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克希德
更新:2017051721:52
字數:2574
中四的飛無愧于其“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七字之評價,先是飛行測控中心得次投入使用,就讓這次飛變得更加可控、風險更低,做到了有的放飛,而測控中心在大致接待了楊輝帶來的參觀隊伍之后,內部氣氛又緊張起來。
飛機的飛過程中,能不能起飛來是一個坎,飛的穩不穩也是一個坎,但真正得鬼門關則是要看你能不能成功降落下來,根據調查統計,其實很多飛行事故也都是生在降落階段,就是這非常要命的幾分鐘,對于飛的飛機來,這就更加要命。
測控中心的大屏幕所顯示的飛行姿態模擬動畫,清晰地表明飛機已經處于標準的降落姿態當中,整個測控中心已經徹底安靜下來,之前來做匯報的副總指揮也是以工作為中心,明白地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崗位上,這種緊張的氣氛不用做任何的人為渲染,它早就已經彌漫在整個測控中心。
對這一幕,領導們還是很滿意:“我們走吧,也就不要打擾這邊的工作了,還是該去迎接我們的飛英雄,能夠飛我們新一代軍用戰斗機,這是前無古人的歷史**件,我為你們所有項目工作人員感到自豪!走。”
當先一步,大領導帶頭離開飛行測控中心,看得出來,這時候的大領導心里是很高興的,對中航西南在這個項目上的努力和成績很滿意。
而這樣一來,也算讓楊輝心里暫時放了下來,不管怎么,也就在一年多之前,中航西南和大領導不是一條戰壕里面的,雖然后來大領導和劉副主席是和平過渡,但中航西南沒有亮眼的成績做出來,大領導那邊隨時都有可能變卦,那時候可就慘了。
從測控中心到飛機停機坪,其實也并不遠,一行人到了停機坪的時候,飛機正在最后的滑行減階段,就現目前飛機的度來看,已經是不會再有出什么太大紕漏的可能了,所有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特別是洪都方面,那更是喜極而泣了。
這可是戰斗機啊,想想上一次洪都試飛軍用作戰飛機的時候,那應該是19年,記得那是殲12戰斗機項目,只可惜到最后,飛機是定型了,但并沒有獲準投入批量生產。之后的洪都就一直沒有什么大項目,只能圍著各種教練機花心思,順便把老掉牙的強五也玩兒出了花來,其實,那些也都是無奈之舉啊!
作為標準的軍用作戰飛機研制生產單位,洪都最高的理想就是研制主力軍用戰斗機,蟄伏二十年之后,終于才又回到了這個世界大舞臺之上,真的是太難的啊!
這一路上的洪都,也經歷了太多的風雨,好在這彩虹終于是有幸看到了,此刻的洪都,似乎又在這一瞬間,重新煥了勃勃生機,那種百年老國企的沉沉暮氣,似乎在此刻已經完全消失。
軍用航空動機的噪音很大,即便是現在的中四從來都沒開啟過動機的加力燒室,推力也僅僅只保持了飛機最低滑行度所需,但動機只要還繼續運轉著,那刺耳的噪音就能夠掩蓋住各種聲音。
當飛機滑行到指定的停機點,動機引擎關閉之后,這才算是徹底停穩下來,早就迫不及待的飛現場總指揮,也是親自拿著登機梯輕輕地搭飛機,試飛員將座艙蓋打開,收拾一下儀容儀表,努力平復著還依舊激動的心,雖然他知道這沒什么太大的效果,但這也是一個心理安慰。
轉過頭,對著站在一邊人山人海的觀禮嘉賓們揮揮手,更是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大門牙雪白雪白,軍記這時候也終于開竅,手中的照相機迅咔咔咔拍上幾張,這是歷史性的鏡頭。
和登機梯上得現場總指揮互相道賀,兩人都知道對方為這次飛到底付出了多少,這一刻感情流露顯得更加真摯,不帶有絲毫的表演成分。
大概是十多秒之后,現場總指揮才想起正事,連忙笑著幫試飛員收拾一下,確認沒問題之后,這才有些顫抖地走下了登機梯,把整個舞臺交給飛機和試飛員,飛成功的這一刻,他們兩搭檔是所有鮮花和掌聲的追逐對象。
緩緩出艙,再一步一步穩穩地下飛機,那堅實的背影,以精密的現代化戰機為背景,這一刻是如此和諧,隨即,這又是一陣快門按動聲音響起!
當腳踏上堅實地地面,本來這對于一位長年承擔高危試飛任務的飛行員來,應該是最為期待的時候,今天,卻一反常態,居然感覺有些舍不得,是舍不得剛才一起并肩上天的戰友,他對這戰友是足夠信任。抖擻精神,轉過身來,背后就是戰機,面對無數期待,笑的很從容。
每次飛成功,獻花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這次前來獻花的不是公司女同志,而是洪都的老一代總師6總,他這次也拖著年邁之軀,要親自要來為成功歸來的飛英雄送上一捧花,雖然此舉動在現在看來和他的身份有些不合,但老人家今天高興,多少年了,真難得啊!
老人家是高興地,走起路來都比往常要更加矯健,幾步來到試飛員面前,話卻沒有多,只是緩緩地點了點頭,所有人都知道,這里面已經包含了滿意、認可、期待、祝福
試飛員萬萬沒有想到,6老會親自來給自己送花,這又是何等之榮耀啊!就算找遍整個試飛員大隊的試飛員,好像也沒有誰獲得過如此殊榮吧!
其實這位試飛員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這次事件的開頭,后續共和國但凡有新飛機飛成功,送花這一傳統都變成了由飛機總設計師,而且是飛機的飛機總設計師來完成,這是總設計師表達其本人對試飛員的感謝,都試飛員的信任。
接過花之后,試飛員才現在這束花上還飄著絲帶垂下,上面也寫著一詩,大概是6老心情好的緣故吧,老一輩的總設計師都是很有些化的,詩人、音樂家、運動員都有,這一詩什么的,也不在話下。
仔細看看,赫然是:人世稀能百,難得幾次飛。一朝沖天起,風雪雷電退。賓客遠道來,定要滿載歸。豈能不與杯,壯志在心扉。
一簡短的詩,這赫然是老人家對整個人生經歷的感悟,是幾十年青春奉獻的記載和見證;戰機一飛沖天時,卻退牛鬼蛇神、艱難困苦的自信;是對各國觀摩團到來感到歡喜,也是對中四外銷的格外看好;更有對那些投身航空工業的后來者的勉勵與鼓舞,是對試飛員豪情壯舉的欽佩,同時也倒出了所有航空人為心中所執著追求目標,在不斷奮斗途中的辛酸喜樂。
這是共和國的航空人,縱然是楊輝重生帶來先知先覺,但楊輝更明白,中四成功的背后是成千上萬的航空人不謝努力的結果,這一刻又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屬于四代機的時代終于在也共和國拉開新的篇章。
(全書完)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