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

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歡迎訪問舞若,!

正文

作者:晉城

“不錯,實在是不錯!老夫只是想測試一下你這小子對敏兒的心,可你也實在是可惡居然小瞧老夫的三關!”高士廉憤怒地說道,“既然你這關是真的做到了‘七步作詩’,那我也無話可說,這一關你算是過了!可是接下來的兩關比較難,看你如何面對接下來的關卡!”

“多謝伯父厚愛,小侄能過得此關實屬僥幸,至于后面兩關小侄接下便是!”李逍遙笑瞇瞇地說道,他無所畏懼的迎著高士廉一雙快要碰出火來的憤怒地目光,沒有絲毫的退縮目不轉睛地迎了上去,那股迎難而上地盡頭使得高士廉更加的氣憤。(舞若)

李逍遙吟誦這首詩時,他也暗暗地送了一口氣,對待詩詞他真的是很難做到那種朗朗上口的句子,只能根據自己的經歷再加上前世所學的‘藏字詩’結合現在遇到的事情,吟誦出一首自己都認為非常了不得的詩。縱然其中略微想起前世網上流傳追求心儀女生表達愛意的詩句,然后加以更改成為自己的東西,幸虧他的文字功底還算可以,否則這次就真的栽了。

眾人看他風輕云淡,淡然地模樣,其實他內心也是驚濤駭浪一樣。若非突然想起‘藏字詩’,他想這關就真的倒下了,到時候就連他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隋唐時期哪個文人墨客沒有幾分能耐,隨意地吟誦詩歌,只不過沒有那些文學大家一樣被人們廣為流傳而已。

若是李逍遙是這個時代的人,吟詩作對對他而言小兒科,這點事情還是難不倒他的,可是身體是隋唐時期之人,靈魂卻不是。他所掌握的只不過是二十一世紀的思想以及知識,雖然從書本上知道了隋唐時期的歷史,可是歷史的軌跡究竟如何誰也無法預料,唯獨不變的只有勝者才有資格去書寫歷史。

“第一關,你算是過了!”高士廉低沉地說道,“接下來就是第二關!你與無忌比試書法,就寫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若是你能擊敗無忌,第二關就算通過了!”

“舅父,這……”長孫無忌出聲打斷道,他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舅舅會讓自己與李逍遙比試第二場。若是自己手下留情,舅父一定不會同意;若是自己手下不留情,那妹妹可能會找自己的麻煩,也可能一輩子都不理自己,這讓他左右為難。

高士廉見長孫無忌左右為難,怒吼一聲道:“讓你比試你就去,怎么這么嗦!”看了一眼長孫無忌詫異地神色,他急忙解釋,“妹妹的婚姻大事,豈可兒戲!他日敏兒嫁人,你便是大舅子,有這個責任為妹妹把好最后一關!若是你敢推遲,或是你敢在比試中故意輸掉,休怪老夫不客氣。”

“無忌接下便是,定當竭盡全力!”長孫無忌見舅父高士廉氣得吹胡子瞪眼,急忙接下他的命令,躬身道。既然舅父如此做,絕對有他的理由,作為外甥的他以及作為兄長的他有這個責任和義務考驗一下李逍遙,聽見高士廉說的話,他也覺得自己應該把把關。

長孫秀敏見兄長居然聽從舅父的命令與李逍遙比試第二場,書法的比試。她可是知道自己的大哥長孫無忌的書法絕對能拿得出去,雖然沒有書法名家那樣聲名遠播,可是她知道兄長最擅長地便是楷書。長孫無忌的楷書與他的為人一樣,方方正正,清秀且大氣仿佛像是一副美麗的畫卷一樣,讓人流連忘返,只不過知道長孫無忌會書法的只有高府眾人,其他人都不曾見過他有書法流傳于民間。

她暗暗焦急地想道:“大哥最擅長得就是楷體,他最喜歡的就是王羲之的書法集貼,舅父讓逍遙與大哥比試書寫《蘭亭集序》明擺著就是想讓他輸,這可如何是好!”她焦急的神色看向了李逍遙,李逍遙朝他點點頭,讓她放心。

雖然李逍遙不知道長孫無忌的書法到底如何,而且在歷史上書法名家隋唐時期最著名的莫過于‘初唐四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這四人為首,成為唐初書法主流。而且唐朝在我國歷史上書法也是最為鼎盛時期,因此出現了許多書法大家,如:‘草圣’張旭、懷素和尚等人全部都在大唐王朝誕生出的書法名家,若是現代有其中一人書寫的真跡,將其拍賣絕對價值連城,就連隋唐時期許多書法學習者都將這些書法大家的作品收藏在家中,每日研習。

唐朝之所以算得上是中國書法歷史中的黃金時期,其中當權者有著巨大的關系,當時唐代最高學府專門設立‘書學’這一科目,專門培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的,使得唐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余韻。

長孫無忌最擅長的是楷書,實則是因為隋唐時期當時最盛行的便是楷書,只不過有著‘初唐四大家’名聲在前,若想要在楷書上面有所成就,名留青史必須開辟新的一條書法道路才行。比試書法講究的便是長年累月的積淀,否則想一蹴而就成為書法名家根本就不可能。

李逍遙咋聽見高士廉讓長孫無忌與自己比試書法,他略微詫異,又瞧見長孫秀敏擔憂的神色,他知道長孫無忌的書法絕對不差。可是眾人不清楚的是李逍遙的書法也是非常的厲害,他前世生活在農村,教育條件相對城市落后很多,因此農村人的固定思維是只有念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李逍遙也是非常刻苦學習之人,否則他怎么會在競爭激烈的學生時期考上名牌大學呢!

