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第714章 廊坊戰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行 >>明末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4章 廊坊戰火

第714章 廊坊戰火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9日  作者:紅色可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紅色可樂 | 明末行 
免費小說


又處理了一天的政務。請訪問xinbq.c

崇禎感覺身體里最后的一絲力量也被抽空了。

整個人疲憊的躺在椅子上,身軀愈發的疲憊。宮城之內,愈發的安靜,周圍的太監和宮女都知道陛下的心情非常糟糕。

這個時候如果惹惱了崇禎,下場絕對好不了多少。

這些年的崇禎脾氣收斂了不少,也沒有說輕易的殺掉家族了,這讓大家伙或多或少的感覺到崇禎有些寬厚了。

但是在仁厚的主人未必會放任自己手下的蠢貨讓自己不爽的心情更加不爽。

崇禎的眼里,還是那些大臣們虛偽的笑臉。耳邊,還是那些虛偽的大臣們,勸諫自己放棄新政,放棄商稅,放棄裁撤官吏,放棄改革。

崇禎感覺頗為疲憊,低聲說了一句,“茶。”

便有宮女為他奉上熱茶,上好的西湖龍井,并不能讓他神智變得更清楚。他有些恍惚,仿佛

看見了萬千大臣逼宮的場景。

自己作為天子,最后像是楊廣一般,被手下人用白綾殺死。

這些士大夫也不是什么純粹的好東西。

“陛下,陛下。”

當他被溫和的聲音喚起的時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皇后周氏。

“皇后……”他長嘆了一聲。

“陛下且用膳吧。”周后的臉上都是擔憂的神色,輕輕的將食盒放在崇禎面前。

周后是一個極其賢惠的女人,她的話并不是很多,但是后宮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條,這讓崇禎不必為后宮的事情有絲毫的擔憂。

她的的生活樸素,讓所有人都稱贊,她就算是擔任皇后之尊的時候,都沒有改變他節儉的習慣,她為崇禎做飯,他為崇禎修補衣物,他帶領著宮女們紡紗織布。

后來周后更是幫助崇禎養育了大明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公主,如今坤興公主提馬縱橫河南,擊敗高迎祥和李自成,聲威大震,諸侯無不臣服。

就單單是這份傳奇色彩,便讓周皇后在宮里的地位越來越崇高。

“朕沒有心情。”崇禎懶洋洋的看了一眼那個食盒。

嘴角突然涌現出一絲笑意。

“辛苦你了。”崇禎突然像是普通的夫婦一般,拉了拉周后的手。

“陛下。”周后一臉的恐慌之色。

“你我夫妻,還在乎那么多虛禮嗎?”

崇禎搖搖頭,他突然想起,自己剛剛進宮的時候,魏忠賢想要殺掉自己。先帝皇后告誡自己不要吃宮中任何的食物。

周氏怕自己被奸人陷害,所以不辭辛苦,每日里換著樣子,給自己做飯,便是用這個食盒裝著。

多少年了,這個食盒都有些褪色了。

但是里面的情誼,卻永遠不能褪去。

還有前幾年,韃子殺到了京師一帶。京師的百姓家園被毀,崇禎驚怒中拒絕食肉,以示同天下將士共甘苦,日漸消瘦之下,周皇后便還是拿著這食盒獻上肉食,還讓周皇后之母借夢見孝純太后之事,勸說崇禎,崇禎這才進肉食。

這個食盒,其中蘊著的意思,卻不僅僅是食盒啊。

“陛下便是沒有心情,也要為著天下百姓吃一些。”周皇后道:“若是陛下不食,哪有精力治國?”

“治國,治國,如今朕的臣子都已經反了朕,朕還有什么國可治?”

或許只有在周皇后面前,崇禎才能放開拘束,大聲抱怨。周皇后見他說得激憤,沉默了會兒,然后緩緩道:“我有些想念兒了,陛下做父親的就不想念孩兒嗎?”

