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歷史天空書名: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洛陽城除了路邊茶水鋪是熱熱鬧鬧,人滿為患外,連高高豎起的“茶”字旗幡,也被太陽烤得無力的聳拉下來,
狗兒都尋了一處蔭冷之處,趴在地上,伸長舌頭看著路邊舉袖而行的路人。請訪問而不懂事的蟬聲聲“知了知了”,更讓人本就因炎熱而煩燥的心更是火上添油。
“鋒兒,你一定要走么?”王越懷里那柄古劍,早已是曬得炙,可是他還是緊緊的抱在懷里,一如他念念不忘的仕途之夢。
張鋒很清楚他心里想什么,也不點破,只是有些事他必須要做。他的夢想很簡單,幫助那個心目中最合適這亂世的君主,早日統一這個現在還沒開始的分裂王朝,哪怕有些人的局部犧牲也在所不惜。
而想讓中國的展偏離自己原來的運行軌道,自己必須要做些什么。而不管如何,一個強大國家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足夠的人,農作要人,商業要人,生產要人,航運要人,打仗要人,后勤也要人,而在歷史上先是大旱,而后是大災,然后又是黃巾起義,接著又是割據,再接著三國兩晉,搞得中國人口是十不存一,加上皇位所有者,一直只信仰有利于自己統治的董氏謬論,硬是被當時看起來是異族的五胡給生生滅掉了。
有人說,五胡亂華以及后來的金,清,元,是中國歷史展是“有功”的,它們的崛起促進了“民族大統一”,加了“民族的融合”。
如果說這種跟原來18世紀美國西進運動本質一樣,不過就是殺戮加奴役原駐民的血腥過程,也能被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所謂知識分子鼓吹為是“有功于歷史的”。
那么請問一句,如果將來日本跟中國也合并成一個國家,也有人說日本長久以來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和鮮血,也是有利于這個新民族的融合,你會怎么想?
對于這國這個積弱數百年的泱泱大國,被日本小小的彈丸之地欺凌已久,反過來變成了日本的功勞。
你獻上自己的頭顱和親人的血淚,還得為這些將來人變成自己國家一分子的垃圾鼓掌叫好,甚至振臂高呼:“你們是好樣的,謝謝你們的所作所為,我代表歷史,代表被你們屠殺的人民,代表被你們污辱的女子,代表被你們所踐踏的國家,感謝你們用屠刀對我們做的一切。”
每個人都能理解,這些搞笑的家伙,無外是站在自己角度狹隘的考慮這些問題。那么,如果你們跟張鋒一樣是活生生的生活在那處將要被“統一”,要被“融合”的對象,你們還會不會微笑的接受這種被塵土湮滅的命運?
還是跟張鋒一樣,為什么不自己來統一別人,來融合別人?而是無力的等著接受歷史的審判?
張鋒對著王越說道:“某保證七年之內,讓王師天下聞名。若不濟,鋒愿認王師為父,成全師名。(燃文書庫(7764))”
當時最看重的就是天地君親師,父母是排在老師前面的,王越見張鋒說七年之內一定讓他名揚天下,否則就認他為干爹來替他揚名,這樣的話不由得王越不信。
同時,也為張鋒小小年紀就能看穿他的想法而暗暗心驚。
張鋒是打算離開洛陽一陣子,既然這個世界人口的作用如此之大,他就不可能什么都不去做。
大旱之后的大災,就是使得人口銳減的一個原因,而解決這個辦法,當時是不可能靠他原來一些大學知識就可以辦得到的事,而且他也不是學醫的。
