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戰騎狂潮第八十六章 壯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戰騎狂潮 >>漢末戰騎狂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 壯大

第八十六章 壯大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度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度方 | 漢末戰騎狂潮 

九洲城帝國政務院,吏部。

元初三年剛剛開春,涼州的氣候,卻已然回暖。

本源樹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和直接。如果在數年前,剛剛開春的涼州,其氣候之惡劣,絕不輸于隆冬時節。

上元節后,春陽高照,讓人溫暖,卻也產生一種懶散。

而此時,吏部大門內,卻走出成群成群的文士、學子。三五一群,有的面露沮喪,垂頭不語。有的則興致高昂,意氣風發。

曹操面色淡然,與荀彧、程昱等一行人緩緩走出人群。

回首看了眼這氣勢恢宏的吏部大門,又看了看周邊神態各異的文士學子,不由忽然笑了。

“文若,仲德。”

曹操撫須笑道:“沒想到我曹孟德,竟然還有這么一天。”

荀彧和程昱微微一怔,也瞬即搖頭失笑。

“和這些學子爭奪縣令之位,嘖嘖,孟德兄,我們也是真夠丟臉的。”荀彧面露無奈。

“不丟臉不丟臉。”

曹操哈哈大笑:“我反倒覺得我年輕了許多!”

余者兩人一愣,不由也笑了。

他們三位,其實是有資格進行更高級中央官吏考核的。不說什么重要的官職,但至少能在政務院下各部門,取得一個不錯職位。

但外放為一地主官,才能任由施展自己的能耐。

而且潛力要大的多!縣令、郡守、州牧,最后進入帝國中央,名正言順的爭取宰輔之職!

若是一直窩在帝國中央各部,沒有機會施展能耐,什么時候才能出頭?

所以即便曹操、荀彧這等人物,也都選擇了縣令考核。與諸多書院畢業的學子、民間的大能,進行爭奪。

現在結果出來了,曹操要調到幽州遼東北疆前沿,成為一個縣令。荀彧和程昱二人,俱都要在冀州沿海任職縣令。

此番選擇縣令考核的,除了曹操他們。還有劉備、沮授、蒯良、蒯越等不過十余原本就名望聞達于天下的人物。

至于其余諸多名士,卻拉不下那個臉,到地方任職縣令。多是選擇了留在中央各部任職。

各人有各人的選擇,也不能強求。

他們拉不下這個臉,以后的前程,就難說了。

在曹操等人旁側不遠處,徐庶、石韜、崔鈞、孟建以及諸葛亮,這五個人,也聚在一起。

這些都是有真正有才能的人物。此番也都通過了考核,要下放各地為縣令。

諸葛亮神采飛揚,這是通過真本事考核,而得到的任命,讓他心里特別踏實。

“小亮子,別晃悠了,你這也太激動了吧?”

徐庶一臉笑意。

“哼。”諸葛亮畢竟年輕,才不過十六歲。

“且住!”諸葛亮瞪著徐庶。道:“請叫我的表字孔明,再亂叫。小心我翻臉啊!”

“呃...”徐庶四人不由一愣,隨即大笑。

諸葛亮剛剛通過考核,一時間意氣風發,覺得都要做縣令了,自當有表字才行,于是心下一轉。就給自己起了表字。

“孔明...嗯,諸葛縣令,胡先生也是叫這個名字哦!”

“我就是覺得這個表字不錯。”諸葛亮一本正經道:“胡先生應該高興才是,將會有一個能成為帝國宰輔的人,與他表字相同!”

徐庶四人面面相覷。

“嗯。也不知道龐統現在軍中怎么樣了...”諸葛亮嘀咕著。

而在徐庶等人不遠處,也有兩個人,正在低聲談論。

其中之一,乃是劉備,另一個,就是司馬懿。

劉備低聲嘆息搖頭:“沒想到竟然沒能通過考核...唉...”他有些沮喪。

司馬懿皺眉,道:“當是不該啊...”

的確不該。

劉備雖然不算什么學霸,但因為他的性格,一旦選擇了一件事,就不折不撓。早前劉備就決定考核縣令,外放為官。所以這一段時間以來,死命的學習各種相關的知識,按理說當是能夠通過才是。

這一點,司馬懿很是清楚。

因為他與劉備交流過這方面的知識。

但沒想到,劉備竟然沒能通過,還意外的被任命到了交通部,做一從事。

如此一來,早前的打算就落空了。

倒是司馬懿,卻是通過了考核,不過外放的地方,就在涼州。與他的想法頗為不合。

這一次帝國的官吏考核,多是針對當初各大諸侯麾下的人物。

是一次特別的考核。

以后的官吏升遷考核,就要明確的分為兩部分。

一為升遷,這是在官方內部,與各地官吏政績掛鉤。

二為新官考核,給書院畢業的學子,開辟的晉升通道。

時間上,就將會錯開。

官員升遷,在年末。

新官考核,在年初。

相較于政務方面的官員考核,軍事方面的考核任命,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了。

原本各諸侯麾下的大將,俱皆各有任命。

如不擅指揮統帥者,俱皆留在了帝國中央,任命為天子戍衛部隊的中低級將領。比如典韋、比如許褚,比如周泰。

擅于沖鋒陷陣的,則俱皆被下放到各部軍團手中,由各部軍團長自行任命。

擅于統兵的,則都有具體的任命。

從屯長、軍候到校尉,高低各有不同。

比如周瑜、曹仁、文聘、麹義這一類的人物,多為校尉級數的將領。

比如這高覽、曹純一類的人物,則多為軍候。

比他們更低一級的,都是屯長。

而如同孫策、夏侯惇、夏侯淵、張飛、關羽、黃忠等第一流的猛將型的人物,他們都選擇了進入戰騎部隊。

現今,已然有激發出戰氣者,成為了戰騎部隊的中低級軍官。

說到戰氣,李錚現在綜合戰騎部隊的各種情況。在溝通過系統之后,得出了一個大致的體系。

戰氣的激發,除了需要與戰騎達到人騎合一默契地步,從戰騎身上獲得那一點靈光。

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

那就是戰騎兵本身的素質,要足夠強大!

