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四百一十六章 利益觸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利益觸角

第四百一十六章 利益觸角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1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轉眼到了六月初十。

在調整賦稅的事情上面,鄭勛睿是非常謹慎的,他專門抽出時間來,羅列了方方面面的關系,并進行了綜合歸納。

徐望華、鄭錦宏、楊賀、劉澤清、洪欣濤、洪欣貴、洪欣瑜、王允成、蘇從軍、蘇蠻子、王小二和洪明成等人,是他的絕對心腹,這些人的忠心是不需要懷疑的,其中楊賀與王允成率領的三萬鄭家軍將士,駐扎在蓬萊城和復州一帶,洪欣濤率領的五千鄭家軍將士,駐扎在陜西西安一帶,鄭錦宏率領的一萬五千將士,駐扎在淮安一帶,而鄭家軍將士的總人數,業已達到了五萬人。

鄭家軍是鄭勛睿的絕對依靠,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調整賦稅的事宜最終是不是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面是需要依靠鄭家軍的震懾力。

當然還有另外的兩股力量,其一是蓬萊水師,已經擴充到五千人,由鄭家軍副總兵王允成兼任水師總兵,原水師總兵丁寶坤出任副總兵,從這個程度上面來說,水師基本成為了鄭家軍的一部分,其二就是洪門了,可不要小看洪門,其核心力量,悉數都是從鄭家軍之中抽調將士組成的,絕對服從鄭勛睿的指揮。

南京戶部尚書楊廷樞、理漕參政史可法、督催參政馬士英馬士英、押運參政粟建成、淮安府知府馬祝葵、揚州府知府羅昌洛、廬州知府李長順、鳳陽府知府黃輝旭、徐州知州馬代坤、復州知州顧夢麟、金州知州曹馳、山陰縣知縣李攀龍等人,則是擁戴鄭勛睿的官員,這些人都是有著忠君思想的,一旦鄭勛睿和皇上發生沖突,這些人恐怕會出現猶豫彷徨的情形,可鄭勛睿相信,這些人最終是將偏向他的。

鄭凱濤、文坤、梁興力和趙單羽等人,則是鄭勛睿的家人,毫無條件會支持他。

此外還有幾個身份較為特殊的人,鄭家軍參將馬祥麟。上一次鄭家軍大調整的時候,鄭勛睿思忖再三,暫時沒有調整馬祥麟的職務,這并非是他吝嗇。而且因為馬祥麟的身份過于特殊了,要知道馬祥麟最終是要統領白桿兵的,若是在鄭家軍之中地位太高,引發了朝廷的注意,肯定會產生非議。至少會有人懷疑鄭勛睿是不是想著吞并白桿兵。

還有就是徐吉匡、宋理、丁寶坤和馬奎峰等人,徐吉匡是原山陰幫幫主,丁寶坤是蓬萊水師原總兵,馬奎峰是上元縣知縣,宋理是在復州之戰中投降過來的漢兵原千戶,這些人之中,徐吉匡和丁寶坤慢慢開始融入到圈子之中,宋理暫且不說,馬奎峰也有可能在不久的時間之后,完全投靠鄭勛睿。

朝廷之中的張鳳翼、楊一鵬以及秉筆太監高起潛。和鄭勛睿之間都是相互利用的關系,談不上什么特別友好的情分,畢竟這些人的地位甚至比鄭勛睿還要高。

在羅列了所有關系之后,鄭勛睿內心更加有底氣,這么多年的奮斗,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這也能夠保證他放開手腳做事情。

五月底,鄭勛睿與史可法等人交底,六月初,鄭勛睿與淮北四府三州的知府知州和部分的知縣交底。而后鄭勛睿給駐扎西安、復州和蓬萊等地的楊賀、洪欣濤和王允成等寫去了書信,告知他們淮北即將出現的震蕩。

可以說鄭勛睿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迎娶徐佛家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可到了這個時候,鄭勛睿更加的忙碌。調整賦稅的事宜,是他親自掌控的,徐望華、鄭錦宏、洪明成和徐吉匡等人,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就等著鄭勛睿一聲令下了。

淮北大大小小的商賈上萬戶,其經營情況。洪門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摸排,一萬多商賈之中,每年經營規模巨大、賺到的白銀超過百萬兩的有三十多家,介于五十萬兩到百萬兩之間的有四百余家,十萬兩以上五十萬兩以下的有九百多家,一萬兩到十萬兩之間的有兩千余家,近七千家商賈,利潤不是很大,有幾千兩銀子的,也有每年只賺取幾百兩銀子的。

商賈之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利潤不是很好評估,那就是青樓,要說青樓的利潤,可能是超過某些大商賈的,可惜人家去逛青樓,給出多少的銀子,自身不會說出來,這雖然也屬于交易的范疇,但價格不一,而且時常浮動。