他計劃是去一次長沙,那里有比華陀聞名更高的張機張仲景,有他幫忙的話,能夠盡可能減少疫病對人口的侵吞。
歷史上的東漢末期,往往因為疫病,使得“千里無人煙”,一個村甚至一個鎮,就這樣因疫病從歷史上消失了。
然后就是去荊州書院,那里有當時的隱士龐德公,司馬徽等人,論辨之風很盛,而不象其他地方只是一味四書五經。
最后,就是選定一處作用自己的立身之所,畢竟,幾年以后那個囂張而殘暴的董卓,自己是無力去阻止他軍隊的鐵蹄踏入自己的第二故鄉洛陽的。
而那時很流行游學,比如歷史的劉備等人,都喜歡這個邊旅游,邊求學的方式。
而官宦子弟財大氣粗者,更是對這種輕松的求學方式情有獨鐘。所以張溫和王氏也并不阻攔,只是叮囑王越多加小心。
對于自己這個小徒弟的本事,王越是信心比相信自己武藝更甚,自然會小心翼翼護著張鋒,否則就毀了自己前程。
張鋒準備得很簡單,就只兩輛馬車,要不是非要帶一些錢作路資,他恨不得就和王越兩人兩騎,千里之行。
兩輛馬車堆的全是錢,東漢靈帝那個荒唐的敗家子,公開把自己的官爵標上價格出售,而作為三公等位高權重的大臣,自然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分紅”,加上那時的人雖然人品方面嚴于律己,但對于錢品……
比如現在的中郎將朱,就是一個奢侈的名將。
臨行的那天,天氣卻微沉,烏壓壓的似乎就在頭頂上觸手可及,令人胸腔里也悶得難受。樹葉本就蜷起了如同蝸牛殼,水面上的蜻蜓也不安的飛來飛去,偶爾在水面上輕輕點一下,種下自己的生命精華。
除了張溫夫婦,黃琬和盧植也來相送。長長的洛陽南街,走到城門才止住了腳步。
城南的百姓已經多時不受張鋒的侵擾,倒是用一種難舍的目光依依的看著,這個眼前從一頑劣小童蛻變成一個善良、懂事的小子。
張鋒下馬,拜伏于地道:“鋒既將遠行,愿雙親無以為念,鋒自當歸,以全孝道。”
張溫夫妻一聽,不由得長袖掩面暗泣。黃琬也有些感動,此子至孝,鶯兒所托得其所哉也。
出得洛陽城,天高地闊,張鋒深吸了一口氣,張口長嘯了一聲,驚起林中飛鳥無數,似是泄憤,又似在宣稱自己這個改變世界的人走出了第一步。
以后事,會不會如他所想那般展呢?
張鋒思考著,要讓一個國家強大,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軍事方面,一定要有優質的兵器,那么就要有合格的工匠和鐵,煤。
經濟方面,這個時候賺錢的無非是絹匹絲帛,然后就是貨運,鹽。這時,張鋒突然想到有一樣東西,不可不產紙!
不談厚重的竹簡攜帶不易,又重,記載也不方便,而蔡倫所明的紙還沒有普及,只有帝王和大富之家才有時使用。
張鋒特別苦惱每次入廁之后只能用廁籌(磨得光滑的竹片)來擦屁股,想想嬌柔可人的黃鶯兒也要受這樣的折磨,他就暗自決定先搞個造紙廠生產出手紙,當作他送黃mm的第一份禮物。
然后就是造酒,張鋒知道葡萄酒的簡單釀造過程,但是沒具體實踐過,不過這也要等選定一個立身之處才能實現。
玻璃呢?只知道是砂中提煉,不過現在的工業水平顯然是不成。
但是利潤肯定很可觀啊,雖然中國的玻璃的考古說明比埃及晚,但那個講究奢華的時代,這當時被稱為“琉璃”、“琳”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想想也讓張鋒覺得泄氣,中國人明了指南針,用來占卜,研究風水,外國人學去后用作航海,展殖民和積累財富。
