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天下我做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兵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兵種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兵種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2日  作者:君子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君子毅 |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這東漢末年,有幾個醫生十分出名,并千古流傳,一個就是神醫華佗,一個就是醫圣張仲景。

華佗是個醫者父母心的人,游走四方,救治百姓。

因此,高遠想到當華佗看到自己檄文的時候,一定會來。所以,就讓司馬懿格外注意。

沒想到,真的來了。

華佗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有他到來,相信許多重傷的士兵都能夠活下來。高遠有一兜子的想法要跟華佗談談,十分高興道:“華佗呢,快讓他來見我。”

司馬懿露出尷尬,道:“主公,元化先生正在救治危重傷員,暫時來不了!”

出乎司馬懿預料,高遠并沒有生氣,反而十分欣慰,起身道:“不愧是元化先生,救死扶傷是最重要的。既如此,我便去傷兵營,親自去見他。”

于是,高遠出府,前去城外傷兵營。

話說神醫華佗,生平最是痛恨作惡多端的士族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放棄了成為士族保命符從而做官的機會,手拿金箍鈴,肩背醫藥箱,奔走天下,免費為百姓解脫病苦。

高遠來到傷兵營,便發現張遼等人皆在,他們的迎接下,高遠很快來到了華佗所在的營房內。

這個營房內,有一張高床,床上躺著一名受傷很重的士兵。病床旁,就見兩個白胡子老頭。商議一番后,其中一人就拿起了一把小刀。

張遼急忙說道:“主公,拿刀的是元化先生。”

高遠聞言點頭。示意眾人不可打擾,就在門口觀看。只見華佗拿起“手術刀”,這一刀就切開了士兵受傷的腹部,頓時鮮血直流。

司馬懿心里一驚,隨后奇道:“咦,這士兵不痛嗎?怎么不叫?”

高遠重重點頭,道:“此必定是麻沸散之功。病人全身麻醉,就感覺不到痛了。”

“麻沸散!全身麻醉?”司馬懿根本不知道這些名詞代表了什么。

張遼更加驚奇。他來得早,知道麻沸散和麻醉,驚道:“這是華佗先生所創的藥劑,主公怎么知道的這些?”

高遠自然不能去說是從后世聽來的。道:“偶爾聽人講過。”

這身后眾多文武,大家都不知道,而主公知道,不禁欽佩,“主公見多識廣,我等不及也!”

許多病癥,比如內部的傷口,若是不開刀手術,是絕對無法治愈的。而華佗。就是外科的鼻祖,

估摸有小半個時辰,華佗擦了擦汗。道:“小腸的裂縫已經縫合,幸虧沒有破開,若是不然,無法堅持到現在。仲景老弟,接下來就靠你了。”

張仲景是內科圣手,華佗的外科完了后。他外敷內服,不在話下。

高遠聽到這仲景二字。欣喜若狂,沒想到一家伙兩個醫道祖師級的人物全到他這里了。

話說這張仲景,也是圣手仁心,他目睹東漢末年的政治黑暗,朝廷*,憐憫百姓的涂炭,從小就厭惡權勢階級,拋棄出仕之路,轉而學醫救人。

腸子也能夠修補!

所有人在華佗的外科手術前,震驚了,只有高遠保持了相當的冷靜。

眾人回過神來的時候,司馬懿急忙道:“元化先生,這位便是我家主公了。”

華佗看了高遠一眼,高遠十分佩服濟世救人的華佗和張仲景,主動一禮,道:“多謝二位老先生,救治在下的士兵。”

華佗和張仲景對視一眼,還了一禮。華佗鄭重道:“高將軍,還有許多士兵等待救治,不能延誤,您請等待,小老兒早晚登門拜見。”

張仲景說道:“高將軍一心為民,我等敬佩。這一次響應將軍號召,到來的大夫極多,所帶藥材充足,相信不出三日,就能夠幫助將軍穩定所有的傷患。”他神情一黯,“有些特重的傷員,只能是各安天命了。”

高遠急忙又一禮,“我在這里,先帶傷兵們,感謝諸位的大恩大德。”

就此,華佗等人率領三百大夫,開始全力救治高遠軍的傷員。

三百余人的確不多,但如今這年月,一個縣城也就三五個大夫,就可以知道這規模也不少了。

三日后,高遠的傷兵得到了救治,只有少數傷情太重,沒能夠救回來。

然而高遠的傷殘軍人制度、軍烈屬制度已經全面實施,亡者得到了祭奠,生者得到了激勵。

這一日,高遠在官署之中,接見了醫生的代表,華佗和張仲景。

他十分感激眾多醫生的到來,有感于一千百八年前醫學簡陋,人員的稀少,有許多設想,想要與華佗二人商議。

然而高遠還沒有開口,華佗先說了,“高將軍,傷員全部安穩下來,靜待時日就能夠痊愈。這里已經沒有華佗能夠出力的地方,這次前來,是來告辭的。”

