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三國第二百零一章 陳濤攻袁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娘三國 >>娘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一章 陳濤攻袁紹

第二百零一章 陳濤攻袁紹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3日  作者:北國的雪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北國的雪 | 娘三國 
您現在的位置:歷史軍事第二百零一章陳濤攻袁紹

第二百零一章陳濤攻袁紹

小說名:

作者:北國的雪

沮授當初向袁紹建議掐斷鄴城和虎牢關之間的聯系時,便已經想過一旦聯軍撤退,虎牢關遲早會得到必要的情報。最初在虎牢關附近,她將騎兵分出數百隊,確實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不但將大部分來至鄴城的傳令兵擒獲,更徹底的封鎖住數日之久。然而,隨著聯軍的撤退,即便離開前進行過再詳盡的盤查,但還是有潛伏在附近的鄴城士兵進入了城內,這才導致陳濤迅速起兵追擊聯軍。

雖然最終的結果并不算理想,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沮授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既定戰術。此后,當聯軍開始撤離的第一天,沮授便命令那數百隊騎兵以拉開本隊人馬五天以上的速度,快速向鄴城前進。此刻他們的任務有兩個,一是沿途檢查各處險要地形,防止張飛等人金蟬脫殼,二則是要掐斷張飛派出的小股偵察兵以及繼續向陳濤求援的傳令兵。

在沮授如此緊逼的拉網式搜索中,鄴城接下來派出的傳令兵根本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進而伴隨著聯軍日益逼近鄴城,就連探查敵軍行動的偵察小隊,也越來越難以行動。當張飛知道累計損失的騎兵偵察小隊,已經達到上百人之多后,她和張繡商議,決定暫時停止這種無意義的消耗,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鄴城幾乎成了盲眼作戰。

鄴城外游弋的聯軍騎兵越來越多,而張飛卻絲毫不知道陳濤已經擊破二十余萬聯軍,正準備向袁紹麾下的主力發起進攻。此刻,陳濤軍和聯軍僅僅是在軍力上就已經旗鼓相當,而裝備的精良程度,士卒的訓練水平,甚至最關鍵的士氣,陳濤軍已經完全占據了上風。

在毫無所知的張飛和張繡看來,聯軍騎兵一直在鄴城外巡邏,氣焰囂張到極點,很可能是聯軍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抵擋住陳濤的追擊,又或者陳濤根本沒有收到消息,依舊死守虎牢關。伴隨著時間的一天天過去,張飛和張繡的擔心也越來越強烈,而就在此時,劉協的身體已經基本恢復,就連鄴城中的醫師也已經確定,劉協完全能夠經得起不太強烈的長途跋涉。

當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張飛和張繡以及韓馥私下商議一陣,最終決定——突圍!

如果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張飛和張繡等人所做的決定無疑是錯誤的,但是從她們二人的立場來看,卻并不算一個太差的主意。若不是最初劉協身體方面的原因,一早她們就會分成兩一部分,一人帶著劉協遠走兗州方向繞道回司隸,一人則會帶著替身在鄴城吸引聯軍的注意。只可惜,很多事情并非是計劃好的就一定能夠實現罷了。

如今,張飛手上尚且有近三萬人的精銳騎兵可供調遣,而鄴城之外雖然有幾百隊騎兵日夜巡查,很難躲過他們的視線,但是這些騎兵極為分散,根本不可能在實質上阻擊張飛麾下騎兵的突圍。唯一的麻煩就是其后會被他們追蹤,很可能無法隱藏行蹤。然而,即便是有這些麻煩,但是在張飛看來,突圍無疑要比現在這種死守的狀況強很多。

