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國一路人第四百二十五回 徐州烽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本三國一路人 >>我本三國一路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五回 徐州烽煙

第四百二十五回 徐州烽煙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8日  作者:水瓶座·杰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水瓶座·杰 | 我本三國一路人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快馬加鞭,晝夜兼程……

那時的信息傳遞是個什么德性不用多說,許昌到郯城大幾百公里的路,到陸仁收到糜貞的那封信的時候,已經是關羽帶兵前往汝南的六天之后,可這在當時已經可以說是非常快的了。而每每碰上這樣的事,陸仁都會暗自心說這尼瑪要是有手機多好?也不求個瘋四瘋五的,山了個寨的小靈通都行啊!甚至也別說小靈通了,要能有最早期的磚頭大哥大都行。

不過這種事也只能是在心底報怨一下,該面對的現實總歸要去面對。陸仁讓糜貞留意許昌乃至官渡戰場那邊的動向,自然有著自己的道理。

關羽砍翻顏良、文丑的白馬、延津之戰,是真正意義上的官渡之戰的前哨戰。這兩仗一打完,曹操就會回軍扼守官渡,接下來曹袁雙方就會正式的進入一個相峙的階段。而曹袁雙方一但進入相峙階段,孫策那邊就會有動靜了,陸仁這里也就等著開打吧。

帶著這樣的心態,陸仁把陸遜給叫了來,問陸遜對現在的局勢有什么看法。陸遜的回應是孫策想趁機占便宜打徐州的話,應該是在一個月之后。

首先孫策肯定會有細作什么的在許昌,但是這些細作想把消息傳回到孫策那里,至少需要十天左右。除此之外,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的局面還沒有完全形成,孫策的手如果動得太早,曹操還會有一定的余力調援徐州,這就與孫策想撿便宜的想法不符。

陸仁在聽完陸遜的分析之后再暗中查閱了一下史料,覺得陸遜的分析應該是很正確的,因為陳登雖然擊退了孫策派來的人馬,但實際上是把孫策的人馬給嚇退的,陳登自己本身有向曹操求援,而曹操好像并沒有能派出援軍。以曹操當時的情況,只怕是根本就沒有援軍可派才對。

不管怎么說,陸仁可不想讓自己陷在了徐州這邊。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是把準備工作做得盡可能的充份一點。之前陸仁抵達彭城,還沒有去郯城的時候,陸仁就已經發出了令文,讓郯城那邊召集工匠候用。而在陸仁抵達郯城之后。就讓這些工匠開始趕制弓弩箭支。

說實話,很多時候陸仁都不知道自己現在的這個徐州刺史到底該說是有名無實,還是該說是名副其實,因為陸仁的手上幾乎可以說是連點像樣的兵權都沒有。真要談論起來,刺史本來就只是文職性的職位而已。想有兵權那得是州牧才行。

只是到了漢末時期,這一類的事情早就混淆不清,那些亂七八糟的帶兵刺史早就屢見不鮮,像自己這樣幾近于純文職路線的刺史反到是少得可憐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就自己這兩下子,換成自己是曹操,也不敢讓自己來帶兵。自己是有二百五的統率,還是有二百五的武力,亦或是有二百五的智力?真帶了兵,就一二百五還差不多。

作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家伙。陸仁仍然是選擇了在后勤補給方面來加強一下徐州地區的守備能力。像他下令趕制弓弩箭矢,就是在為守城之戰作準備。混了這么幾年,陸仁知道千萬別小看弓弩箭矢在守城時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巨大作用。即便是沒怎么受過訓練的平民百姓,幾百把的弩弓只要往城墻那里一放,箭雨也能夠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傷害……話說陸仁現在能做的貌似也只有這個了。

就這樣到了五月中旬,曹操和袁紹在官渡那里對峙的局面已然形成,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一些,但基本上是誰都奈何不了誰。而就在這個時候,身在郯城的陸仁,收到了駐守在匡琦城的陳登發來的急報:

“納尼!?吳寇萬余眾強行攻城。陳登與戰不利,今死守匡琦,欲破圍而不得出……怎么會變成這樣?陳登不是有本事把這些人給嚇住的嗎?”

心中大驚之下,陸仁就向送信的人詳細的問詢了一下事情的經過。而在問完之后。陸仁氣得把桌案拍得嗵嗵作響,心中罵道:“你個死陳登,叫你看不起我!我都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你早作準備了,你他嗎的當成了耳旁風是不是?”

