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世奇才第三百六十章:語驚四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 >> 不世奇才 >>不世奇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章:語驚四座

第三百六十章:語驚四座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1日  作者:沈家玉門  分類: 歷史軍事 |   | 架空歷史 | 沈家玉門 | 不世奇才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宋行令見夏嫣然這么維護一個人,不禁對他多重視幾分,再加上之前李經茂的暗示以及方才他的表現,足見這個平平無奇的小子其實不簡單。

他是個聰明的人,懂得進退,也十分懂得做好人,他上前賠了一個大禮:“是夏侯將軍莽撞了,我代他給兩位賠禮,望不要打擾了諸位的雅興。”

李經茂這個狗腿子不失時機道:“我聽說姜夔最近作了一本《說華》,在《說華》一書中提及大華土地以及科舉的制度,諸位有何見解。”

原來那個有點駝背的書生叫姜夔,剛才也只有他和梁啟用比較和善點,沈風已經在這里坐不下去,起身道:“各位慢慢聊,我先回去了。”今天得罪了顧碧落,但還不至于太麻煩,最麻煩的是碰見了夏侯宰,他已經開始懷疑自己,夏侯宰又和夏侯屠是親兄弟,他們倆一定會再來找麻煩,沒想到躲來躲去,還是中了舒姐姐的計謀,這次真是玩大了,想到這里,已經沒有心情再呆下去。

夏嫣然紅著臉急道:“請沈公子再坐一會兒,方才惹了公子不快,是我的過失,接下去我們談論一下姜先生的大作《說華》,想必公子會十分感興趣。”

汗,明明是想讓我留下來,好把肚兜還給她。

宋行令也道:“還請沈兄留下,趁此機遇,我也好結識一下沈兄,能被夏小姐以上賓待之,想必沈兄定是品學兼優之人。”

現在還有點摸不清他,到今天為止,只知道他在追求夏嫣然,至于他會不會針對自己,還真不好說,沈風淡笑道:“我只是一個普通商人,才學對我一點用處也沒有,中庸之道、君子之道都不適用于我。”

李經茂面色一變,轉厲道:“沈兄此言差矣,中庸之道乃是圣人隗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應發揚光大,才能富國強民。”

對這些思想古板落后的古代人,真是找不到一些優越感,因為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特征,也懶得跟他們爭論什么,而且李經茂明顯有挑事的嫌疑,沈風不想去理會他,只是笑了下,然后就沉默下來。

宋行令觀察力顯是不錯,見他臉上有些不屑,開口道:“沈兄似乎有話不想說出來,我最喜歡聽一些獨特的見解,沈兄能將酒樓辦得有聲有色,想必心中墨壑一定有獨到之處。”

這句話貌似是替他說話,實則不然,古代崇拜的中庸之道,君子之道,都是國民公認的正統,就算你的見解再精辟,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這已經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涉及體制的問題。

面對他拋出這種敏感問題,別人說話或許藏著掖著,但沈風從來都不是怕事的人,不管在現代或者古代,沈風都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有句話叫做,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一個人思想被束縛,屬于他的格局必然有限,所以一定要敢想敢拼。

夏嫣然暫時拋去了方才的羞憤,加重語氣提醒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乃是幾千年的立國之本,我看沒有討論的必要。”這里只有她真心替沈風著想,她知道沈風要么不說話,要么一定是語出驚人,要是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被小人聽到,日后一定會承認別人挾制的話柄。

沈風已經肯定宋行令有針對自己的意思,冷笑一聲道:“古往今來,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皆是立國之本,這些教條也引得北方游牧民族來爭相學習,但恰恰是因為束縛于中庸之道,君子之道,我們國家才難以再有發展。”

鄰座中姜夔聞言不禁點了點頭,李經茂一改之前笑面虎的作風,直接嚴詞厲色道:“你這話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古法明訓就是天子也要遵守,這才能使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即是合一于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李經茂引章據典說了一大堆,最后神情倨傲道:“圣人之法是使天下達到至和至美,你如何說國之掣肘在于此。”

沈風最不耐煩的是辯論,最擅長的也是辯論,對于古代人,沈風思想的開拓性遠超這個年代的人,完全可以碾壓他的思想:“中庸之道,君子之道,圣人之法,這些教條都是堅信人性本善,不管是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惡,實際上都不是完全正確,所以圣人崇尚一個至善至美的天上人間,完全是異想天開,而惡人則想天下變成一個至惡至丑的人間煉獄,同樣也不可能。”

