖李淵準許邊關大將回到長安城,與家人相聚。因此,李逍遙將自己釀造的‘鄉愁’全部端上來,整整擺在一個院子中,與眾人慶賀大勝。

有時候唐高祖李淵、竇皇后也不請自來,前來與李逍遙相聚。唐高祖李淵實在是對李逍遙釀造的酒嘴饞不已,只不過又不好意思向李逍遙討要。最后,還是唐高祖李淵自己喝多了,向李逍遙說清楚了。李逍遙哭笑不得看著李淵,就連李靖、秦瓊等人也都目瞪口呆的望著唐高祖李淵,李淵毫不介意他們的異樣目光,屹然不動的喝著自己碗中酒水,李逍遙還是將窖藏的酒水獻給了自己的父皇三壇子,李淵興奮不已的偷偷自己喝,就算是其它國家的使臣來此都不愿意拿出來。

一時之間,大唐逍遙王乃是釀酒高手的消息不脛而走,使得朝中大臣、王孫貴族都想要品嘗一下到底是何種酒水,就連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等人全部都眼饞不已。但是,他們可做不出李淵的厚臉皮,硬是進府蹭酒喝,美名曰是探望李逍遙,實際上就是借此機會喝酒。

秦王李世民聽聞李逍遙會釀酒,就連父皇都贊不絕口,他好奇之下,將長孫無忌喊到自己的府中,直接了當地詢問道:“長孫兄,本王聽聞五弟會釀酒,就連父皇都親自去他的府中品嘗,不知你是否知道那種酒到底是何物?為何酒香如此濃烈,到底是何種滋味?”

長孫無忌急急忙的前來,一聽之下,驚詫不已,他沒有想到秦王李世民喊他前來居然是為了這個事情,實在是讓他哭笑不得,不過他依然恭敬地回道:“回稟秦王,臣不知。”

秦王李世民目不轉睛地看著長孫無忌,喃喃細語道:“你以前是逍遙王府的人,連你都沒有喝過的酒,看樣子此酒的確不同尋常。”

雖說,李世民是在自言自語,實際上就是說給長孫無忌聽得,目的就是讓長孫無忌告訴他到底是怎么回事。長孫無忌念及此事,急忙躬身道:“回稟秦王,臣之前是逍遙王府中的門人。我與逍遙王的關系也算不錯,就連逍遙王麾下大將都與我關系莫逆,只不過臣投靠于秦王府,侯將軍也成為秦王麾下的將領,我就一直未曾與逍遙王府中的人有任何的來往。”

“逍遙王上次推行新政,臣在朝堂上與他爭執不下,使得逍遙王府中的人對我恨之入骨,甚至有些人在背后惡語相向,但是臣無愧于心。雖然臣跟隨在逍遙王身邊也有數年之久,只不過一直未曾聽聞逍遙王會釀造酒水,聽聞這個消息時,就連我都非常的驚訝。”

“不過,逍遙王率領大軍攻占瓦崗時,他讓‘酒神’呂公旦心悅誠服的理由,就是釀制一種酒,是他從未喝過的,才讓呂公旦心服口服的跟隨在逍遙王的身邊。當初,我以為是逍遙王的緩兵之計。如今想來確有此事。”

秦王李世民微微頷首,他才確定長孫無忌的確是不知道,也就讓長孫無忌離開了,喃喃自語道:“到底什么酒,就連呂公旦都趨之如騖。若是有機會,本王也想試試……”

與此同時,太子李建成穩坐在東宮之中,身邊站著齊王李元吉,他們兩人也聽聞李逍遙釀造的‘鄉愁’,也想飽飽口福,解解嘴饞。由于太子李建成居住在東宮之中,很少有機會在民間行走,也沒有任何的借口前去逍遙王府。無奈之下,只聽其名從未喝過。

偶爾一次,唐高祖李淵喝得酩酊大醉,從逍遙王府上帶回來的三壇酒水,直接被唐高祖藏在酒窖中,就連他這個太子都嚴禁進去,使得太子李建成更加想要品嘗一口。唐高祖李淵無意間在房中偷偷地喝著李逍遙的酒水,香醇濃郁的酒香瞬間布滿整個屋子,李建成也聞到了酒香。大驚之下,他急忙察看,發現李淵正在偷偷地喝著小酒,而且還是一盞一盞的小口,根本就舍不得一飲而盡,甚至李建成等人前來,李淵都會直接將它藏起來,根本就不愿意與人分享,太子李建成哭笑不得看著李淵,嘴上沒有說什么,但是心里早已惦記上此酒。

因此,無論是民間百姓或是朝中達官貴人,都想見識一下李逍遙釀造的酒水,就連李逍遙自己都沒有想到‘鄉愁’如此受歡迎。但是,數量有限,而且制作頗費功夫,李逍遙也不愿意將制酒的方法傳授給他人,傳授了也沒有辦法制成。于是,李逍遙便告誡眾人要珍惜此酒,不然到時候就沒有了,使得眾人不再豪飲了,開始小口小口的喝著。

大隋王朝攻打高句麗慘敗而歸后,致使國內發生民變而滅亡。縱然大唐王朝建立起來,高句麗仍然采取敵視的政策,使得大唐與高句麗沒有建立起外交關系。而且,大唐王朝的軍隊戰斗力強盛,使得高句麗在遼東建起了千里長城,用來防止唐朝的進攻。

唐高祖李淵雄心勃勃地出兵攻打高句麗,只不過這次唐高祖沒有派遣逍遙王麾下的任何大將,而且選擇了秦王李世民麾下,以及太子李建成麾下的將領。他想要證明,大唐王朝比前隋要強盛許多,前隋沒有做到的事情,他李淵能夠做到。

