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九百六十三章 聯軍窘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六十三章 聯軍窘境

第九百六十三章 聯軍窘境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9日  作者:冰雪塵(書坊)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書坊) | 三國軍神 
正文

文/冰雪塵

“周瑜從黃河逆流而上,攻破我軍營寨,張遼將軍戰死,鄧艾小將軍失蹤。”

“隨后,周瑜率領關羽、太史慈、張郃奇襲箕關,郝昭將軍早有準備,保住城池不失。”

“然而,隨后沮授帶領聯軍精銳,正面強攻箕關東門,周瑜率領軍隊強攻箕關西門。”

“郝昭將軍死戰數日,城破突圍而去。”

關中文武知道了最新戰報以后,臉色各異,許多人甚至面露恐懼之色。

張遼戰死,箕關被破,兩件都是石破天驚的大事,讓眾人驚駭莫名。

閻行率先開口:“郝昭將軍既然有了防備,為何還會被攻破箕關?”

趙云知道閻行久居涼州,對于箕關不太了解,當即答道:“箕關乃是關中東邊門戶,防御東邊敵軍自然占據地理優勢。”

“然而,想要防御西邊敵軍,就會力有未逮。”

龐德也是一臉急色,道:“箕關若破,聯軍就可以從箕關殺入河東郡,而后長驅直入奔向長安。”

“這個時候,我等縱然繼續固守函谷關,也失去了意義。”

由于箕關失守這件大事的發生,張遼戰死的消息,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畢竟,張遼相比起趙云等人,還是有些名聲不足。

更何況,張遼一直領兵在外,并未待在權力中心,很多后來投奔陳旭的將領,對于張遼并不熟悉。

龐德話音剛落,屋內眾人便開始議論紛紛,就連幾個謀士都是眉頭緊皺。

這場議事持續了很久,可是眾人都沒有商議出應對之策,陳旭聽得心煩意亂,最終宣布散會,而后將賈詡等人留了下來。

幾人在屋內密議了什么事情,被人不得而知。

如今局勢,對于關中軍而言非常不利。

失去了箕關這個關中東部屏障,陳旭除了退守長安以外,就只能正面與聯軍交鋒了。

只不過,依照雙方現在的實力對比,貿然與聯軍決戰,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

須知,這兩年以來,聯軍兵力并沒有減少,而且曹操、孫權、袁譚還一直在境內征兵。

時至今日,聯軍縱然在攻城的過程中,損失了不少兵馬,總兵力仍舊超過五十萬,聲勢極其浩大。

迫于無奈,陳旭終于在第二日傳達了命令,讓士卒們放棄函谷關,全線撤退。

與此同時,駐守武關的張繡也得到命令,陳旭讓他舍棄武關,直接領兵返回長安。

因為陳旭知道,自己棄守函谷關以后,整個弘農郡,以及大半個京兆尹就會迅速淪陷,武關那個時候,就會成為一座孤城。

孤城難守,這個道理陳旭非常明白,這才會讓張繡棄關而走。

如此一來,還可以將所有兵力集結在長安,共同抵御聯軍的進攻。

轉眼之間,又過去了幾個月時間,關中再次進入了冬季,陳旭已經率領大軍退到了長安。

在長安城內,郝昭向陳旭請罪,陳旭卻是沒有責罰郝昭,反而勉勵了他幾句。

陳旭撤離函谷關以后,聯軍果真勢如劈竹,兵分數路先后將弘農郡、河東郡、左馮翊,以及大半個京兆尹攻下。

至此,整個關中已經只剩下了右扶風,以及長安附近的一些城池沒有淪陷。

一時間,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朝中些許仍舊忠于漢室的官吏,卻是振奮異常。

秦王府邸之內,關中諸將齊聚一堂。

陳旭面沉如水,喝道:“我們如今退到了長安,已經退無可退,必須在此地與聯軍決一死戰!”

