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遙王第32章 歷城傳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之逍遙王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章 歷城傳藝

第32章 歷城傳藝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晉城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晉城 | 大唐之逍遙王 
免費小說


歷城縣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東部,與濟南歷下區和濟南章丘相鄰,因南對歷山而得名,故稱歷城。復制本地址瀏覽7777772E626971692E6D65

西周時,屬譚國。春秋莊公十年屬齊國,稱濼邑。戰國時,稱歷下邑。秦統一中國后,屬濟北郡。西漢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設歷城縣,屬青州濟南郡。東漢初屬青州濟南郡,后屬濟南國。三國時,屬魏國青州安平郡,又屬青州濟南國。西晉時,屬青州濟南郡。永嘉之后,濟南郡治所從東平陵遷歷城。十六國后燕時,屬齊州濟南郡。劉宋時,屬青州濟南郡。北魏高齊時,屬齊州濟南郡。隋代屬齊州、齊郡。

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平原交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20至975米。境內有黃河、小清河、海河流域徒駭河三大河系,共有大小河流、河溝32條,也是歷史古城,著名人物有鐘軍、秦瓊、辛棄疾等。

“少爺,我們來到這個小縣城來干嘛呢?”伍天賜抱怨道,三人一路向東前行,到達齊郡歷城縣內,望著荒涼的小縣城,既無朝中大臣,有無戰事,身為武將出身的伍天賜一直憋著不想說,無奈實在是憋不住了,他才有此一問。

“二弟……”伍云召大驚失色道,想要阻止伍天賜已經來不及了,他也非常的疑惑少主為何到達這個貧瘠之地,雖然這里有很多的名勝古跡,可是身為武將的他一心專研軍事,排兵布陣都可以,又不是文人墨客游山玩水。

“我知道你們二人有很多的疑惑,因為這里有我等待的人!你們兩人見到此人定會樂意非常,因為此人不僅武藝超群,且也是一員虎將!如今天下將亂,我不得不招攬一些將帥之才,收歸己有,日后定當發揮無盡的作用!”

李逍遙轉過身看著他們兩人,微笑道。他也知道作為武將,兩人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居然陪著自己游山玩水,甚是費解。他早已猜到兩人必有一問,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向他們道出了因由。

辭別李淵之后,三人一道前行沿著官道一路奔馳,直接抵達齊郡內來到了歷城中,他的用意便是在歷城中找到在《隋唐演義》中瀟灑的‘小孟常’。現如今他們在此地早已呆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找到那個人。這件事,李逍遙也沒有說過,只是每天不停地游山玩水。

作為鬼谷門下傳人,他早已推算出大隋國勢衰弱,日薄西山。不久之后,隋煬帝便會死在龍舟之上,再說他乃是后世之人,對待歷史他從不輕易地下定結論。畢竟,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于是,他才會遍游人間,準備結實還未出人頭地的英雄豪杰,日后李家揭竿而起,順勢而為,定當成為一方霸主,若想在混亂的時代里成就豐功偉業必須有驍勇善戰的大將,‘千金易得,一將難求’。

“少爺,既然如此,為何我到此地近一月了,就是沒有見到此人?再說,您即使想要去見他,為何您到現在還是每天游山玩水呢?”

伍云召躬身低聲道,他真的很難理解既然想要收家將,為何李逍遙每天只是在歷城縣內四處游玩,看起來根本沒有一點像是在找人的意思,他望著巍峨的四門塔,心中更加疑惑,不知李逍遙為何在此地轉了大半個月。

四門塔位于山東濟南歷城區柳埠鎮東北方4公里處,呈平面四方形,用當地出產的大青石砌成,非常堅硬,高15米,寬7。4米,四面各開辟一個拱門,故而俗稱‘四門塔’,建于隋朝大業七年,是目前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

石塔由塔基、塔身、塔檐和寶頂組成,塔身上用石塊壘砌挑出五層作為塔四角攢尖的錐狀屋頂,上置石刻塔剎。塔內正中央有一個四方平臺,平臺上有一座方形塔心柱,塔心柱上方以十六塊三角形石梁和塔身相聯系住塔頂。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主佛像及左右二尊菩薩和弟子,目前剩下主佛。