由于高句麗之前與突厥結盟,共同抗擊唐軍。突厥被李唐大軍剿滅,使得高句麗高度戒備。唐高祖李淵早就對高句麗虎視眈眈,他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為大唐統一戰爭的最后部分。事與愿違,大唐派遣十萬大軍進攻高句麗,但是大唐的進攻起初很不成功,與前隋攻打高句麗一樣,都是以失敗告終。

經過多次的戰役,唐軍將領總結失敗的經驗,終于想出來了一個辦法討伐高句麗,那就是與新羅結盟,共同剿滅高句麗。新羅與高句麗早有嫌隙,一直紛爭不斷。并且,高句麗的兵力遠甚于新羅。大唐與新羅結盟使得高句麗面臨雙面夾擊,終于在兩國聯軍之下,高句麗兵敗。

大唐平定高句麗后,將原屬于高句麗的國境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并于平壤設安東都護府管轄,試圖控制朝鮮半島;以致新羅與大唐再次開戰,雙方在朝鮮半島大戰,兩軍僵持不下,最后以大同江為界限,新羅控制著大同江以南的地區;大同江以北地區由大唐以及渤海國占據。

大唐與新羅兩國派遣使者談判,約定新羅每年都向大唐進獻朝貢。然而,新羅國進貢時被百濟國率領大軍阻礙,還將歲貢奪去。以致,新羅國派遣大軍攻打百濟,無濟于事。迫于無奈之下,新羅國王直接向大唐請求出兵攻打百濟。于是,唐高祖李淵派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共計十萬大軍前去討伐百濟國。

大唐又任命新羅國武烈王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讓他與蘇定方一起攻打百濟國;蘇定方率領大軍從成山直接渡海,想要從水路進攻百濟;百濟國則據守在熊津江口抵御蘇定方的水路大軍。蘇定方不懼百濟國的大軍,一如既往的派兵繼續攻打百濟國,以致百濟軍隊死傷數千人。

蘇定方從水路進攻百濟取得勝利,又傳令讓劉伯英率領大軍從陸上進攻,水陸大軍齊頭并進,同時攻打百濟;百濟大軍節節敗退,蘇定方勢如破竹,直接打到了百濟國的都城泗沘。在都城外二十余里,百濟傾盡全國兵力前來與唐軍決戰,一番大戰后唐軍取得大勝,并且斬殺百濟軍一萬余人,蘇定方直接率領大軍駐扎在泗沘城外。

與此同時,新羅大將金庾信在黃山大勝百濟大將階伯,百濟義慈王及太子扶余隆率領殘部沿著北境倉皇而逃;蘇定方眼見于此,直接揮師將泗沘城圍得水泄不通。然而,百濟義慈王的次子扶余泰沒有率領大軍前去救援自己的父王及兄長,反而直接自立為王,率領部眾固守泗沘城。

百濟太子扶余隆的兒子扶余文見自己的王叔不顧國王及父王的安危,傭兵自立,怒氣沖沖地嘆息一聲道:“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借使能卻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

于是,扶余文率領左右大將直接大開城門,歸降于大唐,城中許多百姓也跟從,降唐;自立為王的扶余泰根本不能制止百姓紛紛歸降于大唐。蘇定方眼看時機成熟了,就命令軍士直接登上城樓,將大唐的旗幟立在城樓中,扶余泰無顏以對,窘迫至極,他才明白蘇定方率領的唐軍一直不愿意攻城,不是因為自己等人兵力厲害,也不是唐軍兵力差,而是蘇定方不愿意無辜百姓受到牽連。

扶余泰心悅誠服地親自打開城門,愿意歸順于大唐。于是,扶余義慈、扶余隆及諸城主見都城已然失守也就紛紛棄械投降于大唐。自此,大唐對外征戰徹底結束。由于大唐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使得大唐其它周邊的國家紛紛依附于大唐,年年向大唐進貢,大唐王朝威震天下。

大唐王朝在李逍遙推行改制的基礎下,不斷地飛速發展,使得亞非地區許多國家與大唐王朝有著廣泛而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它們都想要從大唐王朝中汲取有利于本國的經驗,見識一下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

這不僅僅擴大了大唐百姓的視野,而且也豐富了大唐百姓的經濟文化生活,使得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沒有修筑長城的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交易頻繁的商業活動,促進了大唐與各國的交流,在李逍遙的建議下唐高祖李淵將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其中與大唐交往頻繁的國家有:新羅、百濟、日本、林邑、泥婆羅、驃國、赤土、真臘、室利佛逝、訶陵、天竺、獅子國、大食、波斯等國。各國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旅游者,人數眾多,不斷來到唐朝;唐朝也派遣使臣、僧侶、商人,前往這些國家互相交流,使得來往日益密切。

當時與大唐交好的國家,共有七十多個。唐高祖李淵將鴻臚寺任命為專門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有商館招待外商,設立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當時長安成為最著名的對外貿易城市,在這里匯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此經營店鋪,有的甚至是長期居住,大唐的國子監也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外國學生就有數千人。

并且,大唐還開辟出了一條‘絲綢之路’,通往中亞、西亞、南亞大陸;另外大唐又開辟出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使得大唐遣送使者前往世界各地。大唐王朝威震四海,八方來賀,成為歷史之中最耀眼的帝國之一。

唐高祖李淵取得輝煌成就,使得他意氣風發,引以為傲的成績超越大隋王朝,他終于看見了大唐的繁榮昌盛,大唐國內普天同慶。但是,在繁榮昌盛的背后卻隱藏一場看不見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主角將是大唐的親王,親王之間的戰爭使得朝中大臣們紛紛加入其中,也引發了朝中的又一場新的腥風血雨,在大唐掀起了一層滔天巨浪。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