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稍后更正,大約兩點……………………………………………………………………………………………………………………………………………………………………………………………………………………………………從渡口進入小平津關中,隨后很快就投入到了攻打內城的戰斗中。
在渡河作戰中大發神威的投彈車此刻登陸之后,一下威力不減,由于它射程比較遠,超出了任何遠程武器的射程,任何的弓箭床弩投石車都無法對它造成破壞,所以這些投彈石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而且它的攻擊力強大,比竹筒手雷多四倍的裝藥量,幾乎讓它成為一種可怕的毀滅性武器,盡管小平津關內城的城墻是用石頭砌成的,更強的火藥也無法將其摧毀,但城頭上的建筑物卻也不可能都是用石頭來壘砌,那些木制的城門樓子,在火藥彈的轟擊之下,頃刻間就化為了一堆的廢墟。
更主要的是,那些守城的晉兵可都是些血肉之軀,就算是穿盔帶甲,也不可能擋得住火藥爆炸后產生的沖擊波和飛濺的彈片,每一枚火藥彈爆炸之后,數丈之內的人非死即傷。
而晉軍密集型的防守陣形更讓火藥彈的威力發揮地淋漓盡致,一般城墻上通道都不太寬,就算是洛陽長安這樣的大城,也最多只有五六丈的寬度,能容納四匹馬并行,已經是極限了,一般地州城郡城,能跑上兩匹馬都已經不錯了,至于一些小城關城,城墻上的通道狹隘,最多只能容納一騎通過,如此窄的位置,可想而知這么多的晉兵擠成了啥樣。
火藥彈在連續地關城上爆炸著,守關的晉軍是一片哀嚎,傷亡慘重。
倒不說劉胤所發明的火藥武器威力有多么的強,比起來后世的那些現代化武器來劉胤的這些火器充其量只能算是幼稚園的水平,但比起后世的武器來,殺傷效率卻一定也不差,甚至遠大于后世的武器。
最根本就原因則是在于這個時代的人對火器一無所知,在火器襲來的時候,壓根兒就不知道該怎么應對,許多人就那么茫然地站在,手足無措,有的人試圖想逃跑,但密集的人群中想要逃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人自相踐踏,混亂不堪,踩死擠死的晉兵,一點也不比炸死的少。
雖然蜀軍已經是多次地使用火器,但對手還未能從中得到更多的經驗和教訓,應對火藥武器,首先必須要進行分散和隱蔽,一枚火藥武器的殺傷半徑往往只有一到兩丈的距離,而且是距離爆炸點越遠,受到的傷害便越小,只要晉軍進行有效的分散和隱藏,蜀軍火藥武器的殺傷力自然會大打折扣。
但這個時代,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御,都講究嚴格的陣型,如果都分散和隱蔽起來了,這仗還怎么打?
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應對普通的攻城,晉軍必須要做到保持嚴密的防御陣型,用人海戰術來阻擋蜀軍的進攻,但應對火器的攻擊,他們就必須要分散開來并躲藏和閃避,如此強烈的沖突,不僅讓晉軍的士兵,就連晉軍的領兵之將都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快撤!”蔣俊看到這樣的情形,立刻下令守城的軍隊立刻分散開來,將大部分的晉軍向城下轉移,以逃避蜀軍的火器打擊。
可當晉軍逃也似地逃下城墻之后,蜀軍的火器攻擊卻突然地停止了,早就守候在城下的無當飛軍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撲了上來,蔣俊手麻腳亂,又急令剛剛下城的晉兵重新登城,以阻止蜀軍的進攻。
當晉軍大部隊剛上城樓,新的一輪火器攻擊卻又開始了,密集的火藥彈頃刻已將內城城墻所覆蓋住了。
于是晉軍又開始了忙不迭地下城,幾番折騰之后,不僅晉軍是傷亡累累,而且晉軍的精氣神都給耗沒了,士氣低迷,疲憊不堪。
張樂看準機會,率領著無當飛軍一口氣地就沖了上去。
內城的城墻雖然要比外城的關墻要高上許多,但對于無當飛軍來說,再高的高度他們都不放在眼里,常年在山地之中作戰,登高攀爬就是他們的特長,許多險峻挺拔高聳入云的山峰他們都能如履平地,小平津關這樣的城墻自然不會放在眼里。
無數把梯子豎了起來,無當飛軍的軍士個個健步如飛,動作如風,別的軍隊爬云梯,都是手腳并用,用手扶著云梯,一步一個腳印踩著云梯向上爬,動作比較緩慢。
而無當飛軍的士兵爬云梯之時,雙手根本就不扶云梯,雙腳踩著橫桿,“噌噌噌”,身形如飛,只是眨眼的工夫,無當飛軍的士兵就已經連續地踩過了十幾道的橫桿。
還有許多的士兵,根本就不用爬云梯,高高地向著城墻上拋出飛爪,鉤住城頭之后,拉著繩索,平踩著城墻,“嗖嗖嗖”,速度之快,甚至不輸于爬云梯的士兵。
晉兵來回奔波于城上城下,已經是累得喘不過氣來了,許多的人都邁不開步子了,心想反正上城之后還得下城,那干脆就呆在城下不用上去了,省得來回瞎折騰,而且還是生命危險,一個不走運,蜀軍的火器落在頭頂上爆炸,那將是尸骨無存呀。
相對而言,還是呆在城下比較安全一些,最起碼蜀軍的火器射不到這兒。
但他們想不到這次蜀軍的攻城并不是虛招,而是動了真格的了,許多人尚來不及登城,無當飛軍就已經撲上了城頭。
這個時候,晉軍再想要阻止蜀軍的攻勢已經是很困難了,整座城頭上,已經差不多被蜀軍給夷為平地了,除了滿地的尸體之外,晉軍根本就沒有多少的守軍了,所以無當飛軍沖上來的時候,小平津關內城的城頭之上,幾乎沒有多少防御力量,小平津關很快就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