當三人決定之后,便匆匆來到劉協的面前,將他們的決定說出。原本以為,劉協必然會同意他們的想法,但是沒想到這一次的劉協卻大出他們的意料之外。

“翼德姐姐,繡兒姐姐,韓愛卿,你們三人的想法朕都明白,但是朕卻不同意。”劉協端坐在主座上,說出了令三人皺眉的話。

張飛一向在陳濤軍中極有威望,和劉協的關系也非常親密,當即上前一步,也不行禮,就像是對自家子侄般說道:“小協兒,打仗可不是開玩笑。如今袁紹所率領的援軍已經逼近了鄴城,若是將鄴城四門包圍,發動猛攻,我很難保證鄴城三天不失。到時候,即便我們想要突圍,也是困難重重。為今之計,還是早早從鄴城突圍為上。”

劉協卻搖搖頭說道:“翼德姐姐,若是按你說的行動,你有幾成把握能夠突圍成功返回司隸?”

張飛眉頭緊皺,思慮片刻之后才說道:“五成!”

小劉協笑了笑,搖搖頭說道:“若是按朕看來,恐怕三成的機會也不到吧。”

說到這里,他舉起小手,止住張飛的話頭,侃侃而談道:“我軍多為騎兵,若是想要快速突圍,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馬匹的負重,以增加速度來甩開袁紹軍的騎兵。如果這樣做,那么騎兵可以攜帶的糧草就是實在很有限。以翼德姐姐的品性來說,斷然做不出掠劫普通百姓的事情,那么最多七天之后,大軍就會開始缺糧。老師曾說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不論是被人劫了糧道,還是大軍在沒有足夠糧草的情況下行動,都是自尋死路的做法。如今,明知道大軍會缺糧還冒險出擊,這是朕不同意的第一點。”

劉協的話有條有理,竟然從軍事上找到張飛謀略的重大缺陷。一時之間,竟然讓張飛等人無言以對。

然而,小劉協的話還不止于此,只見他站起身來,走到張飛等人的面前,正色說道:“若僅僅是如此,尚且有勉強可以解決的辦法。比如說,在缺糧之后,向當地的大戶人家購買,或者干脆殺掉一些戰馬以勉強填飽大家的肚子。然而,你們所設定的行軍路線太過想當然了一些。若朕是袁紹,當得知我們突圍向兗州而去的消息之后,甚至不需要派遣騎兵追擊探查,就能知道我們唯一回到司隸的道路,就只有經過宛城一路!老師曾拿宛城教導朕什么叫戰略要地。宛城聯通中原各地,無論是北面司隸、西面蜀中,南面的荊州,還是東面的兗州,若是想要相互往來,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經過宛城。而宛城周圍多山地,極不利騎兵行動,我等要想快速通過,唯一的辦法就是直接由官道前進,拿下重鎮宛城,隨即北上。除此之外,除非是我們在宛城附近放棄所有戰馬,徒步跋山涉水,才能繞過宛城進入司隸。翼德姐姐,你應該也知道宛城目前控制在袁術手中,若果袁術能夠搶先一步封閉宛城,那到時候翼德姐姐你是想要這三萬騎兵成為沒馬的步卒,還是餓著肚子強行攻打中原重鎮宛城?”

“這……”其實張飛并非是沒有考慮過這些,只是覺得與其在這里坐等聯軍圍城,還不如沖出去博一搏,這也是張繡和韓馥的心思。然而現在卻被劉協一語點破,眾人又如何能回答出來。

劉協也不逼問眾人,轉回自己的案幾前,笑望著三人說道:“以朕看來,其實情況也許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糟糕。”

“陛下此言何意?”韓馥第一個忍不住,立刻追問道。

劉協收起笑容,正色說道:“袁紹那賤人費盡心思刺殺了皇兄,又擄來朕,可不是想讓朕給她一個大將軍的封號就完事。如今朕被你們救出,她想要重新把朕抓回去的心思,恐怕只能用火燒眉毛來形容。然而,聯軍卻為什么這么久還沒有抵達鄴城之下?先別去看那些少數的騎兵,為什么幾十萬聯軍本隊,到今天還沒有抵達鄴城?唯一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她袁紹遇到麻煩了。朕看來,唯一能夠給她造成麻煩的人,就只有老師!必然是老師已經行動,甚至給予了袁紹極大的打擊,才會迫使她不得不暫時停止向鄴城靠近,妄圖要擊破老師的本隊之后,才能來鄴城抓朕。鄴城的重要性本就不低,如今城內更是糧草堆積如山,而朕還受困與此。若不是真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換成各位,是否會慢慢而行?”

