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字號:
作者:歷史天空
當于扶羅重新取得了單于的寶座,才驀然發現,經過了漢人幫助擊敗他的敵人,原來,本已經有了生機,有了重新崛起的南匈奴力量,卻在這一場戰爭中,消耗殆盡,重新淪落為必須要依附在漢朝,依附在衛寧麾下才能茍延殘喘的勢力。而當初朔方一帶,本該是以匈奴人為主的漢民,牧民混雜區,在衛寧驅策了三十萬當初從董卓手中搶過來的洛陽百姓,顯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沒錯,現在的河套地方,在衛寧先后擊敗了鮮卑人,烏桓人,再攪亂了,放干了匈奴人的頑固勢力后,短暫但卻不容置疑的真正成為漢人的土地。匈奴人……在這里,一挫,成為了弱勢。
于扶羅,顯然是一個有野心的家伙,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物。在如今河東如日中天的時候,即便昔日高不可攀的大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中原大亂,但有一個衛寧這樣的民族主義者,根本就讓他沒有絲毫敢于冒險的心思。
而中鮮卑的大亂,已經西,東兩部的涉入,陰山以北重新陷入了無窮無止的爭斗,何嘗又比中原好得了多少。這便是于扶羅看到的希望,在北面,還有十萬以上的北匈奴奴隸,為各部鮮卑人流盡鮮血……這些都是他的族人,甚至可以說是他唯一完成他野心的實力。
所以,在衛寧若有若無的暗示或者是挑動下,于扶羅毫不猶豫的跳進了北方草原上的爭端中。
可是,南匈奴人,勢力已經太弱了,饒是鮮卑人被衛寧擊垮,弄成了這樣混亂局面。于扶羅那區區一萬多的控弦之士,也根本翻不起什么花樣。
自然而然,衛寧又拋出了主意……
用漢民!在河套地上久居的漢人,不單單善良的傳授匈奴人耕種的技術,同樣也學會了他們操控馬匹的技巧。即便不如匈奴人,但這些漢民同樣也能在馬背上,發揮出不弱的戰力,更重要的是,漢人,數量夠多!而在他背后,還有一股強大的漢軍,可以作為支持!
那被衛寧從頭到尾都徹底掌握住的野心,被刻意引導的思維,將于扶羅推到了衛寧想要看到的地方。
在邊疆的漢民中,沒有人會不知道草原蠻夷的殘暴,同樣也不會懷疑他們的強大。但當衛寧的崛起,用漢人的手腳,將整整十萬人徹底擊敗,這樣的巨大光環,毫無疑問讓所有人瘋狂的崇拜了起來。正是因為對馬背民族的認識深刻,才能知道將對方擊敗到底又多么強橫,又多么不容易,畢竟漢武皇帝昔日的強大已經成了過去,但如今這一場大勝卻是許多人親眼的目睹。
一個如此強勢的勢力是他們漢人的驕傲,同樣,也是對于自己漢民身份的自豪。
看看那些驕橫的匈奴人,他們的單于都是依靠漢人的馬刀所爭奪而來,如今,在漢人的眼前,在也沒有那往日的囂張所以人對衛寧治下的統治更是充滿了信仰。
整整五萬漢民在漢軍政府的組織下,投入了幫助于扶羅的“大業”中,而這批人,毫無例外的,都是對漢朝有根,有信仰的百姓,在這個時候,他們除了還記自己是漢人,還有對自己漢族身份的自豪,他們的一切,似乎都在向馬背戰士靠近。
尤其在夾雜這一群河東勢力下的漢人軍隊,隨同出征的時候。于扶羅集合了有接近七萬的兵馬,很快,便在陰山一帶,站穩了腳跟。
戰亂中逃散的北匈奴人,紛紛前來依附,小部落同樣尋求他的庇護。但,讓于扶羅不能不接受的事實是,漢人的觸手,在衛寧隱藏在幕后的操縱下,似乎已經將整個匈奴人的一切,都伸了上去。
不容他反抗,能夠震懾住外族的力量,大半都是漢人組成的東西。很多漢人,因為功績,反而成了于扶羅麾下的各部大王,族長之類的人物,而他們同樣,還有衛寧冊封的官位,使得即便在他們頭上地位的匈奴貴族也無法號令。
這樣的匈奴,已經不是那種純粹的匈奴人了。在漢人帶來的耕種技術,漸漸解決掉匈奴人的保暖問題,何嘗不也是將可耕種的土地,一度借著于扶羅的手而推動到了北方,而那些匈奴平民,甚至已經開始厭倦了馬背上的廝殺。
沉浸在勝利果實下的于扶羅,根本沒料到這樣的局勢若在繼續下去,遲早,匈奴人來去如風的秉性,將會徹底的轉變,而永遠的落根在一個地方。
