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
1585.
那洛東川在我身打量了一會兒,淡聲道:“師弟,這懸棺底部刻有鬼匠亟,則證明這懸棺內令藏著煞氣極重的人或物,一旦開棺,其煞氣令會溢出來,令人眼神渙散,四肢失控制,甚至會干擾到人腦的正常運轉,唯有先以靜心咒,平靜其心,再以魯班尺驅其煞,方才可以正式開棺。”
說罷,他朝我看了一眼,繼續道:“而先前我跟你說的,我們走進了一個誤會,也正是因為這鬼匠亟的存在,作為鬼匠,我太明白了這里面的道道了。”
說話間,他緩緩伸出手朝那墨斗線摸了過去,待手指觸碰到墨斗線后,他臉色一凝,立馬縮回手,說:“果然跟我預料的一模一樣。”
我有些不懂他的話,那王木陽好似也有些不懂,我們相互看了一眼,朝洛東川看了過去,聽到那洛東川自言自語道:“根據河洛之理,以坎立向,坎為一,乾為六,正好符合一六共宗,以離為向,離為九,巽為四,正好符合四九為友,二者相融,為生成之樹。”
言畢,他朝四周看了看,撈起一塊石子,在地面寫了四個數字,分別是,一、六、九、四。
待寫完這四個數字,他拿出魯班尺量了量那數字的尺寸,又拿著魯班尺量了量懸棺底部那些墨斗線的尺寸。
待量出尺寸后,他臉色一沉,雙眼不可思議地看著手的魯班尺,一個勁地搖頭道:“不可能,不可能,怎么會這樣,不對,不對,肯定是哪個步驟出現問題了。”
看到這里,我疑惑的很,他這是干嗎呢,怎么跟瘋子似得,那王木陽也是如此,問我:“陳九,他這是?”
我搖了搖頭,說了一句不知道,朝邊的青舟子看了過去。
那青舟子好似懂點,皺眉道:“他應該是利用魯班尺的八字在勘測這懸棺!”
我一聽,魯班尺面的八個字,我以前聽父親說過,分別是,財、病、離、義、官、劫、害、本,據說這八個字是用來裝門之用,也有用來做辦公桌之用。
但,鮮少有人拿來量棺材的,畢竟,魯班尺一般都是用來量活人用的東西,拿來量死人用的東西,有不吉利的說法在里面。
在我愣神這會功夫,那洛東川整個人宛如瘋癲了一般,不停地圍著棺材渡步,嘴里則一直是那句,“不可能,不可能會這樣,肯定是哪個步驟出現問題了。”
他足足嘀咕了二十來次,我再也忍不住了,喊了洛東川一聲,他扭過頭瞥了我一眼。
僅僅是這么一眼,嚇得我連忙朝后退了幾步。
但見,他雙眼冰冷的看不出任何感情,眼角的位置隱約有些紅光。
“師兄!!”我又喊了一聲。
這次,他沒理我,依舊跟先前一樣,圍著懸棺不停地渡步著。
那王木陽見情況不對,也喊了一聲,“洛兄,你沒事吧!”
怪的是,那洛東川宛如沒聽見一般,重復著剛才的動作。
在場都是一些有本事的人,一看這情況,我們立馬明白,洛東川估摸著是出事了。
這下,我哪里敢猶豫,準備去拉他,那青舟子一把抓住我手臂,沖我搖了搖頭,說:“小九,別打擾他,他應該是陷入某種境界,一旦有外人打擾,很有可能會打亂他的思路,甚至會出現人命案。”
我一聽,連忙縮回手臂,哪里還敢動,問青舟子,這洛東川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說:“貧道也不清楚,應該是鬼匠的亟有關,作為行外人,我們靜靜地看著好。”
好吧,青舟子都這樣說了,我還能說什么,只好在邊看著,那王木陽估計跟我的想法一樣,也沒說話,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洛東川。
這樣的,我們三人在邊看著,那洛東川則跟先前一樣,狀若瘋癲圍著懸棺不停地轉著。
這樣的情況,足足持續了半小時的樣子,我實在有些不放心,打算幫他一把,畢竟,這洛東川救過我,問青舟子,“道長,倘若我在邊施展《純陽劍法》會不會對他有所幫助?”
“純陽劍法?”他微微一怔,旋即,他好似想到什么,面色劇變,一把抓住我手臂,顫音道:“你說的純陽劍法是不是有個四段式?”
我嗯了一聲,心則納悶的很,這青舟子咋那么激動?
話音剛落,那青舟子松開我手臂,不可思議地看著我,足足盯著我看了三分鐘時間,也不說話。
這把給郁悶的,洛東川這樣,怎么青舟子也這樣了,問青舟子咋了?
他二話沒說,對著我跪了下去。
我更懵了,他這是干嗎啊,連忙拉住他,問:“道長,你這不是折煞我么?”
他罷手道:“不,不,你值得貧道下跪!”
說話間,他跪了下去,對著我磕了三個頭,無論我怎么拉扯,他愣是不起來,直到磕完三個頭后,他方才緩緩起身,顫音道:“陳大師,冒昧地問一句,你師傅是不是…”
說著,他好似想到什么,立馬閉而不言。
這把我給郁悶的,本以為他會說出來,誰曾想到,他居然說到一半停了下來。
不過,令我更納悶的是,他連對我的稱呼也變了,要知道我們自從確定合作后,青舟子一般都是叫我小九,而剛才他居然稱我為陳大師,這…這…這…。
在我愣神這會功夫,那青舟子拉了我一下,恭敬道:“陳大師,你若真會純陽劍法,應該對洛東川會有所幫忙,但純陽劍法過于剛硬,不適宜揮舞過多,會導致欲速則不達的效果出現,唯有把劍法控制在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所效果,更為關鍵的一點,這對純陽劍法要求極為苛刻,不知道你是否有這個信心。”
說實話,我沒信心,追其原因,我以前把重心放在抬棺面,覺得純陽劍法過于雞肋,也沒怎么練習,直到學了四段式后,才會偶爾練習一會兒。
但,即便這樣,我對純陽劍法的了解,依舊處在一知半解的地步。
本書來自/html/book/31/31319/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