關中諸將之中,很多人當即躍躍欲試,卻有一些人面露憂色。

田豐好似看出了眾人心中的憂慮,當即安慰道:“諸位也無需太過擔心,聯軍出兵日久,后勤壓力越來越大。”

“特別是現在,聯軍持續往西推進,補給線越來越長。”

“再加上風陵渡、平陰兩條河段行船不易,聯軍對于黃河并不熟悉,又是逆水行舟,根本沒有辦法繼續水運糧草。”

“繼續拖延下去,聯軍必定后勤乏力,崩潰只是早晚的事情。”

事實上,陳旭等人之所以制定戰略,且戰且退,其中一個目的正是拉長聯軍的補給線。

黃河之中,有兩條河段難以行船。

東吳水軍想要克服這個困難,利用水運運輸糧草,還需要花費幾年時間。

時至今日,雙方交戰已經有兩年半了,依照聯軍龐大的兵力,已經消耗了許多錢糧。

如果陳旭能夠守住長安,失去了水運便利的聯軍,崩潰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須知,僅僅是提供五十多萬大軍,陸路所需運輸糧草的民夫,就是以百萬計。

不僅僅是參戰的聯軍士卒,在瘋狂消耗著糧草,那些民夫也要消耗大量糧草。

而且諸侯的大肆征兵,以及大肆征發徭役,對于境內生產力的破壞,也非常巨大。

此消彼長之下,聯軍若是不能盡早攻破長安,早晚都只能潰敗。

田豐將其中關鍵,詳細給眾人講訴了一遍,關中諸將這才心中稍安,慌亂的情緒也被緩緩平復。

隨后,程昱亦是說道:“不僅如此,別看聯軍現在勢大,可是內部矛盾也越來越激烈。”

“當聯軍內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是我們大破聯軍之時。”

諸將對于這些點,也是深有體會。

在戰場之上,明顯可以看出,有些諸侯麾下的軍隊拼盡全力,有些諸侯麾下的士卒卻不怎么賣力。

還有就是,諸侯麾下士卒經常搶奪戰利品,為此爆發過很多次沖突。

雖然后來都被諸葛亮平息了下來,不安的種子卻已經被埋下了,早晚都會生根發芽。

在場的關中諸將,很多可能沒有太大才華,卻也是沙場挳將,知道內部矛盾,比強大的敵人更加可怕。

眼看諸將士氣慢慢提升起來,陳旭卻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這兩年多來,并州牧、益州牧分別在并州、益州各自征兵十萬,已經開始向冀州、荊州發起進攻。”

說到這里,陳旭環顧眾人,面含笑意:“如此一來,冀州、荊州必定人心惶惶,袁譚、劉備又豈會不撤兵?”

諸將聞言,更是士氣大振。

陳旭麾下人口,雖然要比聯軍加起來少上一些,卻也不會少太多。

聯軍能夠聚集五十萬大軍,還各自在境內留下了數萬大軍駐守,陳旭如果傾盡全力,征召的軍隊又豈會比他們少?

只不過,如果陳旭不顧一切征召軍隊,并州、益州的生產,就會因此遭到破壞。

故此,陳旭早早就給陳宮、陳政兩人下達了命令,讓他們各自征召十萬軍隊用以軍屯。

如此一來,這些士卒既可以屯田生產糧食,又能夠在農閑時分接受訓練,可謂是一舉兩得。

一開始,陳旭之所以沒有讓這些軍隊參戰,是因為這些人乃新兵,根本不適合上戰場。

最為重要的原因,卻是時機未到。

那個時候發動,最多也只是破壞諸侯聯軍,攻打關中的計劃而已,并不能大破聯軍。

甚至于,這種舉動不見得能夠使得聯軍崩潰。

畢竟,那個時候聯軍結盟沒有多久,氣勢正盛,冀州對于陳宮、荊州對于陳政的警惕心也很強。

而且兩州士卒征召沒有多久,戰斗力十分低下,貿然將他們帶入戰場,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

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個時候,陳旭有信心能夠憑借二十萬軍隊,擋住聯軍的進攻,這才一直沒有發動。

時至今日,卻此一時彼一時也。

諸侯有著強大的野望,想要一舉攻下關中,陳旭又何嘗沒有,一戰消滅聯軍主力的野心?

只要能夠大破聯軍主力,諸侯再也不足為懼,統一天下更是指日可待。

為了這個野心,陳旭愿意賭上一把。

霸陵,位于長安東部,距離長安只有百余里路程。

諸葛亮以及曹操等人,率領大軍屯兵于此,卻并沒有繼續西進,前去攻打長安。

蓋因如今正值寒冬,士卒們久戰疲憊,不能繼續強攻城池。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幾個月以來,聯軍迅猛推進,攻城略地勢不可擋,兵力太過分散。

甚至就連那些被聯軍拿下的城池,也不見得十分穩固。

出于種種考慮,諸葛亮當即下達命令,在霸陵城內開始休整,準備來年開春以后,再去攻打長安。

這一日,諸葛亮與諸侯議事完畢之后,袁譚當即說道:“戰爭持續兩年多時間,冀州向關中運輸了許多糧草,已經有些后繼乏力。”

