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設在老書記的親自干預下,掃除了一切障礙,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開始加快施工進度,力爭讓更多的人能在年前搬入新居。
不過,這種熱火朝天的場面剛剛持續了幾天,就不得不屈服在老天淫威之下,緩緩停了下來。
“這賊老天,就不能下點雨讓咱們涼快涼快嗎?可熱死我了!”
建筑隊的帳篷里,幾個正在午休的工人因為天太熱,根本無心睡眠,干脆圍坐在一起打起了撲克牌。
“可不是嗎,特別是這幾天,沒看河溝里那水眼看都要干了嗎?我聽說當地三十多年都沒遇到這種干旱的事了。”
“兩個五!快出牌,看啥呢?”
“這天氣都趕上我們老家羊城那邊了,也太夸張了!哎,你看,你看外面,連燕子都被曬的受不了。”
幾個人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幾只燕子正圍在一只水龍頭附近,不停地低頭去啄食水龍龍滴下的水滴,來緩解這極度的酷熱。
“這是真沒法了弄了!連地里的機井都干了,你說說,現在地里那么多的大棚,果樹,這要是再過上幾天,還不都得被曬干了啊?”
老書記坐在王勇身邊,滿臉焦急地不住地捶打著自己的大腿。這幾天跟著村里,鎮里的人忙著抗旱,可把他這把老骨頭給累的不清。
“引青水什么時候放啊?縣里給準信了沒?”王勇一邊收拾著桌子,一邊腦袋也沒抬的問了一句。
這次的干旱在他的記憶里也是有的,當初就是通過灌渠,引青龍河的水來灌溉,才使得這一年的田地里的莊稼沒有絕收,。但是這里距離太遠,等到水來了,很多地塊上的莊稼已經等不及了。
現在,因為自己的改變,整個港城的環境與那個腦子里的時代早就大變樣了。至少這水還沒缺到用車從外地拉水過來的程度。
莊稼地里的機井還是有那么幾眼還在出水的。還勉強能維持一段時間是不成問題的。更何況,王勇早就想好了主意,有些應對措施都已經開始實施了。
“你小子是不是有什么好點子?這么不急不慌的,這可不是你平日里的作風。孩子。這次跟以往不一樣,沒聽說嗎,這是幾十年一次的大干旱,還不知道得到啥時候才下雨呢。”
老書記一把拉住王勇的胳膊,硬生生把他拽到身邊做好。兩只眼睛緊緊地盯著他,滿臉的興奮,激動地整個身體都開始顫抖了。
“好啦!您老放心吧,你以為我這幾天不著急啊?這不是都處理好了嗎?您等著吧,明天就會有一支專業的鉆井隊過來給咱們打井,打深水井!”
原本滿臉興奮的老書記一聽王勇這話,立刻晴轉多云,接著就變成陰天了。打井?現在地里不還在打著呢嗎?都三天了,打了也有六七十米深了,可有啥用?還是照樣沒水!那可是縣里最有經驗的老師傅帶隊的。用他的說法,沒有一個星期時間,打下一百米以上的深度,即使出水了,也不夠用。
你這從外地找個打井隊有啥用?用不了一個星期,恐怕地里的那點東西動能直接劈了拿回家當柴火燒了。
“呵呵呵呵,你老那是什么表情!不相信我啊?”
王勇好笑的看著老書記,他此時非常清楚的老書記的想法。縣里幾個打井隊,不管是政府的還是私人的,都到村里來過來。
王勇當初也跟著到地里看過。跟著這些打井隊里的老師傅滿村子的找水,最后就有一只有把握能打出一眼出水量大的深水井,也就是現在還在村里忙活的那支。
也正是看到了他們打井用的設備,王勇才如夢方醒。想到了現在這個主意。這幾天,他都在找關系,想要多找幾支過來,干脆一次多打幾眼好徹底解決村里缺水的問題。
可是這次干旱不是僅僅港城市一座城市,而是整個華北地區都是如此,而且港城市這邊也不是缺水最嚴重的。
事有輕重緩急。自己這邊還能挺幾天,他也沒著急。剛好今天中午吃午飯的時候,人家來電話了,說是明天可以有一支專業打井隊伍能過來了。
“老書記,您沒聽清楚啊,我說的專業的!可不是現在地里那些業余的家伙。光是設備上的差距,那就沒法說了。”
老書記一下子來了興趣,抬起頭看著王勇等候他的下文。
“你看現在他們用的那老家伙,幾米的打鐵疙瘩,那鋼絲繩吊起來,純靠重力往下砸,一般最多也就是打八十米深,全縣也只有咱們這里這一支能打一百米的。”
老書記點點頭,這是大實話。其實在往常來說,八十米已經足夠用了。各家各戶院里的水井二三十米的那都是平常,四五十米那就算是深水井了。
“你知道我找的這支打井隊用的什么設備不?”