崇禎最初沒有反應過來,覺得好端端地周皇后怎么會說這個,連問了兩聲,周皇后卻是再不回答,崇禎恍然大悟。

這分明是勸他,若是京師事不可為,那么久該南下遷都了,反正南方的根基已經打牢了,何必在燕京這里自縛手腳!

但自成祖永樂大帝以來,天子守國門便是大明的鐵律,京師為大明之都城,已經歷二百載,要他拋開京師南下……他豈不成了宋高宗?

還有一點,如果自己讓出了京師,那么李棟的鐵騎豈不是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占領京師。

如果李棟占領了京師,在將他那火車在北方推廣,那么一旦他吸收消化了北方之后,自己就算是想偏安都做不到啊。

“陛下,還是先用膳吧。”周皇后又勸道。

崇禎拗不過她,但才打開食盒,便看到外頭人影晃了晃,仔細一瞧,卻是曹化淳略有些肥胖的身體。他立刻合上食盒,帶著歉意地向周皇后一笑:“皇后,先且放一放,朕有話與曹大伴說。”

曹化淳進來,先是向帝后行禮,然后回道:“皇爺只管用膳,奴婢在這說就是。”

周皇后再次將食盒推到崇禎面前,崇禎想到此前自己最煩惱的闖賊高迎祥喝李自成,便是被坤興公主擊敗的,或許這一次,坤興公主還能夠給自己帶來好消息。

因此也不再拒絕,開始用餐。

曹化淳將坤興公主的奏報一一說與崇禎聽,果然,當崇禎聽得坤興公主提出以年度考核為由,裁撤無能官員,讓優秀的年輕的官員上位的時候。苦笑說道:“這坤興此次看來真的有些自大了,這京師的諸位大人,可是比闖賊更難解決的問題。若是他們真的那么好解決,朕早就將他們都解決了。”

見崇禎有些不滿,曹化淳趕緊往下說,“坤興公主此舉未必是靠制度裁撤這些大人們,而是將他們逼出來,但是又給一些有本事的人希望,畢竟考核會讓一部分有能力的人上位,而屆時反對陛下的只能是那些沒有本事的人,而沒有本事的人,就算是鬧騰,又有多大的本事。

聽曹化淳分析到此,崇禎忍不住多吃了幾口飯菜,旁邊的周皇后看了也眉開眼笑。曹化淳又說到坤興公主已經領命,已經帶著軍隊趕回了京師,崇禎連連點頭說道:“這治國坤興或許不行,但是行軍打仗坤興確實是很厲害的,當初闖賊高迎祥勢大,朕手下空有那么多的大人們,但是他們一點辦法偶讀沒有,但是她卻靠著從李棟那里騙來的數萬步兵已經京師附近的官軍,消滅了闖王的幾乎所有的部隊,這一次只要他帶著部隊能夠返回京師,咱們還有什么可怕的。”

“以前朝中無將,陛下諸事多依賴李棟,但是李棟終究是外人,又坐擁五省之地,為藩鎮之首,忠奸難辨,陛下就想用他也難以放心,如今陛下有了坤興公主,擊敗高迎祥都是手到擒來,將來就算再有戰事,恐怕也不用陛下擔憂了。要老奴說,是蒼天在保佑咱們大明啊。是陛下洪福齊天,這些宵小之輩也蹦噠不了幾天了。”曹化淳拍了一記馬屁。

只不過老奴做了一件大膽的事情,“吩咐東廠幫助坤興公主提供情報。”

“那是應當的,她是朕的女人,朕難道讓她閉著眼睛跟敵人廝殺嗎?曹大伴,做得好,還是你顧著朕!”

說到這里,崇禎放下筷子,起身轉了轉:“若是臣民盡如曹大伴、坤興公主,天下太平何愁不得啊……唉!”

