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醫在明朝第一百七十章 自生火銃(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一代神醫在明朝 >>一代神醫在明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章 自生火銃(一)

第一百七十章 自生火銃(一)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影山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影山紅 | 一代神醫在明朝 
作者:影山紅

張力不由得動起了心思

臥槽,現在本少爺最差什么

人才呀

這容克什乃是德國人,禮部尚徐光一來他找人家去打秋風,顯然在中國混得不咋的啊

本少爺雖然也缺錢,但是這種對于技術人才的投資,那是壓倒一切的,甚至比醫館還要重要

待會找個機會與他聊聊,看來不來弄點德國的工匠來,即使高薪也在所不惜

對于機械的制造,自己對于德國還是很有信心,這幫人可以為我所用。,百度&搜索巫神紀閱讀本#最新章節

一想到這,張力臉上的笑容更盛了,與容克什天南地北地閑聊起來。

一邊聊天,張力也在一邊觀察者這個教堂。

張力發現,這個按照西洋式樣設計的大教堂又狹又長,頂上裝著天花板,看不見屋梁,兩邊排列著帶雕飾的窗戶,正當中是一個用香燈和帳幔裝飾起來的神龕,供著一副耶穌的油畫像。

畫中的那個耶穌,長得高鼻梁,大耳朵,須發蓬松,容貌青瞿,頭頂上有一輪圣光,他左手捧著渾天圖,右手雄辯地向前方伸出,嘴巴微微長開,仿佛在熱烈地講述著什么偉大的真知灼見。

這會兒,容克什已經在一旁熱心地布起道來他從亞當和夏娃如何偷吃了伊甸園的禁果,由此繁衍出了有罪的人類說起,一直說到耶穌降生,布道救人,如何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后三日又如何復活升天等等。說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

張力后世早知道這些故事,雖然沒有打斷他,不過心里卻不為所動。

徐靜萍的養父徐光雖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然則天主教此時在大明朝終究還屬于小眾接受的宗教,遠不如綿延千年的佛教和道教,故而徐靜萍也只是微微點頭而已。

雖說容克什見這二位都不是特別感興趣,不過既然人家進了天主教堂。至少不是說特別反感,這也頗讓他感到不錯了。

徐靜萍奉上了一千兩銀子的銀票之后,便與容克什道了聲辭,從教堂出來。

張力的腦子里一直在盤算著如何拉近與容克什這位德意志人的關系。看看能不能撈點什么好處,故而一直低頭想著心事。

出了教堂之后,徐靜萍便與張力道別,自個兒往雨花臺方向走去。

張力琢磨著恐怕還是先用銀子開道,砸暈這個德國人再說。

既然堂堂禮部尚徐光才布施了一千兩。自己若是出手兩千兩的話,定然可以收到奇效。

不過本少爺也不是冤大頭,得先了解一下這家伙到底能不能搞到自己所急需的人才

張力一直琢磨此事,腳下卻胡亂走著,不知不覺便走到了東城的烏衣巷。

天主教堂在南京城正西,而張力的醫館在南京城東南。故而最短的路線乃是往東南走,可是張力心中想著事情,竟然是往正東而去。

這烏衣巷可是大名鼎鼎,在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的南岸,是中國最古老而著名的巷名。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

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住宅區,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

烏衣巷乃是在夫子廟的正南邊,先前張力與若晨逛夫子廟時,也曾匆匆經過。

昔年劉禹錫那首名垂千古的烏衣巷,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張力一抬頭,發現自己來到了烏衣巷,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顯然自己繞了遠路。現在只能往南而行。

時辰已至黃昏,街面上行人稀少,這條烏衣巷早已是尋常百姓所居住的弄堂,遠不復昔日的榮光。

旋即若晨見張力一個人。不由得有些奇怪,開口問道:元良沒跟著你嗎你去哪兒了

張力一愣,心想這可萬萬不能說自己陪妹子去逛天主教堂了,尼瑪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來解釋

張力故作鎮靜地道:左右無事,我便隨意在城中走了一走。

若晨也沒起什么疑心,便一起與張力走進了院子。

一邊走。若晨一邊道:下午收到消息,大哥再過七八日便會從蘇杭返回南京,到時候我們要一起回京師了。

張力點點頭,終于有了準確動身時間,自己還得加快安排

張力開口問道:不知去接我母親那邊的船有什么消息嗎

若晨頷首道:應該問題不大,大哥讓接伯母的船到時候直接去往京師,你們母子倆可以在京師匯合。

張力這才放下了心,若晨走后,張力開始琢磨起來找容克什弄點什么東西來。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燧發槍,也是明朝稱之為自生火銃的,是崇禎八年由南京戶部右侍郎畢懋康所造。它是以燧石槍機代替火繩槍機,這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燧發槍。

