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航聽到這里有些不解:“我現在已經不是福王了,還是朝廷在捕的逃犯,咱們以什么身份去勤王?”
自從盧曉航被免去了福王之位,他就不再自稱孤王了,他一直覺得孤王很別扭,但是王府的規矩擺在哪兒,如今終于可以用“我”了,感覺自在多了。
王府眾人認為盧曉航志不在王位,也就隨他去了。
“我們此去對天下稱福王為證自身清白,進京勤王。對朝廷則稱河南義師,這樣咱們便可便宜行事,不聽朝廷亂命。”
盧曉航聽到這里點點頭:“元軍師說的很有道理,那么咱們此去的目的呢?”
宋獻策微微一笑:“無論哪家勢大,咱們扛著勤王的大旗按兵不動。”
陳承安笑著說道:“闖王死了王爺就是新闖王,皇帝死了王爺就是新皇,然后接著和剩下那一家作戰,坐收漁翁之利。”
元才良接過話:“若是輸了就接過死的那人的半壁江山,以圖東山再起。若是勝了,就趁機一統天下,重振大明雄威。”
話罷三人哈哈大笑:“所見略同!”
眼見三位軍師的意見一樣,盧曉航和在場的諸位將軍自然沒有什么意見,于是按照三位軍師的計劃開始準備進京作戰。
負責追擊田弘遇的黑衣衛也傳回了消息,在田弘遇的船進入到滄州地界時黑衣衛終于追上了他的船。
一番激戰之后,由于京師的錦衣衛前來救援,黑衣衛并沒有救回莫秋蝶,也沒有抓住田弘遇,卻在混戰之中抓住了田弘遇的孫子田一鳴。
黑衣衛審問其他的被俘田家人之后才知道這就是田弘遇最喜愛的孫子,平日深得恩寵,就連逃跑都是和田弘遇坐的一條船。
于是黑衣衛立刻給田弘遇送了一封信,看的田弘遇怒火攻心。
“莫秋蝶在,田一鳴在。莫秋蝶傷了一根手指,剁了田一鳴一只手。莫秋蝶毀了清白,剁了田一鳴命根子。”
雖然生氣,可田弘遇不敢拿自己最疼愛的孫子開玩笑,于是派人好好看著莫秋蝶,等著拿她換回自己的孫子。
田弘遇和黑衣衛本來約好了要在北京城外進行交換,可是毫無預兆的李自成到了,京師的大門立刻關閉,交換被迫中止。
歷史之上,李自成在山西激戰三個月之久,原因是山西總兵官周遇吉在代州激戰之后退防寧武關,在寧武關將李自成差點打回陜西。
李自成多次想要放棄攻打寧武關,手下一再堅持激戰近一個月的時間,明軍彈盡矢絕,關城被闖軍的大炮生生轟打二十天塌陷。寧武關這才失守。
戰后激怒的李自成將寧武關屠城,嬰幼不留可見戰事之慘烈。
而這一世,山西總兵官許定國還沒被崇禎砍了腦袋,周遇吉官職還是左都督,太子少保并未統領山西。
再加上洪承疇新降,李自成在山西之地幾乎是兵不血刃,山西鄉紳認為改朝換代的時機已到,于是紛紛開門迎新皇。
李自成只用了半個月就打下了山西,然后立刻馬不停蹄進軍京師。而這個時候京師的崇禎還沒有反應過來。
直到順天府的錦衣衛發現了闖賊大軍的身影,緊急報告給京師方向,京師的大門才開始關閉。
崇禎十四年三月十六,李自成兵臨京師城下,崇禎終究還是做了大明第二個被人打到京師城下的皇上。
李自成本想一鼓作氣,趁著京城空虛打破京師,殺了崇禎奪了大明的江山。
可是得知反賊進入順天府的消息之后,陳奇瑜像瘋了一般,一天之內行軍一百五十里,幸好軍中都是邊軍將士,騎兵不少,這才沒有累垮全軍。
三月十七日,陳奇瑜領九邊精銳到達京師城下,與闖軍對峙。
三月十八日,盧曉航領兩萬河洛軍到達順天府,打出河南義師勤王的大旗。
而天下間的人在黑衣衛的宣傳下,都知道了福王為了洗刷自身冤屈,親自帶兵入京勤王。
崇禎坐在龍椅之上,看著朝堂之上啞口無言的群臣,冷笑道:“怎么都不說話了?平時一個個不是鬧騰的挺歡的么?”
內閣首輔范復粹早已辭官回家,現在的內閣首輔乃是張四知。
張四知看了看左右沒有人說話,嘆了一口氣只好自己站了出來:“臣認為此時不宜召陳督師入京,應該讓他便宜行事。”
“你說說看。”
“如今京師之外有三股勢力,一股是以反賊為主的闖賊,一股是以九邊精銳為主的陳奇瑜的大軍,一股是河南義師。”
“這最后一股神秘勢力來的莫名其妙,又沒有任何消息,臣以為這個時候還是讓陳奇瑜坐鎮大營,便宜行事,方能確保京師無恙。”
崇禎冷笑一聲:“神秘勢力?莫名其妙?吳孟明!”
