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天下我做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叔總是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叔總是輸

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叔總是輸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0日  作者:君子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君子毅 |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 
0

君子毅寫書不容易新書期間為作者求點擊、收藏、推薦,這樣他才有動力

天下目錄傳送門:

☆:增加點擊,人人有責

第一章佳人,家人:

高遠為了治下能夠快速健康的發展,他提出了標準統一的理念。

堂下的司馬懿虛心求教,道:“主公,何為標準統一?”

堂上的高遠笑道:“昔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這讓秦國進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所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手工制造業的標準,統一起來。”

他又道:“比如,車轅,車輪、鉚釘、木楔。距離遙遠的兩地,在制造上存在一些差異。這樣的話,當甲地的馬車進入乙地,若有損壞,很難馬上進行維修,這就耽誤了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嘛。”高遠笑道。

司馬懿、徐庶等人恍然大悟,他們立刻就能夠舉一反三,不禁贊道:“主公提出的這個“標準統一”,對手工制造業相當重要。各行業之間,也能夠加深聯系,加快流轉的速度。”

隨后高遠指出,武器裝備的制作,也要高度的統一。這樣一來,才能夠大規模的集中生產。而士兵們有了制式裝備后,更能協調,提升戰力。

司馬懿、徐庶等人個個精神抖擻,唰唰唰記錄高遠的講話精神。能夠輔佐一位明主,真是大慰平生。

于是,司馬懿等人便按照高遠的指示,開始進行區域建設。重點就是大同盆地,這里有鐵礦、有煤礦,工匠集中后,那就是兵工廠呀。

二日后。

徐庶愁眉不展的來見高遠。

大軍師皺眉頭了,高遠心里咯噔一下,急忙道:“元直,難道發生了大事?”

徐庶一禮,憂愁道:“屬下與司馬軍師商議后,準備遷入大同盆地五萬戶,以建成主公的產業區。但大同地區雖然有許多礦藏,但地處半干旱,草木太少。若是大規模安置移民,房屋建設成了最難的環節。”

徐庶說到這里,又一禮道:“即將冬至,若是無房,恐百姓艱難。恐怕,要到來年才能夠建成制造產業區。還有就是,由于移民的大量涌入,其他地方的木材也開始短缺,有許多移民,恐怕今年冬天很難住上自己的房子了。”

高遠本打算建成制造產業區后,運用大同地區的煤礦加鐵礦,迅速大規模換裝部隊,預計在明年春季增強軍隊戰斗力。然而現在十一月了,不能讓人大冷天沒有地方住。

另外,移民的突然大規模到來,帶來了建房難的問題,這問題若是處置不好,這么多投奔自己的百姓,卻是無家可歸,這名聲驟降不說,一定回出現太多問題。他眉頭一皺,“木質房屋無法大規模建設,可以燒磚呀,秦磚漢瓦嘛。”

徐庶聞言一琢磨,他也不懂這燒磚。

于是,半個時辰后,高遠就來到城西郊外的一處磚窯。

磚窯的師傅們,聽說高遠要來,一個個十分興奮。過年的衣服都提前拿出來穿了,距離遠遠的時候,就跪在了路旁。

高遠急忙下馬,一一攙扶起來,就學著后世大領導的模樣,噓寒問暖。

當大官的,都是高舉回避牌子的親兵開道,那里有這么平易近人的。師傅們十分感動,想想現在的好日子,好多歲數大的,都留下了眼淚。

天寒地凍,但是一進磚窯廠區內,高遠就感到十分溫暖。這來自于無論任何時候,磚窯都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尤其是冬天,驟然降溫,窯壁就裂開了,就無法使用了。

當大師傅詳細解說了燒磚的過程后,徐庶不斷搖頭,最后道:“主公,這燒磚頗為耗時,看來,只能到開春,天暖和了,才能夠大規模在大同地區安置百姓。”

高遠皺眉不語,這個時代雖然會燒磚,但工藝較為落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出一爐子。他便對大師傅問道:“你們燒磚都用粘土,加入矸石嗎?”

“矸石?什么是矸石?”中年磚瓦匠撓著頭,十分不解。

“是一種煤礦的伴生礦……。”

這個大師傅也是有能力的,同時這山西采煤方便,多用煤炭燒磚,而許多地方都是用木炭。經過高遠的解釋后,他終于知道煤矸石是什么了,驚道:“廢礦石也行?”

這時候的人們,也就這么稱呼煤矸石,燒不著,也就摻假的時候用用。

高遠看出究竟,便打算改良一下燒磚的工藝。其實他也不懂燒磚,只不過后世聽人說過矸石燒磚,由于煤矸石也有一定的可燃性,如此一來就能夠從內到外的燒制,節省能源也能夠縮短燒制的時間。

磚窯的師傅們面面相窺,這能行嗎?

而隨行的徐庶有些傻眼,心說主公會燒磚?主公怎么知道煤矸石能燒磚的?然而他又想了,但凡圣賢之主,皆通萬物。

圣賢之主!

也只能這么解釋,才能夠解釋清楚高遠為什么有層出不窮的全新理論。

其實,圣賢之主,已經是高遠治下的共識了,包括平民老百姓。

高遠望著驚詫看著自己的眾人,大手一揮,“燒一爐不就知道了!”

