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三百零三章 志才遺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三章 志才遺計

第三百零三章 志才遺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5日  作者:冰雪塵(書坊)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書坊) | 三國軍神 


戲志才瞇起了眼睛,幽幽說道:“主公有吞吐宇宙之志,得失之間,必定能夠有所選擇。”

戲志才的言下之意,就是讓曹操舍棄自己的父親,而后攻取徐州。

郭嘉聞言,不可置信地盯著戲志才。

也許,正是因為戲志才已經不久人世,他才敢獻出這樣的計策。

不然的話,縱然曹操接受了這條計策,向曹操獻計之人,日后必定也不會有好下場。

戲志才在郭嘉的府上,與他交談了很久,這才離開。

隨著邊讓的身死,整個兗州,都呈現出一陣詭異的平靜。時間不停的流逝著,但是預料中的內亂,卻仍舊沒有出現。

而一代頂級謀士戲志才,卻沒有等來所謂的叛亂,沒有在生前,為曹操徹底清除兗州的內環,就溘然長逝。

“志才!”

當曹操得知戲志才的死訊以后,急忙來到戲志才的府中,抱著戲志才的尸體痛哭流涕。

先有戲志才,后有郭奉孝,曹操手下的這兩個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都是英年早逝。

特別是戲志才,史書中只記載: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

依照曹操的識人眼光,能被他器重的謀士,又豈會差到哪里?

歷史上,戲志才去世以后,當時曹操的手下,還沒有郭嘉。

曹操在進攻徐州之時,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主。

一時間,兗州數郡郡守皆響應起事,僅余鄄城、范城、東阿三座縣城尚屬曹操領地。

后來,經過將近一年多的激烈爭奪,曹操再次取得了整個兗州。自那以后,曹操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兗州之主。

直到曹操迎回獻帝以后,感覺身旁沒有一個,能夠與他縱論天下之人,才作書給荀彧,說道:“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荀彧這才舉薦郭嘉,曹操將郭嘉召來,與他談論天下事,甚喜之,這才說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由此可見,在荀彧眼中,郭嘉可以與戲志才相提并論;在曹操眼中,郭嘉是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可以說,曹操的是一生之中,只有兩個謀主,一個是戲志才,一個就是郭嘉。

所謂的謀主,并不是單純的謀士。

曹氏集團的謀士,雖然也很有才華,但是除了戲志才與郭嘉,其他人所獻的計策,曹操不見得會全部采納。

而謀主,就是深得君主信任,并且能夠讓君主言聽計從的謀士。除此之外,謀主還要有著過人的才華。

只有滿足以上的三點,才有資格被稱為謀主。

謀主的作用,毋庸置疑。他們能夠在自己主公有著錯誤決定的時候,勸說自家主公回心轉意。

正如赤壁之戰一樣,雖然曹氏集團,有很多人都勸說過曹操,認為不能妄自發動戰爭。但是曹操卻沒有聽進去,一意孤行的想要一舉消滅劉備、孫權。

赤壁之戰曹操兵敗以后,他就曾經感嘆過:“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這句話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若是郭嘉活著,必定能夠勸說我不發動赤壁之戰。

第二種解釋:若是奉孝活著,自己就不會中周瑜的計策了。

正如前面所講,謀主的作用,不單單是出謀劃策,而是指他獻的計策,能夠得到君主的采納。

那個時候的曹操麾下,有著賈詡、程昱、荀攸、荀攸、劉曄、鐘繇、司馬懿這么多的頂級謀士,他們這些人比不上郭嘉嗎?

不見得!

但是他們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卻是肯定比不上郭嘉得。同樣一條計策,也許郭嘉獻給曹操,曹操會采納,其他人獻給曹操,他就不見得會采納。

可以說,戲志才死后,才有郭嘉;郭嘉死后,曹氏集團再無謀主。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過戲志才的光輝事跡。但是憑借曹操與荀彧的評價,可以看出戲志才非凡的才能。

如今戲志才不幸早死,卻是斷了曹操一臂。

郭嘉立于戲志才的尸體旁邊,對曹操輕聲說道:“主公還請節哀!”

