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術士2058 心病當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 >> 三國小術士 >>三國小術士最新章節列表 >> 2058 心病當除

2058 心病當除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2日  作者:水冷酒家  分類: 歷史軍事 |   | 歷史穿越 | 水冷酒家 | 三國小術士 

諸葛亮贊賞的點頭,王寶玉能在繁雜的亂世立足,打造荊州安寧之地,靠的或許就是這份超脫的心胸。.

喝了一杯充滿靈性的香茶,諸葛亮整個人也變得精神起來,靠著博學多才,通古知今,倒是跟一行大修士們相談甚歡。

在座的這些人中,諸葛亮無疑是顏值最高的,白衣勝雪,羽扇輕搖,長相俊朗,談吐不凡,也讓修士們對其大有好感。

期間笑聲朗朗,王寶玉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眼下卻和這么多至交來往,也應該是上蒼對他的另外一種恩賜。

正談的開心之時,門被輕輕的推開,王寶玉循聲望去,不由暗自吃了一驚。站在門口的正是普凈,真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知道諸葛亮在此,還非得冒頭。

普凈面色凝重的緩步走了進來,諸葛亮面露驚詫之色,隨即臉色陰沉下來。

王寶玉的眉頭皺起,心里暗自埋怨普凈添亂,但當著眾人自然不能攆普凈走,正想跟諸葛亮解釋,卻見普凈上前,沖著諸葛亮合掌施禮,微微躬身道“孔明先生,貧僧本不想來見,只因心中不安,故冒昧打擾。昨日帶走果果,鑄成遺憾,貧僧向你真心致歉。”

室內靜悄悄的,這是私人恩怨,不是外人可以插手管的,王寶玉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畢竟普凈是他帶來,等于是結交諸葛亮的仇人,這可該怎么圓場呢?

“那個,既然你把心里話都說出來了,其余的我跟先生解釋吧。.”王寶玉插口道;

“普凈之過,怎能讓寶玉擔當。”普凈沖著王寶玉感激點頭,又看向諸葛亮,黯然道“普凈遙見先生身影,有意避讓,然獨處一室,眼前仍有先生影象,方知心病不除,難得安生。今日普凈特來向先生致歉,或打或罵或殺,普凈認命不貳。”

本以為諸葛亮會翻臉,非常出乎意料的是,他還是緩緩起身,長嘆一口氣后還了一禮,說道“法師言重了,此事不能完全遷怒于你。當初孔明確實難以釋懷,但時隔幾年,方才醒悟,錯不在你,而在我。”

諸葛亮的聲音不大,難以掩飾淡淡的哀傷,心中的傷痛還沒有完全復原,不過是勉強說出而已。普凈很受感動,眼中現出淚光,說道“先生何罪之有,錯在貧僧,當初只看出因,卻不知果,修為不夠,也有貪圖之嫌。如今逝者已矣,生者感傷,貧僧悔恨不已。”

“唉,還是我這個父親做的不夠,只顧忠君之義,開疆拓土,不曾好好照料女兒,以至其心性乖離,難以回頭。悔之晚矣,思之無益,既已如此,莫要再提吧。”諸葛亮感嘆擺手道。

“先生如此心胸,普凈嘆服!”普凈躬身大禮,表示由衷的敬佩。

眾人跟著王寶玉齊齊鼓掌,大家都沒想到,諸葛亮能有如此寬闊的心胸,十分難得,果然不愧為一國之相。

普凈也終于加入到大家的行列里,還親自攏著僧袖給諸葛亮斟了一杯茶,眾人看諸葛亮的眼光格外不同,覺得他已經可以融入到這個圈子里。

天玄門的招待比較簡單,但都是世間難得一見的靈果,且味道極其鮮美,諸葛亮吃了之后,只覺神清氣爽,通體舒泰。

下午,在王寶玉一行人的陪伴下,諸葛亮完整的參觀了天玄圣地,一路上贊不絕口,歸來園沒讓他看,這是王寶玉的主意,不想讓諸葛亮心生傷感。

夜色來臨,王寶玉選擇跟諸葛亮同住,諸葛亮還是叮囑王寶玉,莫讓黃月英知曉普凈在此,他太了解自己的媳婦,恩怨分明,肯定會惹出麻煩。

王寶玉點頭,這也是他的意思,姐姐是個火爆脾氣,如果得知普凈在這里,肯定會來天玄圣地大鬧,然后再找到自己劈頭蓋臉的痛斥一頓,沒個一年半載,這件事兒就休想消停下來。

“先生,說實話,我真沒想到你肯原諒普凈;”

“事已至此,何必再生煩擾,何況普凈已經歸于寶玉,再多的仇怨也該化解。況且是我對不起果果在先,之前埋怨普凈推脫,不愿面對自身而已。”諸葛亮道。

“不瞞你說,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當年我們不去追趕尋找果果,或許果果已經成了正果。”王寶玉道。

諸葛亮微微搖頭,“當日果果惦記父母之情,我雖欣慰,但已知其塵緣未了,未到歸佛之時。”

隨后,諸葛亮讓王寶玉找來筆墨,安靜的寫下了一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贊賞之言,只是對天玄門發展的一份建議。

諸葛亮認為,天玄圣地雖好,但只是閉門堅守,也不利于修士的成長,正所謂大道在德,修士們還是應該到民間去鍛煉,體驗民間疾苦,治病救人,抑惡揚善,伴隨著心性成長,修為自然增加。

總結黃巾作亂的經驗,諸葛亮還認為,不能設立信仰,更不可設立法壇,有緣人救之,無緣者舍棄,如此也不會引起當權者的敏感。

諸葛亮在文中提議,當建立天下寶圖,詳加考證,不要遇到寶物便爭,只取所需。修行功法不宜雜亂,當專心一法,發揚光大,作為根本。

門規嚴格沒有問題,但執法者必要有所監管,以免形成冤案,修行人不易,蒙冤隕落,也是黎民百姓的損失。吸納修士當十分嚴格,曾經作惡者不可取,一旦其造成惡劣影響,百倍努力也難挽回。

王寶玉看得非常激動,他名義是上掌門,實則是甩手掌柜,如今有了這樣一份詳細的綱領,正是天玄門今后發展的保證。

“先生,真是太謝謝你了。”王寶玉真心道謝。

“我尚有國運牽絆,只能為寶玉盡一點綿薄之力。”諸葛亮擺手道,“治理一方門派,管理一國之地,實則并不差別。”

位置的高度決定了眼界,但王寶玉將這份建議交給四大長老之時,長老們紛紛贊不絕口,諸葛孔明目光犀利,一下就看透了事物的本職。


上一章  |  三國小術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