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四百一十二章 異樣的苗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異樣的苗頭

第四百一十二章 異樣的苗頭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20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遼東的局勢很是平靜,自從皇太極派人到京城議和之后,后金韃子的確沒有進攻,以前時常出現的小沖突也沒有了,遼東無戰事,另外一個方面,朝鮮派遣的使者,已經兩次來到京城,哭訴后金韃子的殘暴,皇太極率領大軍入侵,讓朝鮮遭遇重創,不僅僅是人口被擄走幾十萬,錢糧也被搜刮了不少,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后金韃子經過的朝鮮各地,依舊是一片狼藉,難以很快的恢復,不過復州等地被大明占領,這讓朝鮮皇室感覺安全了不少,至少皇太極不敢毫無顧忌的再次進攻朝鮮了。

山西、河南、湖廣以及四川等地,流寇依舊是在肆掠,不過五省總督盧象升竭盡全力剿滅流寇,讓這些地方的局勢,還能夠保持大體上的穩定,加之流寇曾經遭遇鄭家軍的慘烈打擊,不敢小覷朝廷的大軍,作戰很謹慎,故而流寇肆掠的局面,比起前些年大為減輕。

遼東無戰事,流寇蔓延的勢頭得到了遏制,這讓朝廷里面的局勢的確出現了一些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戶部再次開始拖欠軍餉,應該說戶部這兩年的日子是比較好過的,后金賠償了一千萬兩白銀,全部都進入到戶部的府庫,期間也就是拿出來一百萬兩白銀賞賜給鄭家軍,其余就沒有很大的開銷了,按說支付軍餉不是很大的問題,可是遼東最大的隱患暫時不存在了,流寇沒有以前那么囂張,軍隊的地位自然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關裁撤軍隊的議論。也開始出現了。

其中最大的矛頭,是指向了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遼東駐守的幾十萬大軍,有人認為駐扎如此之多的軍隊,消耗的錢糧太多。朝廷本就是捉肩見肘,無力承擔如此的負擔,如今遼東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可以考慮裁撤一部分的軍隊。

另外一個矛頭就是指向鄭家軍了,當然沒有人說鄭家軍消耗了太多的錢糧等事宜,畢竟朝廷沒有承擔鄭家軍的軍餉。不過一些人認為,朝廷應該派遣監軍到鄭家軍之中去,畢竟鄭家軍還是朝廷的軍隊,沒有監軍是說不過去的,其次就是鄭家軍的總兵、副總兵等人選。也要適當的予以調整等等。

這些建議,被內閣次輔張鳳翼以及兵部尚書楊嗣昌怒斥,他們的態度非常鮮明,遼東無戰事,并非是徹底安全了,滿八旗虎視眈眈,實力依舊強盛,隨時可能進攻。流寇尚未被徹底剿滅,如此情況之下,居然有人提議裁撤軍隊。自毀基腳,這豈不是想著斷送大明之江山。

早朝的時候,張鳳翼和楊嗣昌甚至直接說出朝廷里面有內鬼。

可就算是張鳳翼和楊嗣昌如此說,但有關裁撤軍隊的建議,還是不斷的出現。

當然,目前這種情況之下。所謂裁軍的建議或者是奏折,是不會登上大雅之堂的。更不會在早朝上面明目張膽的提出來,沒有誰敢冒這樣的風險。大家都清楚,關寧錦防線關乎到京城的安危,萬一遼東大規模裁撤軍隊,導致守衛的力量薄弱,讓后金韃子突然攻破甚至是占據,那京城就危險了,一旦京城出現意外,就預示著大明王朝的滅亡,這樣的后果,無人能夠承擔,就不是嘴上說說那么簡單了。

可有些事情的出現,讓張鳳翼和楊嗣昌無可奈何。

內閣里面,張鳳翼主要是管轄兵部、刑部和工部的事宜,側重于管轄兵部的事宜,而戶部是被錢士升和侯恂直接管控的,已經是內閣大臣的侯恂,依舊兼任戶部尚書,決定戶部府庫的一切開銷,張鳳翼是無法插手戶部事宜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拖欠軍餉的事宜。

軍戶制度已經名存實亡,特別是在北方,連年的災荒,讓軍戶的日子無法過下去,比老百姓還要可憐,募兵制早已經替代了軍戶制度,既然是募兵制,那就需要軍餉來維持,軍士長時間拿不到餉銀,肚子無法吃飽,無法養活家人,打仗那就是奢望了。

