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涼人崛起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 >> 三國之涼人崛起 >>三國之涼人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寶

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寶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7日  作者:文二郎  分類: 歷史軍事 |   | 歷史穿越 | 文二郎 | 三國之涼人崛起 




徐晃給隴都遙寄來一封書信,封漆上龍飛鳳舞地寫著涼王親啟。

他建議馬越親自走一趟青州,對青州軍多些關注,設法消除其中的安全隱患,徹底將管亥口中所說的‘二十萬’青州軍完全收編。

在信中徐晃陳述了青州軍高昂的作戰意志與近乎兇殘的戰術部署,當然也不免提及其使用近乎寒酸的兵器甲胄。

“夫子,你怎么看?”馬越將書信遞給程立,他現在就在程立府上。涼國的肱骨終究還是站不起來了,如今的程立已經倒在臥榻上再難出門行走。為此馬越征募了涼國全境的名醫圣手,藥湯一碗接一碗地喝,身體卻還是沒好起來。“公明建議我前往青州一趟,但如今國內的情況不允許我外出啊。”

隴都如今成了天下名醫交流的圣地,幾乎全國的名醫都到了這里,華佗、張仲景目下皆在隴都。

馬越征召天下名醫并非是為了涼國的肱骨之臣治病,或許他心中的目的是這樣,但他征募天下醫匠對外的借口并非如此……而是要建立一所轉為培養名醫的醫學。正因如此,天下醫匠才趨之若鶩。

因為眾所周知,涼國的隴都書院與涼州書院就像一座專門培養戰爭人才的學院一般,除開最開始的幾年,后面源源不斷地向涼中輸送著學識不亞于其他州域或是諸侯麾下久經戰陣的校尉將軍;而涼國的上林匠院也在致力于為諸侯國上層煉鐵司或是其他部門輸送精通木工、鑄鐵的匠人,甚至還有專門研究技術的技所。

這些書院、匠院在最開始的時候天下甚至沒人知道它們的存在,但當其中學子遍布涼中,以他們數年苦讀勤練給諸侯國帶來飛速改變時人們才終于重視這一切……其他諸侯國反應過來開始效法涼國的優秀制度時,前進的步伐上已經落后了數年。

即便至今,江東的書院還未能向外輸送任何一名學成的子弟。

培養人才的路,漫漫修遠。

再沒有懷疑涼國上層改變天下的能力,如果是涼王想做一件事,那他便一定能做成!

正是懷著這樣的信念,那些勤于醫道希望能澤被天下的匠人才會來到涼國,這個二十年前還滿是荒蕪外界傳言極為苦寒的地方……但來到這里,他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不同于心中所想。

這哪里是窮苦的隴都,分明是繁華的洛都啊!

就連洛都都沒有隴都九市十八街如此繁華景象,誰還能說涼州窮,涼州苦?分明是人間天堂!

不過實際上他們看到也僅僅是表象,如今的涼州雖然已經逐步發展起來能夠比肩中原大都會,可除了漢陽郡的隴都這座人口超過五萬戶的大都市之外,安定郡的烏氏、隴西郡臨洮、金城郡的金城這三個相對繁華的城池也不過下轄百姓十萬而已,至于周邊的鄉里也僅僅是比從前好了些許……至于再遠些的武威、酒泉、敦煌這些靠著絲綢之路勉強發展起來的郡縣也只是不夠均衡的畸形發展罷了。

涼國在進步,但它還存在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諸如武都、北地武威三郡仍然被涼人自己稱作‘不是人待的地方’。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那三個郡完全是依照涼國的傳統建設為大型軍鎮,住下的百姓也都是軍戶,超過四成的百姓都是一戶三代從軍,阿翁是涼州軍,兒子是覆甲軍,孫子是涼王新軍……以后兒子的孫子仍然是兵。

軍鎮禁止商賈進入,沒有商賈便無法帶動經濟;地就那么大,干旱與鹽堿一直困擾著這里,即便有些收成也都算作軍糧了……軍戶的家財不在于耕地能產出多少,而在于閑時的軍餉與戰時的戰利與斬級……對他們而言,涼國戰事不斷,他們就衣食無憂。

程立躺在榻上咳嗽了兩聲,馬越急忙在一旁奉上溫湯,像個子侄輩的后生一般在一旁耐心侍奉,連旁邊的仆役都沒了事做只是恭敬地立在一旁。若是不知道的,哪個能識得出來誰是大臣、誰是涼王?