吼是這么吼,陸仁卻不知道自己是有些錯怪了陳登。確切的說,陳登固然是有些責任。但陸仁自己這里也有些好心辦壞事。這么說吧,陳登固然是有些心高氣傲而看不起陸仁,陸仁在這件事上也犯了個太過羅嗦的毛病。

這個事你提醒陳登那么一次兩次其實已經夠了,更何況陳登也參與了陸仁制定的徐州防務。可是陸仁說得太多,到了陳登那里就使得陳登生出了些逆反心理,再加上陳登在心里本來就看不起陸仁,因此在防務上的事較之原有的歷史就有了些變動。可這一變動到好,陳登原本的那些疑兵計就沒能唬住敵軍,反而導致了敵軍的全力攻城。

陳登手頭上的兵力不足,或者可以說整個徐州地區的兵力都有些不足,現在一硬干上,陳登立刻就陷入了劣勢之中。說起來要不是陸仁讓工匠們趕制出來的第一批弓弩箭矢優先發送給了陳登,使得陳登的手上有這些硬家伙作為依仗,匡琦城沒準都被敵軍用人海戰術給硬堆了下來。

論打仗的事,陸仁自知自己是個二百五,那么現在當然是第一時間把趙云和陸遜給叫來,問問他們現在這局面要怎么解決。趙云的想法比較簡單,讓他帶上人馬沖過去干架解圍就行,而陸遜則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賢兄明鑒,陳元龍所鎮守的匡琦城雖然是跨江之后攻襲徐州的橋頭要地,卻只是之一而并非是唯一,觀當日陳元龍所擬之策,亦有與另外兩城非為掎角之意。今賊眾來襲,雖有取匡琦立足之意,但賢兄只需令掎角二城各出些軍兵,分散賊眾之勢,令賊眾不敢全力攻城便足矣。至于發兵與之強斗,卻還太早。”

都說聽人勸、吃飽飯,陸仁便采納了陸遜的建議,急令匡琦城附近的兩座城池各自派出些兵馬進逼敵軍的兩翼,也不要求他們去打,只要他們在兩翼搖旗吶喊咋呼一下也就行了。因為說實話,那兩座城池里也真沒多少兵力可言,加起來詁計也就五、六千人的樣子。

順便說一下,那個時候的徐州在籍人口也就一百三、四十萬,經過了幾次的戰事之后雖談不上是人口銳減,但也真心多不到哪里去。整個徐州地區,注意是整個徐州,其總兵力大概也就是三萬出點頭。

陳登在布防的時候用了八千,北線的青州一帶又駐留有八千,再減去些其他的必要兵力,陸仁的郯城這里也就四千來人。不過陸仁的那五百騎兵并沒有算在這里面,那是陸仁自己帶來的人馬,不在徐州的編制之內。再說句實在話,徐州當時能有這三萬的兵力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曹操帶去官渡戰場的總兵力,其實也就是三萬左右。至于史料上所說的曹操在與袁紹對決的時候是“兵不滿萬”那是扯淡,不過當時曹操要布防的地方確實也多。

還別說,陸仁這個徐州刺史在關鍵的時候發下的命令,各處帶兵將領到也不敢違命,因此那兩座城池都各派出了千余人趕到敵軍的兩翼,在瞎咋呼嚇唬人的情況下,陳登的匡琦城所受到的壓力頓時就減緩了許多。至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局面暫時還能夠穩得住。

而陳登本人也不知是不是意識到了自身的錯誤,在這個時候又給陸仁來了封信,請陸仁不要輕舉妄動,需“待敵銳氣消減,縱奇兵以破之”。按說這也沒啥錯,可陳登接下來的要求就差點氣得陸仁跳起腳來罵娘,因為陳登居然盯上了陸仁身邊的這五百騎兵,希望陸仁能把這五百騎兵借給他使用。

你說這玩意兒陸仁能受得了?心說你陳登在該不要臉的時候,這臉皮還真是有夠厚的!早先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你,你他妹的就因為看不起老子,結果鬧出了個這樣的局面,現在還好意思問老子借兵,借的還是老子的嫡系……說嫡系有點過份,不過這五百騎兵至少在目前來說的確是陸仁自己壓箱底的貨。但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的,這要是真打沒了,陸仁也不好向趙云和張繡交待。

但陸仁也明白陳登如果不是到了某個程度,以陳登的為人也不會厚著臉皮來向自己借兵,再從大局方面來考慮,這兵也應該借調給陳登使用。無奈之下,陸仁只好把趙云給請來,詢問一下趙云是什么意思。如果趙云不愿意幫忙領隊,陸仁就只能是自己帶著張繡的三百騎兵和自家的百余雜牌騎兵過去了。

不過對此陸仁到是有些多心了。云哥是將領型的人物,從某方面來說就是在戰場上尋找著自身存在的意義。一聽說有仗可打,雖不至于手心發癢,卻也是躍躍欲試。再說云哥自從在彭城與陸仁相遇并且被陸仁給忽悠到現在已經好幾個月了,除了在救鄭玄的時候出過一次力,打了場都算不上是仗的仗之外,就再沒有動過手。而平日里在陸仁這里吃好的住好的,陸仁又一直對云哥客客氣氣,兼之云哥又有心想把寶貝妹妹托付給陸仁照顧,總覺得是得幫陸仁做點什么像樣的事情才說得過去。現在陸仁厚著臉皮請云哥出頭幫忙,云哥自然會慨然應允……(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我本三國一路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