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國第532章 議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最后的三國 >>最后的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2章 議儲

第532章 議儲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15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最后的三國 

ps:老樣子,還是兩點后修改,這兩天裝修房子,忙得天昏地暗,真的非常抱歉了,請見諒,過幾天可能會好一點吧。本文由司馬孚能文能武,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是司馬家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時,司馬孚就曾協助司馬懿誅殺曹爽而立功,從此進入了司馬家政權體系的核心之中。雖然司馬孚并不是那種能征慣戰沖鋒陷陣的勇將,但在把控大局方面卻有獨到之處,無論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昭,都對這位叔父頗多倚重,自然司馬孚在朝中的地位卓爾不凡。

在曹魏廢漢初立的年代,司馬孚就已經活躍在了魏國的政壇上了,那時候司馬孚歷任中書郎、給事常侍、河內典農、清何太守、度支尚書等職,高平陵事變之時,司馬孚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曹爽一黨被誅殺,司馬孚因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后來,司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為太尉,坐穩了三公的位子,成為曹魏朝中數一數二的重臣。

不過司馬孚性格十分地謹慎,在魏國政壇局勢明朗,司馬氏代魏大事所趨的形勢下,司馬孚刻意地保持低調,并有意地淡出權力中心,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國皇帝,司馬孚都不曾參與。曹髦不滿司馬昭擅權****,腦子一熱率著宮廷侍從就去找司馬昭的晦氣,但半路卻被賈充指使成濟殺死,司馬孚聞訊趕到,抱著曹髦的尸體痛哭流涕道:“殺陛下者臣之罪。”

司馬師和司馬昭皆因為司馬孚是長輩,不敢過多逼迫于他,后來司馬孚以年事以高為由,辭去三公之位。轉任太傅,加封為長樂公。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與太師、太保并列為三師。地位尊崇,不過卻是虛銜。并不直接參與政事,更多的時候是代表一種榮耀。

司馬孚就任太傅之后,也的確是很少參與政事,以八十六歲的高齡準備頤養天年,不過此番司馬昭病重,在選定繼承人的關鍵時候,自然少不了這位司馬家上一代碩果僅存的重量級人物。

和王祥何曾旗幟鮮明地支持司馬炎不同,司馬孚在立嗣這個問題上保持著相當謹慎的態度。并沒有輕易地表態。

回到長樂公府,剛剛坐定,就聽到下人來稟報,稱世子司馬炎前來拜見,說實話,司馬孚對司馬炎并沒有太好的印象,司馬炎鷹視狼顧,有虎狼之相,陰鷙頗有城府,跟他祖父司馬懿倒是頗有幾分相似。擅弄權術,為人陰險,司馬孚甚為不喜。

不過這是人家司馬昭的家事。司馬孚雖然身為長輩,卻是懶得理會的,此番牽涉到嗣子之爭,卻讓司馬孚有些身不由己,本來他是不想趟這趟渾水的,但司馬昭卻對他是相當地倚重,非要他給出一個意見不可。王祥和何曾都已經表態支持司馬炎了,但司馬昭卻仍然是遲疑未決,一直等待司馬孚來表態。

很顯然。王祥和何曾做為炎黨人物,回去之后肯定要向司馬炎稟報。司馬炎得訊之后,立刻便來拜會司馬孚。

礙于情面。司馬孚還是接待了司馬炎,不過司馬炎的態度還是不慍不火,含糊其辭,讓司馬炎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當然這一切都沒有瞞過劉胤之眼,洛陽司在洛陽城中布有大量的眼線,司馬炎的一舉一動一直是最為關注的重點,他前往長樂公府的事劉胤當然在第一時間內就知道。

不用聽詳情,只需看司馬炎的表情,就足以證明他在司馬孚這兒碰了一個軟釘子,看來這個司馬孚還真是油鹽不進,想要說服他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劉胤考慮了許久,認為只有以退為進,方才是獲得司馬孚支持的最好辦法,司馬孚生性謹慎,在這種大事上是不會輕易地表態的,只有真正能打動他,方才有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于是劉胤勸說司馬攸也前往長樂公府去拜會司馬孚,司馬攸有些遲疑地道:“大哥剛剛前往叔公處碰了一個釘子,我現在前去,合適嗎?”

劉胤微微一笑,在司馬攸的耳邊低語了幾句,司馬攸恍然而悟,謝過劉胤,便起身前往長樂公府去拜會司馬孚。

司馬孚剛剛送走司馬炎沒多久,便又聽下人來通傳稱舞陽侯求見。

司馬孚對司馬攸的印象要比司馬炎好一點,覺得司馬攸誠實可靠,只是沒想到司馬攸居然也也會搞司馬炎的那一套,這下讓司馬孚有些老大不高興了,原本想回絕于他,但想了想,還是讓人將司馬攸請了進來。

司馬攸進來之后,向司馬孚長揖行禮,道:“侄孫向叔公請安了。”

司馬孚淡薄地道:“原來是攸兒啊,不知你所來何事?”

司馬攸很是恭敬地道:“侄孫聽聞叔公近幾日為了立儲之事往返奔波于宮中,叔公已是耋耄之年,本該頤養天年,卻為我家之事往來奔波,廢神耗力,侄孫聽聞之后,心實在難安,故而前來問侯您老人家,望叔父一切以身體為重,量力而行,切不可因此而勞累了身子。”

司馬孚沒有到司馬攸一進門絕口不談立嗣之事而是關心和問候于他,倒讓他生出一絲感動,微微一笑,道:“多謝攸兒關心,我這把老骨頭暫時倒也還算是硬朗,經得起折騰,只是司馬家立嗣,乃是大事,未敢輕易草斷。”

司馬攸道:“叔公又何須為立嗣擔憂,侄孫不肖,卻也知歷代多有為爭儲立嫡導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更有甚者,骨肉相殘,天怒人怨,如此而得的嗣位,侄孫寧可不要,也斷然不能斷了兄弟的情份。叔公請回稟父王,就說攸根本就無意和兄長相爭什么,既然是長幼有序,攸理當讓于兄長。”

司馬孚很是驚訝,他沒有想到司馬攸竟然說出如此話來,不禁贊嘆道:“真仁德之主也。”(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最后的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