朝廷曾經因為拖欠軍餉的事宜,有過慘痛的教訓,沒有誰會忘記這一點,按說在如此慘痛的教訓之下,拖欠軍餉是很不明智的行為,偏偏這樣的事情就發生了。

可不要以為朝廷里面的事情,都是很好解決的,有些明明看上去不合理的事情,偏偏還能夠大行其道,拖欠軍餉就是如此,已經這么多年,大家都習慣了。

當然拖欠軍餉,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冒領軍餉的事情也是非常突出的,有些總兵的麾下號稱上萬軍士的軍隊,實際人數能夠有一半就算是很不錯了,不過人家討要軍餉的時候,可不會說出來實際的人數,反正以前兵部登記的軍士是多少,就按照多少人撥付軍餉,兵部有些時候也派遣人專門去調查,但這些調查的人,拿到了好處之后,肯定是維護下面利益的,反正軍餉不要他們個人掏腰包。

正是在這種反反復復的交鋒之中,拖欠軍餉的事情就成為了慣例,戶部也知道軍餉是大事情,可他們有信心,反正軍餉最終還是要撥付的,只不過時間晚了一些罷了,下面的軍士真的鬧意見或者是嘩變了,軍官會著急,會想辦法平息。

也就是說,拖欠軍餉會出現問題,但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內閣的意見也不能夠統一,大家各自負責一塊,誰都說自己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同樣需要平衡內閣的力量,只有平衡了方方面面的力量,讓朝廷整體上看起來穩定,他這個內閣首輔才能夠安穩的繼續擔任下去。

如此和稀泥的過程之中,諸多的矛盾漸漸冒出來了。

最奇怪的還是皇上的態度,要說朝廷里面的這些事情,皇上不可能視若無睹,可惜這么長時間過去,皇上沒有任何的態度,好像對這些事情的出現,根本就無所謂。

四月下旬,工部尚書劉尊憲上了奏折,懇請戶部撥付銀兩,重新修筑大凌河城。

大凌河之戰,以明軍的慘敗告終,后金韃子毀掉了已經修建的差不多的大凌河城,讓錦州依舊處于關寧錦防線的最前沿,不過皇太極派遣使者前來議和的時候,已經明確讓出大凌河城,當年修筑大凌河城,是朝中威望最高的太子太師、原中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提出來的建議,從戰略的實際來看,修筑大凌河城,對于鞏固關寧錦防線,的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后金的皇太極已經派遣使者到京城來議和,但大家都明白,遼東不可能永遠的平靜下去,后金韃子的實力依舊強悍,所以趁著這個時候,趕快修筑大凌河城,鞏固關寧錦防線,才是防御后金韃子的最好辦法。

劉尊憲這是第三次提出重新修筑大凌河城的奏折了。

皇上終于有了反應,要求內閣商議此事。

喜出望外的劉尊憲,馬上找到了內閣首輔溫體仁和內閣次輔張鳳翼。

張鳳翼的態度非常明確,同意重新修建大凌河城,溫體仁的態度有些模糊,沒有明確的表示支持或者是反對。

既然皇上下旨,要求內閣商議重新修筑大凌河城的事宜,溫體仁當然不會怠慢了,馬上召集內閣商議此事。

溫體仁是絕對想不到的,這一次商議是不是重新修筑大凌河城的事宜,會產生異常激烈的爭論,乃至于一個至關重要的決議會出臺。

幾乎就在開始商議的同時,內閣就分為了兩派,以張鳳翼、楊一鵬為一派,他們是支持修筑大凌河城的,以錢士升和侯詢為一派,他們是堅決反對修筑大凌河城的。

需要修建大凌河城的理由,不需要多說,大家都知道。

錢士渠和侯詢認為不需要修建或者說暫時不要修建大凌河城的理由,同樣是充足的,他們認為目前修筑大凌河城,耗費巨大不說,一旦城池修建好了,需要派遣大軍駐扎,遼東各個城池的軍隊人數都是固定的,不能夠隨便調遣的,若是防守大凌河城,那就需要重新招募軍士,這樣的開銷,朝廷暫時是不能夠承受的。

錢士升和侯詢所言的確是很有道理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一旦開了這個口子,那么源源不斷的開銷就會出現,到時候戶部根本無法承受。

提出奏折的劉尊憲參加了此次的內閣議事,他本來是沒有發言權的,卻在關鍵時刻提出來一個建議,那就是征收各年欠下的賦稅,并且將這個任務與地方官吏的官帽子掛鉤,若是不能夠很好的清收歷年所欠賦稅,那么地方上至巡撫、下到知縣,都是要遭受到嚴懲的。而征收上來的賦稅,就可以拿來修建大凌河城了。

劉尊憲的這個餿點子,東林黨人在崇禎元年就提出來過,結果導致了流寇大規模的造反,這才幾年的時間,劉尊憲再次提出來。

覺得有些不妥的溫體仁,沒有馬上表態,可張鳳翼、楊一鵬、錢士升和侯詢等人,卻出奇一致的同意了這個提議。

這未免讓人感覺到可悲,內閣的大臣,站在了頂點的位置上面,應該是胸懷全局的,卻為了達到目的,視大明之穩定不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