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四百二十一章 穩定的根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一章 穩定的根源

第四百二十一章 穩定的根源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2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選擇:

正文

七月,朝廷的邸報到了,有關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的建議,得到了批準,皇上已經下旨,要求各地開始清收賦稅。△¢,

選擇在七月開始清收拖欠的賦稅,這個日子是選得很準確的,七月正是秋收的高峰季節,這個時候征收賦稅,能夠實實在在的收繳。

早在邸報到達之前,鄭勛睿已經知道皇上準許了這個奏折,他內心除開憤怒,還有悲哀,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考慮其中的利弊,按說皇上應該是清楚這一點的,穿越之后,鄭勛睿辛辛苦苦的維持大明的穩定,打擊流寇,對抗后金韃子,撫慰百姓,好不容易讓大明的局勢逐漸的穩定下來,可是這一道圣旨,將讓逐步穩定下來的局勢,瞬間化為泡影。

大明的士大夫和有功名的讀書人,是不會承擔農業賦稅的,繳納賦稅的沉重負擔,必然落在老百姓的頭上,應該說拖欠的賦稅,絕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已經無力承擔,而且因為土地的兼并,老百姓承擔的負擔越來越大,讓大明本來不高的農業賦稅,在某些土地兼并嚴重的地方,已經變得很高了。

這個時候征收拖欠的農業賦稅,無異于再一次將老百姓逼上絕路。

鄭勛睿實在不明白,皇上為什么會批準這樣的奏折,為什么不明白此舉會導致地方上大亂,他找不出其中的原因,也懶得去思考朝廷之中的事情了。

淮北府州縣悉數都收到了邸報。

百姓拖欠賦稅的數額,是非常明確的,衙門里面都有數字,只要按照這個數目去征收就可以了,至于說征收的辦法,那肯定是粗暴的。府州縣衙門若是不能夠收繳到一定數量的拖欠的賦稅,那也是無法交差的,說不定會影響到其官帽子。

再說征收拖欠的農業賦稅,官吏也能夠從中獲取到極大的好處,賦稅之中的火耗,會讓官吏的腰包鼓起來。至于說百姓是不是能夠活下去,恐怕見到了銀子的官吏,不會想那么多了,地方上是不是能夠穩定,在銀子的面前也不重要了。

就在邸報到達的當天,漕運總督府同樣下發文書,淮北的四府三州按照原來的賦稅額度征收農業稅,至于說歷年拖欠的賦稅,暫時不要征收。文書之中還特別強調了一點,凡是生活存在實實在在困難的農戶,暫時不要收取賦稅,讓其能夠有飯吃。

這道文書以最快的速度下發到府州縣的知府、知州和知縣的手中。

當然伴隨文書下去的,還有總督大人的話語,若是有任何的府州縣衙門,在征收賦稅的過程之中,陽奉陰違。必將遭遇到嚴厲的懲處。

至于說朝廷下達的淮北征收賦稅的任務,由總督府來想辦法。

這樣的一道文書。可以說是為淮北各地官府松綁了,朝廷邸報要求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其核心的要求,就是府州縣衙門必須要給戶部上繳一定比例的銀子,要是不能夠按照要求上繳銀子,那府州縣主官必然要遭受到責罰。既然總督府承擔了上繳銀子的責任,官吏也就沒有必要去逼著老百姓上繳賦稅了。

更加關鍵的一點,就是淮北府州縣衙門的官吏,每月的俸祿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總督府明確去除火耗政策的同時。將官吏的俸祿調整到了原來的三倍左右,而且還明確了考核機制,只要年底考核合格的官吏,還可以拿到相當于全年俸祿二分之一的獎勵,按照這個比例核算下來,知縣全年能夠拿到的俸祿,接近三百兩的白銀。

此外,府州縣衙門的知府、知州和知縣等主官,每年還可以得到總督府下發的平均為一千兩白銀的養廉銀。

總督府還保證了府州縣衙門的支出,譬如說衙門師爺、伙夫等等的開銷,悉數都是衙門直接負責,可以直接從衙門的府庫支出銀子,只是師爺和伙夫等人員的數量,有統一要求。

以前這些方面的支出,都是知府、知州和知縣個人掏腰包的。

當然,這個收入和以前比較起來,肯定是少了太多,畢竟知縣每年的很多隱形收入,達到了幾千兩甚至是上萬兩的白銀,可惜總督府在明確保證了府州縣官吏的俸祿之后,對于懲戒措施也制定的非常嚴格,凡是有官吏貪墨,一經查實,首先就是罷官,其次就是革去一切的功名,最后就是嚴懲,貪墨達到千兩白銀以上者,斬首示眾,一千兩白銀以下者,悉數流放到瓊州等地。

