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走著第81章 十年之功毀于一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走著 >>大明走著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章 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第81章 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月下的耳朵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月下的耳朵 | 大明走著 

崇禎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崇禎的第三道圣旨到了西安城下。

孫傳庭接過圣旨說不出話來,歷史上岳飛接過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自己卻接到了三道圣旨。

孫傳庭知道,岳飛其實本不用退兵的,岳飛如果一開始重視宋高宗的意見的話,接到第一道金牌的時候就已經退兵了。

他等到第十二道金牌退兵的原因并不是畏懼皇上的軍令。

因為前幾道金牌的命令是調令,岳飛完全可以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來推辭。

但是到了第七道的金牌的時候已經是若不速歸,按謀逆論處!

若是論岳飛一人的罪,岳飛大可不必管他,兵鋒可直搗黃龍。但是論謀逆處的是岳家軍,若是岳家軍成了叛軍,這支軍隊的戰斗力就會瞬間消散。

失去了信仰的軍隊就像丟失了母親的孩子。所以才有一句話:潰軍不如寇,流兵即為賊。

崇禎的第一道圣旨是說的孫傳庭有不臣之心,孫傳庭自然不必理會。只要打了勝仗,剿滅了闖賊,自然能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清白。

但是這第三道圣旨,清清楚楚寫道:如若再不退兵,昭告天下,孫傳庭軍為反軍,各地官軍盡可誅殺。

這一條就抓住了孫傳庭的軟肋,他可以不在乎身背反名,卻不能不在乎麾下將士的想法。他們不可能不在乎,他們若是真的不在乎了,自己也就真的成了叛軍。

這聽起來像一條悖論,其實就是大明的將士就要聽皇上的話,不聽皇上的話就是叛軍。自己一個人反叛,他們可以說受到主將迷惑。

若是真的昭告天下了,他們就真的要身背反名,而且以崇禎的性格,絕對不可能給他們平反。

孫傳庭讓人找來了盧曉航,開口說道:“皇上的圣旨又到了。”

盧曉航點了點頭,他也聽說了,知道這次真的不能再為難這位名將了,嘆了一口氣:“時不與我,下次不知何時才能有這種良機。”

孫傳庭輕輕地說道:“當年岳武穆接到十二道金牌之后,面向東南而拜,大泣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末將算是體會到了他的心情。”

“如今不是十年之功,而是百年難得之機。末將實在不知道皇上的心里究竟想什么。難道末將的威脅比這流竄數年的闖賊還要大么?”

說到這里孫傳庭已經紅了眼圈:“末將自從萬歷四十七年入仕以來,為大明活了二十一年,末將不后悔,也不覺得不值。大明不只是皇上的大明,也是我們的大明..”

說到這里的時候,孫傳庭已經泣不成聲。

盧曉航看著眼前這位年近半百的老將軍,突然感到了一陣陣心酸。

孫傳庭擦了兩把眼淚,低聲說道:“末將此去,大概不能不能活著回來了,家中老妻幼子就托付給王爺了。”

“不求他們能榮華富貴,只求他們能衣食無憂,算末將欠了王爺的,來世再報吧。”

盧曉航紅著眼圈:“孫大人,這都是我們朱家欠你的,孤王先替你照看著,你一定能活著回來。”

孫傳庭苦笑一聲,正了正衣冠,抹了抹眼睛,大步走出了軍帳。

“三軍將士聽令,即刻拔營,撤回潼關。”

軍中的將士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但是主帥有令不得不從。紛紛開始收拾行囊。

失去了孫傳庭的大軍,盧曉航獨木難支。再加上臨近新年,將士們思家心切,只好隨著大軍撤退。

盧曉航命人將孫傳庭的家眷護送回洛陽,眼看著到了潼關之后,錦衣衛帶走了孫傳庭。

于波站在盧曉航身后,輕聲說道:“孫大人是個好人,也是個真正的將軍。王爺,要不要我..”

他沒有繼續說,但是盧曉航知道,近衛營若是在路上截殺錦衣衛十分容易,定能救回孫傳庭,到時候死無對證,皇上也不能說些什么。

盧曉航搖了搖頭:“算了,孫大人忠臣良將,我們就不要陷他不仁不義之地了。你們派人暗中保護孫大人,到了京師再聽命令。”

心中暗道:孫大人,歷史上你在潼關大戰之中找不到尸身,皇上到了闖賊入京都沒承認你是為國捐軀,這次我一定要你堂堂正正和崇禎對薄公堂。

若是崇禎得理不饒人還是要殺你,那我一定去劫法場,不為別的,為了那句大明是我們的大明。

崇禎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崇禎在大殿之上命人帶上了原陜西巡撫孫傳庭。

孫傳庭大步走上了大殿之中,昂首挺立,威風稟稟。

崇禎淡淡地說道:“孫傳庭,朕沒把你送到刑部查辦,也沒送到大理寺審訊,算是對得住你了。但是,你可知罪?”

