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七百九十七章 復仇之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九十七章 復仇之始

第七百九十七章 復仇之始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8日  作者:冰雪塵(書坊)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書坊) | 三國軍神 


益州之戰,因為劉璋的投降而告一段落,陳旭再添益州之地。

哪怕那些因為劉璋暗弱,認為其并非明主而沒有出仕的巴蜀豪杰,大多數也都在陳旭的征辟下,紛紛來投。

一時間,陳旭之鋒芒,令天下諸侯惶恐不安。

哪怕高傲如袁本初,梟雄如曹孟德,驍勇善戰如孫伯符,此時都感到了極其強大的壓力。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屬于后話了。

至于田豐當初掛印而走,前去投奔劉璋之事,陳旭卻始終沒有提起只言片語。

不僅如此,陳旭對于田豐之恩寵,相比起以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以說,若不是田豐勸說劉璋投降,陳旭不見得能夠如此輕易,就拿下了整個益州。

假如劉璋再次棄城而逃,何時能夠攻下益州全境,就會成為未知數。

田豐的這種功勞,絕對不亞于一場規模龐大的勝利。

雖然劉璋已經投降,陳旭卻又在益州耽誤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春天都已經快要過去了。

陳旭剛剛拿下整個益州,就一心想要盡快趕往涼州,卻又被各種事物羈絆,沒有辦法如愿以償。

陳虎也是再三請求領兵出征涼州,可是文昭想起歷史上,張飛為關羽報仇而身死的下場,卻不敢貿然讓其獨自一人過去。

為了此事,陳虎曾經不止一次向文昭發脾氣,這在以前完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文昭理解陳虎的心情,無論陳虎如何鬧騰,他都只是好言撫慰,然后盡力解決益州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

春天逐漸進入了尾聲,夏季到來以后,群山環繞的巴蜀之地,更是顯得生機盎然。

久經戰火的益州,雖然仍舊沒有能恢復到以前那樣,情況也在慢慢好轉。

特別是關中新法開始普及以后,益州百姓才慢慢從屠城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接受這種新的生活,只是心中多少還有一些陰影。

成都,州牧府,陳旭召集麾下文武,商議出兵涼州之事。

陳靜的仇恨,文昭已經壓抑太久了,一日都不愿再等待下去。

每次他快要壓制不住的時候,都忍不住會拿起那柄,陳靜贈送他的佩劍,輕輕撫摸著上面刻著的‘靜’字。

那個字,卻好似有著非同一般的魔力一樣,總是能讓陳旭平靜下來。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陳旭才能一直隱忍到現在,哪怕在攻下益州之后,也沒有貿然領兵出征涼州。

看著經過兩個多月休整,重新變得容光煥發的眾人,陳旭沉聲說道:“益州諸事大致已定,吾欲克日起兵,殺奔涼州。”

陳旭聲音不大,眾人卻能感受到其中隱含的殺意。

陳虎等待這日已經很久,急忙跳出來喝道:“主公出兵涼州,某愿為先鋒!”

說完以后,陳虎還環視州牧府中眾人一眼,諸將見狀都是心中了然,沒有與陳虎爭奪先鋒之職。

畢竟,眾人都不傻,不會因為一個先鋒之職,而得罪暴怒的陳虎。

陳虎雖然沒有什么很大的戰功,卻是自家主公最喜愛的族弟,疏不間親的道理,眾人都懂。

故此,在這種情況下,眾人非常詭異的都安靜了下來。

看了陳虎一眼,文昭右手輕輕撫摸著劍柄,感受著上面刻下的字跡,皺眉沉思半晌。

過了一會兒,陳旭道:“此戰吾欲率領大軍,親自充當先鋒,手刃馬超為阿靜報仇。”

“至于阿虎,直接跟隨我左右即可。”

失去了陳靜以后,文昭更加有些患得患失,絕對不愿看到陳虎有失,所以根本不敢讓他當做先鋒。

不然以陳虎沖動的性格,指不定會做出什么事情,假如陳虎再出事的話,陳旭可能真會發瘋。

眾人也都知道自家主公,這段時間壓抑太久了,沒有一個人出言反對。

當初得知陳靜戰死,陳旭不顧一切想要撤兵的場景,眾人感覺還是歷歷在目。

若不是賈詡的勸說,也許關中軍這么長時間的努力,都會化為泡影,益州也不會完全歸屬陳旭了。

見眾人緘默不語,陳旭眉頭微微舒展,道:“益州初定,百姓卻沒有完全歸心,各種矛盾尚且沒有完全解決。”

“巴蜀之地乃是緊要去處,卻不知何人能夠為我駐守此地?”