最低標準,是肉體力量達到一千斤。沒有達到這個數據的。都沒能夠激發出戰氣。而達到這個數據的,要與戰騎形成深刻的默契,才有機會激發戰氣。

而且激發的時候,多為戰斗之時。

在激烈的戰斗之中,才有更大的機會,激發出戰氣。

另外,肉體強度越強,激發出的戰氣,才越渾厚。根基才越深。

李錚估摸著,若是能將肉體強度鍛煉到隨手就有三千斤以上的力量,皮膜能夠抵御普通的刀槍而不傷分毫的程度,到這時再激發戰氣,才是最完美的!

這樣激發出戰氣之后,以后的發展潛力,才更大。

李錚在得到這個推論之后,立刻就將之傳遍了軍中。

他希望自己麾下的將士。能夠都有更好的基礎和更深的潛力,能夠隨同他一起。都變得更加強大。

所以,如孫策這類人物,一直壓制著,直到近段時間,才自然而然的激發出戰氣。

他們這十余人,都是這個時代最強的武將。原本的身體強度、力量。都是非人的存在。但大多數,尚不及三千斤力量,也沒有將皮膜骨骼鍛煉到位。直到進入軍中,修習了體質強化,才突飛猛進。達到了這個標準。

但整個軍中,能夠如同孫策等人,一直練到完美根基之時再激發戰氣的軍人不多。

一者戰場上兇險萬分,每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保命的機會。

二者,要將身體鍛煉到那種程度,合理的鍛煉方法自不能少,飲食也必須跟得上,這一點,李錚的軍中條件都具備。但也跟一個人的資質有關。有的人,本身潛力就夠大,在條件符合之后,很容易就能練到那種程度。

但有的人,卻一輩子都不行。

所以能激發戰氣,就都激發了,很少人能夠定下心來壓制。

所以往往做事,很多人知道怎樣做才能完美,但都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而做不到。或是意志力不夠,堅持不下去,或是沒有希望,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到元初三年開春,李錚麾下近八萬戰騎部隊,激發出了戰氣的強者,已經達到一萬五千人!

其中,陸戰戰騎人數最多,有一萬一千人。

天空戰騎人數最少,有一千五百人。

覆海戰騎人數居中,有二千五百人。

這一萬五千人,現在就是帝國軍隊的中流砥柱。

往往哪里有危險,只要這些強者前往,都能夠很好的解決。再不濟,也能保證不惡化。

海陸空三大戰騎兵種相互配合,執戰氣力量,是壓制住兇獸的最大原因所在。

而戰氣的存在,也逐漸在向民間流傳。

因為戰騎兵在追剿兇獸之際,面對危機關頭,往往都會爆發戰氣。這種現象,被百姓目睹,都是議論紛紛。

因為太過玄奇。

那種渾身發紅光的狀態,讓人難以理解。

加上李錚并未禁止這些傳聞,于是百姓也知道了戰氣的存在。

更知道了,正是因為有戰氣這種力量,帝國才可以完全壓制兇獸。

反而使得民間更加安穩,也十分人們參軍的熱情,更加高漲。

沒有多少人,能夠抵御強大力量的誘惑。

元初三年秋,冀州、幽州俱皆安穩下來,并且移居的百姓,獲得了第一次大豐收。

沿海、北疆的防線,完全安定了下來。

雖時有兇獸沖擊防線之事發生,但帝國的軍隊,完全能夠應付。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進化型兇獸并未沖擊戰線的緣故。

其中的原因,無法猜測。但只要沒發生這種事,那就是好事。

兩州安定下來之后,官方又發布政令,關羽兩州土地承包事宜。

李錚治下地廣人稀,這兩州雖然遷移了一些百姓過去,但說實話,往往百里之內,都很難見到人煙。

而這些土地,又不能荒廢。所以承包下去,是很好的選擇。就如同當初承包草場、農場一樣。

將這些荒蕪的土地,劃分為一個個農場,承包給有志于此道的百姓、商家。讓他們來開發這些土地資源。

因為兩州的安定,就使得很多百姓,都產生了承包農場的想法。

而今李錚治下人人富庶,而承包農場,還可以在金行貸款,既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隨之,帝國官方又下達了鼓勵生育的政令。

帝國人口稀少,這是硬傷。

這么多的土地,卻沒人去開發,的確讓人無可奈何。只有人口數量上去了,帝國才能真正繁榮起來。

鼓勵生育的政令,還包含了諸多的福利。

以一個為基準,每多生一個,不論男女,俱皆由官方負擔三成撫養費用。多兩個,再增加一成,以此類推。并且,在教育、醫療方面的開支,官方將全額負擔。(最新更快,搜索\風\雨\小\説\網\WWW.44pq.COM。。)

重要聲明:

沒有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漢末戰騎狂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