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

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


在太原境內的一處宅邸,四周都是高大地圍墻,從外面望去只能看見幾顆古老的松樹,根本就看不見府內的情況,也聽不見里面有任何的聲音,屋檐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上面蒼勁有力的力道寫道:“逍遙居”。..

此處便是李逍遙的住所,自從加冠之禮完成,李逍遙就從唐公府中搬出去。偌大地宅邸中鮮有人煙,只有寥寥數幾的家丁,就連丫鬟都看不見。期間,竇氏與李淵兩人,前來探望幼子踏進府內時,讓他們感覺這里非常的冷清,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人,待竇氏回去后,將唐公府中的幾名丫鬟送給長孫秀敏,被李逍遙婉拒。

竇氏不明白為何‘逍遙居’內,少有女性,只有紅拂女以及長孫秀敏兩人,其他人皆是男性。根據唐公李淵毒辣的目光觀察后,才發現李逍遙的府上為何沒有女性,這些家丁看似普通人,各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他不清楚自己的兒子身邊怎么會出現這么多高手。

作為父親的李淵不想詢問幼子,只是微笑的點點頭,然后與竇氏在李逍遙的府內居住一段時間后便離開了。與此同時,李逍遙閉門謝客,不接待任何來客。自從唐公李淵宣布李逍遙為其幼子,門庭如市,全部都是慕名巴結之輩前來投靠,李逍遙一一回拒,除了最親近的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見。

身在太原守軍之中的李靖見伍天賜急急忙忙地來到軍營,心知李逍遙定有要事囑托,果不其然,伍天賜言簡意賅地將此行的來意告訴了李靖,又將李逍遙的書信交給了他。李靖拆開信件一看,吩咐身邊的副將,獨自一人與伍天賜一同前往。

李靖與伍天賜兩人結伴而行,一起來到了‘逍遙居’的客廳之中,只見長孫無忌早已坐在一旁,李逍遙微笑地看著李靖,笑道:“藥師兄,近來可好?”

自從李逍遙閉門謝客,就連李靖、長孫無忌兩人都有時很難見到他,神龍見首不見尾,唯有長孫秀敏時常與李逍遙在一起游山玩水。李靖被李逍遙安排到太原守軍中,長孫無忌也被派遣出去進行歷練,他們兩人被李逍遙召見回來,心里的感慨頗多,眼下的時機不對。

因此,李逍遙閑話不在多聊,開門見山地問道:“諸位應該知道楊廣自刎于寢殿之中吧!”李靖、伍天賜、長孫無忌三人都點點頭,又聽見李逍遙繼續侃侃而談:“逍遙曾經許諾讓諸位兄弟闖下一片天空,讓兄弟們享受一世榮光。煬帝楊廣已死,大隋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天下將進入亂世之中已經成為必然,因此是時候讓這些叛軍首領領教一下,李家的厲害!”

長孫無忌沉聲道:“煬帝已死,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唐公的態度一直模凌兩可的,恐怕到時候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故。”

“無忌兄所言甚是,如果唐公不愿意支持我等,那我們僅憑這些力量與天下英雄爭鋒,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李靖想了想贊同地說道,“唐公乃是大隋王朝的唐國公,是大隋的頂梁柱之一。無論聲望或是地位都比我等要高許多,而且唐公為人義氣,交友廣泛,有他支持我等行事起來異常的容易。”

李逍遙見長孫無忌、李靖兩人都贊同自己的父親參與其中,而且以他的名義趁勢而起,不禁沉思了許久,又瞥見了伍天賜,見他也是點點頭。他知道造反這等大事必須要有自己的父親參與,李逍遙自己也認為父親參與其中對于自己行事非常的方便,而且以父親李淵的聲望招兵買馬非常的簡單,一切他們不能做的事情,變得順暢許多。

于是,眾人一致的同意說服唐公李淵起兵,此事交給了李逍遙來做,而他們從旁輔助。畢竟,唐公李淵對于幼子非常的疼愛,就連竇氏對李逍遙都非常地愛護。如果直言不諱的說明自己的心意,李逍遙相信到時候適得其反,不如以退為進才能知道父親的心意。

李逍遙趁著夜幕還未降臨之際,便離開自己的府上,帶上長孫秀敏來到了唐公府中,他知道母親竇氏喜歡長孫秀敏。李逍遙、長孫秀敏兩人來到了唐公府中,李淵見到幼子前來,詫異地望了一眼,急忙吩咐下人準備好飯食,然后將夫人竇氏請了出來。

竇氏聽見下人的傳話,急急忙忙地從內堂走了出來,然后笑了笑道:“丫頭,你這么久沒有過來看我了,著實有些想你啊!”