“臣自任陜西巡撫以來,未曾貪污一分軍餉,未曾當過一次逃兵。臣不知何罪之有。”

旁邊的大臣們一聽,壞了。按照他們的經驗,崇禎不喜歡見面便求饒之人,更不喜歡臭石頭一樣脾氣的人。當年袁督師前車之鑒,孫傳庭怎么就不知道吸取教訓呢。

要說孫傳庭為官正直,當年因為不滿魏忠賢獨攬大權,掛冠而去,很得東林黨人的敬佩。如今朝堂之上幾乎全是東林黨人,所以不少人都為他擔憂起來。

崇禎冷冷一笑:“這么說你是不認罪了?”

“臣實不知何罪之有!”

“未得圣旨私自出軍還不算大罪么?”崇禎聽不到想要的答案,索性自己喊了出來。

“闖賊席卷陜西,臣身為陜西巡撫自然有責任保一方安平,當時闖軍內亂,臣自然要圖謀收復失地,戰況緊急未得向皇上稟明,不知何罪之有。”

崇禎冷冷一笑:“還敢狡辯?朕的旨意明明是讓你固守潼關,等待圣旨。你卻私自出兵,你眼里還有朕么?”

“皇上,兵書有云:兵貴神速。皇上不在陜西自然不知道陜西的形勢,進軍時機稍縱即逝,臣自然要便宜行事。”

“朕有說讓你便宜行事么?你若是便宜行事行到了京師朕還得給你擺酒慶功不成?”

聽到了這里,孫傳庭沉默不語。自己這次行軍確實沒有符合大明律,可以論罪。

崇禎眼見孫傳庭不在說話,朗聲說道:“孫傳庭于深陷圇圄,朕念其忠義擢其為陜西巡撫。誰知他不思忠君報國,反而暗中抗命不遵。”

“朕念其勞苦多年,特免去其陜西巡撫之位,發配南疆,永不錄用!”

在場的大臣一聽命保住了,萬幸之至,也不用求情了。

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人是敬佩他的東林黨人,還有一部分人是被盧曉航的銀子買來的說客。

盧曉航可不能真的去劫京師的法場,那樣的話稍有不慎便會引起一場大戰。

畢竟洛陽的福王自從崇禎的父親開始,就一直是皇上心里最脆弱的神經,稍有風吹草動便是腥風血雨,所以誰也不敢輕易撥動它。

當在洛陽的盧曉航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簡直欣喜若狂,如今張獻忠正在四川鬧得昏天黑地,南疆基本和朝廷隔絕了消息。

只要自己肯花銀子,必然能在孫傳庭南下的路上將其買下,神不知鬼不覺送到洛陽,有了這位老將在,不愁大事不成。

卻說陳奇瑜在遼東,得知了孫傳庭被罷官免職發配南疆的消息之后,心中苦嘆一聲:自己又少了一個助手。

黃太吉已經于十天之前撤退了,圍困在錦州周圍的清兵也隨著黃太吉撤了回去,錦州之圍歷時三個半月,終于得解。

錦州城戰前兩萬余人,戰后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而且個個面黃肌瘦,看起來餓了不少日子了。

這場在歷史上原本被稱為松錦大戰的戰爭,徹底改變了結局。

歷史之上,洪承疇兵敗投降,九邊精銳除了吳三桂山海關一支孤軍全軍覆沒,大明十三萬人只逃回去三萬殘軍,八邊統帥或死或降或逃,明朝再無圖謀關外之力。

如今臨近年關,寒日里行軍不便,陳奇瑜上奏折請求在寧遠休整,待春暖花開之日再行圖謀關外。

如今陜西的李自成被盧曉航和孫傳庭聯手打得不輕,元氣大傷,正在休養生息。

關外又傳來如此大捷,崇禎掩蓋不住臉上的喜意,只覺大明中興有望,天下可定。

無奈糧餉不足,于是下令加賦。此令一下,天下震蕩。

大明朝的財富大都積聚在官商勾結的這幫人手里,可是無論怎么加賦都加不到他們的身上,所以崇禎永遠收不夠銀子。

明朝的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聽聞又要加賦,紛紛揭竿而起。各省的農民聽說了李自成在陜西的不納糧政策,爬山涉水向著陜西而去。

一時之間,李自成又有了爭霸天下的本錢。

看著崇禎的加賦令,盧曉航苦笑了幾聲,這個崇禎還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本來已經元氣大傷的李自成又死灰復燃不說,天下的百姓又對大明朝喪失了幾分信心。

若是再這樣折騰下去,大明朝勢必還要毀在李自成的手里。

恰好若是進入陜西境內,大多數人還要走河南一地。

盧曉航下令:河南饑荒,十室九空,如今收留流民,賦稅正常收取,不加一文賦稅。


上一章  |  大明走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