張機在一旁看著,心里生出許多感慨……昔年里在洛陽與故友何隅言談時也曾提起過那時的長水校尉,當時只覺不過是一介小人物罷了。到后來他聽從何隅的建議不再為官專事醫道學的得心應手,卻也斷斷續續聽到關于馬越的事跡。

威加海內的大將軍何進死了,死在這個小人物手里,那時他以為是宵小之輩憑奸邪之道得利;漢室宗親劉岱死了,在戰陣中被這個宵小之輩挺槍奔馬刺殺,那時他以為是時無英雄遂教豎子成名;胸懷天下的楷模袁本初死了,死在與這個庶子數次勢均力敵的大戰之后的朝堂爭鋒中,這個時候他開始懷疑了,是不是蒼天無眼竟叫無數英杰碰上這個從彰山中竄出來的小輩后生。

涼州之亂的始作俑者、驅十萬羌騎兵下三輔驚天子而使天下震動的反賊韓文約被這個人收編了奉為上賓;名動天下擁兵自重的西州豪杰前將軍董卓在馬越封王之后的一個月內教并州全境易旗,甘為馬前卒為他死守益州為之死戰;

英才猛士為其把守四方,涼州、并州、益州、冀州、青州,甚至還有豫州,天下十三州在這個年輕人手中被玩如股掌。

天下看著這個小人物如何以微末之身打下了雄踞西州的強悍國度,看著覆在鐵胄之中的恐怖騎兵將黑紅色的大旗盡插天下。

可這到底為什么?說他勇,多少人勇冠三軍卻為他驅策?說他智,多少人機關算盡卻甘為謀士?

這一刻張機看著跪坐在榻旁好似兒孫的涼王殿下端著溫湯小心地用湯匙在口邊微吹,低垂的眉目就連戰火中遭受的傷疤都顯得溫和,慢慢地送到榻上害了病的涼國柱石口中,張機終于明白……戰場上突將橫行一喝為軍魂的是他,病榻前溫和似孝子的也是他。

他見過許多諸侯,像他這樣享譽天下的醫道圣手走到哪里都是諸侯的座上賓。無論是殺伐果斷似霸王再世的江東猛虎,還是洛陽朝廷里呼風喚雨的曹操,亦或是曾經貴不可言如今化作枯骨的袁紹,他都見過……那些諸侯論身份,講地位沒人比涼王更高,但論及愛惜部下、禮賢下士,也沒人比涼王姿態更低。

“殿下,這些事情自有旁人去做,您不用再老夫身上費力氣了,一時半會兒啊……死不了。”程立慢慢被馬越扶著坐起,言語間有些虛弱地對馬越說道:“老夫是無法再主持國事了,不過顧雍和姜維跟在老夫身邊耳濡目染了很久,您可以將丈人裴茂調來任國相,由他二人輔佐,亦當能將涼國之時做好。”

“您膝下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馬某也就能做這些事情了。”馬越的口氣是少有的溫和,盡管他與程立曾經也就涼國之事撕開了爭吵過許多次,但這一次他語氣中找不到一絲強硬,只是勸說著一勺一勺地將藥湯喂盡,這才問道:“夫子覺得我能不能去青州?”

其實馬越知道自己該去的,但隴都對他而言就是家。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涼國有三個寶啊!

程立病倒了,梁鵠也被病痛折磨了很久,蔡邕更是身體抱恙……每每想到這些,他的心里就空落落的。梁鵠一次次地保護他,直至他羽翼豐滿。蔡邕是琰兒的父親,當年面對他一介待罪之身將女兒交到他的手里,對他也是百般幫助。程立就更不必說了,自東阿城頭一番話打動了這個老夫子后爾來二十三年,為了他的事業鞠躬盡瘁。

他生怕一出隴都,再回來便錯過了誰。

“去,你要去。青州之兵何止二十萬,你若不顧他們,他們也不會顧你……他們在涼國手中不過錦上添花,涼國強兵有沒有他們所差不大,但若在敵人手里呢?”程立笑著反問了一句,神色中已有疲憊之色說道:“若多二十萬敵軍,涼國當如何?”

馬越靜靜點頭,他要啟程再出涼州了,使盡渾身解數要將二十萬青州兵收編!

“青州百業凋敝,你可盡收青州兵后使青州依照北地郡發展為后方軍陣,閑時種田,戰時發下兵器甲胄便是強大的士兵,足以抵擋江東軍的攻勢。”程立給馬越一個支持的眼神,枯槁般的手拍了拍馬越的肩膀,閉上眼睛說道:“殿下,老臣疲倦了,睡一會。”

馬越點點頭,再度施禮拱手便帶著張機離開了房間。

“還有多久?”走出房間,馬越的臉上再度戴上了宛若無情的虛偽面具,冷著臉對張機問道:“夫子的病,還能堅持多久?”

張機搖了搖頭,拱手輕聲說道:“藥石充裕,可能一年,可能兩年……再長,老夫便沒有把握了。”

馬越咬著牙狠狠地呼了口氣,“蔡、梁兩位先生,又是怎樣?”

“情況也不太好,梁孟皇不得動氣,蔡伯喈早年的胸中郁結難解,短則三年,長則五載,恐怕……”

“不要說了,我明白,唉。”馬越看了張機一眼,拱手作揖說道:“多謝張先生。”

涼國的柱石,越來越少了……涼國,涼國啊,天下這么孤獨,我還能和你一起走多遠?


上一章  |  三國之涼人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