長孫秀敏羞怯的低下頭,臉‘刷’的一下就紅了,就連耳后根都紅了,竇氏的一雙眼睛不停地在她身上打量著,尤其是盯著她的腹部看了許久,她知道竇氏想要抱孫子,就連她自己都做好準備。只不過李逍遙不愿意,再等幾年就好了,每次來到唐公府,竇氏都會熱情洋溢的招待他們兩人,而且目光都望向了她的小肚子,實在是讓她無地自容。

李淵見竇氏一直盯著長孫秀敏的腹部上下打量著,尷尬地咳嗽一聲才使得竇氏回過神來,竇氏沒有絲毫的不自然,反而覺得理所當然一樣,就拉著長孫秀敏,婆媳兩人牽著手朝著內堂走去,留下李淵、李逍遙這對父子,兩人心照不宣得對視一眼,哭笑不得搖搖頭。

“母親實在是太強大了,我不得不服!”李逍遙望著神色不變,氣定神閑地大步拉著長孫秀敏的母親竇氏,他作為兒子的實在是哭笑不得,他沒有想到竇氏居然這么著急的想要抱孫子。

按照真實的年紀來算的話,他這個年紀的人一般來說都成家了,可是對于一個來自現代的靈魂來說,這個年紀成婚實在是不好。縱然,李逍遙已經完全融入到這個時代中去了,可是心里對一些事情還是有些抵觸。無論母親竇氏如何催促,他都堅持己見,絕對不會讓長孫秀敏有孩子的。畢竟,長孫秀敏的年紀比他還小,時候未到。

竇氏想抱孫子想的都快要發瘋了,只要李逍遙帶著長孫秀敏前來,她每一次毫無例外地都要盯著長孫秀敏的腹部看了又看,每天都眼巴巴的看著,不知道為什么看了許久長孫秀敏的肚子還是沒有絲毫的氣色,失望的眼神被敏感的長孫秀敏看在眼里,但是她嘴上沒有說話,心里也是一陣嘆息,她也希望為李家留給后。

最后實在是無可奈何之下,竇氏直接拉著長孫秀敏來到后堂之內,將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可是,未經人事的長孫秀敏哪里還能受得了,通紅的臉蛋怯生生的將李逍遙原封不動的話說了一遍,竇氏聽完后才知道兒子是為了長孫秀敏的身體考慮,她是過來人知道女人的身體要好好的保養才行。

竇氏暗罵自己幾聲,如果不是李逍遙舍命相救的話,或許她早就死了。她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自己身體沒有好好地休養導致的,常年的思念與操勞使得她身體每況愈下。如今,竇氏直接將這一切煩心的事情全部放下,安心地頤養天年。

李淵見竇氏的目光一直盯著長孫秀敏的腹部,又看見她臉色緋色。即使李淵比竇氏還要著急抱孫子,可是也不應該表現的如此明朗,于是他才咳嗽一聲,縱然見怪不怪了,還是需要顧及長孫秀敏的面子。

李淵暗暗地猜想道:“難道逍遙不常來就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李逍遙、長孫秀敏兩人還真是有一部分這個原因。他們兩人年紀尚幼,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現在生孩子,再這個花樣年紀的少男少女只知道游山玩水。直到他們第一次來到唐公府上,竇氏渴望地眼神望著長孫秀敏的腹部,使得他們兩人尷尬不已,那個時候長孫秀敏才知道作為女人應該要為自己的男人做點什么。

于是,才有了李逍遙以長孫秀敏的年紀太小,未真正的迎娶她過門貿然越過禮數到時候別人會說三道四的。只有十幾歲的長孫秀敏不知道李逍遙的真實用意,但是他的這份愛確實是真的,令長孫秀敏感動得熱淚盈眶。

李淵、李逍遙兩人望著竇氏、長孫秀敏離去的背影,將目光看向了李逍遙,淡然地笑道:“逍遙,今日你來此,應該是有事找我吧!”