自小他就練習寫毛筆字,因為長輩們都說擁有一手好毛筆字,將來考上大學絕對有用,而且練習寫字的時候可以讓人提高自己的修養,以及內涵。所以,他才跟隨著村里的長輩后面開始學習寫毛筆字。李逍遙記得自己學習的時候感覺毛筆的握筆姿勢與圓珠筆、鋼筆相差甚遠,一時難以接受,最后他花了很多時間在書法上,使得他的書法自成一體。

練習毛筆字的前提就是需要有正確地握筆姿勢,若是姿勢錯誤寫出來的字也不會好到哪里去,這是最基本的要領;其次便是字法線條,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的線條的用筆方法。首先學的就是‘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

再者就是‘結字’,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正是這么來的。

但是學寫字首先要先從楷書或隸屬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后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摹字帖是練字的必要手段。如果不臨摹帖子,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就會出現偏離書法的基礎,連入門基礎都沒有打好,如何找到自己的字體。

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恒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李逍遙記得當時還小家里窮就用別人使用的字帖不要的撿起來再用,有時候也會自己購買一些‘龐中華楷書古詩詞字帖’臨摹,使得他入門基礎打得非常結實,因此他才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長孫無忌的六個表兄弟直接從書房內將桌子搬了出來,‘文房四寶’擺在桌子的東北方向,然后六人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高士廉漫步而行來到了書桌前,提著手中的毛筆看著長孫無忌、李逍遙兩人,微笑地說道:“時間是一炷香,香熄滅了你們就得停筆,而且此次的書法比試老夫只要求,誰寫的字體更加能說服于我,誰就算贏了。若是相同的字體書寫的,那只能看筆力如何了!”

高士廉將手中的毛筆放在了筆架山,然后吩咐自己的兒子點燃一炷香,李逍遙目測了一下,若是香燒完了需要差不多半個小時時間,時間絕對充足,但是他還是想了一下到底使用什么的字體去書寫這篇集序才能讓高士廉心服口服,讓自己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敗下陣比較好。現在最關鍵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長孫無忌會使用什么字體,只好憑借自己的猜想去寫了。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當李逍遙提起毛筆時便感覺這支毛筆與自己以前所用的有點區別,在紙上落筆準備書寫著《蘭亭集序》時,他的感覺更加清晰。可是,這些都不能阻擋他行云流水的快速地書寫完這篇王羲之書法的巔峰之作,也是被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因此,他作為書法愛好者來說最喜愛的也正是這篇中外聞名的書法作品。

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市場上流通最廣泛的行書字帖也正是以他這篇書法字帖,可是真跡在歷史上卻仍然是一個迷。

李逍遙收筆時,仔細地看了一下手中的這支毛筆,又細細的觀察了鋪在桌子上的紙張,喃喃自語道:“這不是后世所用的‘文房四寶’,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他猜測的并沒有錯,現在他使用的‘文房四寶’不是后世流傳的那種,而是更早時期的,制作工藝均是不同。

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大致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卷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龍尾硯。至于后來的四寶指的是湖筆、徽墨、宣紙、洮硯,是從宋朝開始的。而且,硯臺又分四大類,為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其中以端硯最為名貴,成為收藏家追逐的熱點。

李逍遙收筆停止書寫,長孫無忌依然在奮筆疾書。高士廉見李逍遙停筆寫完了,他急忙看了看一旁的香爐,一炷香還未燒到一半,他驚訝地問道:“你寫好了?”

“寫好了,請伯父過目!”李逍遙肯定的說道,微笑地看著一臉詫異地高士廉。

高士廉見李逍遙目光堅定,他還是有點不相信,緊鎖眉頭的來到了李逍遙的書桌前,一看李逍遙所寫的,他整個人都愣住了,傻傻地杵在那里一動不動的。長孫無忌的《蘭亭集序》還有一點沒有寫完,就聽見李逍遙說已經寫完了整篇文章,手中的毛筆立即停了下來,他下意識地出聲道:“不可能!”

長孫無忌由于李逍遙書寫的速度比自己還要快,已經寫完的事實難以相信,手中的筆桿停了下來,愣了一會低下頭發現自己只寫了一大半,還有最后一段沒有書寫完全,可是剛剛出聲使得他手中的動作一滯居然將正在寫的‘之’字拉長了許多,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光彩,他知道自己此次書法輸了,可是他還是不相信李逍遙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將數百字的序文寫完,他急忙放下手中的毛筆直接來到了李逍遙旁邊。

當他看到李逍遙書寫地序文字體時,也與高士廉一樣,兩人均是膛目結舌,久久不語,整個人的視線全部落在了這篇文章上,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寶一樣,不愿將自己的視線挪開一分一毫。看到這種情形,李逍遙笑了!

版權聲明版權所有舞若皖ICP備11027355號1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