高遠心里一驚,心說別呀,我這里需要你出力的地方太多了,就我自己也是需要您老當保健醫生的。

緊跟著張仲景也是說道:“既如此,在下也不便久留,也是來告辭的。”

得,高遠這邊好多計劃沒有實施,主持人就要走,這絕對不行。

他也能夠想到華佗二人為什么要走,但還是問道:“二位神醫,為何匆匆離去呢?”

華佗二人不約而同道:“這里的事情以了,我們還要去別的地方治病救人。”

高遠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他首先鄭重肯定了二人,隨后道:“二位先生,你們說,是一名大夫救的人多,還是一百名大夫救的人多?”

兩人對視一眼,不知高遠要說什么,齊道:“自然是百人救的人多。”

高遠鄭重道:“我打算仿照太學,成立醫學院,培養治病救人的醫生。”

他首次提出了醫生的概念,并要仿照太學建立醫學院。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于西周。漢代設于京師,太學初建時為50人,漢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規模已經達到了10000人。

華佗二人首先是吃驚,隨后便是震驚了。就他們所知,全天下的醫者,也就幾千人而已。人數少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識文斷字的,都是奔著出仕去的,很少有人學醫。第二個原因,醫生就是匠人的身份,沒有權貴會扶持發展醫道。

華佗和張仲景對視一眼,搖頭道:“高將軍的理念是好的,恐難以實施和維持。”

高遠笑道:“我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二位神醫這樣的導師。若是二位愿意留下來,我馬上就成立醫學院,先從軍中挑選好學之人。再從民間招募有為之士,但凡學醫有成者,我高遠負責給他們發放俸祿,當然,其中愿意自立門戶,我高遠也會大力扶持。”

他又說道:“我并州百姓皆有土地,未來勤勞致富不在話下,得病求醫是必須的。”

他這是借用后世公立醫院的性質,當然,若是不盈利,很難維持下去。但是高遠治下百姓富裕是肯定的,維持公立醫院是不成問題的。

華佗和張仲景聞言,老眼瞪得賊大,精光連連閃爍。

高遠充滿“蠱惑”的說道:“醫學的大發展就在眼前,天下萬民就會因此脫離病苦,不知二位先生,可愿助高遠一臂之力?”

他所說的,就是華佗和張仲景這樣的醫生畢生的心愿。二人當時就跪了,拜道:“若是如此,小老兒愿為將軍效力。”

高遠大喜過望,急忙親自下堂,攙扶起二人。

就此,高遠開始了醫學院的建設,華佗和張仲景自然是院長。

對于高遠來說,軍醫是重中之重,所以他立刻命令司馬懿和徐庶,從軍中選拔良才,第一時間加入醫學院。而從這一天開始,高遠的軍隊,就成為這個世界上,第一支有正式醫護兵這個新兵種的軍隊。

高遠組建了軍醫營。

另一方面,許都。

話說曹操這段時間過的很不愉快,每日黑著臉。

但凡他身邊的人,皆知司空恨高孟嚴入骨。這一日,程昱偶有所得,前來見曹操,就被曹操召喚到了廳堂。

曹操的臉依舊很黑,這來自于袁紹的壓力,他敗在高遠手下,已經無多余的兵馬。只能是祈禱劉備孤軍在徐州多頂一段時間,他這邊好招兵買馬,重整旗鼓,“一定要堅持到秋糧下來。”這便是曹操的禱告。憑借他的地盤,秋收的錢糧下來后,就意味著可以再次擴軍了。

“仲德有何事見我?”曹操問道。

程昱一禮,面帶邪意,笑道:“主公,今日打探到高孟嚴的軍師徐元直的家在潁上,他的父親和弟弟都已經過世,只有徐母一人在堂,無人奉養。那徐元直是個大孝子,若是能將徐母請來,母親喚子,那徐元直一定會來投主公。主公因此又添賢才,而高孟嚴則斷一臂膀。”

曹操一聽,連連點頭,沉聲道:“若不是徐元直,我的離間計必定是會成功的。此等有才之人決不能留在高遠身邊成其羽翼,此事仲德負責,快快去請來徐母,好生招待,讓她召喚兒子歸來。”(未完待續)

ps:感謝:醒閱書中的月票。

感謝:會計機構負責人、鑫仔惡魔打賞。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泡書吧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