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天下我做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與教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與教育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與教育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1日  作者:君子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君子毅 |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 


袁本初的戰爭潛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在他死了之后,三個兒子依舊共計三十余萬大軍,打來打去了好多年。

然而高遠得出現,打亂了歷史的進程。

袁紹多次敗給高遠后,總結出了經驗。制定了先取中原,后剿高遠的策略。這三十萬大軍壓在官渡小沛下邳一線。劉備的兩座孤城已經風燭殘年,而曹操心驚肉跳,日日嘆息,不該去攻打高遠。

不過對于高遠來說,渡過最艱難時期的他,難得進入到了平靜期。

在河內的科舉考試成功開考。

放榜那天,河內郡城內人山人海,都是看中舉的。

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那都是去給中舉的報喜。鞭炮齊鳴,自然是高中者慶祝。

中舉的披紅掛綠騎馬游街,更是不在話下。最后來到高遠的府邸里,見面就是三叩九拜,直如同見皇帝一般。這來自于高遠為寒門士子帶來了出仕之道,此法贏得了寒門士子的心,寒門士子感激涕零,發誓效忠不在話下。

三日后,州牧府,議事廳。

高遠堂上就座,左手司馬懿、徐庶帶隊,右手張遼、趙云掛帥。

徐庶作出了工作匯報,“主公,三百二十八名各級官員,已經開始赴任,最遠的五日內也能夠到達任上。”

高遠頗為欣慰,“相信這些有能力之人到達地方后。地方建設就能夠步入正軌,并上一個新臺階。”他這幾日有所想,道:“我準備重建治下的御史臺。監察各級官員,嚴厲打擊以權謀私,玩忽職守,貪污*等行為。這件事情,就叫給辛毗來負責。”

高遠的治下經過改革后,士族沒有了,收入那是暴增。

然而高遠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明白。沒有奔頭就沒有勞動積極性。因此他并沒有斷了人們致富發家的路,還開科取士給與所有人當官掌權的路。相信還會有良田萬頃的富豪出現。但是這些富豪就不會有士族特色了。反而有后世特色,稅是要足額繳納的。并且,官方將會根據情況,制定類似最低工資、地租等。這些人也就不會成為萬惡的地主,而只會是開明紳士。

高遠富有后世特色的執政理念,令司馬懿等人十分欽佩。比如耕者有其田,比如高薪養廉。一方面百姓富裕,府庫收入增加,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官員的待遇,體現出了主上的關懷。

高遠重建御史機構,意圖在與清明吏治,自然得到手下的支持。

隨后陳琳提到了一個問題。“主公,三百余人中舉,而還有四千余人沒有考中。許多人難免有些怨言。屬下想,這些人也是能夠識文斷字的,若是能夠安置,一定十分有利。”

高遠聞言微微點頭,來到這個時代久了,他當然知道九成九的人都是文盲。目不識丁。人民目不識丁,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簡直就是毀滅性的災難。為什么后世百年,科技發展迅速,那都是普及教育的功勞。

為什么后世華夏幾十年就追上了世界的腳步,因為掃盲成功了。

雖然高遠只有一州半的地盤,但普及文化知識,也是重中之重。

高遠說道:“孔璋說的不錯,既然這些士子來了,就要留下。這些人的知識匯聚起來,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你們看,如何安置這些人?”

這可是四千多人,那里有地方安置這么多人?似司馬懿、徐庶,也是緊皺眉頭。

議事廳中,因此沉寂下來。

司馬懿等人的思想受到時代局限,想不出來。

但高遠思想卻很奔放,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普及教育,這令人十分激動和期待,哪怕最后沒有完成霸業,就靠這政策,也能在歷史中留下濃重的一筆。全民教育的啟蒙者,這頭銜絕對夠硬。

因此,高遠的思路更加開闊,他首先看向趙云等將領,道:“文遠、子龍,你們說,若是士兵們識文斷字,戰斗力是否能夠得到提高呢?”

張遼等人對視一眼,張遼急忙起身,行禮道:“主公,若是士兵皆能識字,自然就能夠研習兵書兵法。為將者,之所以能夠為將,武勇之外,懂得兵法才是最關鍵的。我軍將士是不缺武勇的,那豈不是……。”

眾人大驚失色,豈不是全都是將才了!

當然,這將才多是小將,但小將也了不得呀。

這邊嗚嗚呀呀殺出去數萬小將,個個會排兵布陣,戰斗力絕對爆表。

趙云激昂起身,一禮道:“士兵們認識字后,緊跟著就能夠一起學習兵法。對于行軍布陣就更加有深刻的認識,軍隊的戰斗力,絕對會上升一個新臺階。”

高遠笑道:“咱們有五萬主力軍隊,一人教導五十個人,這就能夠安置一千人了!”

