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國第789章 第三條道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最后的三國 >>最后的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9章 第三條道路

第789章 第三條道路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02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最后的三國 

“不退反進?”傅僉和羅憲明顯地一怔,失聲地喊了出來,皆是滿臉的駭然。

他們之所以很吃驚,是劉胤提出的策略相當地令人匪夷所思,目前匈奴人大兵壓境,留給蜀軍的選擇空間并不太大,無外乎戰或退兩種方式,但劉胤此刻提出了第三條道路,不退反進!“進”?這讓人很費解,怎么個進法?難道現在蜀軍真的有第三條道路可走嗎?

劉胤指著地圖道:“劉淵此次北進,真實的意圖就是想要迫使我軍在晉中一帶與之決戰,而現在從敵我雙方的兵力配置地利位置戰場形勢諸多方面綜合考慮下來,我軍完全處于劣勢,也就是說,此役我軍獲勝的可能性不足三成,所以這一仗我們打不得,也打不起。不能打怎么辦?恐怕也只有退兵了,如果退兵的話,那么我們此次東渡以來的所有戰果就會歸零,前功盡棄,一無所獲,甚至更糟。我們所能想到的,劉淵也一定能想的到,如果我們的步調都落入到了劉淵的算計之中,那么局面只能是越來越被動。”

傅僉道:“如此看來,文宣你必定有一個成熟的想法了,不妨說來聽聽。”

劉胤微微一笑,道:“兵法有云:出奇不意,攻其不備。現在匈奴人南北合擊,肯定也會注意到我軍的西撤路線,但如果我軍往東,肯定會出乎劉淵的意料,也將會徹底打亂匈奴人的布署。”

“往東?”羅憲眉頭大蹙,質疑道:“大將軍想過沒有,如果我軍往東,整個的后勤補給線就會被匈奴人所掐斷,十幾萬大軍無糧無草無輜重,接下來的仗怎么打?”

劉胤聲色不動地道:“如果我軍繼續抱團作戰的話,后勤補給這一塊確實是一個難題,所以我建議部隊東進之后,兵分三路,一路東進冀州,進入常山、中山、趙國、河間、巨鹿諸郡作戰,一路北上幽、代,在新興、雁門、幽州邊境作戰,另外一路南下上黨,在上黨郡及河內郡一帶作戰。南北兩路俱是山地,適合我軍步兵行動,東路進入冀州,當以騎兵為主。

“匈奴人雖然兼跨并、冀、青、幽四個州,但這些區域他們并沒有完全地予以掌控,這些地區,不光有晉國的軍隊,還有大量的漢人百姓,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引為奧援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匈奴人尚未完全掌控的土地上,建立起根據地來,在與胡人的作戰中,不斷地壯大和發展自己力量。與胡人的較量,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過程,我們不可能寄希望于打上一仗,就可以將胡人逐出中原,對此,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傅僉和羅憲這個時候是真正地驚呆了,劉胤的這個計劃,已經不能用大膽二字來形容了,這完全是一種全新的戰略方式,徹底地顛覆了傅僉和羅憲的三觀。

劉胤的策略,準確一點叫做無后方作戰,就是完全摒棄掉己方的后勤補給線,就食于敵,在敵人的后方控制區域內,建立屬于自己的根據地,而這個根據地必須能滿足物資供應、糧草補給、兵員補充的三個基礎要求,以支撐軍隊的作戰需求。

象這樣的作戰方式,堪稱是史無前例,聞所未聞,不管是秦滅六國還是楚漢相爭一直到三國混戰,任何的一次戰役都是需要強大的后勤保障來支持的,糧草輜重、軍械物資,那怕出上一點秕漏,都可能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劉邦在進取中原之前還實行“高筑墻、廣積糧”的政策,沒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絕不會有大漢王朝四百載的輝煌。

而現在劉胤提出了不退反進,放棄后勤補給線,進入敵人后方的作戰模式,完全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不過這并不是劉胤的心血來潮的癔想,而是他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思考。

首先,在敵后開辟根據地是有一定基礎條件的,并州和冀州,雖然胡人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但占據人口絕對多數的,還是漢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胡人入侵中原之后,對漢人百姓進行了瘋狂地屠戮,與漢人結下的是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如果蜀軍打著抗擊胡虜,救民水火的旗號,必定可以得到中原百姓的擁護和支持,這就是劉胤主張東進的首要基礎。

其次是晉國的軍隊。盡管蜀晉雙方世代仇怨,但胡人叛亂,天下形勢已經上升到了民族危亡的地步,劉胤沒有理由認為晉國的將領是不識大體的,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那怕只是權宜的朋友,也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現在晉國的都督河北諸軍事的是羊祜,而羊祜的為人劉胤是比較清楚的,識大體,顧大局,如果蜀軍東進,必定可以和羊祜有一個很好的合作基礎。

退一步來講,就算無法與晉軍聯手,最起碼也可以暫時地避免與晉軍交鋒,不管是羊祜還是別的晉軍將領,他們肯定也不愿意將有限的兵力放在與蜀軍的交鋒上面,讓在四周虎視眈眈的胡人漁翁得利。

最后,就是東進有著廣闊的疆域,胡人叛亂雖然勢頭很猛,但他們控制的區域其實很有限,在許多的地方,尤其是山區,胡人的勢力還根本沒有來得及滲透進去,蜀軍此次東進,就是要充分發揮蜀軍善于山地作戰的長處,在胡人控制區域的薄弱地帶,將自己的力量率先地發展出去。

當然,困難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在東進的初期,是蜀軍最為艱難的時刻,陌生的環境,四面的敵人,難以為繼的糧草,無法補充的兵源,甚至是沒日沒夜,無休無止的戰斗,這一切的困難,都必須要去克服,必須要發揚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困境中在逆境中勇于抗爭,克服一切的困難,才可能最終地走向勝利。(未完待續。)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最后的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