吳孟明全身一抖,立刻站了出來:“臣在。”
“錦衣衛都是酒囊飯袋么!一支軍隊進了京師范圍竟然還搞不清他的來歷?你這個腦袋是不是不想要了?”
“臣馬上去查,馬上去查!”
“朕給你五個時辰的時間,天黑之前若是查不出來,你就等著腦袋搬家吧!”
吳孟明顫抖著答應著:“是,是,是,臣這就去查。”
崇禎冷冷地看著張四知:“朕若不召回陳奇瑜,這京師的防守如何進行,萬一闖賊攻破了京師,陳奇瑜就算打勝了有用么?”
張四知自知失言:“臣愚笨,萬萬沒想到這一點,皇上英明。”
“哼!真看你這個年紀腦袋也不好用了,這內閣首輔就不要做了,回家去種田吧。”
張四知眼神黯淡:“臣接旨。”
“周廷儒,從明天開始,你就是內閣首輔了,說說你的意見吧。”
周廷儒按壓住內心的喜色:“臣以為,既然神秘勢力自稱河南義師,那必定不會是反賊中人,臣認為可以拉攏河南義師先與反賊作戰,令陳督師先進的京師來布置城防。”
“無論河南義師與反賊誰勝誰負,都可坐收漁翁之利。到時候一舉收復山西陜西,剿滅反賊。”
崇禎點點頭:“周愛卿說的很有道理,朕果然沒看錯人,立刻派人去軍中調回陳奇瑜,再派人去安撫河南義師,就封他們主帥為正四品忠武將軍,讓他們盡快尋找時機與闖賊作戰。”
為了表示重視,崇禎派了內閣大臣魏照乘前去河南義師之中宣旨。
魏照乘拿著圣旨和崇禎的勞軍美酒糧食到了河洛軍的大營,盧曉航正在營中議事,聽說御使來了,連忙出帳迎接。
魏照乘自然沒有見過福王,所以見到盧曉航之后并沒有很奇怪,他此次來除了宣旨勞軍,還肩負著打聽這支神秘力量的來歷。
眼見河洛軍的大旗豎在營地中間,魏照乘默默記下了這支軍隊的名號,宣讀完圣旨之后,盧曉航起身接旨。
“臣盧曉航接旨。”
“不知盧壯士是哪里人,身居何職,此次前來是受了誰的命令。”
“臣是洛陽人,并無官職在身,此次前來也沒有受誰的命令,只是聽說京師有難,特來勤王。”
魏照乘點了點頭:“皇上贊你勇氣可嘉,希望你能早日向闖賊發動攻擊,解了京師之圍,你就是大明的功臣,必將位極人臣。”
“大丈夫當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魏大人不必多說,我立刻組織人剿滅反賊!”
魏照乘笑著點點頭:“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盧曉航笑著將魏照乘送出了大營,回到大帳之中嘆了口氣:“皇上還真是把這支義師當做炮灰了。”
卻說魏照乘回到京師皇宮之中,面見皇上,正跟皇上訴說洛陽盧壯士已經接受了命令馬上出擊。
吳孟明從外面求見皇上,崇禎正想知道這支軍隊的背景,于是立刻將他傳召進來。
“吳孟明,你查的怎么樣了?”
吳孟明滿頭滴汗,吸了一大口氣:“臣..臣查到了。”
崇禎見到他這幅樣子,冷哼一聲:“既然查到了,朕又不會殺了你,何必畏首畏尾?將他們的底細說出來便是。”
“臣..臣遵..旨。”
“臣調集錦衣衛所有的消息來源一一匯總,最后得出了一個結果。這支軍隊應該是福王麾下的河洛軍。”
崇禎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了:“你說什么?”
“這支軍隊是福王麾下的河洛軍。”
崇禎拿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在了吳孟明跟前:“福王的軍隊就在你的眼皮底下進了京師,你竟然還不知道?”
“臣無能,自從闖賊進入順天府以來,局勢動蕩,錦衣衛的消息傳遞有些混亂,臣也是查閱了幾天前手下送來的情報才得出這個結論。”
“魏照乘,你說那個河洛軍主將長什么模樣?”
“皇上是說盧曉航?他二十多歲的年紀,胖于常人,面寬耳大..”
“夠了!”崇禎眼見年紀和身材都對上了,再加上吳孟明的情報,來人必然是福王朱由菘無疑。
“哈哈,這個福王,朕全天下通緝他,他倒好跑到京師來勤王了。欺人太甚,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