“什么設備?”
“見過石油勘探的那種沒?人家是鉆機,打二百米深也就二十來個小時而已,就咱們地里的土質,不遇到堅硬的巖石層有個十來個小時,輕輕松松的就能打到一百米!”
老書記一下子就激動的站了起來,人家縣里的幾支打井隊的老師傅都說了,村里地下不是沒水,只不過是水位太深,他們的設備達不到罷了。
這下好了,要是能給村里打幾眼二百米深的深水井,老書記一想到白花花的冰涼的井水嘩嘩的被從地下抽出來,流入干旱的莊稼地里,一下子所有的憂慮全都消失了。
“好,好啊!不行,我的趕緊通知下去,明天人家來了,可得配合好人家,越快打出來水,咱們的損失也能越小點。”
說完,老書記邁開步子就走,真是一刻也等不了。作為一個一輩子沒離開過村子,一輩子和莊稼打交道的農民,他對于莊稼的感情太深了!
眼睜睜的看著地里的莊稼被明晃晃的大太陽曬的蔫了吧唧的沒個精神,眼看著就要絕產絕收了,他心里可比任何人都著急。
第二天,天剛剛亮,兩輛大卡車一前一后就開進了村口。天不亮就早早的等在這里的老書記一個箭步就沖了過來,離著老遠就喊上了。
“是來給我村里打井的不?”
隨著汽車停穩,車門打開,一個轉了一身短袖工作服的中年人滿頭大汗的跳下來,握著老書記的手,熱情的說道:
“您是這村的老書記吧?上級通知我們來給你們村子打幾眼深水井,我們是地質勘探隊的,您等著急了吧?”
“不急,不急。你們還沒吃飯呢吧?趕緊的讓他們都下來,咱們先去湊合著吃點早飯,中午了我再讓人好好弄一桌犒勞你們。”
“呵呵,吃飯就不用了,這樣,您讓人隨便弄點給我們送到地里得了,我們還是趕緊去地里看看吧,這旱情不等人啊,早一天打出井來,你們也早一天緩解一下旱情啊!”
老書記這種傳統的老派人,最喜歡這種時時刻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一聽人家這么說,當即就一邊拉住他的手,一邊招呼上了。
“那誰,趕緊的去給劉耀武打個電話,就說打井的來了,然他趕緊來村口。”說完,回過頭來又對那名負責人問道:
“小伙子,你怎么稱呼?”
“老書記,我姓黃,您叫我小黃就得了。”
“好,我說小黃啊,你也別客氣,跟我進村。我們村跟別的村里不一樣,這街道兩邊有的是早點鋪子,我老頭子排著胸脯給你保證,不管你的人來自那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當地的早點。走,走,趕緊叫他們下來,咱們不差這一會兒。”
盛情難卻,黃隊長只好招呼自己的隊員趕緊下車,跟著老書記進村去吃早飯。其實,他們昨天夜里一點多從離這里幾百公里的地方開夜路急急忙忙趕過來,早就饑腸轆轆了。
不過旱情緊急,也由不得他們耽誤時間。他們這些人,平時在野外早就習慣了這種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了。
等劉耀武帶人趕過來的時候,黃隊長和他的隊員們已經一個個挺著肚子,回到了車里。等劉耀武他們一到,立刻就在他們的帶領下,來到了村西頭。
“這里是我們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有一千來畝地,大部分都是出口的,現在這里的水源也是最急缺的。種菜,不像其它莊稼或者果樹的還能挺挺,這菜地幾天不澆水,就全完了!”
劉耀武領著黃隊長轉了一圈,重新回到車隊那里。車上個各種機械設備都已經在村民的幫助下從車里卸了下來。
“劉村長,您也別著急。我剛才也看了一下,咱們這里的水土環境都非常好,這水呀根本就不缺,您放心吧,一天之內保證給您打出一口好井來!”
心急如焚的劉耀武聽了黃隊長的保證,臉上的表情并沒有好多少,對于這話,他還是有很多懷疑的。畢竟,這大旱的情況可是實實在在的,不可能你說能打出來就能打出來吧?萬一,第一口井就鉆廢了呢?這種事情又不是沒有?(未完待續。)
PS:剛下夜班,十六個小時啊!又困又累,啥不說了,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