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政治記者們的熱血被這個消息引燃了,參與會議的所有人,都成了記者攻關的目標,記者們都想從他們的嘴里挖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很快,功夫不負有心人,又有一條爆炸性消息被挖出,那就是明國正在打算構建一個可以同時容納80-100人的環形空間站,空間站將取代國際空間站成為世界第一大的空間站,而且,將會有眾多的科學新技術突破。
就在當天,《東都經濟新聞》的官方weibo和網站就發布了爆炸性的消息,明國正在與華夏展開一項太空合作,建立宇宙空間站。
消息一出,全世界的網絡和新聞媒體都轉載了這一消息。航天領域本就是各國合作才能完成的項目,放眼望去,目前全世界航天搞的好的國家,除了美國、俄羅斯、華夏、歐洲航天局、再就是日本,無一不是擁有科技積累和雄厚財力的國家或者國家聯合體。
但是明國現在這種一口吃個胖子的想法,不免招到了各國的小看,無非是個彈丸小國,竟然謀求航天大國的地位,野心可是不小。
華夏,華夏航天科技集團,這個華夏的明星國企,擁有長征、神舟、嫦娥、北斗、樂凱等多個品牌的公司。
可以說是華夏航天事業的核心企業也不為過。
此時的華夏航天科技集團一把手老林如臨大敵,快步走在這座寬敞的大樓內,雖然說華夏這兩年沒少與外國進行國際合作,比方說與比利時合作建立實驗室、與意大利合作激光遙感技術等等。但是與明國這么大規模的合作還是歷史上第一次。
讓老林驚訝的是,這次合作是華夏首長和華夏總理欽定的一項政治任務,囑咐華夏航天總公司一定要重視這項合作。
老林不敢怠慢,他很快就走到了大會議室。會議室的與會人員都已經等了很久,所有人都巴巴的望著老林。
“林書記。明國送來的大推力火箭設計藍圖和空間站的模塊設計藍圖,已經通過了審核,該設計水平已經超過美國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說話的是辦公廳主任鄒志俊。
“這么說,合作是對我們有利嘍。”老林戴上近視鏡,仔細看著材料和數據資料,越看眼睛就越放光。最后,他把資料推到一邊。
“林書記,若是能合作的話,我們的火箭將立刻邁了幾個大步也不止啊。華夏航天就復興有望了。”
“明國送的這份大禮,咱們必須得接啊。”老林眼睛里冒出光來。“好,現在開會。”
世界各國對明國的太空計劃并沒有太多的解讀,但是,與此同時美國卻沒有輕視明國,如果僅僅是明國,也許好辦,因為明國是個新興國家,雖然是個土豪。但是沒有人才,但是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擁有人才和航天經驗的華夏與明國聯手,而這件事情。竟然成真了。
就在明國發布野心勃勃的環形宇宙空間站計劃之后沒幾天,華夏政府也表明與明國已經達成了協議,明國國子監大學做為明國指定的官方科研機構,正在與華夏展開合作,進行大推力火箭的研發,以及空間站的設計工作。
明國和華夏也達成了協議。協議規定:
明國與華夏共享雙方研究的成果。
明國以技術入股,不再承擔建造費用。核心設備和技術的建設資金由明國承擔,火箭相關費用由華夏承擔。火箭技術無償供華夏永久使用。
所有明國研制的專利技術(包括能源系統、循環生態圈系統、人工重力系統、空間站對接系統等等)歸明國所有,但是允許華夏無償使用,可以隨時來明國采購。
空間站采購的宇航服等小型設備,允許兩國分別采購。
空間站的工作成員,明國和華夏各占一半配額。
后期維護和火箭發射費用,兩國各負責一半。
接著,俄羅斯總統普金就宣布希望俄羅斯能加入這個計劃,眾所周知,俄羅斯財力越來越差,但是俄羅斯還不想放棄航天大國的美夢,加入這個組織就可以少花不少的錢,而少花點錢還是好的。
同時心癢難耐的還有美國,五百多噸的宇宙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建成之時也不過450噸,而且這么大規模的空間站還是環形的,還有人工重力,這意味著無數的科技突破。僅憑華明兩國能完成嗎?當然能完成,華夏當年不也是完成了航天這種不可能的事嗎?
想到這里,奧八馬有些后悔當初拒絕明國加入航天領域了,于是美國總統奧八馬立刻又發表聲明,對明國積極參與人類航天事業的決心表示歡迎,如果可以的話,美國愿意隨時加入到這個計劃,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朱威此時已經不打算再睬美國了,與美國合作,對明國來說未必是好事,明國打定了主意就算是沒有華夏的支持也要把宇宙事業搞上去,甚至連俄羅斯他都不想帶。
不過能多賺點錢還是好的,朱威立刻讓宋熙墨表示,建設就不需要各國參與了,不過未來在空間站上的科研可以接受各國的廣泛參與。
朱威已經看過計劃了,這個環形空間站,首先會發射一個中心艙,中心艙有四根柱體,外面是一個環形空間站,環形空間站將由10部分分別發射升空,最后一一對接,形成一個圓環形的巨大空間站。
每個部分都比現在的國際空間站還要大2倍。可見未來的空間站會有多大。
由于使用明國的特殊材料,所以很輕每部分只有50多噸左右,當然,改造火箭推力之后,就算增加到每部分200噸也沒有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