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農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枯楊縣的改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異世農家 >>異世農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枯楊縣的改變

第三百七十三章 枯楊縣的改變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26日  作者:守著魚的老貓  分類: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守著魚的老貓 | 異世農家 
56書庫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守著魚的老貓書名:

到開飯的時候,二丫、大伯娘、二嬸忙著先把孩子們照顧好,再準備吃飯。

安子媳婦雖然也跟著一起幫忙,但是她內心還是覺得這事根本不用她們親力親為,直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安子跟她解釋:“你別總覺得二嫂愚拙,其實你自己帶著兩個兒子也應當知道孩子稍有疏忽就會生病,這又是在路上,孩子不得有半點閃失。還有,二嫂從接手這些孩子起,就一直是她把關照顧著,孩子什么情況她心里有數,一旦孩子哪里不舒服她也能及時發現。如果放手給不熟悉的人,沒能及時發現孩子不對勁的狀況,那且不是釀成大禍?”

安子媳婦辯解道:“我不是說二嫂愚拙,就是從這件事上感覺她處理事情不懂得變通,為什么還能在短短時間里就掙了那么大一份家業!”

安子“嗤”的笑出來,“二嫂不懂得變通?那你可是大錯特錯了。二嫂做事是在穩妥當中求得最大的變通,那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這些孩子,只是因為還沒有到家,二嫂才不得不親自照管。到了家里,家里全部是照顧孩子的熟手,二嫂將記錄孩子日常生活情況的冊子移交給她們,她就不會再插手孩子的任何事情。這只是暫時的!....”

安子說著話,突然又轉過話頭:“對了!明天一早二嫂就要出門去查看在州府近郊枯楊縣置辦的那塊農田,只怕要到晚上才能回來。你幫著照看一下孩子,免得大伯娘和我娘忙不過來。”

安子媳婦聽了這話,又噘著嘴想要說:你看!不買奴婢照顧孩子。這問題就出來了吧?想想又忍了下來,免得相公說她太較真,顯得刻薄。

不過她倒是聽著枯楊縣很熟悉:“哎呀!枯楊縣不是你以前任職的地方嗎?我怎么不知道二嫂家在那有塊農田?”

“那是二嫂說不能讓人知道那地的東家跟我有親屬關系,免得被有心人做文章,所以誰也沒說。這北邊的幾個火鍋店、燒烤店、還有市場賣水產、反季節菜什么的,大多都是從這兒送過去的。這塊田這幾年也掙得不少呢!你陪嫁的那塊田能掙那么多,也是多虧了二嫂派過來的主管。幫著一起種植一起出售。要是依靠你家那個什么莊頭,只怕你一年的收入還不夠買胭脂、首飾用的。”

安子媳婦驚訝的小聲叫起來:“呀!那個劉主管原來是二嫂家的人那?!他一直幫我那塊田一起種一起收一起賣,我還以為人家是想要巴結你。所以一直都沒有想過問一聲。你今天要不說出來,我只怕一直蒙在鼓里。這么說來,我這又欠著二嫂好大的人情呢!”

“都是一家人說什么人情的話!大哥大嫂幫著我們在楊泉開荒那么多地,要是跟外人一樣按人情算。你可還不起!”

安子媳婦這可沒話說。那些地足有兩萬多畝,除了里面包括的礦山由大哥和二哥家開采。雖然她家只得地里的出產,那他們一年也能凈得一萬多兩的銀錢,而且他們夫妻倆和來子夫妻倆都是什神不煩,坐在家里拿銀子。

她娘家的幾個姐妹羨慕的恨不能跟自己掉個個兒,每次回娘家聚到一起了,都要說幾句酸話被娘親呵斥了才消停。

在她所知道的范圍里,是真沒有聽說過還有哪家弟兄像王家這樣親密無間的。一娘所生的親兄弟都沒有。更不用說這樣隔著爹娘的堂弟兄了。

第二天很早二丫就騎上馬,獨自一人去了近郊的那塊田。這塊田是當初為了幫助安子搞政績以及供應豫州府新開的火鍋店而置辦的。還特意把最會侍弄農田的劉大海給調了過來。由于這邊更需要泥鰍、黃鱔這類水產,二丫便把這塊田全部改成養殖水產和種稻子的套養田。只是這邊的田地都是平原,沒有大江小河這些,只有遠遠的一條大河由西向東而去。而他們的水利也就是挖了幾口又淺又小的水塘,水塘連接著的是通向大河的深水溝,這水溝也是人工挖掘的。

他們本地人都是種植一年兩熟的作物,一季冬小麥一季中稻,小麥作為旱糧,不怎么需要水,只靠著老天三不五時下一場雨就完全夠用。等到需要種植中稻時,正好趕上雨水多的季節,所以這樣的水利對于當地人來說是完全得用。只是對于要做套秧田的二丫來說,這樣的水利幾乎沒有用處。她也是因為劉大海種了一年,怎么也沒有辦法弄成全年的水田,向她求救,她才跟著小虎騎馬快跑的過來,給這兒田地進行了水利改造。

