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山紅書名:類別:歷史軍事更新時間:2015/12/2810:17:12字數:4584
溫體仁沉吟了片刻,瞥了張力一眼之后,淡淡地問道:“那團山堡現在有多少兵士?”
張力心神一凜,來了,這尼瑪必須往多了說!
先前自己與周延儒早已通過風,當時自己實打實地說團山堡有一萬人馬,結果被周延儒嗤之以鼻……
周次輔最后給自己的答案是
五萬!
呃……不管了,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五萬!”張力一臉肅容,沉聲道。¤
“呵呵……”溫體仁冷笑一聲,也不看張力,而是盯著周延儒看。
周延儒鎮定自若,微微頷首,仿佛張力那團山堡真有五萬人馬一樣。
溫體仁將周延儒的神色盡收眼底,捋須沉吟良久,嘴里蹦出兩個字:“五千。”
張力一聽“五千”兩字,險些沒閉過氣去
草草草!
跟地攤小販砍價也不帶這樣的吧?
說五萬,溫老賊砍價打個對折也有兩萬五呀!
尼瑪才定五千人馬的編制,有個卵用?
本來團山軍的軍餉現在就是團山堡倒貼,雖說有了軍餉記賬,大量的軍餉支出要到滿了一年之期才會給付,不過糧食軍備物資也都是錢呀!
特別是糧食,若是打起仗來,那可是比真金白銀更有用的物資!
一想到此,張力的腦子立刻全速開動,思索著應該怎么說。
畢竟溫體仁是內閣首輔,人家現在還價五千人,自己也不能臉紅脖子粗地跟他討價還價。那樣做的話太低級。那就是打溫大人的臉了,須得迂回一番才行。
張力摸了摸鼻子。言詞中帶了幾分謙恭:“啊,溫大人容稟!團山堡戰兵實有三萬。輔兵有兩萬呢!下官也知道朝廷應付遼東龐大的軍費也非常困難,便按三萬戰兵計算數額就是了。溫大人您看”
張力眼巴巴地看著溫體仁,那眼神充滿了“期待”:溫大人說打一折,本少爺說打六折,嘿嘿,溫大人再加點唄?
溫體仁皺了皺眉頭,思忖良久之后,才開口說了兩個字出來:“七千。”
張力臉色一下子難看了起來,這尼瑪還是不夠數啊!
張力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內閣次輔周延儒
周延儒也是一副沉思狀。片刻之后,周延儒眼睛微瞇,云淡風輕地道:“張力,如果老夫沒記錯的話,先前團山堡報捷北虜首級一百六十個、東虜首級七個,是嗎?”
張力立刻朗聲應道:“正是!首級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公公驗視,顆顆都是真奴首級!”
周延儒不說話了,這等于是將皮球踢給了溫體仁。
是啊,這北虜首級一百六十個、東虜首級七個屬于“大捷”。以大明軍隊的戰斗力,幾千人馬斷然不可能在野外打出如此勝仗。
溫體仁眉頭皺了起來,這些年明軍野戰從未有過勝績,現在周延儒拿戰功來幫張力說話。這就不好反駁了。
畢竟朝廷斗爭是一回事,軍隊的戰績又是另一回事。
強悍如九千歲魏公公者,對于遼東之事。也是不敢有絲毫大意的。先皇天啟皇帝是個杰出的手工業愛好者,什么事都好說。唯獨戰事不好說。
說來也怪,天啟初年東林黨所謂“眾正盈朝”的時候。沈陽丟了,遼陽丟了……
天啟末年所謂“權閹當道”的時候,圓嘟嘟打出了“寧錦大捷”,野豬皮奴兒哈赤掛了……
這尼瑪,誰忠誰奸,真的是不好說呀估摸著都不是什么好東西,要是比誰更爛的話,魏公公恐怕還真比不過東林黨。
溫體仁有些猶豫了,有道是兵兇戰危,萬歷天啟崇禎三朝,在遼事上栽跟斗的朝廷大臣那可是數不勝數。遼東乃是個大坑,一不小心可就掉進去了!
反復考慮之后,溫體仁終于又開口了:“既然有戰功在,本官也不好多說什么。罷了,就定下一萬五千人的編制吧,絕對不可再加了!”
張力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若是一萬五千人的編制,團山軍目前的補給就綽綽有余了。雖說軍餉那是一定會拖欠的,不過糧食和軍備物資發往遼東的短缺還不算特別嚴重。
周延儒微微一笑,坐在太師椅上看了張力一眼,端起了茶杯。
張力心領神會,立刻跟二位輔臣道了聲辭,從內閣朝房中走了出來。
宋應星是過完春節才從江西北上的,他事母極孝,先前母親臥病在床,他又如何能走?