關中文武聽見陳旭的話,都不由挺了挺胸膛,目光灼灼的盯著陳旭。

益州距離關中太遠,又是天府之國,只要在此地擔任一郡太守的職位,都算得上是個土皇帝了。

可是面對陳旭的詢問,卻沒有人毛遂自薦。

其實陳旭心中早就已經有了計較,這么說也不過是場面話罷了,又豈會真的隨意安排人?

州牧府內沉寂半晌,陳旭將目光放在田豐身上,開口道:“此次益州之戰,元皓威震巴蜀,益州境內無人不知元皓名聲。”

“吾意任命元皓為益州刺史,不知元皓以為如何?”

對于陳旭這個突然的任命,所有人都是臉色一變,滿臉的不可置信。

一州刺史的職位,絕非小可,特別是在亂世之中,更是不能輕易假手于人。

這也是為什么,關中明明有很多才能出眾之人,涼州刺史的職位仍舊由陳靜擔任,并且無人出言反對了。

任人唯親,雖然不是一個褒義詞,在亂世中卻也只能如此,陳宮擔任并州牧職位,亦是這個緣故。

益州之地更是天府之國,其重要性甚至要遠遠超過并州、涼州,假如刺史之位所托非人,陳旭很有可能會自掘墳墓。

關中諸將都以為,這次陳旭會再次任命自己族人,擔任益州刺史的職位。

卻沒想到,陳旭最終居然會選擇田豐。

“主,主公,益州刺史之位并非小可,還望主公謹慎為之。”

哪怕一向泰然自若的田豐,此時也都有些瞠目結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說起話來居然也有些磕磕絆絆。

陳旭卻是走到田豐身旁,挽起他的手臂感嘆道:“關中眾多謀士之中,先生最早投奔于我,若無先生又豈有陳旭今日?”

說到這里,陳旭環顧眾人,朗聲說道:“爾等都是忠貞之輩,先生更是其中翹楚,若連先生都不能信任,我還能信任何人?”

這么一番話,聽得眾人臉色潮紅,心中激蕩不已。

一州刺史職位都能假手于人,而且還不是自己宗族之人,這不由讓眾人感受到了,陳旭非同一般的氣魄。

對于眾人表現陳旭非常滿意,他再次對田豐說道:“益州之地,日后就交給先生了。”

隨后,陳旭就拿出了益州刺史的印綬,將其遞給田豐。

田豐情緒亦是激動異常,跪在地上雙手接過印綬,說道:“除非我死,否則益州之地,絕對會成為主公最堅實的后盾。”

陳旭將田豐拉了起來,道:“以先生之才,為我守住益州乃是輕而易舉之事,又何談‘死’字?”

對于益州之地,陳旭不得不謹慎對待。

雖然他也想讓自己族人,擔任益州刺史之位,可是思來想去,都覺得沒有合適人選。

畢竟,陳氏一族的底蘊實在太過薄弱了。

陳群固然有才華,卻是那種內政型人才,可以幫助陳旭,將境內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卻不能獨擋一方。

陳虎勇猛有余,謀略不足,更是不能擔當大任;陳青太過謹小慎微,才能與其余賢才相比,也只能說是一般。

特別是陳靜之死,也讓陳旭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人唯親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假如涼州刺史當初不讓陳靜擔當,也許就不會出現陳靜戰死,兵敗涼州的事情了。

既然有了這個教訓,陳旭就不得不轉變心態,開始啟用那些真正有才華,并且足夠忠誠的人獨擋一方。

他也相信,田豐絕對不會背叛自己。

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能夠成為關中的糧倉,以及兵源的出口地,日后也是攻打荊州的橋頭堡。

僅僅憑借田豐一人,根本不足以擔起這個重任,益州境內,還必須有精兵猛將駐守才行。

考慮過各方面因素以后,益州人事安排終于被決定下來。

田豐為益州刺史,張松為益州從事;甘寧為巴郡太守,吳懿為副將;徐晃擔任漢中太守,閻圃為漢中主薄,鄧賢為副將。

張松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于平衡益州境內的各種勢力,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

