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142章 大勢已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2章 大勢已去

第142章 大勢已去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歷史小說»»文/晉城本章字數:4503:

三國時期蜀國將領關羽失守荊州敗走麥城,如今王世充兵敗退守洛陽,可是他還未踏入洛陽又被埋伏在半路瓦崗軍攔住,無奈之下又進行一番廝殺后退回到河陽。熱門天公不作美,對他又來了一次大考驗,天氣驟變,氣溫下降以致大雪紛飛,鵝毛般的雪花紛紛落下。

王世充仰頭望去天空中大雪紛飛降落下來,晶瑩剔透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此刻他已經無暇欣賞美麗的雪花,又望著衣著單薄的隋軍士兵,搖頭嘆息不止:“唉,真是天亡我也!”

他早已猜到氣溫驟降必定會變天,奈何來得如此迅速而且還是在王世充在洛河被瓦崗軍擊敗的退走的途中降下鵝毛大雪,使得軍心渙散的隋軍兵卒士氣大跌,他們紛紛產生逃離的念頭,這讓已經陷入絕地的王世充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之前王世充準備乘船度過洛水偷襲洛口瓦崗軍,奈何又被徐懋功料敵先機直接將他的計劃胎死腹中,他率領隋軍前來時氣溫還算過得去,并沒有下雪。眾人身上都是穿著棉襖而已,沒有加衣服,可是誰曾想到退回洛陽時又被埋伏在半途中的瓦崗偷襲堵住去路,無奈之下他才準備退守在河陽,可是現在天降大雪隋軍身上單薄的棉襖根本就抵御不了長久的寒冷,而且路上又積雪使得道路更加難行。

王世充率領的十余萬援軍帶出了一半的兵力偷襲瓦崗軍,而一些大將也沒有跟隨以致他欣慰的是縱然自己被擊敗了,可是對洛陽而言并沒有太大威脅,而且洛陽之圍隨著他的敗走相信不久之后瓦崗軍也忍受不了紛飛的大雪,因此他相信洛陽之圍必定會解決,洛陽定然能夠安然無恙。

王世充時運不濟,慘敗而歸白白葬送了一萬余人的精兵永遠留在洛河中,現在又碰上天氣寒冷大雪紛飛,沿途上眾多的隋軍士兵漸漸阻擋不住寒冷的氣候凍死了幾萬人,等到了目的地河陽時五萬援軍只剩下了一千來人,王世充無奈之下只能自我囚禁而且將事情的經過一一上表朝廷交由楊廣處置。

此刻朝野震蕩,王世充由當今圣上楊廣親自任命為軍事行動總指揮后又在兩軍對陣中提拔為大將軍,可是他的屁股還未坐穩就遭遇到生平最大的考驗,并且十幾萬援軍被瓦崗軍消滅了一萬多人,之后又凍死了不少人,整個朝廷上下都在議論此事。

楊廣兩眼無神地望著案桌上王世充傳來的消息,他的心一陣涼颼颼的,默默地想道:“朕大勢已去,看樣子大隋王朝真的風雨飄搖了,唉……”

此時此刻,楊廣的腦子里回想起了自己昔日登基時自信滿滿的模樣,現在又看著滿朝文武中只有寥寥數人陪在自己身邊,加上王世充被瓦崗軍擊敗損失了隋軍最后的精兵一半的兵力。楊廣的心真的實在是凄涼無比,他知道大隋國的江山會在自己的手中斷送了。

朝堂中以宇文化及為首的集團開始諫言說要將王世充殺死,謾罵聲最多,可是楊廣滿腦子空白,根本就聽不清楚他們激烈的爭論,蕭皇后見楊廣目光呆滯、兩眼無神暗暗心急,然后偷偷地將他拉回現實,楊廣猛地抬起感激的看了一眼蕭皇后,然后聽著宇文化及的話語,一直都不曾發表任何的建議。txt全集下載/

宇文化及見楊廣一直都未曾說話,于是大著膽子恭手氣憤地罵著王世充道:“王世充蒙受皇恩,一路仕途平坦,現在又是洛陽守軍的將軍,統帥十幾萬精兵強將,他不思進取,不報效圣上之恩,且將我方將士死傷六萬余人,理應當斬;縱然自己束縛住自己也減免不了他的死罪!”

“圣上,臣建議將王世充這廝直接斬了,以祭奠那些枉死的將士!”

