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術士1929 三次北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 >> 三國小術士 >>三國小術士最新章節列表 >> 1929 三次北伐

1929 三次北伐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水冷酒家  分類: 歷史軍事 |   | 歷史穿越 | 水冷酒家 | 三國小術士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孫尚香在里屋聽到了談話,對膽大妄為的陸遜十分惱火,吵嚷著要去告訴皇兄他的惡劣行跡。王寶玉則制止了她,因為這件事會牽扯出來很多人,第一個恐怕就是孫魯班,只要把陸遜壓制住,孫魯班在朝中也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王寶玉這么說,孫尚香更不放心自己這個侄女了,一定找機會好好訓她一頓,然后再對兄長多加提醒。

作為一名過客,王寶玉不想卷入孫權的內部事務中,當然,這也不是人力阻止可以改變的。第二天一早,王寶玉命令眾人收拾妥當,準備離開。

孫權親自趕了過來,免不了一通好言挽留,王寶玉推說彝陵那邊事情繁雜,婉謝了孫權的熱情。孫權頗感遺憾,知道都是徐盛鬧的,否則兄弟團聚怎能不小住幾天?

孫權戀戀不舍,不知下次再見又是何時。而吳國太和孫尚香見王寶玉要走,也不愿意留在此地,固執要跟著立刻回去。

孫權勸她們坐住幾天,并且暗示絕不會將她們扣押此地,但是誰都不答應,非走不可。孫權對此深感無奈,真不知道彝陵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讓母親不愿呆在兒子的身邊,只能再次感謝王寶玉對家人的照顧。

孫權率領群臣一路相送,依依惜別,看著王寶玉登上了大船,搖手道別。王寶玉根本沒提徐盛的事情,因為他很清楚,這種話根本不用說,孫權還是會放過徐盛的。

就在王寶玉等人的大船從江面上消失不久,孫權就宣布釋放徐盛,卻剝奪了徐盛的官職,這對于徐盛而言,已經是法外開恩。

一個月后,受傷病重心情糾結的徐盛病死在武昌,孫權感念他的功勞,讓他的兒子徐楷繼承了他的爵位。

安葬了徐盛之后,孫權離開了武昌,重新率眾返回了建業,卻把兒子孫登和孫慮都留在了這里,也讓陸遜留下,輔佐兩位皇子。

陸遜隔著漢江,經常眺望荊州的廣大土地,每次想到若是吳國得到這片領土,心癢難耐。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他卻始終沒敢輕舉妄動,當真是怕了王寶玉。

卻說王寶玉告別孫權,在漢江上行走了一日之后,來到了竟陵城,上了江岸。

經過數萬人的一起努力,一條長達幾百里的護城河已經開鑿完成,漢江水被引進注滿,河岸上布滿了警告語。

正值圓月,王寶玉也沒有進城,將帶來的攝魂水倒入河水中,河水立刻變成了瘆人的黑色,好像深不見底,望上一眼靈魂都要被吸引去,如果沒有橋梁,無人能過。

隨后,王寶玉命人將此事告知了孟公威,重新登上大船,一路返回彝陵。

從此以后,這條河便被人取名**河,偶爾會傳來有人消失在河邊的消息,久而久之,再也無人敢靠近這條河,竟陵城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王寶玉在孫權登基大典上遭遇徐盛偷襲的消息,根本掩蓋不住,陌千尋等人聞聽無比惱怒,大罵江東這些人無恥,要不是王寶玉執意攔著,陌千尋定會興兵攻打江東,以回擊這些人的不敬。

女人們看孫尚香的眼神也不對,就只顧著虛榮講排場,差點把男人的命給搭進去,如果寶玉有個什么三差二錯的,姐妹之間可是什么情分都沒了。

孫尚香自知理虧,哭喪著臉,頭都抬不起來,任憑姐妹們數落,誰讓娘家不給力啊!

冤家宜解不宜結,王寶玉極力勸說眾人忘記這件事兒,畢竟孫權是孫尚香的哥哥,吳國太的兒子,阿凡提的外甥,一家人還是不要翻臉最好。

孫尚香也放下身段,不停給眾人賠禮道歉,強調那并非是哥哥的本意,是他人從中作祟。表示其實她本人也十分后怕,如果寶玉真有什么意外,她也不要活了。孫尚香說著還嗚嗚的哭了起來,小模樣很是可憐。

好在王寶玉安然無恙,眾人的不滿情緒漸漸消退,生活恢復了平靜。王寶玉耐心的等待著左慈那邊的消息,一旦乾坤大挪移法陣徹底完成,便是他要離去之時。

孫權回到建業之后,派人送來了大量禮物,禮單十分詳盡,王寶玉身邊的重要人員幾乎每人都有特色禮品,看來十分用心。不過并沒書信同來,大家都明白,這是表達一種歉意。

初登帝位的孫權,并沒有放棄北伐曹魏的心思,反而是雄心勃勃斗志昂揚,命偏將軍丁奉為水軍都督,在長江上整日操練兵馬,時刻準備再度打開合淝這處屏障。

身在漢中的諸葛亮聽到了這個消息,覺得時機來到,準備再度起兵,展開針對曹魏的第三次北伐。

經歷了前兩次的北伐失敗,諸葛亮這一次變得格外謹慎,跟姜維、鄧芝等人反復商議了多次,最終確定了此次戰役進軍路線。

這次戰爭的終極目標依舊是天水郡,從第一次出征的經驗看來,想要奪取關中平原作為根據地的難度太大,不如以漢中為依托,直接進攻更好。

在姜維的建議下,諸葛亮在作戰策略上選擇了一條近路,先行攻打陰平和武都,然后直線北上,再取天水。

并不是諸葛亮在戰略上總是舉棋不定、缺少謀略,究其原因,這一片地區山脈眾多,情況復雜,一條條縱深的山谷,宛如一道道天然屏障,將蜀魏兩國隔離開來。

這天,諸葛亮將文臣武將召集起來,首先自我檢討道:“諸位將士,兩次北征無功而返,皆因我少謀也。”

“丞相何須自責,曹魏兵力皆集中于西側,天時與我不利,勝敗無常,亦為情理之中。”鄧芝說道。

“魏延不才,愿率軍再討賊兵。”魏延出列道。

“兵士不可懈怠,久無戰力,如今恰逢日暖,正是征討良時。”諸葛亮道。

武將們自然都希望打仗,人人摩拳擦掌,紛紛要求出戰,就在諸葛亮想要派兵之時,侍衛來報,成都信使來到。

諸葛亮命信使進入,信使奉上的并不是圣旨,而是太史譙周的一份私信。


上一章  |  三國小術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