當然,衛寧對這個被他一直扶持操縱下來的匈奴部落,匈奴王庭,反而擁有巨大的話語權……從來都是漢人妄圖用大環境來包容,吸收匈奴人,衛寧的反而其道而行,同樣收獲巨大。漢人會被同化嗎?有先進的知識,先進的生產力,各種繁華的事物,注定他們不會向往匈奴人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即便他們在初期要忍受,但遲早會不由自主的改變這一切,向著漢人的方向發展,同樣,也有匈奴人……
于扶羅成了衛寧吸收匈奴人的幫兇,同樣給他漢人作為兵員,一切的補給從他征戰中掠奪鮮卑人而得來,反而養活了無數的漢民,省去了衛寧在北方的物資壓力,同樣卻也幫助訓練出來了一支不弱的騎兵。
而于扶羅取得的,只不過空虛的單于風光,以及陰山一片注定日后將要歸附在漢人治下的土地。
不過,現在,衛寧更希望他作為抵擋烏桓人的先頭軍,用他剛收攏的兩萬北匈奴奴隸,為并州建立起一片人墻。
或許,袁紹也根本沒料到,衛寧竟然還有這樣一支王牌,根本不知道,在邊軍上,那個漸漸名頭漸大的匈奴部落,幾乎是被衛寧一手操縱著。即便衛寧保守的估計,動用河東根本力量的二十萬人,但他可以用的底牌,卻絲毫不弱于對方。
當匈奴部落中的龐大漢人力量一但凝聚起來,相當于不費衛寧絲毫付出,便能凝聚起數萬的漢人騎兵,他們的馬是匈奴人,鮮卑人提供的,他們的武器有的是從漢人的資助,有的是從別的部落所搶劫而來,而他們的馬背技巧,更是通過匈奴人的傳授,從一場場爭奪陰山控制權所磨礪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對河東的歸屬感,有對衛寧的認同。
五萬,匈奴人幫助訓練出來的強大漢人騎兵,兩萬于扶羅的匈奴控弦,衛寧很想知道,當袁紹還在瘋狂而得意洋洋的妄圖讓烏桓人騷擾并州邊疆的時候,當這樣一支力量踏上他的后方時,將會是什么樣的表情。
這也是衛寧給徐榮調度的一張絕強底牌,雖然控制權,還未移交給他,不過,也足夠讓衛寧躊躇滿志。
當初出兵時候的狂言,勝利,勝利,再勝利,從一場場捷報中,瓦解掉袁紹的斗志,衛寧并沒有任何虛言。
而這,不過只是衛寧的一張底牌而已。
“典將軍是時候了!!”太史慈勒馬停住,大軍已近了他判斷的地點五里之處,月色已經高攀,顯然便將是一場大戰開始的契機。
典韋臉色一喜,當即大大咧咧道,“你認為,這就是那傻瓜河北兵想要設伏我軍的地方?”
太史慈點了點頭,微微笑道,“此計本該是不錯,既算準了衛侯對朝歌防守的重視,又算準了時機和地點,倘若不是呂布和顏良這樣的莽撞之輩,或許根本不可能讓朝歌徐晃將軍看出端倪,近而讓衛侯察覺……既然有了徐晃和衛侯的叮囑,若還不能從各種細節中看出端倪的話,便真該愧對衛侯信任了。呵呵,不過,若不是如此,又豈能讓大功與我等?”
典韋那兇惡的臉上一紅,事實上,就算有了徐晃和衛寧的提點和叮囑,他還真沒瞧出個所以然來。那雙牛眼看太史慈的眼神卻是變了幾變,弄了半天,河東所有大將中,論起頭腦來,反而他還該算末流了?
不過典韋卻也不回在這樣小事上沮喪太多,反而拍了拍胸脯鏗鏘道,“好了!不說這個了!呆會仗該怎么打,你便直接給我說!反正公子在我北上的時候便說得清楚了,你讓我殺哪我便殺哪……”
說道此處,典韋眨巴了一下眼睛,道,“公子說,這一仗打完了,你便應該足夠在河東站住腳跟了,反正要還有誰不服氣,我老典的雙戟定然不饒他!”
太史慈微微一愣,卻是不知道衛寧竟還有這樣的吩咐。心頭不由一暖,當即沉聲道,“典君放心,我自萬萬不會讓衛侯失望!”
第四百三十九章河北有猛士,懾河東!
第四百三十九章河北有猛士,懾河東!
五月中,袁紹以顏良為先鋒,領兵三萬,伙同呂布星夜南下攻取朝歌。朝歌守將徐晃,堅守不出,一萬人,守得城墻密不透風,三日攻城不果,毫無寸進。
大軍屯扎,自幽州,冀州征剿糧草,源源不斷送于前方。袁紹希望畢其功于一役,不論上下,對這場戰事也頗為賣力。
滬ICP備11016960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