“對對!”師傅們連連點頭,這磚窯一般都是為城墻燒磚,為大建筑基座燒磚。忙的時候,日夜不停,閑的時候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開爐。如今正閑的當當的,因此一聽,個個點頭。

人多力量大,高遠帶來的五百兵丁齊上陣,很快就搞定了一萬塊磚坯。

高遠也是親自動手,和泥拍磚,一身泥點子,但卻樂此不彼。

隨行的許褚、徐庶大跌眼鏡。尤其是許褚,他跟了曹操多少年,從來沒見過曹操干過這樣的事情。然而對于現在的許褚來說,更加敬服高遠,只有這樣不怕臟不怕累的主公,才會真正的愛民如子。

這處磚窯是個八卦窯,顧名思義,八個窯洞圍著中間一個大煙筒。

一萬塊平鋪起來不少,立體放置也不算多,只用一個窯洞就夠了。

把磚坯垛到窯里封住窯門后,接下來就是在窯頂上的孔目添煤炭。

孔上有鐵蓋,用隨身的鐵鉤,勾起來后,就能夠添碳。也能夠從這些孔目中,看到里面磚的燒制情況。

“主公,五日后就見分曉。”大師傅說道。

高遠嚇了一跳,心說這一次需要五日,也就是后世一個月的活,要五個月才能夠做完。怪不得徐庶說要到明年春天里,才能夠大規模安置移民。

他叭咂了叭咂嘴,道:“我等半日,看看情況。”

半日后。

大師傅親自上窯頂加碳,這邊剛將孔目上的鐵蓋打開,往里面一看,就見那里面的磚坯,晶瑩剔透,跟寶石一樣煞是好看。“哎呦!”大師傅吃了一驚,沒站穩,嘰里咕嚕就從磚窯上滾了下來。好在下面不少人看著他,頓時一陣手忙腳亂的接住。

“主公,快燒好了,最多再過半日!”大師傅絲毫不顧自己,推開眾人就向高遠跑去。

眾多師傅們不信,以前五天才能燒好,如今一天就齊活了?這可能嘛?他們紛紛上了窯頂,一一細看,紛紛臉色大變,“搖搖欲墜”。

就此,高遠便用后世的辦法,提高了一千八百年前五倍的燒磚效率。

眾人十分震驚的時候,高遠卻是十分平靜,他拍了拍大師傅的肩膀。就對徐庶道:“加大采煤力度后,煤矸石也會被大量開采出來,棄之不用大占土地!”他又對大師傅道:“今后多用煤矸石當原料,將土剩下來,子孫后代,就有更多的土地種莊稼了。”

徐庶有些迷茫,然而眼睛越來越有亮光,喃喃道:“開采土,地就挖沒了。這小小的燒磚,竟然也跟土地有這密切的聯系。主公改良燒磚,就為后代留下了更多的土地!”他急忙拜道:“主公圣明,我不及也!”

高遠心說我圣明個屁,這在后世都不是個事,你若是能夠走一遭,估摸著比我強。然而,這天下生靈中,也只有他獨一份了。

高遠隨后算道:“一個窯洞一萬,八個就是八萬。一平米需要130塊,十平米地面的屋子,四面墻,屋頂用木板,2.7米高,需要6000多塊。若是平米小一些,一個窯洞一天就能夠蓋三間房。雖然小了一些,但也能夠過渡。元直,就按照這個模式來,先將百姓安置下來。”

“另外,大規模建設磚窯,以后用磚的地方很多。磚這東西,燒好了千百年不壞,用不了先存著。建新城,修補城墻、關隘都是需要的。”

徐庶先是目瞪口呆,之后急道:“主公,這平米是什么意思,教我。”

高遠已經算的身心俱疲,揮手道:“走了,下次再說。”

徐庶便能夠感到,主公肚子里還有許多東西沒有掏出來。

高遠隨手指點了燒磚工藝,卻是解決了建筑材料的問題,大規模安置百姓,就成為了現實。這讓徐庶等人敬服,大呼圣賢之主。

就在并州轟轟烈烈安置移民的時候,而在同一時間,徐州下邳城,發生了劇變。

隆隆的戰鼓聲中,袁軍對劉備的下邳城發動了總攻。

從天空望下,如潮水般的十萬袁軍,瞬間就沖過了殘破的城墻。下一刻,潮水便在冒煙的下邳城中肆意。

城外,本陣前,華蓋下的袁紹仰天大笑,說不出的得意。今日擊破徐州,來日席卷中原還遠嗎?

城內。“本皇叔是絕對不會離開了,本皇叔要與袁本初決一死戰!”灰頭土臉的劉備,破衣爛衫全是窟窿,面龐扭曲的可怕,他無法面對又一次的失敗。

然而隨他一起駐守在這里的張飛,可不能眼睜睜看著他留下來送死。只見張飛銅鈴眼一瞪,伸手就攔腰反抱住了劉備,對殘余的數百將士叫道:“隨我一起,護送我大哥出城!”

劉備就跟綁在張飛腰上一樣,隨著戰馬的疾馳,燃燒中的下邳城,驚慌亂奔的百姓,不斷映入他的眼簾。而劉備的眼睛,漸漸失去了光彩,他突有所想,不禁失聲道:“同樣是面對袁本初、面對曹孟德,為什么高孟嚴就能贏,為什么每一次輸的都是我?”

劉備突然發現,自從成了皇叔后,每一次總是輸(未完待續)本文字由啟航更新組回憶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1樓2015092010:56

收起回復來自2樓2015092010:57

收起回復來自3樓2015092011:09

收起回復來自4樓2015092011:14

收起回復來自5樓2015092012:00

收起回復來自6樓2015092012:00

收起回復來自7樓2015092012:00

收起回復來自8樓2015092012:00

天空之外

草原與羊群構略成一幅絕美的畫卷

黃河之水

一路歡騰著滋養著河套平原

陽光在一排排胡楊林上奔跑

秋風攜著朵朵野花

在時光的琴弦上盡情舞蹈

那一縷縷升起的炊煙

是山野間溫馨的浪濤

容:使用簽名檔

保存至快速回貼


上一章  |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