每尊佛像都是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佛像皆螺發肉髻,顏面豐潤,細眉慈眼,隆鼻長耳,嘴角上揚,安詳恬靜。四佛各有名號,西邊佛像叫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南邊一尊稱歡喜世界寶生佛,東邊一尊為阿佛,北邊的是蓮花莊嚴世界微妙聲佛。

四門塔建造時轟動一時,尤其被當地老百姓稱頌。可是伍氏兄弟卻是非常的疑惑不解,李逍遙出自道家門派,如今來到佛家寶地,這在當時非常的罕見。雖然隋唐時期佛道兩大宗派均是昌盛,可是并沒有表面上如此和睦,私下里也在爭奪,基本上存于面和心不合。兩種不同的教派,道義殊途同歸,直指人心,可是從未見到過修道人士前去禮佛,又或是禮佛人士前去修道。

“伍二哥,你認為我是在游山玩水?那伍大哥的意思呢?”李逍遙笑瞇瞇地轉過頭看著身邊的伍云召、伍天賜,見伍天賜認為自己在游山玩水,他連忙微笑地詢問起伍云召,又見他尷尬地模樣,笑了一下,“你們不覺得四門塔很是壯觀嗎?呵呵!你們二人隨我前來,倒是苦了你們!因為這個人將會在此地出現,而且還不止一位!”

“佛家講究看透生死和宇宙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解脫;道家講求的是超越生死,道法自然,萬物一體之理,它們原本就是殊途同歸。我雖為道家人士,卻不排擠佛家真理,只要我認為有用之理皆是大道!”

李逍遙仰視著四門塔,平淡如水的解釋道。畢竟穿著道袍出去行走江湖,雖然比較方便,可是影響確實有點大了,無奈他打從一開始便把自身的道袍換成一件素色長袍,伍氏兄弟的衣裳亦是換了,可是他們的武器仍然在身邊,行走江湖若無兵器到時候遇見危險拿什么去跟人家拼。

伍云召、伍天賜驚訝得看著自己得少主,聽著他說出的佛道乃是殊途同歸之路,這是他們從未聽到過的新概念。他們自出生便是大隋朝人士,華夏人民,在他們的意識里傳統才是王道。

道教乃是華夏自古流傳下去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佛教乃是傳自印度,在大隋王朝發揚光大,可是他們骨子里固執的認為崇拜道家比較好,他們也不曾去觀摩一下佛家真意,只是一味的認為道家是本家的,佛家乃是外來客,不可信。

可是聽到李逍遙這番驚天動地的理論,使得他們真正的明白什么是修道者,不追求名利,只追求超脫萬物,自在逍遙;他們的心中也不再抵觸佛家,反而一看佛家真意是否真如李逍遙所言。

李逍遙見他們兩人驚愕的看著自己,打趣道:“難道我的臉上有花嗎?再說我又不是美女,不用這么看著我吧!雖然我長得是比較帥點,但是你們也不能這樣看著我,不然我會不好意思的!”

伍云召、伍天賜兩兄弟從驚愕中醒過來,聽見自己少爺語出驚人之語,他們不得不甘拜下風,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段日子以來,他們總是會聽見少爺冒出幾個新鮮的詞語,有的他們甚至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你會不好意思?”伍云召、伍天賜兩兄弟彼此看了一眼,均看出對方心中想的與自己是一樣的,他們在心中暗暗嘀咕一聲,然后又是一臉不相信的看著李逍遙,直接把頭瞥向了另一方。

“你們二人跟在我身邊已有一年之久,今日我便傳你們一種槍法,你們且看好了!”李逍遙大喝一聲,接過伍云召丟過來的銀槍,在兩人目瞪口呆之際,舞出了一套驚世絕倫的槍法,使得他們兩人不得不全身貫注的仔細觀摩。

無論任何一路槍法首先要做到的是:持槍穩活,前管后鎖,兩手持槍,穩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槍之勢,貴為四平,即頂平、肩平、腳平、槍平。根不離腰,三尖相對,所謂三尖相對即鼻尖、槍尖、腳尖。扎槍要直出直入,須平正靈活,迅速,腰腱勁直透槍尖,勢如潛龍出入。扎槍又分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槍為法,并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