宇文化及乃是朝中百官之首,他鏗鏘有力地聲音在大殿之內響起,而他的身邊大臣皆是溜須拍馬之人,風吹兩邊倒,他們看見宇文化及盛氣凌人的模樣頓時紛紛出聲附和,贊成宇文化及的建議將王世充斬首以祭奠枉死的將領。

楊廣冷厲地目光掃視了一眼,眾人皆是一陣膽寒,生怕觸怒龍顏被喜怒無常的楊廣直接推出去斬首了,于是整個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又變得鴉雀無聲,而站立在一旁的越王楊侗是楊廣的孫子。由于楊侗儀表堂堂,生性寬厚,每次隋煬帝楊廣出巡都會讓楊侗留守東都洛陽,然而被瓦崗軍猛攻洛陽時他也被楊廣匆匆帶到江都。

楊侗見自己的皇爺爺楊廣和顏悅色地看向自己,他明白楊廣目光中的意思就是要留下王世充一命,于是他站了出來,然后躬身回道:“圣上,孫兒不贊成將王將軍殺死,畢竟怎么說王將軍對朝廷有功,而且眼下大將唯有此人能堪大用。若是將王將軍斬首的話,孫兒以為這是自掘墳墓,斷絕后路。因此,孫兒以為可以將王將軍降職處分,不可殺之!”

眾位大臣見越王楊侗持反對意見,想要留住王世充的性命,他們知道越王楊侗深受楊廣的喜愛,而且他寬厚待人,于是又紛紛倒戈開始支持楊侗的建議認為不殺較好。楊廣見楊侗出列反對斬殺王世充他微微頷首,稱贊地點點頭。

其實在他心里何嘗不想將王世充殺之而后快,可是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而且整個大隋王朝中能夠唯他所用的將領少之又少,可是王世充偏偏是其中一個,為了顧全大局他決定不殺王世充留之后用。于是,楊廣正聲道:“越王所言深得朕心,王世充罔顧軍紀使得十幾萬援軍銳減,理應當斬,然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暨王世充革職留守在嘉倉城內吧。”

縱然宇文化及巴不得王世充被斬首,可是楊廣親自留下王世充一命,使得他不得不低下頭將心中的憤恨全部壓在心間,待時機成熟后一朝爆發。而且楊廣此次派遣將他旨意傳達給王世充的不是他兩側的宦官,而是他最心愛的孫子越王楊侗。

由于越王楊侗原本就是駐守洛陽,只因瓦崗軍突襲洛陽才將他帶到江都。由于王世充率領的六萬余人的隋軍死傷慘重,而且天降大雪使得瓦崗軍不得不退回,但是還是將洛陽團團圍住了,唯獨洛陽一座城池沒有被攻破。

瓦崗軍在翟讓、李密兩人的率領之下連續攻下幾座城池,然而王世充援軍及時趕到解了洛陽之圍的窘境,最關鍵的是兩軍對陣百余場,卻仍然沒有任何的勝負,可是瓦崗軍若非徐懋功技高一籌的話,或許此次戰敗的乃是他們。

雖然瓦崗軍勝利了,也是慘勝而歸,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此次戰役乃是瓦崗軍出兵以來遭遇的最激烈的大戰,雙方大將均有損傷,而且瓦崗軍的糧草也消耗的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氣溫驟降使得瓦崗軍不得不退回洛口。

如果瓦崗軍不得暫時撤退的話,一旦大雪將至,也是損傷慘重。可是瓦崗軍并不像隋軍那樣是倉皇而逃,而是有條不紊的退走,有了充足的準備,避免大面積的死傷。但是重傷的瓦崗軍士兵仍然凍死了許多人,少數也有上萬人。

事情正如王世充預料的那樣發展,瓦崗軍退了,而殘余的援軍眾人留下一部分繼續駐守東都洛陽,另外一部分全部回到自己的原來的地方,一時之間楊廣的生命安全得到暫時的保障。若非瓦崗軍撤離,楊廣至少留下了一絲顏面,保住了洛陽城,所以他才將越王楊侗派遣回東都洛陽繼續鎮守,至于另外一個方面楊廣覺得自己時日無多在洛陽城內,楊侗的性命至少能夠保得住。

越王楊侗由百名士兵保護來到了洛陽城內,此時危機已經解除,大多數洛陽守軍身負重傷,有的甚至已經死去,楊侗來到洛陽城第一件事就是安撫城內的百姓以及慰問受傷的士兵,然后又去城門上巡視了一番之后才接見王世充。

