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國第1326章 強勢橫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最后的三國 >>最后的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26章 強勢橫掃

第1326章 強勢橫掃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8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最后的三國 

ps:稍后更正,大約兩點………………………………………………………………………………………………………………………………………………………………………………………………………………………………………………………………………………………………到了渤海之后,也不敢停歇,一路向北,曉行夜宿,一直逃到幽州邊境上易水河畔之時,這才算是略松了一口氣。

慕容鮮卑的大軍在漳水之戰失敗之后,原先駐守在勃海、安平、中山和常山這幾個郡的鮮卑軍也是望風而逃,根本不用等漢軍攻來,他們就已經是主動地撤離了冀州。

所以劉胤的大軍一路北進,倒也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收復冀州四郡,簡直如同是信馬由韁。

此次進軍漢軍雖然是騎兵占據了大多數,但劉胤并沒有刻意地要求漢軍全速前進,反而是走走停停,一日只保持著大約四十里的行進速度,每日也只選天氣比較暖和一點的午時前后的幾個時辰行軍,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則是安營扎寨,圍火取暖。

劉胤如此不急不徐,主要是為了節省士兵的體力,冬天行軍打仗,體力消耗是最大的,需要補充大量的能量,而后勤供給則是困難重重,再加上此去幽州,也非急務,所以劉胤才徐緩而進,保存體力。

走了大概十余日,到了冀州和幽州的交界處——易水河。這個季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自然也領略不到風瀟瀟兮易水寒的景致,體會不到荊軻離別燕國時那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氣概,不過劉胤踏足幽州地界,到可以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情懷,因為劉備的故里,就在離易水河不遠的涿縣城外。

劉備的祖籍就是幽州涿郡涿縣樓桑村,幼時劉備家境貧寒,以織席賣履為生,黃巾亂起之后,進犯幽州,劉備毅然投身平定叛亂的洪流之中,從此便離開了涿郡故里,離開了樓桑村,半生顛沛,以其堅不撥的意志,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不過劉備自從離開家鄉之后,便終其一生,也未能再回到樓桑村,就算他貴為天子,稱雄一方,卻也未能在宗廟祖祠父母墳前敬上一柱香,每年冬至祭祖之日,也只能是遙拜于涿郡方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而今天,他的這一份遺憾,卻讓他的孫子劉胤在這兒給彌補上了,劉胤進入幽州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平敵滅寇,而是前往樓桑村,給劉家的列祖列宗燒上一柱香。

以前的涿郡,現在更名為范陽郡,不過涿縣倒還是名稱依舊。鮮卑人進犯幽州之后,范陽郡淪陷,郡中百姓大多逃亡,十室九空。

這回鮮卑人駐守涿縣的將領一聽季漢大軍殺來,嚇得魂飛魄散,慕容涉歸率二十萬大軍尚且不敵,他一個范陽守將,只有幾千人馬,如何能抵擋得住,所以干脆是望風而逃,把空城一座的涿縣城留給了劉胤。

劉胤沒有進涿縣城,而是在張樂趙卓的陪同下,一齊來到了縣城東南的五里外的樓桑村。

張樂的爺爺張飛也是涿郡人,而趙卓的爺爺趙云則是冀州常山人,相隔也不太遠。

和劉胤的先祖劉備一樣,張樂趙卓的先祖張飛趙云也是離開家鄉之后就再也沒有回過故土,不是他們不想回來,而是這兒一直是曹魏的領土,他們雖然貴為蜀漢的皇帝王侯,空有一顆光宗耀祖之心,卻再無機會踏足故土,讓列祖列宗來見證他們的榮耀。

樓桑村雖然是涿縣的郊外,但鮮卑人來犯的時候,村里的大多數青壯都跑到附近的山里躲了起來,唯一留下的,就只有為數不多,行動不便的老者了,劉胤來到樓桑村的時候,整個村落空寂無人,一片靜謚。

劉胤將親兵侍衛部隊留在了村外,只帶了阿堅等數十騎與張樂趙卓一同進村。

劉胤對于樓桑村的事也只來源于史書的記載,在《三國志先主傳》中,載有劉備的生平,留給劉胤很深印象的,就是劉備家中院落的東南一隅,生長著一棵大桑樹。

在漢代普通農戶都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養蠶離開不桑葉,在屋舍的四邊周種植桑樹那是很普遍的事,但尋常的桑村長得都非常矮小,劉備家的這棵桑樹卻是非常高大奇特,亭亭如華蓋,往來之人都驚嘆不已,認為此樹非凡,其家必出貴人。

劉備小的時候,就常在大桑樹下玩耍,指著大桑樹豪邁地對兒時玩伴道:“吾當乘此羽葆蓋車也。”那氣概,頗有些項羽當年見到秦始皇時說的吾可取而代也的氣勢,可謂是英雄年少莫問出處。

劉備幼年時在樹下玩耍之時,距今差不多也有百年的時間了,而劉備二十三歲離開樓桑村投身軍戎之時,距今也有九十年了,一個世紀的光陰匆匆而逝,劉胤還能在這兒找到劉備的故居嗎?

劉胤在村子里面轉了一圈,找到了位年愈古稀的老者。

“你是說玄德公……哦,不,昭烈皇帝的故居嗎?”那老者倒也是耳聰目明,顯然他對天下之勢也并不是一無所知。

劉胤表明了身份,慌得老者是伏地而拜,劉胤雙手相扶,經過問詢,得知老者也是劉姓之人,與劉備家不出五服,同是劉氏宗族,老者的祖父,也是當年劉備的玩伴,在他的指認下,劉胤找到了那棵冠蓋如云的大桑樹,但劉備的故居,卻早已是不復存在,成為了一堆瓦礫。

這倒沒有出乎劉胤的意料,畢竟劉備幼時家貧,只能住破瓦寒窯,這樣的房舍估計在劉備走后幾年就倒塌了,更別說堅持百年的時間了。

到是劉家的宗祠,因為有后人的照拂,一直保留至今。據這位名叫劉福的老者說,他們宗族內出了昭烈皇帝這樣一位大人物,人人莫不以此為榮,雖然受到官府的迫害,不敢將劉備的牌位列在宗祠內,但人人心中皆都知道昭烈皇帝,以無名牌位來祭祀之。

時值冬至,正是祭祖之時,劉胤令人重修了劉家宗祠,將劉備祖輩父母的牌位供奉其上,舉行了祭祖大典,也算是代表劉備完成了這個一生都未能達成的夙愿。


上一章  |  最后的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