“有道理!”張飛贊嘆一聲:“小協兒真的長大了,竟然比我們想的還遠。”

劉協擺擺手,謙虛的說道:“這些不過是朕的猜測,而且這也是老師多年來的教導之恩。”

張繡皺著眉頭插口說道:“聯軍兵多將廣,即便主公可以暫時阻擊住敵人,但是以我看來,要想全殲聯軍似乎不太可能。若是我們不選擇突圍的話,依舊坐困與此,最終恐怕還是會被聯軍包圍。”

張繡的話頓時讓其他兩人的臉色也陰沉下來,然而小劉協卻正色說道:“所以,我們要主動出擊!朕建議翼德姐姐和繡兒姐姐率領三萬鐵騎,出城向西方前進,不求與袁紹軍主力決戰,但必須要弄明白,為什么聯軍會遲遲不至。袁紹軍騎兵本就不多,如今在鄴城周圍就有不少數萬,但是卻分散行動,相比聯軍中剩下的騎兵也不過寥寥兩三萬人,只要小心一些,即便不敵,以兩位姐姐的能力,要突圍也是容易。只要我們弄清楚聯軍究竟目的何在,那么再來商討是向兗州突圍,還是據城死守,把握也會更大一些。三位,你們說對嗎?”

張飛和張繡突然有種感覺,眼前這個小劉協,這種絲絲入扣的分析,這種自信的笑容,就仿佛是一個縮小的陳濤坐在他們面前。

在心中暗暗感嘆一聲,收斂心神之后,張飛點頭說道:“小協兒說的很有道理,就按這個方法做吧。只是,你身邊覺得不能沒有人保護。我會率領兩萬騎兵出城,繡兒妹妹就呆在你身邊。不用多說什么,這是我的底線,否則我情愿強行帶著你冒險突圍!”

小劉協原本還想勸說張飛帶著張繡一起出城,畢竟聯軍實力強大,若是有個閃失,兩人在一起也互相有照應。然而,張飛卻已經看穿了他的心思,哪里會同意。

心知自己無法說服張飛,小劉協也不再勉強,只是連聲關照張飛要注意安全,實在不行就退回城來。

既然商議已定,張飛便不再拖延,又叮囑張繡要好好保護小劉協之后,便趁著天色尚早,當即點起兩萬騎兵,從鄴城西門堂而皇之的殺出。

才出城不到十里,大軍就遇到巡查的聯軍騎兵小隊。面對近兩萬人的鐵騎,這些聯軍騎兵哪里敢來挑釁,慌忙射出響箭之后,便掉頭逃跑。

張飛也不去追趕,為這種幾十人的小隊而浪費馬力根本就是得不償失。此刻的她絲毫不理會敵軍的示警,率領騎兵方向不改直接向西方奔去。

從上午出城開始,直到黃昏時分,張飛麾下的騎兵們才減緩馬速,找到塊小土丘附近,準備過夜。而張飛則對小劉協的判斷更信了三分。按照騎兵的速度,奔行一日,換成步卒起碼需要兩到三日,然而,直到此時卻還沒有遇到袁紹軍先鋒,這足以證明,聯軍距離鄴城的距離,遠比她們估計的要遠上許多。

此刻的張飛還不知道,聯軍別說是想要繼續向鄴城逼近,就連脫身都越來越困難。因為,這天黃昏時分,也是陳濤主力抵達聯軍駐扎地的時間!