甘寧生于巴郡,當初更是率領錦帆賊縱橫于巴郡境內,聲名赫赫,讓他擔任巴郡太守,卻是非常恰當。

而且巴郡境內河道縱橫,更有長江直通荊州,假如讓甘寧在此訓練出一支精銳水軍,日后必可順著長江直接殺入荊州境內。

哪怕荊州兵來犯,憑借甘寧的才能,也能拒敵于國門之外。無論如何考慮,巴郡太守的職位,都非甘寧莫屬。

至于徐晃,本來就是漢中太守,閻圃也是漢中主薄。

漢中乃是益州與關中、涼州、荊州的交界處,往東出了漢中境內,不到一日路程即可殺奔荊州治所襄陽。

漢中境內不僅人口眾多,戰略位置也極其重要,沒有大將駐守根本不行。

可以說,為了讓整個益州變得固若金湯,陳旭狠下心來,派遣數位在關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領兵駐守此地。

至于荊州,卻隨時暴露在益州軍的兵鋒之下。

人事安排完畢以后,陳旭不僅將益州降卒打散分派了出去,還留下了三萬關中精銳。

隨后,陳旭就讓賈詡、張既、張裕、法正、張任、劉璋等人,率領大軍返回關中。

至于他自己,卻是不帶一位謀士,只率領典韋、呂布等人,以及一萬兵馬直接殺奔涼州。

臨行之前,陳旭握著賈詡的手說道:“前番多虧有先生勸諫,否則我定會釀成大錯。”

“關中士卒久戰疲憊,雖然休整了一段時間,終究因為水土不服,戰斗力下降十分厲害。”

“而且吾此次與馬超交戰,很有可能會遠赴荒漠,步卒并不足以擔當追擊敵軍的重任,故此才會只領一萬兵馬前往涼州。”

“子龍很快就會率領關中騎兵,奔赴涼州助戰。”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冷靜,陳旭也思考了許多問題,知道想要徹底擊潰羌人,還是要以騎兵充當主力。

陳靜以步卒出塞,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這一次,不僅趙云會帶領一萬精銳騎兵奔赴涼州,還有新組建的五千騎兵,也會一同前往。

至于為何沒有帶謀士,陳旭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塞外不比其他,與羌人作戰也不需要太多謀略,要的只是以實力進行碾壓。

更何況,謀士在戰場上的作用,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他們大多都是在戰場之外進行策劃。

真要等到兩軍交戰的時候,倚仗的還是綜合實力,有些地方謀士們根本沒有能力插手。

就比如,面對一座巋然不動的大山,哪怕謀士們智謀再如何出眾,也不能讓山岳崩塌。

還比如,哪怕多智如妖的諸葛亮,在攻打陳倉的時候,面對郝昭無懈可擊的防守,任他智計百出也無能為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塞外作戰不同其他,哪怕精壯的士卒都可能因病死亡,更不用說是謀士們了。

就好像歷史上郭嘉那樣,若不是因為遠征烏桓,因為水土不服加上長途奔波,也不會死那么早了。

史書上并沒有記載,郭嘉身體不好的事情,而且曹操后來還說過,想要等自己去世以后,托孤給郭嘉。

由此可見,曹操一開始認為郭嘉會比自己活得長,雖然其中有郭嘉年輕的緣故,也可以推測出郭嘉平常時分,身體應該不會太差。

假如沒有那場遠征烏桓的戰役,說不定郭嘉會比曹操活得更久呢。

正是考慮到這種不確定因素,陳旭才沒有讓一位謀士跟隨自己,他不想這些人出現一絲意外。

而且陳旭自信,論起領兵打仗,拋棄婦人之仁的自己,不會比任何人差。

曾想那個帶領黃巾軍,以弱勢兵力縱橫天下的陳文昭,此時將會再次君臨大地,讓整個荒漠為之震動。

他要以手中長槍,心中熱血,麾下精兵猛將,將整個隴西踏為平地。

(第二章,今天具體還會不會更新先觀望一下吧,當然,如果兄弟們足夠給力,就算拿不到獎我也會繼續爆發,繼續推薦好友的《極品帝王》。)

新書、、、、、、、、、、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