鄭勛睿提出的十抽一的商貿賦稅,是從其經營的過程之中抽取,也就是說賦稅覆蓋了整個交易的過程,計算賦稅的方式,是按照成本和利潤的總數計算,這對于從來都沒有承當過賦稅的商賈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沒有任何的儀式,也沒有任何的說明,從六月初十開始,洪門突然開始行動了。

所有的商賈,都要有洪門下發的一種叫做經營證的東西,有了這個經營證,才能夠在淮北各地經營,甚至包括漕運所牽涉到的所有地方,商賈若是拒絕領取洪門下發的經營證,則會失去在淮北做生意的資格。

經營證背后涵蓋的意思,就是洪門要抽取商賈經營費用的十分之一,每個月洪門都會派遣專人,找到商賈收取這十分之一的費用,至于說這費用的名字,洪門的解釋是保護費。

商賈必須接受洪門下發的經營證,一旦接受了經營證,就意味著繳納所有經營費用的十分之一給洪門,作為保護費。

按說這樣做會引發軒然大波的,不過是一個洪門組織,憑什么給淮北所有的商賈下發經營證,憑什么抽取十分之一的保護費,這豈不是明搶嗎。

要知道那些大商賈,背后往往都是士大夫家族支撐的,甚至直接就是士大夫家族經營做生意,洪門這樣的做法,他們會心甘情愿承受嗎。

史可法和馬士英等人是非常擔心的,害怕這種突然而來的操作,會引發淮北各地巨大的震蕩,以至于地方上局勢的不穩定,可鄭勛睿和徐望華等人倒不是特別的擔心。

從六月初十到十二,短短三天時間,洪門發下去了九千多經營證,收取的五月的保護費超過了九十萬兩白銀,剩下沒有領取經營證的,不足一千家商賈了。

淮北大大小小三百多家青樓,全部都領取了經營證,三百多家青樓,每月上繳的保護費達到了三十多萬兩白銀,平均下來,每一家上繳的保護費達到一千兩銀子,這讓鄭勛睿異常的吃驚,若是這樣算下啦來,僅僅是青樓,全年上繳的賦稅就接近四百萬兩白銀了。

殊不知徐佛家知道后,不客氣的說青樓每年拿出一萬多兩白銀,根本不算什么,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這讓鄭勛睿不得不解釋,淮北的青樓,是不能夠與秦淮河比較的,再說也不能夠讓人家不做生意了,要是一次收取銀子太多,人家難以承受,索性關門大吉,那不是什么都收不到了。

沒有領取經營證的商賈,基本都是大商賈。

這在鄭勛睿的預料之中,他早就做了這方面的準備,盡管洪門在宣傳的時候,說是不領取經營證,就不要想著在淮北做生意,不要想著在漕運經過的城池做生意,鄭勛睿想法可不一樣,這些大商賈,一個都不要想著離開,他們是利稅大戶,豈能一走了之。

盡管淮北有一萬多的商賈,可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太大勢力的商賈,這些商賈生性是膽小怕事的,期盼能夠和氣生財,對于洪門做出的決定,雖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違背,他們很清楚洪門的后臺是誰,那不是他們能夠得罪的,他們也舍不得快速興旺起來的商機,所以他們還是乖乖照辦的好,這樣大家相安無事,再說自從洪門開始插手商賈的事宜之后,經商的秩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那些地方上的無賴地痞和混混等,被嚴厲的打擊,官府都殺掉了好幾十人,沒有誰敢向以前那樣找商賈的麻煩了。

鄭勛睿抓住了商賈的心理,古往今來的大商賈都是少數,能夠左右東林黨人的商賈更是不多,這些人依仗有特殊的背景,雄厚的財力,建立起來勢力范圍,也沒有地痞無賴敢于惹事,所以他們對洪門所謂的經營證,肯定是不在乎的。

鄭勛睿甚至希望這樣的情況出現,那樣他就可以殺雞給猴看了,任何政策的推行,都會牽涉到部分人的利益,不流血是不可能完全推行下去的。

已經開始繳納保護費的商賈,也看著那些大商賈,看看洪門是不是能夠整治他們,要是洪門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讓這些大商賈老實,后面的情況肯定是不妙的,其他的商賈也會開始拖欠保護費。

賦稅的征收帶有強制性,但不能夠陷入到打打殺殺之中。

洪門還在繼續下發經營證,至于說動手的時間,肯定不是現在,因為鄭勛睿六月十五需要辦喜事,徐望華等人也不想在鄭勛睿大喜之日動手,這樣不吉利。

想不到鄭勛睿毫不在乎,要求洪門加快發放經營證的速度,凡是不愿意配合的商賈,詳細記下名字,這么大的事情,決不能夠因為辦喜事給耽誤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