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書網
更新時間:20161212
晉軍的進展神速,拿下楊縣之后僅僅兩天的時間,晉軍便又攻克了平陽東南面的襄陵,對平陽城形成了兩路包夾之勢。很快地,晉軍便開始強渡汾水,發起了對平陽城的攻擊。
文鴦壓根兒就沒有將平陽的防御放在眼里,盡管蜀軍這幾日來是動作頻頻,放棄掉了周邊的一些縣城,將這些縣城的守備軍都調集到平陽城中去,但這似乎并沒有什么卵用,在晉軍數萬大軍的絕對優勢兵力之下,這幾千人馬顯得十分的渺小。
更何況文鴦對蜀軍的軍制是比較了解的,上等的兵員都會被選派到野戰軍團之中,擔任各城池守備任務的軍隊,其實都是次一等的兵員,無論在兵員的素質,訓練和作戰的水平以及裝備配置上,都和野戰軍團有著不小的差距。
面對這樣一支戰力不強只有六七千人的守備軍,文鴦確實沒有理由來重視他們,文鴦的目光,一直盯著晉陽方向,劉胤派來的野戰軍團,那才是晉軍的真正大敵。
不過由于路途的關系,蜀軍目前的進展并不太快,根據剛剛得來的消息,蜀軍從葦澤關出發,最快的先鋒虎騎軍才趕到了榆次,他們拿下晉陽文鴦絲毫不懷疑,不過晉陽與平陽還隔著五六百里的路程,蜀軍就算來得再快,那也得需要好幾天,這么一段時間,足夠晉軍從容地拿下平陽城了。
在蜀軍主力趕到平陽之時,晉軍拿得下拿不下平陽城至關重要,只有拿下平陽城,晉軍才有和蜀軍主力一戰的資本,否則的內外交困,進退無路,那才是糟糕透頂的事。
所以文鴦才不恤軍力,連續地高強度行軍,以最快的從上黨郡轉戰到平陽郡而來,就是試圖用閃擊戰的方式,撕開蜀軍防線的一道口子,將蜀軍的補給線給生生地掐斷,只要晉軍可以在平陽站穩腳跟,那么蜀軍將會陷入到糧荒的絕境之中。
平陽郡的守軍全部都龜縮到了平陽城中,晉軍強渡汾水沒有受到任何攔截,這讓晉軍的行動顯得很順暢。
汾水流經平陽,比流經晉陽時寬闊的多,水量也更加豐沛,不過對于準備充分的晉軍的來說,這顯然不是什么難事,沒有了蜀軍的阻擊,蜀軍很快地便完成了渡河,開始向平陽城發起了進攻。
姜源雖然有心思打晉軍一個半渡而擊,不過鑒于晉軍的兵力太過強大,姜源不想冒著風險,那怕這個風險看起并不太高。
但姜源清楚,汾水源遠流長,蜀軍如果想要防范得住渡河的晉軍的話,就算是傾城而出,恐怕也難有擋住得晉軍的攻勢。一來汾水并不是黃河那邊險要長江那邊寬闊有大江大河,二來汾水很長,渡口眾多,蜀軍兵力有限,根本就無法分攤到各個渡口上去,而這些點如果有一個被晉軍突破的話,蜀軍的防線就會很快地失守。
與其河防被動,姜源干脆采用放棄汾水防線的打算,集中全力來守平陽城,在他看來,雖然保守一些,卻是一個萬全之策。
蜀軍已經完成了全部的調動,各縣的兵馬都已經集中到了平陽城來,共計七千人馬,蜀軍在平陽城中秣兵厲馬,積極地備戰,以應對晉軍的進攻之勢。
太守楊定和都尉姜源,都親自登臨平陽郡的城頭,以此來激勵士氣,都尉姜源出現在城頭之上,倒不出任何的意料,畢竟姜源是平陽守備軍的統領,整個城防作戰都是要由他來指揮的,他出現在城頭第一線上,自然毫不怪。
不過太守楊定是文官,這里似乎并不是他執行公務的場所,那一身的官袍在一堆軍服甲胄之中顯得很扎眼。不過,楊定和姜源的同時出現,還是可以激蕩起蜀軍的軍心士氣來。
平陽守備兵的兵員構成比較復雜,有來自益州的,他們都是出身于野戰軍團的,只是年齡大了,才會從野戰軍團之中退役,加入到二線部隊中來;有來自于雍州涼州的,這一部分為守備兵的主力,占據著守備兵的絕大多數,他們之中最為出類撥萃的被抽調到了一線軍團之中,剩余的則充實到各郡國的防御力量之中來;還有一部分兵員則是從當地招募到的,蜀軍進入并州之后,也從本地招募了不少的壯丁,以加強各郡國的守備力量,畢竟并州冀州這么多的郡國,全部依靠雍涼地區的派遣,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盡管蜀軍成份復雜,但似乎并不影響蜀軍的戰斗力,在平陽守備兵之中,有著大量的益州兵骨干,他們戰斗經驗豐富,擔任著各曲各屯各隊的低階官職,撐起了整支軍隊的脊梁。
晉軍渡過汾水之后,沒有進行任何的陣形調整,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向平陽發起了攻擊。
晉軍遠來,又得翻山越嶺,又得跋山涉水,而且這一路都是倍道而行的急行軍,所以攻城的大型器械,并不曾帶全,只能依靠云梯這些攻城武器。不過這顯然不會動搖文鴦拿下平陽城的信心,此次西征并州,文鴦共率了八萬大軍,除了兩萬人留守上黨之外,六萬大軍全部調來平陽。
文鴦認為如果六萬人全部都來圍攻平陽,有些小題大作,所以他兵分兩路,一另派祁宏率三萬人留駐楊縣,以防備蜀軍向平陽的增援,自己則率率著三萬大軍,直指平陽。
盡管一再地分兵,但晉軍依然保持著對平陽守軍的絕對優勢,而且這些晉軍可都是戰力一流的部隊,絕非是什么守備可以比擬的。
攻擊剛開始,晉軍就展示了他們相當強悍的一面,整部整曲地發動了攻勢,從平陽城頭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呈現出白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白浪翻滾,正是晉軍如潮的攻勢。
他們扛著云梯,攜著弓箭,正以山呼海嘯之勢向著平陽城沖了過來,似乎想要將平陽城淹沒在這一片白色的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