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小說旗
三日的時間真的是太快了,夏鴻升每天照舊一張報紙的往東宮送去,再由李承乾呈送給皇帝。因為知道皇帝已經開始在看報紙了,所以夏鴻升有意在報紙的內容上面更加用心。從對朝廷政策的評論,到東市開市這樣的長安軼事;從講訴突厥“侵略”史,到號召百姓一起抗擊突厥;從酒坊新推出了一種白酒,命名為五糧春,到安興坊里面一伙潑皮無賴斗毆結果被抓去吃了板子……種種內容,全都包容其中。尤其政論,夏鴻升還故意做出來兩篇不同的文章,在報紙上面針對朝廷的政策互相爭論辯駁,各抒己見。自然,如同前面的那些報紙一樣,上面所有刊載的文章署名,都是不同的筆名。
眨眼間,就到了東市開市的日子了。
也正是夏鴻升的書屋開店的日子。
一大早,家里就已經來了不少人了,都是前去給夏鴻升撐門面捧場子的。印刷廠的幾個股東當然是最先到的,人到了夏府,賀禮已經直接到了東市。
很快,經常一起耍鬧的那群紈绔,還有家里交好的幾家的人,也都來了。
自然,不管是誰家里來的人,都是夏鴻升同輩的年輕人。到底是要面子的,家中主事的長輩是不能來的,要不然會被說同商人有所聯系。不來人,又有悖于之間的交情,所以排家里與夏鴻升同輩,以友人論處的小輩以個人的名義前來,最為合適不過。
道賀了一陣子,夏鴻升就與眾人一起往東市而去了。
東市今日開市,特意請了梨園人士前來助興,另外還有許多旁的節目可看,十分熱鬧。而這群年輕人。多數都是最愛熱鬧的。
待眾人到了東市之時,那里早已經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了。
破開人群走到書屋的門前。當即映入眼簾的就是幾個看起來清風勁骨的大字來——三味書屋。
夏鴻升一直很喜歡這個名字,如今穿越到了大唐。總算有機會換成自己來用了。
“三味書屋……三味!”與夏鴻升交好的人中也并非都是紈绔,還有魏書玉這般家教極嚴的青年文士,如今得見夏鴻升書屋的牌匾,于是沉吟道:“卻不知靜石何以為三味?”
“對,對,為何叫‘三味書屋’,怎的不是‘四味’、‘五味’?不知道這里面可有甚子說法?”聽見魏書玉這么問了,于是也立刻又有人附和問道。
夏鴻升笑了笑。說道:“這可得諸君自己體味了,本來,不同之人,便有不同之味,我說也只是說我之理解,卻不是諸君的體味,就沒有意思了。”
眾人擁簇著夏鴻升進去書屋,就見里面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書架擺放在正堂的一側,而另外一側則空閑了出來,放的不是書架。而是些桌椅,仍舊也是擺放的整整齊齊。書屋之中素雅而清靜,里面的裝飾。看上去頗為古樸,但是卻又不顯得沉悶老舊,反而一進去,就讓人覺得簡約而輕松。
“升哥兒,你這是準備教書呢?”長孫沖指著那一片桌椅,問道。
“哪里,那邊是讓人坐下來看書用的。”夏鴻升搖搖頭,笑著解釋道:“這書屋,是賣書的地方。賣書的同時。若是有人來翻翻看看,也是可以的。”
魏書玉就有些吃驚了。問道:“靜石,你就不怕翻壞了書本?”
夏鴻升搖搖頭:“不怕。但凡是書架上面的書籍,若是想買走,這生意自然要做得。若是無錢買,只在店里翻翻看看,也是無妨。書架上的這些書,都有許多本。諸位估計還不知道,李師、顏師,還有孔大人,從老早就開始與印刷廠一齊翻印了許多孤本、善本,見那些孤本中的東西重新刊印出來,諸位可以看看,我這三味書屋里面,可是有著不少極為罕見的孤本的——不過,往后也不會罕見就是了。”
“哦?!”一聽夏鴻升這么說,同來的幾個人就立刻眼前一亮,拱手告罪一聲,便立刻投身到書架之間,來回細看了起來。
“升哥兒,二樓上面也是如此?”又有人問道。
夏鴻升于是領著眾人上到二樓,卻見二樓被分成了一間一間的小隔斷,里面有案幾,有筆墨紙硯,且所有的隔間全都是臨窗而坐,更叫人驚嘆的是,那窗竟然幾乎就是正面墻壁了。高大的落地窗,使坐在雅間之中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的街道、路人,坐在雅間里面往下看,仿佛世間的熙熙攘攘都映入了眼簾之中,使人旁觀世間百態。往上看,又能見蒼藍碧空與裊裊白云,天邊留下一道白鳥飛過的痕跡,溫和而沉靜,渺遠而深邃。
對于這些落地窗,夏鴻升是很喜歡的,也猶豫過很長時間,因為現如今玻璃坊中做出來的玻璃硬度是達不到作為整體落地窗的硬度的,所以夏鴻升退了一步,并沒有做成整體一塊玻璃的效果。雖然那樣看起來會更好,可是也不安全,所以仍舊是框架式的落地玻璃窗。不過縱是如此,也足以震驚這個時代的人了。
果然,眾人皆盡震驚,忙擠到了落地窗邊朝外面看,又爭搶著坐進雅間里面。
“靜石,這怎么還有筆墨紙硯,這個搖鈴又是作甚?”眾人好奇不已,有人問道。
夏鴻升繼續解釋:“一樓是看書,賣書的地方。這二樓嘛,其實也是一樣,不過更加安靜,更加私密,坐下來看看窗外,提筆錄下幾許心事,又或是叫一壺茶來,且品且思,不也是一件極有意思的事情?至于這個搖鈴,只消坐在雅間里面的人搖響鈴聲,外面的侍者便會循聲過來侍候。畢竟是看書的地方,大聲喊叫可使不得,鈴聲清脆動聽,既能喚來侍者,又不會打擾了其他看書的人。”
“不錯!不錯!好,真是個好地方!”魏書玉很是興奮的看著四周,這里的環境對于他這樣的文士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
夏鴻升看看一眾人,這些可都是見過大場面,眼光挑剔的,能讓他們如此喜歡,可見書屋布置的很是成功。
“借此機會,也請各位幫忙宣傳一下,若是各位認識些文采不錯的人,還請諸位勸說其想印刷廠投稿,不拘是詩詞歌賦亦或是文章雜論,又或是傳奇話本皆可,只要寫的好,印刷廠就會以錢財奉之,并將其作品印刷之后于書屋之中售賣,售賣所得,亦會與作者分得。”夏鴻升借機對眾人說道:“能被印刷廠看中進行刊印的,都會是絕佳的著作,也對其名聲的傳播有利,還請諸位留心。”
眾人哪個不認識一些文人墨客的?于是自然紛紛都應承了下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