當然,這只是中國最早而已,歐洲此時已經研發出了燧發槍,卻也還沒有大量裝備部隊。

在火器一項,明代并不落后于歐洲。

只是內憂外患之下,崇禎也沒有錢來推廣新式武器。

從古至今,戰爭打得都是錢,沒錢打什么仗

若能找容克什弄點燧發槍來,必然是一招殺手锏,至少可以先裝備一支小型的護衛隊。

張力越想越興奮,沒準這位德國佬真能幫到自己。從他對靜萍小姐的態度看來,這天主教堂確實缺錢呀

翌日一早,張力帶著高元良來到了天主教堂。

德國老頭容克什見到張力還有些吃驚,畢竟昨天張力才來過,今天又來,難道是對天主教有興趣

張力和高元良跟隨容克什進了會客室,這間屋子位于教堂西側,房間不大,卻擺放滿了各種西洋的物事。

張力第一眼便看見了掛在墻壁上的一把火繩槍,對這玩意張力不感興趣,微微皺起了眉頭。

容克什老頭雖說有著德國人特有的固執性格,也卻也不傻,眼見張力盯著墻壁上掛著的火槍看,心知這少年恐怕對槍炮有不小的興趣。

不過容克什的主業乃是布道,所以還是忍不住開口道:張舉人,我們天主教在南京信眾不多,若是張舉人能加入天主教的話

張力一聽這話,明白這老頭以為自己對天主教有興趣,不由得微微一笑:在下對天主教確實有幾分興趣,不過說到加入為時尚早,此事以后再提。

張力打著太極,也不能得罪這個虔誠的老頭,重要的是從他手上弄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容克什深知傳教不易,既然張力不是來找自己加入天主教的,那他為何未來

張力眼見老頭露出疑惑之色,微笑道:容克什先生,我看貴教堂信眾寥寥無幾,恐怕這活動經費有些捉襟見肘吧

容克什老臉一紅,有些尷尬地道:確實經費有些難以籌措,很多百姓都是因為免費施藥,才加入我們天主教的。雖說現在情況比較苦難,但本人還是有信心堅持下去的。

張力點點頭,直接開門見山地道:容克什先生,我想和你做一宗生意

容克什吃了一驚,面露疑惑之色:生意

張力指了指墻壁上掛著的火繩槍,淡淡地道:我要這個東西,不過卻不要火繩槍,我要自生火銃。

容克什第一次聽見自生火銃這幾個字,眼睛瞇了起來。

張力心知這個名詞自己最早見于崇禎八年畢懋康的軍器圖說,便如那天工開物一般,自己又提前了幾年提出

忽然容克什眼中精光一閃,開口道:莫非張舉人說的自生火銃是燧發槍

張力連忙點頭,興奮地道:是是燧發槍不知容克什先生可有法子搞到

容克什也不說話,走到一個大儲物柜前,用鑰匙打開了柜子,從中取出了一只火槍

張力大吃一驚,連忙快步走上前去

容克什將這只燧發槍遞給了張力,面有得色地笑道:張舉人,你看看,你是不是要這個

張力接過這只燧發火槍,入手著實有些沉重,以張力對重量的概念,這支槍約摸有后世十一二斤的樣子。

明代一斤是十六兩,大致相當于后世將近6克,所以若按明代度量衡的話,這槍剛好十斤左右

先搶槍支是平躺著放在那個大儲物柜中的,張力將槍直接豎放在地上,槍口的高度約摸到了自己嘴巴處,也是大概一米五的樣子。

這是標準的步槍呀

高元良以前在軍中效力,據他所知,大明軍隊中火繩槍的裝備率是相當高的,約摸能占到四成。

不過由于工匠粗制濫造,多數時候火繩槍胡亂打出第一發之后,便是當做燒火棍來使

先前張力說什么自生火銃,高元良也沒聽懂,但是高元良一眼看出了這槍的不同之處

居然沒有夾火繩的火繩夾

張力的目光自然而然也是重點關注到這槍的擊發裝置上

張力發現這把槍的擊發裝置乃是一個小的夾著燧石的擊打錘,擊打錘正前方是一個方槽形狀的火藥池。

這個火藥池臨近擊打錘的一側,乃是金屬制成,而整個火藥池上面有一個小小的蓋片,將火藥池封閉起來。

張力見火藥池中并無引火藥,便扣動了扳機未完待續。搜搜籃色,即可全文閱讀后面章節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


上一章  |  一代神醫在明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