“人性沒有所謂的善和惡,因為善與惡都不是人的本能,貪念,才是恒古不變的人性,從嬰兒在娘胎開始,人就具備了貪念,餓了要吃飯,冷了要溫暖,熱了要清涼——漸漸的,人開始不滿足于此,以前走路太累太慢,人們開始發明了馬車,房子太舊太破,人們開始興建園林宮殿,結發妻子人老珠黃,人們開始討二房姨太,這些都是人的貪念,有了貪念,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矛盾,矛盾永遠不會消失,因為人永遠無法抹去自身的貪念,所以圣人所說的天人合人永遠不可能實現!”

這一番論調可比那些引章據典來得有說服力,直接回到人性的角度去抨擊他的說法,這還沒完,沈風繼續道:“我也并非否定這些古法,畢竟這些古法為天下做出卓越的貢獻,它使得我們學會和睦相處、積德行善,但時代已經不同,這些古法的衍生,是在戰亂的時代,談不上發展,只有赤裸裸的弱肉強食,那時候推崇這些古法有助于平息戰亂,使百姓安心生活,但如今百姓依舊安定下來,他們需要的是更加方便更加富裕的生活,國家也不是讓百姓衣食無憂就夠了。”

一直默默無語的姜夔忽然問道:“若照沈兄所說,豈不是加劇了內斗?”

沈風搖搖頭道:“加大內部競爭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我舉一個例子,我以前一個月的開銷是一兩銀子,看見別人吃得好,穿得好,還娶了一個漂亮老婆,我狠狠心,下個月的開銷變成十兩銀子,這其中多出來的九兩銀子,就是下下個月要多付出的努力,于是我要動腦筋想盡辦法賺錢,這里假設我是一個制作陶瓷的,以前陶瓷沒有花紋,于是我想辦法讓陶瓷有花紋有圖案,讓人人都來買我的陶瓷,漸漸的,不僅九兩銀子賺回來,還大賺了一筆。”

“有句話叫做,事在人為,不要瞧了人的智慧和創造力,越是有競爭,越是能使國家和百姓富強起來,如果滿足于當下,只會固步自封,到有一天——”說到最后,搖了搖頭。

在場姜夔、夏嫣然、梁啟用、宋行令都已經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李經茂不合時宜道:“沈兄仍未說明你的論點。”

沈風不禁笑道:“我說得還不夠明白嗎,中庸之道太安于太平,只缺乏進取,特別是對于政權者,中庸之道更是不可盲目崇信,不作為的政權者,便會國家停滯不前,安于享樂,貪官污吏也隨之增加,富有的人越來越富有,貧困的人越來越貧困。”

梁啟用早年經歷坎坷,所以對沈風的話感觸最大,也不管他的話是不是大逆不道,當即聲援道:“沈兄今日一席話真是發人深省,在下十分佩服沈兄高才。”

李經茂色厲聲荏道:“太荒謬了,竟然在此動搖國之根基。”

夏嫣然正欲開口替他解圍,宋行令搶先一步道:“我想沈兄本意不是如此,沈兄只是一名商人,談何動搖國之根基。”

這句不痛不癢的話,卻讓所有人知道宋行令在替沈風說話,而且讓所有人佩服宋行令的氣度,眾人都知道宋行令在追求夏嫣然,而夏嫣然卻對沈風另眼相看,而現在宋行令卻維護沈風,這絕對符合古代的君子氣度。

眾人之中,只有沈風心里不舒服,剛才他故意掉進宋行令下的套里,目的是為了看看宋行令的目的,他下了一個套,又替自己說好話,無形中還給夏嫣然一個好印象。

但這句話的背后很可能潛藏另一個意思,以后宋行令要是耍陰招對付自己,那誰也不會懷疑到宋行令身上。

現在心里也不確定他到底是想對付自己,還是單純替自己說好話,宋行令這個人城府頗深,而且很會揣摩別人的心里,現在看來,第一種可能性大一些,看來以后需要提防著他——汗,這一天就與三個人形成敵對,看來這京城的日子會比升州豐富多彩。

眾人又談論了一些書籍,期間夏嫣然和沈風都心不在焉,很快的,眾人相繼告辭退席,夏嫣然送走了宋行令之后,回到小亭中。

隔壁老王


上一章  |  不世奇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