話畢,他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書信,雙手奉給曹操,說道:“主公,這是志才臨死之前給我的書信,他讓我務必將書信轉交給主公。"

雖然對于書信中的內容,郭嘉能夠猜到。但是他卻是裝作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曹操抹了一把眼淚,接過郭嘉遞過來的書信,打開之后,看見了書信上面,有些斑斑血跡。

看到這里,曹操的眼淚,更是忍不住流了下來。他可以想象,在戲志才死前,強撐著病體,給他寫了這樣一封書信。

仔細看完了那封帶著血跡的書信,曹操沒有說話,只是將它折了起來,慎重的收進懷中。

戲志才的死亡,使得遠在并州的陳旭,心中松了一口氣。

曹操所占領的整個兗州,仍舊是一片祥和,絲毫沒有出現,戲志才所預料中的動亂。然而,曹操與郭嘉卻知道,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罷了。

這一日,曹操召集帳下文武,對他們說道:“我雖然得到樂兗州,但是兗州牧的名號,卻不是天子冊封。”

“志才死前,曾寫過一封書信,讓奉孝代他交給我。書信中就已經指出,若想成就大事,必定要名正言順。”

“因此,我欲派遣使者,前往長安覲見天子,好落實兗州牧的職位。”

曹操帳下文武,聞言都開始竊竊私語。只有郭嘉一人,立于一旁,不發一語。

劉曄率先出言:“主公之言大善,然欲要前往長安,就必須要先經過河內郡或是河南尹。”

“如今這兩個郡城,都被并州軍占領,想要借道西進,必先征求陳文昭的同意才行。”

荀彧亦是出言道:“李傕、郭汜狼子野心,威逼天子,與董卓無異。兗州派出去的使者,縱然能前去長安覲見天子,得到冊封,亦是李傕等人的授意。”

“主公曾經身為討伐董卓的首倡者,如此行事,冀州袁本初,以及天下諸侯,又會怎么看待主公?”

荀彧說的不錯,曹操派遣使者進入長安,雖然名義上是覲見天子,卻也要接受李傕等人的冊封。

自從諸侯討董開始,曹操一直都是唯袁紹馬首是瞻,以前的東郡太守,以及現在的兗州牧之位,都是袁紹冊封的。

曹操若是派人前去長安覲見天子,恐怕就會引起袁紹的不滿。

荀攸心中一動,在心中暗暗想到:“莫非主公想要擺脫袁本初,自立門戶?”

現在的曹操,雖然也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但是他的地位,卻是非常尷尬。

就如同青州刺史單經一樣,他接受的是公孫瓚的冊封,即便是一方諸侯,也是公孫瓚的部下。

曹操不管是接受袁紹的冊封,還是幫助袁紹抵擋袁術、陶謙,他都在自己身上,打上了袁紹的烙印。

雖然智謀之士,都能看出曹操早晚都會自立門戶。但是曹操現在尷尬的位置,仍舊會給他招募人才,帶了一定的困難。

曹操坐在主位上,冷眼觀看帳下文武的議論。過了一柱香的功夫,他才說道:“此次前往長安,是接受天子的冊封,而非接受李傕等人的冊封。”

“我意已定,爾等休要再言!”

曹操的魄力,毋庸置疑。一旦他下定了決心,就很難再改變心意。

況且,戲志才在遺書中說得非常清楚,前去長安覲見天子,有三個好處。

第一,正如荀彧想的那樣,可以擺脫袁紹的控制,自立門戶。

其二,有了朝廷的冊封,曹操才能夠名正言順的成為兗州牧。

其三,自從諸侯討董開始,關東諸侯對于朝廷的任命,都有些不以為然。就像袁紹、公孫瓚那樣,沒有經過朝廷的同意,就隨意冊封官職。

哪怕董卓身死,李傕、郭汜執掌長安以后,這種現象仍舊沒有發生改變。

若是曹操能夠第一個派人前往長安,覲見天子,接受朝廷的冊封,就會在天下人面前,表露出一副忠于漢室的樣子。

如此一來,那些對于漢室心懷忠誠之人,勢必會前來投奔曹操。

就這樣,曹操一面派人前往并州,向陳旭商議借道河內郡之事;一面派遣使者,準備給天子帶去貢品。

兗州的使者離開沒多久,袁紹在界橋大敗公孫瓚、以及公孫瓚逃回幽州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與這個消息一起過來的,還有袁紹的一個使者。

袁紹的來使正是曹操的好友許攸,曹操見到許攸以后,非常高興,拉著許攸說了很多話。

兩人交談很久,曹操才問道:“子遠,本初譴你過來兗州,不知有何事情?”

許攸說道:“這次大敗公孫瓚,冀州終于可以騰出手來了。吾主任命袁伯業為揚州刺史,派其前往揚州任職。”

“揚州距離冀州太遠,吾主不能發兵相助,還請孟德派兵助戰,幫助伯業坐穩揚州。”

伯業正是袁遺的表字,他是袁紹的堂兄,素來與袁術不合。袁紹任命他為揚州刺史,就是想要與袁術爭奪揚州。

曹操聽見許攸的話,心中卻是極度不滿。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