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將能永久保存閱讀記錄
小說:
全本:
普凈的本事應該不遜于四大長老,而且還真心道歉了,彝陵少了個婁子伯,現在天上掉下來個普凈,看上去很像是種自然的平衡,但王寶玉還是拒絕道:“普凈,即便我不計前嫌,也不能帶著你。”
“敢問又是何為,”普凈疑惑的問道。
“我姐姐現在就住在彝陵,對你十分惱恨,我的媳婦們從小看著果果長大的,跟這個孩子的感情也都很好,對你也不會有好臉色,我如果將你帶在身邊,不一定會惹出什么樣的麻煩。”王寶玉坦誠的說道。
“貧僧不去彝陵,早聞寶玉擔任天玄門掌門,我可去天玄圣地,任由寶玉吩咐。”普凈不以為然的說道。
“天玄門是道家宗門。”王寶玉微微皺眉,看來普凈是打定主意要跟著自己,竟然連天玄門都想到了。
“若追溯本源,佛道本為同宗,聽聞天玄圣地環境清幽,最是適合修行。”普凈自信說道:“況且我的本事也不會辱沒天玄圣地吧,”
“我知道你本事了得,但四大長老的位置早就定好的,恐怕不能增加。你到了那里,高不成低不就,會尷尬的。”王寶玉提醒道。
“出家人何必在乎名利,屆時該擔何職,可任由四大長老安排,貧僧悉聽尊便。”普凈放低了姿態。
“左慈那人性格挺怪,說話也難聽。”
“如此方能考驗心性。”
“那里以道家修行人居多,可能會有排斥現象。”
“呵呵,既然都尊崇寶玉為掌門,貧僧又何須在意他人眼色。”
“說不定里面的人也會被我調用,做些打打殺殺的事情,你可別看不慣。”
“正可誦經超度。”
王寶玉搜腸刮肚,將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說了出來,為的就是想要打消普凈去天玄門的念頭,因為將來如果姐姐知道普凈在那里,少不了會埋怨自己。
無奈普凈卻不肯放棄,無論怎樣都要去天玄圣地。
讓王寶玉實在說不出什么來,難怪當初諸葛果被其勸得離家出走,普凈口才那是相當了得啊。想想如此也好,有左慈等人監督這位老和尚,應該不會再出任何問題。
“寶玉,我也并非一無是處,或許將來就會幫助一二呢。”普凈又說道。
“好吧,好吧,我答應你。”王寶玉纏不過,暫時同意,又說道:“但是眼下呢,你先跟著我去辦一件事兒,算作是入派的先決條件吧。”
“寶玉但請吩咐。”普凈點頭道。
普凈一招手,那顆夜明珠便從上方落下,被他握在手里,隨后跟隨三人走出了洞穴,只見他在地面上輕輕跺了幾腳,地面一陣顫動,洞穴入口便被塵土覆蓋,失去了蹤影。
泰雅驚訝的捂著嘴巴,不用說,又是位神仙,暗嘆王寶玉真有可能活一千八歲年呢。普凈對泰雅看都不看一眼,卻對提普不斷的上下打量,露出極其感興趣的神情。
“這位是泰雅,來自夷州寶島。這位是提普,西征時認識的好兄弟。”王寶玉介紹道。
“提普蒙昧未開,一旦撥云見日,造化了得。”普凈贊道。
“也是你們佛門中人,”王寶玉小聲問道。
“不瞞寶玉,他或可得羅漢果位。”普凈沒隱瞞的道。
“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王寶玉打趣的問。
普凈笑而不語,隨即跟隨王寶玉上了漁船,泰雅很識趣的跟提普同坐一船,小船啟動,繼續朝著不遠處的所謂金山而去。
“敢問寶玉意欲何往,”普凈問道。
“去往金山。唉,不瞞你說,我二哥唯一剩下的兒子關興病了,治療這孩子的病,需要一味特殊的藥,可能就在金山之上。”王寶玉嘆氣道。
“云長算是我的故友,此事義不容辭。”普凈道。
“你能這么想我很欣慰。”王寶玉道。
“想當年,在那鎮國寺中,我曾送給云長一首詩,可惜他一直未能理解其中真意。”普凈道。
“我聽二哥說起過,好像里面提到了麥城吧。”王寶玉道。
“赤膽征戰三十載,心如明鏡義昭然,神威儒雅垂千古,麥熟籽落冬日寒。”普凈將這首詩又念了一遍,說道:“這首詩內,并非單單道出麥城乃是兇險之地。”
“還有什么,我當初可就是這么理解的。”王寶玉疑惑的問道。
“所謂三十載,指得是云長從軍三十載必隕落,但我曾經告誡過他,莫讓兒子從武,他到底沒聽勸告。”普凈道。
王寶玉心里咯噔了一下,忽然明白了什么,驚愕的問道:“你是說那麥熟籽落,指得是二哥的兒子,”
“唉,正是如此,關將軍子嗣若是從武,終將全部凋零。來于塵土,歸于塵土。”普凈道。
麥熟籽落冬日寒,現在不就是冬天嗎,難道說關興最終也難逃一劫,這也太殘酷了吧。
“普凈,我不管什么命中注定,關二哥就剩下這一個兒子,我一定要保住他。”王寶玉道。
“我等自當竭盡全力。”普凈點頭道,暫時把所謂的命運一說放到了一邊。
漁船搖搖晃晃,半個時辰之后,靠近了金山,這個小島的規模稍微比所謂的銀山大了一些,同樣是一片荒蕪,上面落滿了鳥糞。
四人連同兩頭神獸下船登島,泰雅眉頭一皺,上前說道:“寶玉,我感受到大量蛇類的氣息。”
“那就對了。”王寶玉點頭道。
“寶玉,可知我因何選擇銀山隱居,而不是此處,”普凈問道。
“嘿嘿,肯定是因為這里有蛇。”王寶玉笑道。
普凈搖頭道:“平常蛇類,難以靠近我,但這里居住的是一條青色的靈蛇,法力倒也不弱,我不愿與其為敵,更不愿加害于它。”
“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王寶玉道。
“這條青蛇倒也本分,平日里以鳥類為食,從未傷及過人類。”普凈道。
“鳥類也是生靈,它這也是殺生造孽啊。”王寶玉道。
“蛇類并非素食者,它若不吃鳥類,豈不是要餓死,如此也有違上天好生之德。”普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