李逍遙點點頭,沉聲道:“父親,逍遙已經接到消息楊廣自刎于江都寢殿之內。孩兒相信父親應該也接到這個消息吧!”

“不錯,為父接到消息說楊廣被宇文化及與驍果軍發動兵變,逼死在寢殿之內,所有的隋氏宗親、外戚皆被殺死,唯有寥寥數人幸免于難!”

李淵唉聲嘆氣地說道,身為大隋王朝的頂梁柱之一的唐國公,當他接到煬帝楊廣自刎于寢殿內,李淵就知道大隋王朝真正得邁入滅亡時期,天下將會重新歸于混亂時期。對于大隋王朝面臨分奔離析地慘劇,李淵實在是痛心疾首,要知道這片疆土李淵曾經也浴血奮戰過,眼看著自己得成果被人肆意踐踏,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難道你這次前來就是為了此事,我想應該還有其他事情吧!”

李逍遙尷尬地瞥了一眼笑意地李淵,無奈地搖搖頭,道:“父親不愧是唐國公,孩兒想知道父親是否真的想聽呢?”

李淵見李逍遙神神秘秘的,不禁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嚴肅地說道:“逍遙,你不會是真的想這么做吧!”

李逍遙驚訝地望了一眼自己的父親,他覺得李淵跟歷史當中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簡直判如兩人,又仔細地回想了一下,能夠作為大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的心思絕對稱得上是深不可測,而且心思縝密,做事滴水不漏,他肯定地點點頭道:“父親,孩兒正是這樣想的!”

“為什么?”

“煬帝楊廣自刎而死,宇文化及乃是罪魁禍首,然而李家與宇文世家結怨已久。雖然,宇文化及統領的驍果軍只有十幾萬,又身在江都,可是孩兒相信,以宇文化及的思想,想要收攏人心必定會西歸關中。即使洛口被瓦崗軍占據,只要他們眾志成城未必不能闖過洛口,到時候他們在招兵買馬,那時候李家危矣!”

“楊廣殘暴不仁,天下黎民百姓人人得而誅之,各路反王順勢而起,想要一爭天下。以孩兒之見,真正有此身份且又名正言順之人寥寥數幾,唯有我們李家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其一,父親乃是大隋王朝的唐國公,又與先皇楊堅有些關系;其二,李家坐鎮山西太原,士兵南征北戰皆是跟隨在父親身邊立下赫赫戰功,然朝廷不愿封賞,他們早就有叛隋之心;其三,京師大興與李家相距不遠,只要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便可拿下京師,占據皇城,再南下攻下洛陽城;其四,無論他們之中誰取得天下,我們李家首當其沖會受到敵人的進攻,畢竟身在亂世之中,不可能做到安身立命;其五,師尊曾經說過父親身居帝王之氣,理應順應天道乘勢而起。”

李逍遙娓娓道來,慷慨激昂地陳述了李家不得不起兵地原因。縱然有些理由牽強附會,仍然讓李淵不發一言,他沉思了許久后,從容不迫地說道:“逍遙,你可想過。若是為父起兵,天下之人又是如何看待為父呢?他們會說我李淵不忠不義,再說一旦起兵失敗又該如何呢?”

“男兒當志在四方,如今天下大亂,人人自危。天下黎民百姓迫切地需要有一位明主能夠帶領他們脫離現在的窘境,讓他們過上幸福穩定地生活。孩兒可以肯定的說,天下百姓絕對不會說父親一分一毫,只要父親取得天下之時善待他們,誰也不愿意放著穩定的生活而不要,不投明主,選擇昏庸無能的國君!”

李逍遙的話使得李淵再次陷入沉思,他想了又想久久未語,李逍遙不急不忙的等待著父親考慮的結果。突然,李淵猛地抬起頭,低聲說道:“既然如此,已經退無可退之時,我們不如起兵!縱然失敗了又有何妨,總不能死于安樂,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逍遙擇日挑選良辰吉日,我們李家就在太原起兵!”

李逍遙笑了,他知道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了!大唐王朝的開國君主理應有此魄力,為天下百姓,為自己的家族帶來一世榮華,李淵不得不拼盡全力。簡而言之,李逍遙的目的達到了,李淵正式起兵。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