中國人明火藥,用來做炮竹,外國人拿去作大炮,槍支,提高戰斗力,偏偏我們中國人還以四大明為傲沾沾自喜,希望自己的到來能改變這可悲的一切吧。
張鋒裝模作樣的還了個禮,嘴上說:“只是小孩子心境,妹妹無須介懷。”只不過他這小孩子心境不知是說他自己,還是說蔡琰是小孩子。
心里卻在想,你對我無禮一次,我等你長大些,也對你非禮一次好了。
蔡mm聽了小嘴嘟得更高了,小聲嘀咕道:“哪個是你妹妹?”張溫和其他人沒聽到,張鋒卻聽了一清二楚。
張溫呵呵笑道:“既如此,鋒兒可領蔡、黃二位小姐外面走走,為父還有些話要與二位世伯說。”
張鋒帶著兩女出得客廳,卻聽著張溫頗不文雅的在身后大聲叫道:“卻莫再去池塘邊了。”
張鋒一呆,這才醒悟過來他老子怕三人又爭執起來,某人又要落水了。兩位小mm卻是用長袖遮了面竊笑。
張府比蔡府大一些,卻不如蔡府精致,沒有那些四季常青的花草,到處都是光呀呀一片如禿毛狗一般。
蔡琰小孩子心境又上來了,想在這方面也比上一比,隨口說道:“想來這張府大是大,卻還不如我家有看頭。”
張鋒一聽,說道:“那是,蔡小姐家的景致最是這天下最有看頭的地方,特別是那塘底,不去看看還真是遺憾。”
蔡琰心里先是一喜,想著這小賊怎的轉了性子,生的奉承起自己來。誰知后半句話頭一轉,居然是夾影帶棒的譏諷于她。
她心高氣傲,凡事必要爭個高下,家里又寵得緊,聽著又生氣了:“我好心道歉,不想你又舊事重提,你若還忌恨,不如我讓你推到水里一回也罷。”
張鋒一聽,正中下懷,笑瞇瞇的慢慢走進:“這可是你自己說的,由不得我遂了你的心愿。”
蔡琰比張鋒只大一些,哪分得清楚是開玩笑還是真的,見張鋒獰笑著靠過來,卻慌了手腳:“你要作甚么?須知男女有別,孔子說‘男女授受不清’(劇情需要,是不是孔子說的不知道)。”
張鋒嘻笑著,看著才七八歲的蔡琰驚慌失措的樣子,更比從前泡妹妹更有趣,口中說道:“老子卻說,‘有仇不報非君子’”。腳下卻又逼進了兩步。
蔡琰慌得眼淚都快下來了,一手遮了面:“我看過《道德經》,卻不記得老子說過這句。”
張鋒再也忍不住了,捂著肚子哈哈大笑:“這不就是老子剛說的么?”
蔡琰這才明白張鋒在占她便宜,氣得嗚嗚哭著跑開去。
黃鶯兒一看這兩人怎么又吵上了,莫非天生的冤家對頭,正拔足欲追,張鋒卻深深一禮及地:“多謝小姐上次救命之恩,張鋒銘記在心。”
黃鶯兒倒不好追了,還了一禮道:“些許小事,倒不值得提起。只是琰兒性子好強,你卻不該如此作弄于她。”
“黃姐姐大家閨秀,性情爾雅,小弟自是佩服得緊。須知性烈則易折,不受些小挫折,難免會將來目高于頂,吃了大虧。小弟此番是有些過了,但于蔡小妞……呃,蔡小姐,卻是大有裨益。”
黃鶯兒一想,雖然這張鋒話多粗欲,說的卻有些道理。
心下也倒是很同意張鋒的話,只覺得奇怪,怎么這張鋒才幾個月不見,說的話居然老氣橫秋,如同大人一般。
當下說道:“我們還是去看看,免得又橫生些枝節。”
突然聽張鋒又一拱手說道:“黃小姐秀外慧中,知書達理,正是鋒心中佳偶之選,不知小姐可愿為家父執箕帚?”
這意思卻是要黃鶯兒將來嫁給她了,她雖懂事,但卻還只是個孩子,又哪有七八歲的孩子談婚論嫁?何況那時候沒有媒聘,怎么可能婚嫁。
只見一向溫柔恬淡的黃mm也如蔡琰一般,掩了面大哭而去。留下張鋒在那里呆。
唉,我只是說說心里話,你不答應就算了,還哇的大哭起來,哭也就罷了,還“噗”的一聲就跑不見了,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