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
吳鑫眨巴兩下眼睛,嘴中好像填了兩塊怪味糖般砸吧兩下,坐正身子兩眼空洞的看著前方。過了一會才歪頭看了李志一眼,把嘴咧到耳朵邊上。“兄弟,主意不錯,不過就是太黑了點。”邊說邊把檔掛上,猛地一松離合器,把毫無防備的李志重重的摔在椅背上。
吳鑫把車子開到張叔的古董店前,看著正在開門下車的李志:“小志,哥真心對你不錯,以后這么損的主意,再少出點哥就謝你了。”
李志并沒有反駁吳鑫,齜著牙似笑非笑的看著車上的吳鑫。吳少一看見李志陰險的樣子,怕他再說出什么更黑的法子,便對著李志揚手示意,開著車子揚長而去。
李志趕緊跑回店里,下午一兩點鐘店里的生意還算不錯。雖然自己對珠寶玉石了解的并不十分透徹,但是打打下手,照顧一下顧客還是綽綽有余的。
能來這店里看珠寶首飾的都是些有錢人家,平時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生活。不管怠慢了那個,都無意中失去了一個潛在的消費大戶。
今天的生意冷淡的出奇,跑回店里后只見劉阿姨和張叔坐在沙發上,正在談著事情。看見李志推門而入,劉阿姨便拍拍自己身邊的沙發,“小志,來阿姨這里坐坐。”
李志有心在張叔店里繼續打工,還沒等張叔詢問,便把今天自己跟吳鑫出去吃飯的事情說的一清二楚。當然,把吳總邀請自己為他打工的事情主動略過,只說吳氏父子為了感謝自己,并主動拿出吳鑫昨天送給自己的銀行卡,交給張叔處理。
這張銀行卡之所以李志昨天沒有拿出來,就是為了應付今天的情況。張叔把銀行卡拿在手里掂了幾掂,又還給了李志。錢雖然是好東西,卻有可得不可得之分,像這種別人打賞伙計的錢,本來就該著給伙計。
李志之所以沒有把吳總邀請自己的事情告訴張叔夫妻,并不是存心欺騙他倆。自己并沒有轉投他人旗下的想法,要是在自己的老板眼前喋喋不休的說別的老板如何如何看好自己,老板心里肯定會產生隔閡。
“劉阿姨,現在不忙,你為我講講賭石的事情唄?”難得有這樣既沒顧客,劉阿姨又沒事情的機會。李志抓住時機,趕緊向劉阿姨請教。關于賭石的事情,李志早就想知道賭石從古流傳的始末。
劉阿姨喜歡李志這個孩子,就是喜歡他既有眼力見,又好學好問。何況自己家學淵源,對珠寶古董之類了解頗多,正像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學究,遇到了不恥下問的好學生,便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
阿姨把一縷散發別到耳朵后,端起桌子上的茶杯,聞著渺渺升起的茶香,“我先簡單的給你介紹一下賭石的起源。”李志的問題太過籠統,劉阿姨稍微清理一下思路,便開始滿足李志的好奇。
“賭石之事,從古代便有。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賭石的先祖,楚國人卞和。”劉阿姨目光深邃,閃著博學的睿智。
“哈哈……老婆子,我還以為你知道的多么詳細那,原來拿個歷史故事糊弄小志。”劉阿姨剛說了幾句,便冒出張叔不和諧的聲音,打斷了劉阿姨的思路。
“你這個該死的,自己不知道學習,還在這里胡說八道,不愿意聽,滾一邊去。”張叔不客氣的打斷劉阿姨的話題,讓劉阿姨很是惱火,立即霸氣側漏,毫不客氣的讓自己丈夫滾一邊去。
“好好,我不說了,你繼續……”這年頭,是個男人都怕老婆。至于是真怕還是假怕,只有當事人心里知道。
劉阿姨狠狠的剜了丈夫一眼,便不再搭理他。繼續為并未讀過多少書的李志講故事。
相傳在二千年前的楚國,有一個叫卞相傳在二千年前的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他發現了一塊玉璞。
先后拿出來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國君以為受騙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卞和無腿走不了,他抱著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
后來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來了玉璞并請玉工剖開了它。結果得到了一塊寶石級的玉石。這塊寶石被命名為“和氏壁”。
后來這塊寶石被趙惠王所擁有,秦昭王答應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寶石,可見這塊寶石價值之高。這塊寶石后來雕成了一個傳國玉璽,一直到西晉才失傳。
劉阿姨說完,才看了一眼聽得如癡如醉的李志,淡淡的說道:“這個雖然是個歷史典故,卻也頗具賭石的味道。卞和用自己的雙腿,發掘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雖然史書中沒有詳細的記載賭石的事情,但是在古代的王公貴族之間,還是不斷的演繹著賭石的故事。上到翡翠、下到奇石,一直在這些將相王侯間流傳,成為一種茶余飯后找刺激的一種游戲。”
“真正的形成民間市場,也就是在近代。百多年前,中緬邊境才有交易礦石原石的事情出現。”劉阿姨一口氣說完賭石大概的起源和發展,喝了一大口茶水,潤潤略顯干燥的嗓子。
李志見縫插針的說出自己心中疑惑:“阿姨,那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石頭,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搶著去買?”
“當然是為了賺錢,不賺錢誰吃飽了撐得,拼著身價性命去買塊石頭。”還沒等劉阿姨回答,張叔便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的關鍵。
劉阿姨終于滿意的看了丈夫一眼,這個人一說到賺錢,才能提起他的興趣。“你張叔說的很對,之所以有這么多人去買石頭,都是懷著一夜暴富的心里。只要能有幸買中一塊有貨的山料,下半輩子就可以躺著過。”
“我再給你講個故事,也許能很好的證明這些去買石頭人的心里。”劉阿姨看著一臉渴求的李志,再次強調,“這只是個故事,只是為了讓你明白賭石頭這些人的心里,并沒有真憑實據。”
“阿姨,你說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你現在說的這些并不是真人真事。”李志書念的少,但是還能弄明白故事和事實的區別。
民國時期,有一個父母早逝的半大孩子,無法在家中生存。便一路討飯,投奔遠在緬甸老坑開采玉礦的叔叔。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叔叔以后,在叔叔的幫助下,也在老坑做了開礦采石的礦奴。
礦坑的主人到是管吃管住,但是并不給工錢。只是每年年底,會分給這些礦奴親手采來的一塊礦石,作為一年辛勤勞動的工資。
這個姓白的半大小子,一直攢到二十塊老坑山料的時候,才辭去了采礦的工作,輾轉回國。在云南一個較為有名的玉石加工場,把山料一一打開。夢想著能一夜暴富,回家娶妻生子,從此不再回老坑過非人的日子。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若看小說)
版權所有新手機閱讀請訪問:m.xinb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