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國第278章 屯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最后的三國 >>最后的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8章 屯田

第278章 屯田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9日  作者:風之清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風之清揚 | 最后的三國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ps:正版讀者十分鐘之后再看

鐘會的手中,畢竟有著十多萬的大軍,投鞭可斷流,就算是用人來填,也足以填平這寬只有一里多左右的涪水。鐘會下令再建浮橋,全部的舟橋部隊立刻投入到了建橋之中,此次魏軍就不光是建一座浮橋,而是同時興建了四座浮橋。

東吳的蒙沖艦隊,又出現在了東南的江面上,準備著故技重演,不過他們并沒有性急地采取行動,而是觀望著,等魏軍的浮橋建成個七八成,再一鼓作氣地將其摧毀。

胡烈心有余悸地對鐘會道:“大都督,吳人戰船犀利,浮橋根本就擋不住其一撞。”

鐘會冷沉地盯著江面,嘴角上掛著若有若無的笑容,冷笑一聲道:“本督自有安排,吳人戰船敢來偷襲,保管讓他們葬身魚腹!”

鐘會之所以有恃無恐,就是因為他的手中,還是有壓制吳人戰船的底牌。胡烈所率的先登營,是以騎兵和輕裝步兵為主,在機動方面無與倫比,但在重型武器的配備上,自然就欠缺的多。

雖然蜀道艱難,許多超重型的裝備魏軍此次并沒有攜帶,但象可拆卸的床弩,魏軍還是帶了不少的,鄧艾偷襲陰平道時也曾攜帶過輕型的床弩,而鐘會的手中,更是擁有著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床弩。

魏軍的床弩與蜀軍的連弩車研發方向上是不一樣的,蜀軍的連弩車是適合蜀中地形而建造的,輕便、機動、靈活、一發多矢是其主要的特點,在追求最大殺傷范圍和殺傷密度的情形下。弩箭的射程和破壞力則要遜色了許多。

而魏軍所采用的床弩為多弓單發弩,采用木桿鐵翎的箭簇,雖名為弩箭,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帶尾翎的矛,有效射程可達千步。破壞力驚人,比起蜀國的連弩車來,魏軍的床弩追求的是另一種極致。

對于戰船這類“皮糙肉厚”的家伙而言,普通的弓箭只能傷及到船上的士兵,而對船體造不成太多損壞,但床弩不同。矛一樣的弩箭可以輕易地洞穿船艦的舷板,對其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鐘會以前在東南戰區呆過,自然清楚用何種武器可以對付得了東吳的戰船,搭建浮橋的同時,數百具床弩也早就在岸邊候命了。鐘會又調數千弓箭兵至岸邊和浮橋上,全部換上了火箭,就等著東吳的戰船前來。

浮橋的工程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東吳的蒙沖艦隊果然飛快地沖了上來。蒙沖戰艦船體結實,根本就無懼弓箭的損傷,外面更是覆有濕的生牛皮,可以起到防火的效果。岸上的魏兵雖多,但蒙沖艦隊直接就無視了。一路橫沖直撞,耀武揚威,盡顯其不可一世的水上霸王風采。

不過進入到床弩的射程之內。數百支的弩箭劃破長空,嗖嗖地發出巨大的聲響,將幾十艘蒙沖艦籠罩在了箭雨之下。鐵簇弩箭張顯著它驚人的破壞力,木質的戰船在它面前幾乎是不堪一擊的,厚厚的船舷輕易地就被弩箭射穿,光是第一輪的射擊之后。吳軍就已經被擊沉了四艘蒙沖艦。

吳水軍一看見勢不妙,立刻是調轉船頭準備逃跑。這時候魏軍是萬支火箭齊發,宛如在江面上形成了一道絢爛的煙火風景。撲天蓋地,將吳軍戰船全部籠罩住了。床弩弩箭肆無忌憚地撕裂著它每一個的擊中目標,萬千火箭更是給蒙沖艦帶來了滅頂之災,許多的斗艦冒濃煙緩緩地向江中沉沒。

吳軍艦隊的這次出擊還未能夠到浮橋就遭到了魏軍毀滅性地打擊,半數以上蒙沖艦沉沒了,許多逃得出火海的船艦也是傷痕累累。

這邊大戰如火如荼,那邊的建橋也不曾耽擱,吳軍艦隊被擊退之時,四座浮橋業已全面峻工。

“渡河!”鐘會一聲令下,魏軍的大隊人馬兵分四路,沿著四座浮橋,浩浩蕩蕩地向涪水南岸開進。

涪水南岸的一處高地上,陸抗正靜悄悄地望著魏軍的大隊人馬魚貫而過,跨越涪水。

在陸抗的計劃之中,蒙沖艦隊構筑成水路上的第一道防線,不過涪水并不寬闊,想指望幾十艘戰船就能擋得住十幾萬的魏軍,陸抗并沒有太多的期望,水軍能摧毀魏軍先登營的浮橋,已經讓陸抗感到收獲不小了。現在魏軍大隊人馬趕來,蒙沖艦隊的失敗,自然是意料之中的。

陸抗的第二套作戰方案是半渡而擊。陸抗并沒有被來勢洶洶的魏兵大軍所嚇倒,龜縮到涪城高墻之后一昧地收縮防守,他決心利用魏軍勞師遠來,跨水作戰,采用半渡而擊的方式,給魏軍一個迎頭痛擊。

此刻在小山高地的后面,吳軍集結了大約三萬精兵,精神抖擻,斗志昂揚,單等陸抗的一聲令下,出擊作戰。

“都督,時機差不多吧?”留平騎在戰馬上,一付躍躍欲試的姿態。

陸抗打瞧了一下,魏軍大約已經有一萬多人馬渡過了涪水,正在涪水南岸完成集結,浮橋之上,更多的魏軍源源不斷地向著南岸進發著,每隔一個盞茶的工夫,南岸的魏軍就可以黑壓壓地增加一大片。

事不宜遲,如果更多的魏兵到了南岸,陸抗半渡而擊的計劃就會大受影響,于是陸抗下令,由留平率左路,張咸率右路,自己親統中路,每路一萬人馬,一齊向魏軍的灘頭陣地殺了過去。

吳軍居高臨下,此刻一鼓作氣地沖了過來,氣勢如虹,殺聲震天。

胡烈的先登營此次渡河自然是排在最前列的,沿著浮橋過河,部隊的建制肯定要被打亂,胡烈過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忙著重整軍隊,胡烈也是熟讀兵書的,清楚大軍半渡之時,正是敵人的可乘之機,所以他要很快地完成渡河后軍隊的重整,以備不時之需。

顯然胡烈的主意沒錯,但他卻低估了吳軍的決心,竟然一次性地投入了這么多兵力,吳軍三路人馬圍攻過來,處于河灘上的胡烈無險可拒,被吳軍團團圍住,情勢危急。(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最后的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