士氣,是古代士兵打仗中最為重要一種東西。他并沒有實際的形態,也很難讓人清晰的感受到是什么,但是卻遠比裝備、糧草等更為重要。

最初聯軍在酸棗誓師時,聯軍的士氣如虹。遠超出想象的龐大數量,多達十幾路的各地強勢諸侯,上百員能征慣戰的將領,這些都是士氣的根本原因。也正因為如此,在最初孫堅被陳濤麾下擊破時,除了戰死者之外,很少有人投降,即便是潰散了,還是能夠很快集結起來。因為那時候的聯軍士兵們相信,失敗只是暫時的,最終等聯軍本陣趕上,陳濤的覆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過了這些士卒們的想象。孫堅敗北,孫堅和公孫瓚聯合再次敗北,聯軍被迫放棄先鋒,只能集結全軍行動。虎牢關下,如同天神一般的王越戰死。趙云所部騎兵,騎射之威讓后陣大亂。袁紹揮軍強攻虎牢關,無論是用計還是強攻,皆無功而反。最后,囤積糧草的鄴城被奪,甚至連遠在腹地的南皮都一度被陳濤攻陷,掠走了皇帝。再接著,當聯軍開始撤退的時候,陳濤軍主動出擊,先以騎兵圍殺袁術的后軍,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再接著,孫堅和公孫瓚離開,袁術和王匡麾下盡皆潰散。浩浩蕩蕩六十余萬大軍,如今僅剩下不到一半,甚至已經被趙云的騎兵釘在原地五天之久。而今日,最終的強敵,所有一切的策劃者,大漢相國陳濤,已經在那面金底紅字的大旗下,站立在聯軍三里之外。

聯軍士兵,心驚膽戰!

陳濤一馬當先,站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賈詡、郭嘉一左一右落后兩個馬身分立在陳濤的身后。再后方,趙云、呂布、太史慈、趙靈兒、夏侯惇、夏侯淵、張遼、高順、曹洪、李傕、郭汜等核心大將一字排開。更后面,則是各營各曲的偏將裨將,而最后則是二十五萬陳濤軍精銳士卒。

大漢相國陳、前將軍趙、后將軍呂,兩面“征”將軍旗,三面“鎮”將軍旗,數不清的各路雜號將軍旗,旌旗招展,戰陣橫聯。左右兩翼,分列十萬鐵騎,中央十五萬步卒組成數不清的千人戰陣。刀劍出鞘,槍戈林立,弓弩齊展。騎兵、重甲步兵,刀盾兵,長槍兵,弓弩手,重盾兵,長戈兵等等各路兵種涇渭分明。更令人膽寒的是,如此規模的大軍,除了偶爾能聽到傳來陣陣馬嘶聲之外,竟無任何聲息,仿佛就像是石雕般靜立。

聯軍之中,別說是那些普通士卒早已經面色蒼白,手心出汗,就連那些大將和各路諸侯也是面色難看到了極點。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從正面觀看陳濤軍的威勢。在虎牢關時,那幾萬披掛薄鐵甲的騎兵就已經讓他們感嘆陳濤軍的裝備精良。而直到現在他們才發現,那幾十萬大軍之中,竟然看不到一個人沒有甲胄護身!鐵甲且不去說他,光是那牛皮輕甲,要裝備全軍,都是非常巨大的開支。更何況,平時的維護,修理更是天文數字般的支出。就連袁紹都弄不明白,陳濤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支撐起如此裝備精良的大軍。

馬超站在人群中望著對面的大軍,其他人在她眼中似乎都已經消失了,唯獨剩下那個騎在馬上,穿著一身金燦燦的薄甲,腰間懸著一柄鑲嵌滿各色寶石,裝飾作用,遠大于實際作用的寶劍,面容俊秀,雙目如神,始終保持著成為面容的男人。

原本以為伴隨著時間,會讓自己慢慢將他忘記,然而虎牢關下遠遠看了一眼之后,她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那么天真。如今,再次見到他的時候,馬超心中突然有一種沖動,似乎想要跑到他的身邊,問他一句:你的傷,可曾痊愈?