他如此感嘆,是想起朝中袞袞諸公,一個個說得比什么都好聽,做起事來卻是一個個無能透頂。

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悲哀,因為他根本無法擺脫這些朝廷大臣們的牽制。

不過,曹化淳帶來的消息,總算讓他安了點心,坤興公主既然已經帶兵回來了,那么至少京城的安危不必太過擔憂了。

但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又讓崇禎開始懷疑,坤興公主能不能來救自己了。

崇禎九年三月初,京師南直門,城頭的京營軍士緊張地極目西望。

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突然傳來,山東爆發白蓮教起義,十幾萬白蓮教徒浩浩蕩蕩從山東殺入京師。

此時前方消息已經哄傳開來,白蓮教此來極是囂張,遣先被招降的流賊五千為敗兵進入廊坊城,順天府中計放入。

四月七日,白蓮教徒合十八萬兵力量之力圍攻廊坊,還使用了所攜帶的火炮,那五千降軍乘機內應,總兵余萬年率眾投降,廊坊因此失守。

廊坊一失,京師門戶洞開,白蓮教已經可以直抵城墻之下!

即使平日里再松懈的士兵,此時也不敢大意,一個個瞪圓了眼睛。因此,當遠處的旌旗才一出現,他們就敲響了警鐘。

隨著這警鐘響起,京師之內一片混亂,此前雖然做出了種種預案,可當真正的軍情來臨之時,近乎一半的人腦子里還是一片迷糊。

城中頓時傳來了哭喊聲,雖然很快就被制止,但也讓無數人心中惶惶不安。

這座大明經營了兩百年的城池,能夠守得住么?

紫禁城里,崇禎身上也難得地披上了甲,他陰沉著臉,振衣而起:“朕欲親上敵樓以觀虜兵勢,諸卿有誰愿意與朕同往?”

“不可,萬萬不可啊……”

一片喧鬧之聲,崇禎冷笑了。

“朕尚且不畏死,卿等何懼之有?”他雙眼掃視眾人,然后大步離開金殿:“若連站在城頭觀望的膽量都沒有,朕如何還能指望卿等為朕敗敵?”

崇禎明白,這些白蓮教根本就是這些大人們搞出來的,指著他們想辦法殺敵是根本不可能的。

現在自己依靠的只能有一個人,那邊是坤興公主。

這只是坤興公主如今根本不在京師,自己該怎么辦?

在城內一隅,李棟也聽到了警鐘聲響,他望了望京城城墻,回過頭來向著自己的探子們一笑:“本來來京師是養病的,結果還要給崇禎擦屁股。”

“秦王殿下,拜托您了,只要您能擊退這支白蓮教徒,我肯定幫您醫治好傷勢。”

李棟笑著對仇云生說道:“你是真傻,還是假傻?這些人怎么可能是白蓮教徒?他們是各位大人們為了讓陛下下臺,而集結起來的家丁和佃戶罷了,這些人可是地主們和官員們武裝起來的士兵,比起那些白蓮教徒來說不知道厲害了多少倍,你讓我拿什么去幫你消滅他們。”

不管李棟怎么說,他身邊的探子們卻一點都不在乎,就算有幾個看起來比較嚴肅的,卻也不是畏懼,而是大戰之前的緊張。他們望著李棟,目光中充滿了敬仰與信任。

自從秦軍誕生之時起,李棟就一直引領著他們,參加一次又一次的戰役,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他們的對手,無論是東虜,還是流寇悍盜,都一一跪倒在他們面前,將首績與性命拱手獻出,成就了秦軍戰無不勝的威名與氣質。

對于他們來說,地主階級武裝起來的士兵,只不過是眾多跪在他們腳下的敵人中的一支罷了。

“昨日得到的消息,我料想白蓮教會自西門出現,如今看來,我是料對了,不過方才錦衣衛傳來的消息,來的卻不是白蓮教本部,而是在廊坊投靠的闖王軍人……我認為這人最丟人的一件事情,便是反復無常。

李棟的話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那些從京師秦王府趕來的護衛騎齊齊應了一聲,“是”的聲音哄響起來。

“現在分發武器,都裝備好來!”

雖然京師不是李棟的地盤的,但是李棟謀劃多年,想要有些裝備還是不容易的,很多跟李棟關系不錯的富豪,聽說李棟來了京師,還以為李棟要造反,一車車的裝備往李棟這里送。


上一章  |  明末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