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大宋第1477章 河西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傾大宋 >>權傾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77章 河西亂

第1477章 河西亂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7日  作者:王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王風 | 權傾大宋 
正文1477.

趙福金和林月姐大驚失色,卻見友琴莫言走了進來,笑吟吟地看著她們。

“我剛剛路過,聽到你們說蔡家的哥病重。”友琴莫言解釋并非偷聽,又深深看了眼趙福金,她也知道這兩位的身份,當初還被嚇了一大跳,幾乎不敢相信自家哥哥膽大妄為。

現在,將心比心地想想,畢竟曾經是夫妻,完全的斷絕恐怕非人之常情,她也能理解趙福金的心情,去看看也是趙福金的品性賢淑。

“只是說說而已。”林月姐有些心虛,畢竟談論蔡鞗,趙福金卻是王秀的妾,似乎有諸多的不妥。

“我覺得應該去看看,我們兩家關系也很不錯。”友琴莫言很大度地道。

“哦,這如何使得。”趙福金一怔,顯得非常惶恐。

“如何不行?有些事情該了結的就得了結,悶在心中遲早出問題。”友琴莫言笑瞇瞇地道,目光又是那么的真誠。

趙福金驚訝地看著友琴莫言,感受對方的真情實意,絕沒有半點試探和做作,心中真是一片亂麻。

屋漏偏逢連夜雨,河北面臨金軍輕兵襲擊輜重轉運通道,河西那邊又傳來不好的消息,沙州又有了變故,邵興已經回去,算算路程尚未進入陜西的地界。

遼,應該說是少數契丹貴族,建立的西域方國,終于對大宋行朝露出了獠牙,按照沙州傳來軍情官塘的速度,應該是邵興見王秀之前,人家就開始對沙州展開進攻。

河西路經略安撫制置使,兼差陜西路都轉運使唐重,這位老臣自從進入朝廷,不甘心在行在碌碌無為,就在活女退出河西第三年,主動上奏請鎮邊。

王秀非常贊成,舉薦唐重以宣和殿學士,主持河西路事務,還是軍政一把抓,還承擔陜西路的政務,簡直是位高權重。也是沒辦法的的事情,大宋虛外守內的國策,要想改變也不是朝夕事,何況邊臣權重又有前唐教訓,他只是在戰時給予節臣重柄,準備收復故土再做調整。

唐重久在地方又經歷西北戰事,對戰爭尤為敏感,更嚴密監控吐蕃人和黨項人,不遺余力分化黨項、吐蕃各大族。

當遼軍在沙州西部集結,他就認為不太妙,立即調動河西軍匯集沙州,同時緊急動員各軍州校閱鄉軍,并把當地團練武裝起來加強地方治安,嚴密監控各地貴酋。

由于大宋的安撫政策,不少黨項、吐蕃、回鶻貴酋擁有大片的水草地,還有自己的部族牧民,這就代表他們有私人武裝,不能不防備一二。

沙州,是河西最西面的軍州,設有歸義軍,重新劃歸大宋版圖成為西部邊防重鎮,也是進攻的重要據點。

玉門關就是沙州的最重要防線,在唐重的主持下,重新修繕玉門關城池,周邊修建四座關堡,并有駐扎兵馬的營寨,又修繕了五峰重地。

就在河西軍調入沙州,軍都指揮使司設在敦煌,第七十五旅鎮駐扎玉門,輔以三千緣邊番漢校閱鄉軍,糧草號稱可支一年,實力算是相當的雄厚了。

由于沙州是邊郡,境內各族人成分復雜,游牧人占有半數,敦煌的居民也不過數萬,玉門關的居民萬口,主要還是來往東西的商隊,邊境緊張造成商隊改線,城關蕭條了許多。

清晨,大日東升,玉門關西城頭的當值吏士起身,開始懶散地洗漱,大家急切地等待接崗的部隊上來,自己好趕緊回營吃飯,有些人已經等得罵罵咧咧了。

“看,西邊的狼煙。”不知是誰不經意看去,卻發現天際交匯處,升起了滾滾濃煙。

“不好,快去稟報鎮主。”

“這是敵人襲擊狼煙。”

黨雄,西北戰事時任營指揮,因戰功累遷,終于成為河西軍七十五旅鎮鎮主,兼差玉門關巡檢,當得知狼煙滾滾,立即出來觀望,卻見正是最濃烈的狼煙,那是外敵入侵的訊號。

自朝廷收復沙州,仿造前唐玉門防御,恢復五峰的前沿警戒哨卡,五座攻防兼備的大興烽火臺,延綿數百里瀚海,隨時警戒西域的動向,數百里瀚海也就五處大的水源,是東進的必經之地,控制水源就等于卡住通道。

“果然不出經制使大人所料,這群契丹余孽總算來了。”黨雄非常鎮定,閃爍的目光盡是熊熊戰意。

原來,皇太后蕭塔不煙,皇帝耶律夷列始終有著野心,或許是歷史有所改變,她認為東朝南北爭霸,顧不上河西,正好趁機拿下河西,取得東進的根據地,實現大石必勝未能完成的理想,東進恢復大遼。

畢竟,真正的契丹人太少,要想壓住國內的各族貴酋,不僅要滿足他們的財富欲望,還要利用戰爭消弱其實力,又能增加契丹皇室威望,一石三鳥促成此次東征。

黨項頑固殘余勢力,還有感受大宋行朝威脅的吐蕃,給了她東征的希望,經過幾年的準備,認為條件已經成熟,大宋的西侍軍大批東調,河西防御空虛,在吐蕃人、黨項人的聲援響應下,能一舉拿下涼州以西土地,甚至能夠得到夏的舊土,讓契丹人重新回到東土政治舞臺。

經過全國范圍的征兵,集結各部族馬軍四萬,步軍三萬,還有龐大的轉運隊伍,十余萬人一路浩浩蕩蕩地開進。

不過,要進入河西必經玉門,過玉門就不能繞過五峰,要是繞道南路,那是黃頭回鶻人地盤,肯定會遭到激烈抵抗,山地高原對馬軍極為不利,北路想都不用想,兇悍的草原各部族,早就脫離契丹的統治。

遼軍四千前鋒第一峰,就被守軍發現,他們立即點燃了烽火,稍加抵抗就立即撤退,五峰相繼烽火連天,數百守軍損失不算大,幾乎都撤到了玉門。

并不是這些守軍怯戰,而是根據玉門關防御來的,每個烽駐扎百余名將士,前后百里瀚海,根本就無法堅守烽火臺,他們的任務是發現敵人,然后點燃烽火撤退,五峰并舉告知玉門防御,五六百人撤入玉門,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上一章  |  權傾大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