在這里興修水利卻要比劉家嶺一組高于河道的旱地修水利簡單的多。只要從高到低修水庫,每一口三十畝以上的水庫保證兩百畝田地在冬春兩季不干水就行。

這個枯楊縣別看就在豫州府近郊,可是人家也是個窮地方。因為他們一年只能種兩季,除去農業稅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賦稅,他們自家能夠留下來的根本不夠一年嚼食。有門路的就在州府打零工掙點外快,沒有門路的都候在家里省吃儉用干耗著。

二丫家要在這邊找人挖水庫,因為工程比較大,他們原本擔心要找那么多的人會很難,誰知他們的信息一發出去,幾十里外的地方都有人跑來要活干。

二丫原計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所有水庫挖成功,沒想到一個一冬一春就挖好。首先是因為過來干活的人多,其次是這時候的百姓都實在,干活都很賣力。當然磨洋工的也有,不過,二丫會安排,都是四個人一組,每天劃好固定的兩塊地,當天挖完一塊地就照原定的工錢每天三十文(不包吃喝)給付,要是能夠挖完兩塊地就給雙倍的工錢六十文(另外每人分半斤肉回去補補身體)。誰想磨洋工的話。首先的想想組里其他人能不能饒過他。

短工們是卯足了勁干活,有的恨不能二丫多劃一塊地給他們好讓他們再多掙一點。但是二丫知道人的體力就在那兒,一旦超負荷干活干過了頭。可是很傷壽命的。她還沒有那個把人命不當命的狠毒之心,所以就將每組要挖的地塊都固定在兩塊,誰想多挖都不行!

水庫早一年挖成,二丫就能早一年掙錢,而她一年的收入可不是小數。所以對于這里那些過來干活的短工們二丫也是心存感激,就想辦法讓他們的地盡可能的多產多收。

因為不可能家家都跟著養泥鰍、黃鱔,所以只能想別的招。先是收割中稻之后的旱地進行套種。其次是中稻田養鴨子,再次是種植反季節蔬菜、再再次就是種植西瓜等貴重值錢的副業,最后就是各家的淺水塘利用起來。養蓮藕、養各種魚。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是不敢相信二丫的,二丫怎么勸說他們都不敢照著做。二丫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給了兩家一年的正常收入之后。再拿他們兩家的田地、池塘做示范。直到成功的第二年才有人家陸陸續續的跟風,終于把二丫給與他們的一些增產方法切實的實行開。

不過四五年的時間,二丫再一次來到這兒,看到的景象已經大不相同。也許中原古老民族骨子里都是把住放在第一位,這地方的百姓跟王家都是一個性子。吃的怎么樣,二丫看不見,但是這房子幾乎是家家都變了樣。原來低矮、破舊快要倒塌的泥巴墻、稻草麥秸頂的房子,大多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磚墻瓦頂、還有高高的院墻、寬敞的門樓的新磚房。

在莊子里的空地里玩耍的孩子們也變了樣兒,以前那衣服上扒滿了補丁、補丁上掛著布片兒的破衣爛衫已經不再。入眼的孩子們衣著上雖然不是新衣新鞋。不過個個都穿的工工整整,男孩子穿著自是男裝,女孩子穿著的自是合時令的正常衣裝。

第一次過來的那一段時間,二丫經常看到男孩子穿著改小了的母親衣服,女孩子秋天、冬天、春天穿的都是那一件不知道補了多少回的爛棉襖。一個個臉上灰蒼蒼、頭上亂糟糟、兩眼無神、面貌無光、反應遲鈍,沒有一個孩子應有的活潑和快樂。二丫知道這是嚴重缺少營養、長期饑餓下的后遺癥!她當時也沒有什么好招,好在她家需要人挖水庫,這里家家都有勞動力,一冬一春掙得工錢和獎勵的半斤肉夠他們家吃好喝好一年。再加上后來家家學著套種、養殖副業,日子越過越好,這些孩子也漸漸的養好了。這會兒個個臉上都充滿喜樂的你追我趕的奔跑,曾經的困苦在他們身上已經找不到痕跡。

“快看!那兒有個騎大馬的。”有個孩子遠遠的看到騎馬經過的二丫,指著對小玩伴們叫嚷起來。

雖然他們家家現在過得好起來,但是大馬對于他們來說依舊是個不可奢望的奢侈品。孩子們又很少有機會進縣城見世面,故而還有很多孩子還不認識大馬。他們相互之間贊嘆著:“哦!原來那個就是大馬啊!好高哦!”

“哼!我看還沒有我家的牛大呢!有什么好的!”

“哎呀!你知道什么啊!我爹說大馬可值錢了!一匹馬能換十幾頭牛。”

“哼!我家有可多錢,趕明兒就讓我爹買一匹大馬來家。”

旁邊有個孩子忍不住低聲跟同伴說道:“狗耙子最會吹牛,上次他還說他娘在縣城給他買了好多好多的糖果,帶著我們去他家看,結果什么也沒有。他還把他家裝糖的糖罐子打破了,被他娘抓住打的好慘呢!”

“就是,現在又來吹牛了!”

有個十來歲的孩子,也在羨慕的看著大馬,看到騎在馬上的女人,突然瞇瞇眼,大聲的叫道:“我認識那個騎馬的嬸嬸,是那個有很多錢的東家娘子。快!快去跟家里人說,那個有錢的東家娘子來了!”

“哎!”孩子們一哄而散的往家里跑去。(未完待續。。)

嗨!一次跟不上就次次都跟不上,真是著急死人!


上一章  |  異世農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