可是,馬超知道自己不能如此做,不管是為了馬氏的聲譽,還是為了自己的私仇,她只能這么遠遠的看著,哪怕只看上一眼。

正當馬超心思煩亂的時候,陳濤策馬向前行出幾步,忽然拔出腰間的長劍。寒光閃閃的寶劍斜指長空,只聽他大喝一聲:“刺殺先帝,擄劫陛下,按大漢律,該當何罪?”

“首惡炮烙,誅滅九族!”身后一眾大將們頓時發出如炸雷般的吼聲。

“誅滅九族,誅滅九族……”二十余萬將士的呼喊聲,震驚百里。

陳濤待喊聲過去之后,再次揚聲道:“司隸、涼州日漸繁榮,皆百姓辛勞,將士浴血所致。如今眼前賊寇,欲占我家園,燒我房屋,辱我妻女,奪我金銀。濤問爾等,凡犯我家園者,該如何?”

“犯我家園者,雖遠必誅!”

“雖遠必誅!”這一次,將士們幾乎是血紅著眼睛在瘋狂呼喊,手中的兵器更是砸的地面咚咚作響,若是袁紹等人站在他們的面前,恐怕就是用牙齒都會將他們撕成碎片。

噗通,一員聯軍偏將竟忍不住心中的驚恐,從馬背上跌落到地上,雙目緊閉昏死過去。

聯軍普通士卒更是膽戰心驚,不少前排的將士,下意識的向后退出一步,頓時引來全軍陣陣微弱的騷動。

袁紹面色難道看極點,但依舊咬著牙關對身邊的諸侯們說道:“已是黃昏時分,這陳濤不過是來耀武揚威一陣罷了。”

各路諸侯還來不及點頭,就見那陳濤大喝一聲:“舉火,我等不滅賊寇,誓不回營!”

于是,聯軍一側,各路諸侯們,原本還想點頭,卻變成了將目光轉向袁紹。

而此刻的袁紹心里早已經罵開了:老娘干你十八代祖宗,你就不能早說一眨眼的功夫嗎?非要老娘說出來,你才說什么要挑燈夜戰,你腦袋有病呀!晚上是睡覺的時候,打什么仗!

不久之后,陳濤軍中便燃起無數火把,點點星火,立刻就蓋過日漸西落的太陽,將整個戰場照的亮如白晝。

站在袁紹身邊的沮授,見袁紹到現在還是死死盯著陳濤,卻沒有任何其他的反應,頓時感覺不妙,小聲提醒道:“主公,我軍尚未做好夜戰準備,還請主公立刻下令,是回營死守,還是準備迎敵?”

沮授的話讓袁紹回過神來,咬咬牙說道:“不能回營,若是回營士氣必然低落到極點,今后再難一戰。通令全軍,左右兩次槍兵注意敵軍騎兵突襲,中軍前陣重甲為先,隨時準備迎敵!”

大戰當前,各路諸侯們也不敢懈怠,立刻領命之后,紛紛回到自己的本部人馬中,召集各自手下的將領,準備迎接陳濤軍的進攻。

果然,不出片刻之后,陳濤軍兩翼的騎兵各分出兩萬,分別由夏侯惇和太史慈率領,率先迂回兩側,試圖向袁紹軍的兩翼發起沖擊。而中軍本陣中,左右各有一萬弓箭手齊步走出,開弓上箭隨時準備打擊聯軍發起的沖鋒。而在正中央的步卒,以重甲盾兵為先導,掩護其后的刀盾兵緩緩向聯軍壓去,為首大將正是張遼和高順。

<<看書啦文字,歡迎讀者登錄www.kanshu.la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聲明:小說《》所有的章節、圖片、評論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收集自網絡,屬個人行為,與看書啦立場無關。


上一章  |  娘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