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國第1312章 西陵之戰(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最后的三國 >>最后的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12章 西陵之戰(上)

第1312章 西陵之戰(上)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2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最后的三國 


風之清揚:、、、、、、、、、

PS:稍后更正,大約兩點……………………………………………………………………………………………………………………………………………………………………在他們看來,孫皓倒行逆施,暴虐無仁,會有這樣的下場,一點也不奇怪。

但對于劉胤而言,內心中掀起的驚濤駭浪,卻是無以言表的,按理說,沒有他參與的歷史,進程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歷史上的孫皓確實是殘暴無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但一直到東吳亡國,他卻安然穩坐在皇位之上,按時間推算,孫皓還應該有兩年多的皇帝命。

但孫皓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做成亡國之君,他倒在血雨腥風的宮廷政變之中,雖然手刃孫皓的周處,但僅僅憑周處一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殺得了孫皓的,所以此次的東吳弒君事件,背后定然有一個龐大的政治陰謀。

看來歷史的軌跡早已不是當初劉胤穿越而來的軌跡了,那些因他而改變的歷史,那些他未曾觸及卻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的歷史,早已將原本的歷史變得面目全非,一只蝴蝶扇動翅膀帶來的風暴尚可以席卷全球,這十多年來劉胤的努力,又何嘗換不來一個全新的世界。

劉胤已經不再糾結于吳國的政變與他有多大的關聯了,現在關鍵的問題就是吳國政局的變化,對季漢一統天下,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如果孫皓正常在位的話,以他的昏庸殘暴,必然將吳國拖曳到亡國的深淵之中,吳國上下人心離散,分崩離析,亡國也已經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但此刻吳國發生政變,卻讓劉胤產生了一絲的不安,吳國重換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再渣也不可能有孫皓那么的渣吧,如果新繼位的君主孫壾是一位年輕有為雄才大略的明主,吳國只要上下一心勵精圖治,憑借著長江天險,劉胤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必然會增加無數不確定的因素,能否完成一統,也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退一步講,新登基的孫壾就算不是什么才識明斷的令主,只能算中庸之資,但現在東吳主政的,可是周處和陸機陸云兄弟。

歷史上的周處也算是一個鼎鼎有名的人物,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一直為后人津津樂道,為人性格直爽,耿直任俠,剛正不阿,由吳入晉,雖然多受排擠,卻也是非常搶眼的人物,在西北討伐羌氐的叛亂之中,明知遭人陷害陷入死地,但依然是臨危不懼,血戰到死,以身殉國,其剛烈如斯。

象這樣悍不畏死的勇士,才是真正最為難纏的對手,再加上陸機陸云這兩位一代名士,他們構成的東吳新王朝,無疑得讓劉胤來重新審視。

歷史上的陸機陸云,更多的是體現在文采方面,二陸少有奇才,文章冠世,太康十年,陸機陸云來到京城洛陽,訪得太常張華,得到張華賞識,并介紹給劉道真,日后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

但彼時天下一統,做為亡國之臣的陸機陸云很難在西晉的官場上覓得一席之地,他們無奈之下,也只能將自己的政治才華傾注到詩賦文章之中,如果說給他們機會的話,未必不會成為治世之能臣。

現在吳國朝廷隨著暴君孫皓的垮臺,依附于孫皓的那些殘渣余孽也灰飛煙滅了,吳國政壇現在出現了少有的清明之象,如果假以時日,吳國未嘗不會重新崛起,重塑當年孫策孫權的輝煌。

這個時候,劉胤已經是返回成都為母丁憂守孝了,益州刺史王濬在接到吳國西陵都督岑安的投降請求之后,來不及向朝廷請示,便直接派人到成都來征詢雍王劉胤的意見。

西陵做為戰略上的咽喉要地,對漢吳兩國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此次岑安肯獻城投降,對于季漢而言,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如果這個時候稟報洛陽朝廷再行動的話,往返數千里,勢必將會耽誤最佳的時機。

劉胤現在丁憂守制,按規定是謝客居家,不理政務的,但事關重大,劉胤也不是那種不知變通的人,他下令王濬做好接應岑安的準備,另一面六百里加急飛報朝廷,讓朝廷來定奪此事。

劉諶在接到急報之后,立刻是召集諸臣上朝議事。

季漢布局南線已經有三四個年頭了,自從劉胤率主力征北而還,平吳之事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由于劉胤喪母回鄉丁憂,伐吳之事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此次西陵的突發狀況,讓劉諶意識到這將會一個伐吳的突破口,如果季漢拿下西陵,那勢必將打開吳國的門戶。

但季漢的所有征伐,多年以來就一直是依靠劉胤,現在劉胤不在朝中,讓劉諶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縱然機遇擺在眼前,也不知該如何把握。

“陛下,西陵之戰關乎到伐吳大局,臣以為此事非雍王莫屬,陛下可奪情起復,召雍王回京,主持伐吳大事。”中書令張遵提議道。

輔國大將軍胡濟道:“雍王丁憂守孝,如果此時帶兵出征,有悖人倫,臣不才,愿率兵南下,以定西陵。”胡濟雖然頂了董厥的缺,出任輔國大將軍,但多年來一直未掌兵權,等于是閑賦在朝,有如此機會,他自然是不愿放過。

張遵斜瞅了他一眼,道:“伐吳乃是國家大計,胡大將軍久疏戰陣,恐怕是難以勝任此職吧?”

胡濟聽了張遵的質疑之聲,臉色頓時一變,重重地冷哼一聲,道:“怎么,張仆射認為除了雍王之外,我們大漢就再無能征慣戰之將了嗎?”胡濟轉頭朝劉諶拜道:“陛下,臣愿立軍令狀,不破逆吳誓不回還!”

劉諶倒是沒有表態,向諸臣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其他朝臣則是眾說紛紜,有人支持胡濟出征,也有人支持雍王起復的,莫衷一是,爭論了半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劉諶不禁是大皺眉頭,揮了揮衣袖,示意退朝。

相關、、、、、、、、


上一章  |  最后的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