要知道總督府是可以直接處理五品以下的官吏,也就是說可以直接處理知州、知縣等等,就算是四品的知府,違背總督府的要求,受到的懲罰是一樣,禮部和刑部,基本是不會干涉總督府處理貪墨官吏事宜的。

嚴厲的懲戒措施,加上俸祿方面的保證,的確能夠規范所有官吏的行為。

眾人也都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總督府如此管理四府三州的事宜之后,朝廷的邸報包括皇上的圣旨,都沒有總督府的文書重要,不管朝廷有什么要求,諸多的官吏都要等候總督府的文書,他們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按照總督府文書的要求來做。

漕運總督府,東林書屋。

徐望華手里拿著邸報,面容嚴肅。

“大人,屬下有些擔心,淮北、陜西以及復州等地,不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此舉是不是會引發朝中某些大人的彈劾,自從洪門開始收繳保護費以來,京城和南京方面,已經是暗流涌動,很多人都盯著總督府,千方百計的找尋毛病,期盼能夠予以彈劾,如此情況之下,總督府下發的文書,怕是會成為其彈劾的依據。”

“徐先生,你說的不錯,我也想到了這一點,不過總督府不能夠征收歷年拖欠的賦稅,我們打擊漕幫,目的就是要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和壓力,老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逐漸開始平靜下來,若是又開始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那豈不是再一次激起老百姓的怒火,讓老百姓無法活下去了。”

“大人說的是,屬下也想到了,若是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肯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反彈,就連淮北各地的百姓都無法承受,更不用說北方各地了,不過朝廷的邸報說的很是明確,已經將拖欠農業賦稅的百姓歸結為刁民,如此嚴重的定型,若是總督府不予以執行,怕是會引發更多的風波。”

徐望華說到這里的時候,鄭勛睿微微嘆了一口氣。

“我知道,此舉不僅會引發朝廷的關注,更是讓其他的巡撫有著不小的壓力,弄的不好讓總督府被孤立起來,不過與穩定局勢比較起來,這一切都不算什么,我相信,不要多長的時間,朝廷就會明白,所謂征收歷年拖欠農業賦稅的舉措,是大錯特錯的。”

徐望華看了看鄭勛睿,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南京戶部尚書楊大人也來信了,說是漕運總督府做出的決定,已經影響到應天府各地,就連劉宗周大人都感覺到為難,劉大人也覺得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此舉是不合適的,但朝廷已經做出了決定,南直隸還是必須要執行的。”

話語說到這里,鄭勛睿的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了。

“徐先生,關鍵時刻,應該堅持的原則,我們決不能夠放棄,不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是為了維持淮北的穩定,包括陜西和復州等地的穩定,該承擔的壓力,總督府來承擔,我倒是擔心,北方各地怕是會在短時間之內出現大亂的局面。”

“陜西曾經是流寇最為集中的地方,朝廷一直都認為陜西民風彪悍,刁民太多,可他們為什么沒有想到,陜西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大量流寇的,也就是在崇禎元年,朝廷決定征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的時候,北方遭遇到太多的天災,老百姓無法活下去了,生活難以為繼,難道朝廷那些大人不知道嗎,如此的情況之下,不想到救濟,還在盤剝百姓,這不是逼著人家造反嗎,這就是典型的**。”

“鄭家軍剿滅流寇,也有好幾年時間了,眼看著局勢慢慢的平復下來,如此情況之下,不想著很好的安撫百姓,讓百姓能夠活下去,卻趁著這個時候,再次的征收拖欠的農業賦稅,這豈不是再次逼著百姓造反,難道有些人想著大明天下大亂。”

“為了百姓能夠活下去,為了大明江山,哪怕是承擔朝廷的責罰,我也認了。”

徐望華離開之后,鄭勛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這一次總督府下發的文書,可能會引發軒然大波,當然也可能沒有多大的事情,他一直不明白,皇上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這種自毀江山的決定,若不是昏聵到了極點,是不可能做出來的,難道這一切都意味著,他與朝廷決裂的時間,已經提前了嗎。

從總體的局勢來說,鄭勛睿暫時還不能夠與朝廷決裂,實際尚不成熟,若是徹底穩定了淮北的局勢,征收到大量的商貿賦稅之后,那個時候與朝廷決裂,鄭勛睿就不用過于擔心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