春節過后,老人家漸漸痊愈,宋應星這才拜別母親,一路北上。
約摸走了一個月左右的路程,宋應星終于來到宣府。他在張家堡與團山軍流民護衛隊接上了線,而后繞道朵顏衛,來到了團山堡。
其實宋應星在路上一直關心著自己赴任之地寧遠衛團山堡的消息,后來聽說寧遠巡撫張力被罷了官,他還非常郁悶。
原本宋應星便想辭官回家,可是還沒過幾日,又傳來了張力復職遼東巡按的消息,宋應星大喜過望,自然還是決定去團山堡看一看。
如果團山堡真的有大工坊,工匠極多的話,沒準也能做出一番事業。當然,宋應星的事業不是指仕途,而是指科技開發。
《天工開物》里很多科技發明只見于圖紙,并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宋應星很推崇明代最牛逼的思想家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理念,他希望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爭取能做出一些成績。
來到團山堡之后,戈希夢為首的團山堡文官群體對宋應星極為尊敬。一則是張大人再三交待過,二則是宋應星的官職乃是正七品的團山堡經歷,可比九品的主簿官兒大得多。
人家宋經歷的官職乃是吏部下了文書的,而主簿這種雜官是張大人自個兒任命的,高下立判。
當然,雖說以后團山堡里張力說的話肯定比吏部好使,不過眼下還是吏部文書更加“名正言順”一些。
一連十數日,宋應星將團山堡的農事和工事仔細地研究了一番,看得多,說得少,漸漸地對團山堡的各項民事有了初步的認識。
這日一大早,宋應星來到了團山河兩岸的良田處,今日是春播的第一天,作為團山堡管民事的最大官兒,他是必須到場的。
宋應星帶著戈希夢等人舉行了祭天儀式之后,便宣布團山堡今年的春耕正式開始。
此刻團山河兩岸萬余畝農田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而宋應星則是帶著下屬一路走一路看,畢竟七品的朝廷命官出現在農民們視線里的話,很明顯也有鼓勵耕種的意思在里面。
宋應星一路上走走停停,對團山堡堡民的勞動積極性頗有些驚訝。宋應星在一處小土丘停了下來,對身旁的戈希夢道:“戈主簿,這些農民們為何干勁這么足呢?難道張大人將田地無償分給他們了嗎?唔,我看這些人先前都是流民百姓,應該買不起田吧?”
通過這些天的觀察,戈希夢對宋經歷也有了一些認識。宋經歷與大明朝一般的縣太爺不一樣譬如那寧遠衛經歷江成海,那些人對工坊和農場沒有絲毫的興趣。
可是宋經歷一來團山堡,便天天跑去團山堡大工坊,而且對于煉鋼和提硝之術作出了重大改良。
先前團山堡的硝石乃是通過鄭家的船隊運來的,現在宋經歷弄出了個什么“草木灰結晶法”,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那草木灰最后竟然結晶出了很純的硝,比日本硝石還要純。
只是硫磺一項現在還沒有辦法,依然是靠鄭家船隊運輸而來……
“戈主簿”
聽見了宋應星的呼喚,戈希夢立刻將有些跑馬的思緒拉了回來,連忙肅容道:“啟稟宋經歷,張大人對于田地定下的規矩是兩成收獲上交,其余多出來的都是農民自己的。”
宋應星眼睛一亮,思忖片刻之后,開口問道:“田地產出各有不同,張大人如何確定兩成收獲?”
戈希夢微微一笑,點點頭,解釋道:“張大人將田地分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田地都有一個標準的畝產量”
頓了一頓,戈希夢心有余悸地接著道:“為了這標準畝產量,下官和王典史請教了無數老農,最后才定了下來。”
宋應星微微頷首,緩緩地道:“也就是說若是勤勞肯干的人家,超出標準畝產量的話,也只按那固定的產量交納?而好吃懶做、疏于田間管理之人,有可能交出一半以上的收獲?”
戈希夢點頭道:“正是如此!”
宋應星略一思索,接著問道:“現在大明朝天災很大,今年團山堡還好,我查記錄去年還鬧了雪災的若有天災,標準畝產量會減少吧?”
戈希夢看了宋應星一眼,心想道:這位宋經歷果真思慮周全,怪不得張大人如此看重于他。
戈希夢開口道:“若有天災,產量會酌情減少如果天災嚴重的話,張大人說一斤糧食都不用交,團山堡還負責賑濟呢!當然,這些要看具體情況,張大人自有主張……”
宋應星不住地點頭,看來這團山堡還真是世外桃源吶!
兩人繼續巡視,團山堡的春耕首日,似乎預示著一場社會大變革已經萌芽……(未完待續。)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