王世充自感罪孽深重,使得隋軍損失慘重每日憂心忡忡地擔心楊廣會派人前來取他的首級。作為梟雄地王世充,表面看起來是自我囚禁起來是請罪,實際上是以退為進,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至于官銜早已拋之腦后,越王楊侗派遣使者來到河陽釋放了他,又將王世充召回洛陽。

越王楊侗驚訝地望著眼前這位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人就是不久前分別的王世充,實在是判若兩人。楊侗急忙親自上前攙扶起跪地的王世充,微笑地說道:“王將軍多日奮戰實在是辛苦了,今日仁謹前來就是向將軍傳達圣上的旨意。”

“罪臣聽旨!”王世充躬身沉聲道。

楊侗取出臨行前煬帝楊廣交予的圣旨,小心翼翼的攤開,鏗鏘有力地朗聲誦道:“皇帝詔曰:洛陽守軍大將王世充,身負皇恩,貿然行軍致援軍大敗而歸,損失慘重,此乃貪功冒進之罪,按律當斬,然用人之際也,特赦汝之死罪,革去將軍之職留守洛陽看守含嘉倉,望爾今后誠心悔過,欽此!”

王世充見到越王楊侗派遣的使者將自己釋放了,心里有一些詫異,如今又聽見楊廣沒有斬殺自己,只是懲罰自己看守含嘉倉城,他一時之間難以相信瞪大著眼睛,張大著嘴傻愣地望著楊侗,整個人都愣住了,也忘記領旨謝恩。

越王楊侗見遲遲未曾聽到王世充謝恩的聲音,皺著眉頭只見目瞪口呆地王世充整個人都傻愣的望著自己,他不僅會心一笑,輕聲提醒道:“王大人,還不領旨謝恩!”

經過楊侗的提醒,王世充方才清醒過來,急忙領旨謝恩道:“罪臣領旨謝恩!”

楊侗將圣旨交予王世充,微笑地說道:“王大人,含嘉倉乃是重要的糧倉,汝作為含嘉倉城的守將,定要竭盡全力守住,確保洛陽城內百姓糧草無憂!”

王世充恭敬地回道:“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圣上所托!”

含嘉倉乃是隋朝的國家糧倉,也是大運河漕運最重要的配套設施之一。隋唐時期,每逢關中地區有災情,或是南征北討均是通過大運河將含嘉倉的糧食運送以解燃眉之急,因此瓦崗軍此次猛攻洛陽城實際上是看重了洛陽城北的這座龐大地糧倉。

若是沒有這座重要的糧倉作為隋軍的根基,王世充才能與瓦崗軍打長久戰,必定早就速戰速決了,而且洛陽城守軍將領能夠支撐數月,城內所有的百姓以及士兵所吃的糧食皆是含嘉倉調運過來的,否則憑借洛陽城數萬兵馬如何抵御的了瓦崗軍猛烈地攻擊。

于是,大敗而歸的王世充并沒有被楊廣斬首,而是將他派遣到城北的含嘉倉城中駐守,成為那里的看守官員。一時之間王世充由‘將軍’變成‘大人’,使得他多少有些不適應,畢竟手中握有兵權才是眼下最要緊的事情,并且王世充達到含嘉倉城中也不是只顧著看守糧倉,還收集逃散的士卒,經過半個月時間,他將逃散的士兵聚集在一起,又有了一萬多人。

身在江都的楊廣早已通過越王楊侗將王世充又召集舊部一萬多人,可是這點消息對于他來說現在是沒有任何的興趣,也不曾將他的思緒提高。因為楊廣知道即使擁有這一萬多人又怎么樣呢,大隋王朝衰亡勢在必行,他預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了,每天繼續飲酒作樂。

曾經那個滿懷遠大抱負,雄心勃勃的楊廣已經不在了,留下的只有風燭殘年的他猶如大海中的浮萍,鋒芒畢露早已在他身上看不見了,王世充率領的十幾萬援軍也死傷大半,使得他更是消沉,心灰意冷。銳意盡失的隋煬帝楊廣晚年常常端坐在龍椅上拿著銅鏡照著自己,望著鏡中的自己,楊廣自嘲的對蕭皇后以及眾多大臣說道:“好頭頸,誰當斫之!”

眾人見煬帝楊廣如此說道,心里亦是一陣嘆息不已,他們知道隋朝已經走向滅亡的道路了,大勢已去已經無力回天了,縱然是天人下凡都無法阻擋住隋朝滅亡的趨勢,因此眾位大臣心里暗暗地盤算著,作為堅實地擁護者的宇文化及也是略有深意地瞥了一眼引鏡自照的楊廣,然后屹然不動的站立在下方不發一言。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