眾將大喜過望,誰不想手下有文化,誰不想帶有文化的兵。

高遠又道:“另外,我準備設立隨軍教導員職位,以百人隊為單位,這些教導員負責士兵的思想教育,思想安撫等工作。而像你們這樣的主將、主官,只管作戰,就不用在為后勤、士氣等事情分心了。”

眾將更加欣喜,這激勵士氣,安撫士兵也是要務。許多時候,主官多考慮軍略,這專門有人去教導,就再好不過了。

“主公,還有三千人呢?”陳琳提醒道。

高遠又笑道:“這個好安排,各地勞改所,是需要人去思想教育工作的。各地可以成立學堂,我想,作為父母,他們一定會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并且,那些有志向的成年人。也會充實自己。此乃全民教育!”他語重心長的說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國大計。教育為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眾人徹底迷失在了高遠后世的著名詞匯之中,并傻眼了。

有文化知識的好處,誰都知道。眾將十分高昂,而司馬懿這些人,就想的更多了。這全民教育下來。就算是徹底打破士族對知識的壟斷。然而人才輩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并且這一項政策。必定得到廣大百姓的擁護。

得民心者的天下,高遠能夠屢次擊敗袁紹、曹操,歸根結底,是因為治下的百姓。全部支持他,因此士兵作戰勇猛,以少勝多。

司馬懿又擔憂道:“主公,就怕這些士子不愿意去做這樣的事情。”

高遠點頭道:“自然不能讓人平白無故去做,這樣就算做,也會消極怠工。今后,但凡是接受并進入這些崗位的士子,統稱為公務員,也就是官方招募的公事勞務人員。每一年會進行考核。當又一次科舉考試之時,這部分人將得到加分,將會優先錄用為官。”

司馬懿等人不斷點頭。十分欽佩高遠能夠想出這一整套完善合理的政策。

于是,高遠開始在自己的治下的民間推行全民教育的政策,軍隊內推行教導員制的思想教育工作。犯人勞改所也推行思想教育工作,以便讓這些失足的人,能夠重新回歸社會。

消息傳出,治下百姓一片沸騰。以前。士族控制權柄,他們可不想讓百姓學有所成。在這個識文斷字都是上等人的社會里。百姓誰不想學習學習,就算自己不學習,也要讓子孫學習,將來好出人頭地。

因此,高遠的威望在民間暴漲,人們紛紛唱誦,“他是百姓的大救星!”

有司馬懿這些賢才之士,高遠制定的方針政策,順利的開始在他的治下施行。

高遠提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國大計,教育為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為國為民的話語,被寫在了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學堂墻上。

九月的第一天,寒門士子李墨,在河內郡李家莊學堂,迎來了他第一批學生。

這學堂原本是一家士族大戶的,正好拿來用。

一群稚嫩的小學生們,第一次走進學堂。就見正堂掛著兩個畫像,一個是和藹可親的老頭子,胡子特別長,特別白那種,不過,小學生們不認識。

而另一個畫像上,一人騎在大紅馬上,手拿畫戟。

“哇,這是高將軍!”小學生們興奮叫道。

高遠的畫像怎么和孔圣人并列了?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百姓紛紛要求,要為高遠畫像,擺在孔子畫像旁邊,要讓子子孫孫記住,是因為高將軍,才有機會上學。又有寓意,雖然孔圣人傳下了知識,但是,是高將軍真正將這些知識傳給了萬民。

在李墨的帶領下,小學生們拜在高遠畫像前,稚嫩的聲音,卻是激昂中大聲念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國大計,教育為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念完三拜,隨后,才拜孔子。

這只是一角,高遠治下都是類似這樣的情景。高遠的形象,因此深入到全民心中。就算是小孩子,也是知道,沒有高將軍,就沒有現在的生活。很多人的想法,皆是學成文武藝,保護高將軍。

另一方面,九月的第一天,河內郡,大牢。

幾十個犯人,在獄卒的押解下,帶著手銬腳鐐,走出了昏暗無光的地牢。由于在地牢太長時間,一見太陽,竟然還不習慣,眼睛都睜不開。

這些犯人里面,有三人受到了重點照顧。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被俘的許褚、李典、樂進。

當他們的眼睛適應陽光后,便就發現,已經出城來到了郊外。

十圍大腰的許褚,這段時間由于得到了強迫性減肥,腰圍也少了一圍,臉也沒以前白了,左右看了看后,冷哼一聲,“這是要處決咱們嗎?也好,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條漢子!”(未完待續)

ps:感謝:氵回噯投出月票。

新筆趣閣


上一章  |  三國之天下我做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