“如果還不能盡快攻破長安,恐怕冀州已經無力繼續支援糧草了。”

這并非袁譚在推脫,而是情況的確如此。

雖說冀州富庶,可是自袁紹以來,冀州就沒有什么出色的內政人才。

而且袁紹屢次與陳旭交戰,消耗錢糧無數,也被陳旭坑了幾次,根本沒有討到什么好處。

袁譚繼承冀州基業以后,雖然有心發展內政,奈何袁尚叛亂,導致冀州戰火紛飛。

陳旭當初劫掠兗州的舉動,更加使得袁譚雪上加霜,國力嚴重下降。

戰事完畢以后,袁譚還沒來得及發展內政,就不得不再次征召大軍,響應諸葛亮號召,與諸侯會盟攻打關中。

故此,冀州境內此時糧草缺乏,無力供給聯軍繼續作戰,卻也是在情理之中。

諸葛亮聞言,卻是心中一沉。

他雖然明白袁譚有些苦衷,卻也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稍有不慎都會讓聯軍土崩瓦解。

畢竟,糧草乃是重中之重,聯軍如果缺乏糧草,頃刻之間就會潰敗。

雖說其余諸侯,也能夠繼續供給聯軍糧草,然而古人云:不患寡,唯患不均。

如果幾大諸侯都繼續供給糧草,大家也不會些什么,可一旦有一方無力供給糧草,其余幾位諸侯難免會心有芥蒂。

諸葛亮思量半晌,正要說話之際,就聽見了曹操的聲音。

“其實不僅是冀州,徐州存糧也沒有了多少。”

曹操臉上,也帶著一絲憂慮之色,繼續說道:“若大軍還在洛陽以東,能夠水運運輸糧草還沒有什么。”

“可是,過了洛陽以后,黃河之上幾乎都不能運輸糧草,而且如今乃是冬季,哪怕洛陽以東的黃河,也不能行船。”

“如此一來,每次運輸糧草所消耗的錢糧,就會翻上好幾倍,對于后勤的壓力十分巨大。”

“特別是有些地段,道路行駛非常不易,而且還經常下雨,運輸糧草更加困難。”

“而且我等現在,繼續往西邊推進很長一段路程,這更是加大了運輸糧草的難度。”

曹操也并不是在推辭,雖說徐州有荀彧這個王佐之才,將境內打理得井井有條。

只不過,相比起其余諸侯,別看曹操地盤不小,境內人口卻并不占據優勢。

須知,黃巾起義的時候,青州就是重災區,許多百姓死于戰火之中。

到了后來,管亥更是帶領百萬黃巾軍,前去并州投奔陳旭,這更加使得青州人口凋零。

徐州雖然乃是富庶的地域,只不過曹操當初攻打徐州的時候,屠殺了太多百姓,使得徐州元氣大傷。

后來曹操占據徐州以后,更是有很多百姓畏懼曹操兇名,從徐州逃走。

故此,哪怕后來這么多年以來,荀彧努力發展內政,增加境內人口基數,底子仍舊顯得有些薄弱。

曹操的話,使得袁譚產生了共鳴,當即狠狠點了點頭。

繼而,他有些抱怨的說道:“徐州還好一些,冀州、幽州距離關中更遠,又沒有水路可以運糧,耗費在途中的糧草更多。”

“故此,并非我等不愿提供糧草,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孫權見狀,亦是說道:“東吳雖然存糧頗多,可是距離關中最為遙遠,縱然有水路運糧,卻也耗費甚大。”

“再這么繼續下去,東吳早晚也會支撐不住。”

正如孫權所說那般,東吳乃是距離關中最遠的一個諸侯,別看有船只幫忙運輸糧草,卻也要先將糧草運到淮河才行。

隨后,還要用船只攜帶糧草,而后從淮河進入其他河流,全境都是逆流而上,行船非常不易。

諸葛亮聽到這里,心中卻是一沉,只不過卻沒有表露出來。

幾大諸侯之中,也只有劉備始終不發一語。

(/5/5146/)

軍事每天更新數千本熱門小說,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本站作品由網友搜集整理于網絡,作品及評論屬作者與注冊會員個人行為,與在本站立場無關。

讀者如發現作品內容或評論含法律抵觸或侵犯他人權力的行為,請向我們舉報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