伍云召乃是使槍高手,他能看見此槍法之高深,讓他情不自禁的仔細地觀摩;伍天賜使用的工具是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槍法與他無緣,可是這套槍法居然不僅能在長槍上運用,還能在鳳翅鎦金鏜上運用,使得他不得不認真地臨摹。

李逍遙演示一遍收功休息,伍氏兄弟仍然沉浸在槍法中,片刻后,伍氏兄弟方才醒轉過來,躬身道:“少爺,此槍法到底是何種槍法?為何有此威力?”

“對啊,對啊!不僅僅大哥的銀槍能用,就連我的兵器也能用!少爺,這是什么槍法?”

伍天賜在伍云召提出自己疑惑時,他也連忙說出自己的疑惑,畢竟這種槍法他們是真的沒有見過,無論是家傳的槍法,都沒有此槍法威力大,而且這種槍法讓他們感覺最深的便是征戰沙場最好的攻擊手段之一。

“此槍法乃是楚霸王項羽的霸王槍以及常勝將軍趙云的趙家槍法不停地更改演變成為的槍法,這個槍法的重點為內三合,外三合,亦可稱之為‘**槍’,而且分為大**,小**。”

李逍遙耍完一套槍法,尤其是最后一招直接把銀槍插入地底,他自己卻瀟灑地走到伍氏兄弟面前,向他們解釋此套槍法的重點以及來歷。

“何為內三合,外三合?”伍云召乃是使槍大家,他直指重點,詢問道。

“內三合:心、氣、膽;外三合:手、腳、眼;即眼與心合、氣與力合、步與招合。”李逍遙點點頭,驚訝地看著伍云召,微笑地解釋道,“臨陣殺敵,一定要做到眼睛與心相合,心里想到哪里眼睛就能看到哪里,與敵人對招時萬不可心里有雜念;無論是與任何人對敵,都必須有過人的膽色,不懼任何的危險,敵方力量比自己強大,可是運用步法以及招式擾亂敵方的視野,打得他措手不及。”

伍云召、伍天賜兩兄弟沉思片刻,在腦海中閃現自己與敵方將領對戰時的場景,隨即凝目而視大喊道:“此法甚好!”

“**槍一共分為十八式,每一式都有著無可匹敵的力量,且每一招每一式都是連接貫通的,無論是那一招亦可作為殺招。你們一定要記好十八式,分為:高吊四平槍式、中四平槍式、低四平槍式、青龍獻爪式、磨旗槍式、活對進槍式、活退腿槍式、死對槍式、勾槍式、抱琵琶槍式、地蛇槍式、鐵牛耕地槍式、提槍式、盡頭槍式、懸腿槍式、詐敗槍式、鷂子撲鵪鶉槍式。”

李逍遙每一說一個招式,必會在拿起長槍在他們面前演練一次,十八式演練結束又連貫的使了一遍。

“槍法以攔,拿,扎為主、還有、挑、崩、滾、砸、抖、纏、架、挫、擋等,一定要再練習的時候身不離槍,槍不離中心。否則難以做到‘精氣神’,‘腰手眼’。”

此套槍法原是為了李玄霸而學的,因為先天條件便是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與靈敏的步法才行,可是李玄霸除了前面幾條符合之外,其它的基本上沒有,而且李玄霸有那對鐵錘防身,當世無可匹敵。

伍云召、伍天賜兩兄弟雖是李逍遙無意中收為家將,但是在前期都擔心兩人有異心,仔細地觀察以及他們對待李逍遙的恭敬絕對不是演戲,于是李逍遙便決定把這套槍法傳授給他們,讓他們以后可以名震天下。

伍氏兄弟得到李逍遙傳授槍法后,他們的一顆心思全部都放在上面,每天日以繼夜的練習,十八式招式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住,但是做到火候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欠缺點實戰,只有在生死之戰中才能體會此槍法的強大。


上一章  |  大唐之逍遙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